所以,那些被她踢出来的,其实全都是那家伙的同类的尸骨。
呵呵……对此耶梦加得倒是没什么想法。但是看那些骨骼的形状,大概所有的外行都会认为,那就是人类的骨头吧?
真是……不过,这些人在这个时候,也想不到这个疑点吧?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对这些人,该怎么办呢?
嗯……还是那样做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她拍了拍口袋。
……
这个世界看起来很平常——当然,也只是“看起来”而已——否则该怎么解释耶梦加得来了没两天就接连遇到了两件不能用(人类的)科学解释的事呢?
“怎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耶梦加得没有想过——毕竟这对她而言不是个问题。
那些“宇宙是如何诞生的”、“生命的起源”之类的问题,身为旧日支配者的她早就知道正确答案了。
但是……好吧,说实话,这种事在她曾经去过的那些世界都有发生过,只不过没那么频繁而已。
这种情况会出现,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巧合的可能,却也表明这儿现在并没有什么强大的组织来约束。不,不是说完全没有,只不过……它们的能力,还有些不成气候,也并不足以瞒过公众的耳目。
不过,想想也对。像SCP基金会的05-1那样的人物又能有几个?
作为旧日支配者,能建立这样的组织很正常(虽然它们基本不会产生那样的想法),但是放在人类——渺小的人类,满是缺点的人类——身上,那就称得上“伟大”了。
想到这里,耶梦加得合上眼睛。
快要到达目的地了。
第22章 德里
来到贝克维斯家的屋子之后,一切都进行得比预料中轻松很多。
耶梦加得只是在每个房间里都走了一圈,盘踞在这座房子里的鬼魂就忙不迭地跑了。
对此,她并不感到意外。欺软怕硬向来是这个种族的本性,哪怕是变成了鬼魂也不会改变。
同样是基于这个特点,耶梦加得可以推测,在她离开之后,这些鬼魂很可能会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
为了避免麻烦,就只能从源头上解决了。她想。
那么,源头是什么呢?对此,耶梦加得就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她总不能把房子拆掉,掘地三尺吧?
……
后来,她问了问贝克维斯一家,在他们买房子之前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出乎意料,还真的有。(耶梦加得:那你们是怎么会买的?!)
这套房子虽然装潢、位置、大小都很不错,但售价却出乎意料的便宜。而且,在此之前,从未有过什么关于这套房子的奇怪传言出来。
真是奇怪了,如果什么传言也没有,那就表明没发生过什么怪事,那么,房价为何会如此异常呢?
耶梦加得决定到诺格塔克谷的图书馆去看看。想必那里的某些卷宗里会有些线索吧。
……
相对而言,耶梦加得比较喜欢图书馆这样的地方。
那里足够安静——好吧,以人类的听觉来说足够安静。反正她现在也是用的人类的身体不是吗?
图书馆里还有很多书,而书就代表了知识——是的,我知道,那种小【哔——】书不能算。
如果不是知道还有正事,耶梦加得真的有点想在图书馆里待到地老天荒。
……
耶梦加得确实找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情报。
那座房子的旧址曾经是某些印第安人举行他们的独有仪式的地方。
耶梦加得:……我早该想到的。
根据那些电影里的套路(耶梦加得听自己在SCP基金会的同事总结过),在美国遇到这种事,有占了不小比例(剩下的是各种古董以及外星人)的锅是要交给他们背的。好吧,让我们言归正传。
大概知道东西是什么就好办了。耶梦加得查了些相关记载,再加上自己以前知道的一些知识,很快就回去把那玩意儿找到了。
那是一个小小的人形雕像,看它的服饰像是纳瓦霍族的打扮,年代也有些久远了。
至于耶梦加得是怎么看出它的服饰来源的……当然不是在这里的图书馆找到的。
其实,还在基金会的时候,她曾经查阅过SCP-2750的资料,同时也找过一些背景资料。没想到居然在这里用上了。
……
把事情彻底解决之后,耶梦加得心情还算不错地一个人离开了。
不管怎样,她还是更愿意独自一人待着——哪怕其他人很好相处也是如此。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人类和旧日支配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她曾经是个人类——可是,这又能代表什么呢?
那些岁月,在她漫长的生命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太少了。她也永远不再有可能真正理解人类的意图了。
那就不要花费这番功夫了——何必去做没必要做的事呢?
……
接下来……该去什么地方呢?耶梦加得思索着。
据她计算,SCP基金会还要一段时间重新调试好机器。如果她可以回去的话,那么这段时间也不能摸鱼太过了。
她找了张美国地图,还在图书馆里查了一下各地方史的相关记载——当然不可能很细致,但是只要是有问题的话还是不可能彻底瞒天过海的——特别是对她而言。
“那么……就去这里吧。”
她的手指落在了地图的某一点上。
缅因州,德里镇。
……
德里镇是个相对来说有些落后而又封闭的地方。
它的名字来源于爱尔兰的一个郡,有着相对还算完善的教育设施,在这里长大的孩子们,绝大多都在大学毕业之后回到了这个生养他们的地方。
这确实有些奇怪,却也只是“有些”而已——“故乡”对人们的意义永远都是那么特别,那么无法替代。或许,德里镇就是有那样独特的魅力,使得那些毕业于优秀大学的精英们一个个前仆后继地想要用生命为之奠基。
可是,事情真的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吗?
就在大约二十年前,有几个伐木工人被发现极为残忍地杀害在坎都斯齐格河的上游;大约五十年前,一个名叫约翰·马克森的年轻人用毒蘑菇杀死了全家之后自杀;两年前的万圣节(是的,这次不是复活节中木仓了),在一家游乐园安排了特别活动,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大人前来参与,可是游乐园却发生了大爆炸,将近一百多人遇难……
耶梦加得做了一下统计,发现与新英格兰的同级别小镇相比,德里镇的谋杀率是它们的六倍,而儿童失踪率也高得令人发指(每年有四十到六十个青少年无故失踪)。无论时代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德里镇是兴荣还是萧条,这些数字都居高不下。
青少年,他们的三观还不够成熟,心中叛逆的因子欣欣向荣,因为愤世嫉俗地认为“这种小地方容不下我”而离家出走的为数不少,但大多都会在见识过生活的艰辛之后选择回家。
可是,在德里镇,离家始终的青少年却再也没有一个回到家的,再也没有。
他们去了哪里,结局如何,该怎样杜绝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如何提升小镇的治安……这样重要的问题,似乎没人在乎,甚至没有人想过。
孩子失踪了?那就让他们失踪着吧。
出现了谋杀案,罪犯在逃,可能还在镇上?没事……德里镇这么大(可能在我们看来很小,但他们不这么想),我们总不可能真的这么倒霉成为那个家伙的下一个目标吧?再说了,可能只是那家人自己出了问题,引来了仇人吧?
可怕的爆炸……哈,那种事情只可能发生一次吧,再说了,与我们何干?
这样的地方……这样一个,用人类的语言来说,冷漠无情的地方,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在获得离开的机会之后,还是想着要回去。
想必,他们并不是真的心甘情愿地回去的吧?
是什么样的秘密,让他们一个接一个的不得不回到德里镇?
反正也没什么事可干,就过去看看好了。很快,耶梦加得做出了决定。
……
二十七是一个很普通的数字,不是素数,也没有出现在什么谚语当中。如果,它不是三的立方的话,可能我们对它的印象,连那一点也没有吧?
可是在德里镇,这个数字却被赋予了某种更加阴森的含义。
二十七年是一个循环,无解的循环。
每二十七年,“它(it)”就会出现在这里,杀死小镇上的某些孩子。
没有人知道它的真正的形态,没有人知道它的来历,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如何永远地毁灭它。
它以恐惧为食,拥有着千变万化的能力——这是他们拼拼凑凑得出的唯一答案。
人类的力量太过微弱了。即使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也无法尽善尽美地武装起自己。
他们没有杀死“它”的方法,只能装聋作哑,假装那些死去的青少年只是离家出走了而已。
可是,你们听见了吗?那是你们的孩子啊!你们听见他们无助的哭泣了吗?你们听见他们绝望的呐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