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年幼无能,只能一忍再忍。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大旱之年下令开仓赈灾,救济城中的灾民,亲自监督诸事,处置中饱私囊的官员。
“曹操治郡有道,深知民间疾苦,并非李傕郭汜之流。他是朕最好的选择。”
既然都是当傀儡,为何不选利国利民者,替他做大旗,做他的利剑?
“何况曹操,至少给予了朕明面上的尊重。”
昔日东迁时,李傕自己享用金玉之食,却让刘协与百官吃糠饮露。刘协为百官与诸侍向李傕求取五斛米与牛骨作赏赐。可李傕只奚落嘲讽了一番,丢下了一些发臭、不能吃的碎骨头。
相比之下,将珍馐宝物优先供奉于他,甚至让出宅邸的曹操,至少给足了“奉天子”的诚意。
伏皇后泣不成声,额贴手背,躬身稽首:
“陛下……”
刘协缓缓阖上眼:“可……朕亦不是圣人。”
平静的话音中,竟多了一分哽咽,
“朕可以为民之计,当一把利剑,当一个傀儡……可朕的子孙,又当如何?与朕一样——成为一个皇位上的笑柄,瞧着人的眼色过日子吗?
“朕又如何甘心——一辈子庸庸碌碌,活在他人的阴影下。若朕断送了大汉江山,朕,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伏皇后膝行向前,食指轻按在刘协冰冷的唇瓣上:
“陛下,莫要再说了……”
刘协抓下伏皇后的手,目光炯炯:
“皇后,你可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坐着车辇的曹操冷不丁地打了个喷嚏。
被强行拉上与他同车的刘备忍住别开头的冲动:“……司空可是身体不适?”
曹操打完一个喷嚏,仍觉得鼻子发痒:“许是昨夜睡得迟了。”
刘备直视曹操的眼,谆谆关切之意溢于言表:“司空,公务繁忙,亦要注意身体……”
朴实而恳切的关心话听起来情真意切,若非曹操冷静自持,差点被这番推心置腹的关怀迷了眼,以为刘备真的什么热心肠的老好人。
又听了两耳关切的话,曹操怕自己真的被洗了脑,连忙开口,道出自己拉刘备同车的目的:
“我欲予君粮草,令使君前去沛城收集旧部。”
正说着贴心话的刘备,冷不防被一个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
他第一反应是曹操终于忍耐不住,决定挖陷阱坑死他了。可思维飞快地运转后,他发现……不管曹操此次丢出的是不是陷阱,他都无从选择。
一则他如今依附曹操,不可能在无凭无据的情况下,只根据心中的怀疑就拒绝曹操给的差事;二则曹操提出的这个要求,正是他这些日子以来日夜念着的。哪怕此行暗藏冷箭与荆棘,他也得佯装不知,闭着眼睛往前踏。
只这一个念头,刘备便做出了反应,郑重而感激地朝曹操行了一个谢礼:
“多谢司空。”
无论如何,粮草总是真的……若曹操另有打算,他也可见机行事。
刘备如此干脆而坦荡的态度,愈加让曹操刮目相看。
曹操确信,若非刘备今后一直时运不济,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云中龙凤,在九州之土大放异彩。
想到郭嘉程昱等人对刘备的评价,曹操心中愈加忌惮。
他放声笑道: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1]。”
这句话好似一个惊雷,炸得刘备险些跳起,拔剑把曹操扎了个透心凉。
但刘备克制力之强,竟连一丝半点的异状都未露出,连扶着车座的手也甚是平稳,不见任何震颤。
“司空这玩笑话,让备惶恐至极。”他唇角带笑,却在眼中带出了少许落寞之意,“备今年三十又八,回顾往事,竟半生蹉跎、一事无成。若非司空收留,恐怕备只能重操旧业,回涿郡卖草鞋去了。”
刘备毫不客气地自爆短处,又暗中捧了曹操一把。许多人避之不及的失败与尴尬过往,他竟坦坦荡荡地拿来自嘲,半点没有羞愤之意。
不仅如此,他言辞恳切、情感真实,既没有虚伪地推就曹操的话,也没有为了洗清曹操的怀疑而言不由衷、满口胡言。而是巧妙地借用自嘲这一方式,隐晦地撇去“英雄”这一标签,并认下曹操的恩德。
这不但贴合了曹操的心意,而且浑然天成,让人潜意识地相信这就是他的真心话,打消对他的防备。
曹操意识到这点后,心中多少生出了几分惋惜之感。
刘备从曹操的车座上离开,脚步悠闲,后背却早已被冷汗沁湿。
他离开曹操的视野,来到人际罕见之处。望着前方青石碧瓦的民居,刘备不由撇嘴苦笑:
“备……何德何能……”
他虽有几分不为人道的雄心壮志,但自诩凡才,并无特殊的才干。实想不通自己何德何能……让曹操如此试探算计。
自认为“平凡”的刘备,在小道上被董承的人拦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 [1]10字为历史上曹操曾对刘备说的话:天下英雄,只有你(刘备)与我(曹操)。
今日“热搜”:平凡无奇古X乐,何德何能刘豫州(?)
刘备:都别来找我,谢谢。我是“凡才”。
第133章 刘备
一个流民打扮的束发少年踉跄地撞在刘备身上。刘备扶了他一把, 却被对方一把攒住手腕。
“这位将军, 对不住, 对不住!”
流民少年一边道歉, 一边紧抓着刘备的衣袂不放。刘备轻轻挣了两下, 没能挣开。
顿时,刘备的脑内响起警钟, 震得他脸色骤变,低声喝道:“你想做什么!”
那流民少年脸上仍维持着谄媚而畏缩的神情,一个劲地道歉。在低头作揖之际, 他小声而快速地道:“刘豫州, 董侯有请。”
听到“董侯”, 刘备第一个想到的是董卓。但董卓早就死了, 也鲜少有人用董侯这个称呼叫他。刘备只得在记忆中搜罗所有符合“董侯”这个敬称的人, 使劲回忆了许久, 才想起前段时间刚有一个姓董的被封为侯爵。
——那便是董卓的旧部, 卫将军董承。
得知想找他的人是董承,刘备不由在心中大骂, 将董承从头到尾问候了一遍。
他猛地抽回袖子,道了句“无妨”,马上转身就走。
那少年还想上前, 刘备拔出一小截佩剑,神色冷肃:
“寻常冲撞罢了。你若再做纠缠,休怪我拔剑无情。”
少年被锋利的剑光闪了眼,畏惧之下, 不敢再有行动,眼睁睁地看着刘备转身离去。
这一番变故,很快被汇报给了曹操。
曹操正用打湿的麻布热敷着自己的熊猫眼,闻言,挥了挥手,表示自己已经知晓,让下属退下。
“这董承,果然不是个安分的。”
正过来汇报政务的河南尹董昭正撞上了此事,如此评价道。
“董承此人,不过是李傕郭汜之流。若要计较,他尚且没有李傕郭汜的勇猛与将才,比起李郭二人犹有不如。刘备何等清明,怎么可能接收他的招揽?”曹操摇头而笑,“如此行径,不过白费苦工。”
显然,曹操毫不意外刘备的选择,更不把董承的上蹿下跳看在眼里。
可尽管如此,谁都不希望自己在前线拼命作战的时候,大本营还藏着一个时刻准备捅刀的小人。
“暂且搁着吧。董承之事,等征讨了吕布再行发作。”
一句话就定了董承的结局。
话分两头。
刘备自回沛城,便勤勤恳恳地收聚旧部,暗中发展势力。
对于他的这些举措,曹操好似全无芥蒂,粮草、兵马任他求取,尽心竭力地帮助他在沛县站稳脚跟。
曹操越是表现得信任有加,刘备越是感到不安。
有跟随他的人见他日夜神情沉凝,对曹操的施予不喜反忧,禁不住疑惑地问道:“曹孟德爱重主公,岂非求之不得的好事?为何主公邑邑不乐?”
刘备叹了口气:“李兄知断头饭乎?”
断头前的最后一餐,他如何能高兴得起来?
那人有些不信:“听闻曹孟德求才若渴,怎会……”
刘备不再说话。
那人不敢再问,甚至不敢抬头——他感到自己快被侍立在刘备两边的关羽、张飞二人用眼刀子扎死了,哪还有胆子继续这个话题。
隔日,这位“李兄”自觉辞别。刘备象征性地挽留了几句,见他坚持,送了点干粮果脯当做饯别之礼,也算全了这短暂的主属之情。
大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刘备陆陆续续地把被吕布打散的士兵聚集起来。
他将这些士兵和曹操给他的士兵编成一队,亲自带着在沛城附近巡视。
一日,他们在城外十里处遇上一支行迹鬼祟的车队。刘备立即派人拦下,策马上前,自报身份,并询问对方“来自何处”,“是什么身份”,“车上装着何物”,“欲往何方”。
那车队听了刘备的询问,竟半点没有交涉的打算。不等刘备等人策马靠近,所有人拔出佩刀,目光凶煞。
领队人放声大喊:“好狗不挡道,识趣的马上退一边去。耽搁了你阿翁的好事,小心你阿翁我拿刀切掉你们裆下的二寸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