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于几近枯竭的精神力,尤莱亚和它们的交流的时间极其有限,不多久便敲定了之后的行动方式。
战车能够在水面上行动也算是意外之喜。得知这一重要信息后,尤莱亚认为在未来虫族应对突发情况的时候也能够多了一种解决办法。
因为最近战斗的频率并不高,族群中的战车除了基础的搬运工作几乎找不到用武之地,现在倒也在误打误撞间发现了全新的途径。
虽然战车出外勤时所消耗的物资是所有种族中最多的,但现在族群内部生产的物资差不多可以自给自足,完全供得起这点消耗。
沼泽区作为平原和水域中间的特殊过渡带,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以说摸清了沼泽区的自然规律是进入水域的前提,有了战车的协助,虫族在沼泽区停留的时间得以大幅延长,不至于没走多远就急急忙忙退回到平原地带。
见后续已经安排妥当,尤莱亚切断了联络。
有了主心骨的虫族们几乎没有任何抗拒就接受了之后的任务。
它们本就因为黏土没有收集够无法立刻回去,现在恰巧多出了额外的时间。
为减少负重带来的弊端,虫族们决定在离开沼泽区的那一天再去挖掘剩余的黏土。
当然,第一次行动还是以谨慎为主,虫族们并不知道战车的体力能够支撑它在水面上飘荡多久。
但再长也不至于超过半天,潮起潮落这一动态变化通常在一天以内发生,难点是如何把握那个度。
在多方面考虑下,战车驮着自己的同族向沼泽区边缘游去。
一是方便在坚持不住的时候更快到达陆地,二是它们先前对沼泽区边界的判断有误,借着这次机会可以顺手将其纠正。
等退潮的时候,说不定可以根据参照物分辨出行动轨迹,从而一点一点延长在沼泽区停留的时间,间接测出虫族在这里移动的极限距离。
潮水还在不断上涨,沼泽区的边界正向远处蔓延。
顺着水流游动所消耗的体力比逆着水流少了很多,战车的移动时也轻松了一些。
因为挖掘和救援消耗了不少体力的虫族们抓紧时间在战车的背部休息。
当然,它们也没有闲着。虽然出不了力,但是观察周边的环境也是可以的。
然而,事情总不可能就这样一帆风顺,不知从何处而来的石块和树枝狠狠砸在了战车的身上。大概是当前所处地区在沼泽区外围的缘故,目前飘过来的杂物体积较小,勉强还能忍受。
要是水流更急,障碍物再大上一圈,皮糙肉厚的战车同样讨不了好,只得避其锋芒。如果被正面击中,免不了出现伤口。
闪躲这一过程同样会让移动速度变缓,但总的来说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虫族们又有惊无险地在水上漂了一段时间。
就在几只虫族们因为疲惫而昏昏欲睡的时候,团队中唯一的一只斥候突然发出警戒的信号。
斥候这一种族本就眼尖,它的反应显然说明附近发生了什么。
所有虫族打起精神沿着斥候指出的方向望去。
只见在战车斜后方十五米的水面出现了某种半透明类似于水泡的东西。它顺着水流缓缓向前飘着,因为浮在水上的部分不起眼,直到这会才被斥候的眼睛捕捉到。
-----------------------
作者有话说:临时发现月石不够用开不了存图的位置,作者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第36章
孤身来到未知的地域本就意味着周围随时会出现挑战。虫族们紧绷的神经才松懈下来没多久, 又恢复到了草木皆兵的状态。
在格外湍急的水流中,一般的水泡支撑不了多久便会自行碎裂。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斥候才勉强分辨出了潜在的隐患。
远方那只类似水泡的未知生物体正随着流水缓缓向前飘来,在这一过程中, 它未曾表现出明显的攻击行为, 而是伴着潮水随波逐流。
它几近透明的伞盖在水面上若隐若现, 在阳光的映衬下, 隐约泛出琉璃般的光彩。看起来脆弱易碎,在浑浊的水中显得格格不入。
谨慎起见,战车主动调整了自己漂浮的位置,主动避开了未知生物的行动路线,与之错开。
意识到这种未知生物在行为模式上偏向于被动,在一旁观望的制空者决定主动接近获取情报。它随手从流水中捞起一截长树枝,控制自己的飞行高度向它靠近。
等接近了, 才发现这是一只流云笠水母。
居住在地下环境中的虫族在此之前从未见过这种东西。地下暗河中流动的皆为淡水, 生活在咸水中的物种无法在这里生存。
这么一来, 今天恰好是虫族首次遇到这一新奇的物种。
水母生来没有大脑、骨骼、心脏、血液和鳃,除非虫族主动撞在了流云笠水母的触手上,否则流云笠水母几乎不会对虫族造成任何伤害。
谨慎起见, 这只二阶制空者在距离流云笠水母伞面两米远的距离停下。它有意将自己的飞行速度于水流速度保持一致,与流云笠水母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然后,二阶制空者调整角度, 将长树枝伸入水中,并轻轻向上一挑。
几缕更加纤细的长丝随着它的动作挂在树枝上,上面还缠着几串水晶珠子般的透明小球。
二阶制空者有意避开了扬起的水花,没有让它们溅到身上。
真是不可貌相,谁能想到流云笠水母的伞盖直径仅有二十厘米左右, 下方的触手却能蔓延出较之身长数倍的距离。
就在这时,这只原本用树枝挑着流云笠水母触手的二阶制空者却突然像触电一般猛地扔掉树枝。
有眼尖的虫族发现,在树枝从空中坠入水中的那一瞬间骤然断裂,被凌空斩断的树枝落入水中,溅起数个不规则的水花。
树枝断裂的部分恰好缠绕着流云笠水母的触手。
这时,制空者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那些半透明的小球竟然是流云笠水母的毒囊。
那种喜好随波逐流的生物用它在水中近乎隐形的触手捕猎,且毒性极强,若是缠在猎物身上,不出片刻便能使它猝死。
如此看来,流云笠水母周身五米内都是极其危险的,绝对不要轻易靠近,不然怕是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也多亏载着数只同族的战车提前避开,这才避免了祸端。
先前树枝断裂的一幕都没能逃过其他虫族的眼睛,没有什么比直观的例子更有说服力。它们利用精神网将有关流云笠水母的情报记录下来,以便后续查阅。
由于虫族它们距离沼泽区的边界并不远,所以在当天下午四点左右便成功抵达陆地。
大概是它们的沼泽区耗费的时间太久了,以至于涨潮的时间已经结束。虫族们在沼泽区的边界观望了半天,确认水位不再上涨后才总算放下警惕。
当前的潮水深度保持在某个固定的范围内再无变化。
不知是不是因为距离过近的缘故,虫族们并没有发现其他就价值的情报。
它们在搭建好营地后轮流进行修整,等到次日天亮的时候再度进入沼泽区。
翌日,从第一缕阳光落到虫族们的脸上时,它们就已经醒了。按照惯例,斥候往沼泽区的方向看了一眼,只是这一眼却让它的神情格外严肃。
只见虫族们的面前除了潮湿的淤泥什么都没有,若不是受伤兵虫身上的伤口尚未长好,还以为昨天的潮水是过度劳累产生的幻觉。
潮水退去的速度比它们想象得还要快。
为了留存参照物,搭建的营地并未和往常一样拆除。团队内部唯一的伤员自觉退出行动,主动留在原地确认潮水的边界和涨潮的准确时间点。
它将成为活着的坐标,让同伴在回程途中避免迷失方向。
战车将同伴们收集的黏土同样留在营地,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努力减重。
随后,剩余的虫族再度返回沼泽区。
它们出发的时间大约为上午五点三十分。
就连行动缓慢的战车也没有拖后腿,它在反复试验后总算掌握的在淤泥中行动的窍门,没有中途掉队。
今后三天内,虫族不需要挖掘淤泥。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虫族们以更快的速度来到了沼泽区中心。
昨日因挖掘而出现的深坑早已被填平,附近一时半会找不到任何像样的参照物。除了一块大半截被掩埋在淤泥中的巨石,没有任何选择。
就连这巨石也快要被彻底掩盖,距离再也看不见它只是时间问题。
本着将错就错的态度,虫族们继续前进,并试图寻找其他参照物。
在淤泥中行动本就缓慢,附近的景色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很容易失去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幸好留在营地的那只兵虫及时为它们报点,才勉强维持直线前进。
同族之间可以相互感应也是属于这种群居生物的一大优势,让它们的复杂的情况中大幅提高存活率。
在上午九点四十分左右,位于队列最前端的斥候首先示意同伴暂时停在原地。在它的视角中,前方隐约出现了水,意味着它们已经临近了沼泽区的尽头。
再前方便是接壤的水域,其深度暂时无从得知。
然后,虫族在共享完情报后再度出发。在上午十一点左右,它们来到了距离潮水不到百米的距离。
但很遗憾,涨潮已经开始了。意识到继续前进没有必要,虫族们及时调转方向往回走去。
它们已经来到了比第一天远得多的地方,也不算是没有收获。
就在虫族们爬上战车的后背没多久,新一轮的潮水悄然来到了它们身旁。来自水域的未知生物夹杂在潮水中倒灌进沼泽区内,让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涌动。
大概是涨潮才刚开始,涌入的流水并没有昨天这般肮脏,勉强能够望得到底,也让情报的收集变得更加容易。
片刻之后,昨天才见到的流云笠水母再度出现在了虫族们的面前。
或许是距离水域比较近的缘故,虫族们遇到的流云笠水母比它们想象得更多。差不多每隔十几米,便能看见一只。
失去了浑浊水流的遮挡,它们修长纤细的触须一览无余。很难想象,一只伞盖只有二十厘米的水母身后却拖着接近三米长的触手。
若不是昨天战车及时距离它五米远,只怕会一不小心着了道。
其中最小的流云笠水母伞盖直径只有七八厘米左右,触须长度一米有余。而体型最大的一只伞盖直径足足三十五厘米,身后的触手将近七米。
在它们游动的时候,偶尔能看见几条小鱼挂在流云笠水母的触手之间,显然沦为了它们的食物。
在样本足够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流云笠水母伞盖的直径推算出触手的长度,从而避开危险。
虫族也不例外,具体的计算工作被它们在回到巢穴后抛给了对数据格外敏感的建筑者。
越是接近水域,附近的情况越是多变。
载着同伴们的战车考虑到自己又要保持平衡,又要辨认方向,只觉得脑子不够用。于是,它干脆将行动路线的指挥权交给了自己同伴,不再分出额外的精力担忧其他。
一时间,团队内部相互协作,竟使它们的行动比昨天更加顺利。
顺着水流而下消耗的体力并没有逆流而上那么多,所以战车自认为留有余力。
除了不时被水草缠住足肢以外,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
当然,坐在战车后背上的虫族没有忘记为它清理杂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虫族们很愿意为自己的同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被打捞上来的水草虫族们也叫不出名字,出于谨慎,它们也没有把它立刻扔掉。
这些水草看起来倒是最正常不过的绿色,只是在茎叶末端有着不自然的膨大,上方还挂着几片枯黄的花瓣。
水草上膨大的部分格外脆弱,一戳即破,许许多多细小的白色种子倾泻而出,顺着战车背甲的弧度一路滚进水里。
这样看来,眼前的水草大概常见于沼泽区的深处,虫族们在昨天完全没有见过它。
种子掉落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虫族们根本来不及把它们全部收回,只得任由这些水草的种子四散开来。
它们在水中晃荡了几下缓缓沉底,很快便消失不见。
突然,原本匀速移动的战车猛地蹬了一下最后一对足肢,像是有什么东西蹭到了它,引起些许不适。
随着战车的动作,几片细小又闪着微光的东西混在在水花里被抛入空中。
有眼疾手快的虫族趁机把这些东西捞上来,摊开一看竟然是几片银白的鱼鳞。
谁能想到被水草种子吸引而来的某种鱼类在极短的时间内聚集成群,它们与战车间隔一段距离缓缓游着,眼中满是对果实的渴望。
这下麻烦大了,聚集而来的鱼群让战车的行动难度再度提升。
也不知道它们的到来是福还是祸,事情的结果还是要亲眼见分晓。
第37章
在第二次进入沼泽区之前, 虫族们为了在淤泥中行动轻松一点,主动卸去了部分负担,像甲胄和食物补给首先被留在了营地当中。
能被它们随身携带的,都是必要的东西。例如与甲胄配套的长矛, 没有谁能够保证百分百不会遇到任何突发状况, 有备无患总不是错的。
现在, 携带的长矛刚好排上了用场, 蹲在战车后背上的虫族们准备利用手中的矛去捕鱼。
一只胆大的士兵悄悄瞄准了鱼影,然后趁鱼转弯的同时挥出手中的长矛。挥动长矛所施加的力在水面上溅出大量水花,在瞬息之间大幅降低了水中的能见度。
原本聚集的鱼群四散开来,在翻腾的水面中,隐约能够看见几条泛着银光的鱼尾。
随后,它提起了长矛。
然而,与这只兵虫预想的并不一样, 它的矛尖上空空如也, 连片鱼鳞都没能捞上。
大概是对于水环境过于陌生的缘故, 虫族与鱼群的初次交锋没有占到任何便宜。随着潮水的流动,附近再度恢复平静。
这只二阶士兵感到非常纳闷。
刚才自己明明对准了鱼的头部发起攻击,但不知为何它瞄准的方向空无一物, 且矛间对准的位置距离鱼的实际坐标差了一小段。
其他虫族眼看自己闲着也是闲着,干脆按照它们的思路继续尝试。
有了失败的案例,虫族们打算调整叉鱼的角度。
在简单的讨论之后, 虫族们首先争取了战车的同意,再决定利用未知水草的种子尝试吸引一次鱼群。
至于水草,附近到处都是,随便捞捞就是一大把。只是带着果实的水草较为罕见,不太容易获取。
但就算再难获取, 只要飘来的水草够多,总能攒够。
等虫族们凑够水草种子后,战车下意识放缓了游动的速度。与此同时,几捧花生米大小的白色种子被抛入水中,并在重力的作用下缓缓下沉。
当然,虫族们也没有一次性将种子抛完,而是按照一定频率间隔一端时间撒上一点。
渐渐的,远去的游鱼似乎是嗅到了食物的气息,在犹豫片刻后,缓缓向战车身旁靠拢。
战车的左右两侧都有一个水草种子打的窝,随着时间的推移,吸引来了小规模的鱼群。
等时机成熟后,虫族们调整角度,再度向水中刺下长矛,它们在鱼的头部斜上方和头部斜下方分别发动攻击。
但与上一次不同的是,有虫族成功捕获了鱼。
成功的是向鱼的头部斜下方刺下长矛的几只虫族。
它们并不知道,光的折射使得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与肉眼所见的略有差别。虫族们恰巧在误打误撞间摸清了某种规则,并侥幸收获了新的食物。
只是,关于叉鱼的技巧还需要反复练习。一次成功只是偶然,成功率至少要达到百分之八十才勉强算得上稳妥。
被抓到的鱼很快便被提到了虫族们的眼前。
这是一条长约三十厘米的小鱼,体态狭长,周身覆有银白色的鳞片。它的体侧额外多出了一条淡青色的纹路,使这种鱼看起来较之其他鱼类有了明显的区分特征。
此外,这种鱼的鳞片表面附有粘液,触感滑腻,且鳞片极其容易脱落。
它的鱼鳞极其容易反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接近它的生物因为突然接触到强光而短暂致盲,从而获得逃生的机会。
乍一看,叉到的鱼体表光滑,没有锋锐的鳍,也没有其他具有攻击性的器官。
就连它的牙齿都非常细碎,别提防御力最强的战车,就连最脆弱的兵虫都能够轻易抵挡这种小鱼的撕咬。
显然,被捕获的新奇鱼类是素食性的。
知识面最广的斥候眯起眼辨认了一番,发现这是一条青线鲦鱼。
相似小说推荐
-
豪门社畜不干了(乔柚) [近代现代] 《豪门社畜不干了》作者:乔柚【完结】晋江VIP2025.10.28完结总书评数:11401当前被收藏数:22137营养...
-
恶龙饲养手册(辞夏ovo) [玄幻灵异] 《恶龙饲养手册》作者:辞夏ovo【完结】晋江VIP2025-10-26完结总书评数:94 当前被收藏数:868 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