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路上,坐在轿中,郑万峰在心中再次感慨。
人才难得啊!
好在,让他得着了。
送走心满意足的州长,小屋门一关,许青禾便忍不住扑进陆晚亭怀里。
“我们真的要在云州安家了?”他还没缓过神来,兴奋道,“还有医馆!你的医馆终于能开了!”
陆晚亭接住他,柔声道:“嗯。”
许青禾还在嘿嘿傻乐。
“那咱们得好好规划规划,小吃铺该装修成什么样,卖些什么小吃,还有你的医馆也是……”
听着他絮絮的念叨,陆晚亭笑着应了一声。
“都依你。”
州长效率极高,很快便将承诺落到实处。
不过半月,便在云州繁华地段为他们寻好了两处铺面,还是相邻的:一处临街,宽敞明亮,正好用作小吃铺;另一处稍靠里,环境清幽,适合开设医馆。
许青禾和陆晚亭都很满意。
接下来的日子,两个人忙得脚不沾地。
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这些日子对云州食客口味的考察,许青禾重新规划了铺子的布局和菜单,既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又融入了云州的当地特色。
陆晚亭则负责医馆的装修布置,将药柜、诊台、针灸各处区域划分得井井有条。
装修的工匠是郑万峰介绍的,据说是云州最好的一批匠人,手艺精湛,手脚也麻利,不过月余时间,铺子里的各种大事小情便都准备完成了。
一切尘埃落定,不知不觉,秋寒过去,冬天到了。
小吃铺和医馆的开张日期选在了一个日头晴好的冬日。
金灿灿的阳光洒下来,映照得新挂上的、还带着新木头味儿的牌匾崭新明亮。
相邻的两间铺面,左边是“陆氏医馆”,右边是“许记食铺”——许青禾觉得既在府城,铺子也大了,再叫“小吃铺”有些委屈,便改了名。
知道他们的铺子今日开张,虽是天寒地冻,但亲朋好友们还是各自乘着驴车牛车从镇上陆续而来。
许淮山特意起了个大早从村里赶来,见着许青禾,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夸道:“好小子!真在云州站稳脚跟了,不愧是我弟弟!”
吴黎也带着阿芸过来了,见面便贺喜道:“晚亭,青禾,恭喜开业,大展宏图。”
“这铺子好气派呀,小叔叔和小叔夫真厉害!”阿芸在一旁道。
许青禾逗她:“那阿芸觉得,小叔叔和小叔夫谁最厉害?”
说完自个儿先忍不住笑了。
感觉自己很像那种问小孩子“爸爸妈妈你最喜欢谁”的坏人呢!
阿芸果然犯了难,纠结道:“嗯……那个……小叔叔和小叔夫都厉害!”
人们都被都笑了。
这时,薛德金带着薛宝杏也过来了,刚从牛车下来,薛宝杏便脆生生地对许青禾道:“青禾哥,待会儿快让我尝尝,这府城里的关东煮是不是更好吃啦。”
许青禾笑着对她说“管够”。
薛德金也很高兴,拉着陆晚亭说了好一会子的话,说什么“镇上又出人才啦”“往后常回镇子里看看”。
陆晚亭这边说完了,他又将许青禾拉到一旁,悄声道:“青禾啊,你和晚亭以后也留在云州了,这每日见到的人肯定比在镇上多多了,要是碰见什么好男子,记得给小杏子引荐引荐……不不,告诉她之前先告诉我。”
一听这话,许青禾连忙婉拒了。
催婚这种事他可干不来!
陆晚亭及时将他解救了出来,“吉时到了。”
吉时一到,不知谁先动的手,提前备好鞭炮顿时噼里啪啦地炸响,红色的纸屑空中纷飞,喜庆又热闹。
掌声、笑声、道喜声连成一片。
“开业大吉,生意兴隆!”
“陆大夫妙手回春,许小郎君财源广进!”
“往后云州又有固定的好吃处和放心看病的地儿了!”
许青禾和陆晚亭一一道谢。
陆晚亭还好,许青禾却是脸都要笑僵了,抽空揉了把腮帮子,连忙招呼着人们进店落座。
“大家进店,上屋里坐!”
新店开业,除了保留之前就有的小吃,许青禾还上新了一样新的吃食,烤冷面。
这种小吃在现代的受欢迎程度不必多说,冬天吃这个,更是合时宜。
只是在古代,许多食材都难以寻觅,像西红柿酱、洋葱香菜之类的配料倒还好说,冷面皮子却成了难题。
许青禾尝试了多种面粉配比,最终得出一种最合适的:高筋面粉混合生粉,加水和成偏软的面团,反复揉搓静置,擀成极薄的大张面皮,蒸熟定型。
如此得到的面皮,虽与后世机器压制的冷面皮有所不同,但吃起来已有七八分相似,且柔韧筋道,别有一番风味。
解决了面皮的难题,做便不是问题了。
特意打造的扁平铁板铛,用油刷抹上热油,放一张冷面皮,打上一颗鸡蛋,木铲快速划散,使之均匀铺在面皮上。
待到蛋液半凝固,将面皮翻个面,让带着蛋花的一面朝下,接着刷上西红柿酱,撒上切碎的洋葱、香菜,再放上几片煎好切段的淀粉肠。
面皮一卷一切,装进包好的荷叶片里,一份烤冷面便做好了。
外层金黄微焦,内里面皮软韧,酱汁浓郁,口感丰富,咸甜适中,既新奇又美味。
闻风而来的云州城新食客都赞不绝口。
“烤冷……面?这是何物,从未见过!”
“味道真香!”
“小郎君,再给我来一份,这回多加辣!”
看着柜台前迅速排起的队伍,许青禾心中说不出的满足。
招呼着送走一位客人,他扭头看向隔壁医馆的方向。
恰巧,陆晚亭此时也刚送走病人,站在医馆门口稍作休息。
两人的目光穿越冬日寒冷的空气,在空中交汇。
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