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扬听得很仔细,连连点头表示自己听懂了,佃农才不放心地离去。
刘扬做事谨慎,有他在后面扶犁他放心,于是席东开始欢快地拉犁了。
预计到拉犁需要的力度很大,席东上来就使了大劲,没想到还真的拖动了,兴奋之下走了几米,才停下回头看去。
跟那两个佃农犁的地差不多。
看席东犁地这么轻松,被迫留在一旁的苏幕按耐不住,偏偏自己先前作了大死,把脚给砸伤了,想上手也没办法。
席东和刘扬犁了一会儿,过了把瘾,才放下新农具回来。
谢宁看着陆川,眼睛里满是想尝试一下的想法,陆川能怎么办,自己的夫郎,当然要宠着啦。
于是陆川撩起袖子,亲自给谢宁扶犁,让他也过一把瘾。
苏幕见众人都试过了,唯有他坐在椅子上看着,心痒得不行。
不过众人都没理他。
谢宁运动了一番,额角微微出了一点汗珠,陆川从怀里掏出一张手帕,给谢宁擦汗。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谢宁有些不好意思,夺过帕子自己来,陆川也不在意,只朝谢宁笑了笑。
刘扬则和唐政聊起了新农具的各项数据,新农具的成本,可以减少的人力等等。
席东看了一圈没人理他,便到苏幕跟前,跟他炫耀使用新农具的感觉。
席东说:“刚才我拉那个犁,感觉我一天能犁四亩地,唐政这次是真有出息了,研究出这玩意儿!”
苏幕点头:“确实厉害,我以前看他玩木工,完全没想过他还有这能耐。”
唐政自己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研究农具。
陆川走过来对唐政说:“这新农具,你可想好取什么名字了吗?”
这话听得唐政一愣,他没想过这茬。
看他那样儿,陆川打趣道:“不然就叫曲辕犁改进版吧?”
苏幕反对:“那可不行,虽然是比着曲辕犁改进的,可到底不是曲辕犁,还是另起一个名字更好。”
席东赞同:“没错,我看不如就叫唐氏犁吧。”
唐政一脸嫌弃,这是什么取名水平啊?唐氏犁?不好不好。唐政连连摇头。
之后苏幕席东又想了几个名字,都被否决了。陆川没有发言,他自己就是个取名废,谢宁也一样,具体可以参照他那两匹马的名字。
刘扬突然插嘴:“不如就叫大安新犁吧?如今用的曲辕犁,还是前朝流传下来的。这新农具,是在大安朝研究出来的,叫声大安新犁也不为过。”
众人觉着不错,纷纷点头认同。
看大家试验完了,候在一旁的庄子管事上前,恭敬地说:“各位爷,膳食已经准备好了,可要现在去用膳?”
谢宁这才觉得饿了,再抬头看天色,午时已过,早过了他平时用午膳的时间。今天在马车上又睡了一路,没进一点儿米水,此时饿得不行。
席东更是喊道:“不行了,不说还没感觉,一说肚子就饿得慌。”
苏幕倒是不饿,他在这坐着喝茶吃点头,惬意得很。
唐政赶紧张罗着去用膳,因为这次谢宁是以大安周报的身份来,而且他夫君也在,便没特意分厢房用膳。谢宁单独一桌,中间隔了一扇屏风。
如今春天到了,不少野菜冒出了头,桌上多了几道清爽的野菜,谢宁吃得还算满意。
饭后,几人转移到厅堂,就大安新犁讨论了一些事儿。
谢宁说:“待回去后,我想排两个记者来,专门了解大安新犁的结构、用途、以及优缺点,好在大安周报上传播。”
唐政点头:“可以,不过报纸要等在下把这新犁呈给圣上后,才可以刊印,谢东家可接受?”
谢宁当然能接受,或早或晚的事情,关于民生的农具,想必很多工匠农人都会想知道,介时大安周报的名气能更上一层楼。
唐政没打算把制造方法藏着掩着,越多人采用,对他更有利。他只想要名声,有了名声,他爹以后就不会一直催他读书了。幸运的话,可能还能让圣上赏他个官当当。
之后唐政说了自己的打算,他准备回家,让他爹把新农具呈上去。他爹就是朝中大臣,谁也不能昧了他的功劳。
陆川表示赞同,他只能在唐政研究的方向点拨一下,其他没什么需要他做的。
因为路途遥远,几人没说多久话,便要开始回城了。不过刘扬留了下来,他要和唐政计算详细的成本和好处,好让他唐大学士呈上去的时候有数据支撑。
谢宁和陆川刚回到家,齐管家就迎了上来。
齐管家神情焦虑,看到两人回来明显松了一口气:“大爷和正君可算回来了,宫里来的刘公公正等着呢。”
陆川谢宁顿时一愣,宫里的刘公公?宫里的事情怎么会跟他们沾边?
他们一个书生,一个报社的东家,没人当官啊!
莫不是报社要出事了?
两人齐齐看向齐管家:“发生什么事了?”
齐管家神色为难:“老奴也不知道,这刘公公一来,愣是什么话也没说,只说要见二位主子。”
“知道二位主子不在家,出了城后,还要留下来等你们回来。老奴只好把人安排在厅堂,上了茶水点心好生招待着。这刘公公笑眯眯的,等了这么久,也不见他发火。”
听着齐管家的话,陆川谢宁紧张的神色缓和了一些,没有发火,应该不是什么坏事。
齐管家突然凑近两人,小声说道:“这刘公公是从侯府里出来的,身边还跟着侯府的人。”
这下两人就更不担心了,跟他二人关系应该不大。
两人来到厅堂,正想向刘公公行礼道歉,刘公公当即打断,笑道:“二位就别折煞公公我了,还是先跟二位说正事吧。”
陆川和谢宁面面相觑,不知是何事。
“圣上要嘉奖永宁侯世子谢博赈灾有功,须得谢家人都到了才能宣旨赏赐,二位快快随公公到永宁侯府去吧。”
谢宁心里一惊,他是出嫁之人,按理说有他没他都可以,为何圣上旨意要他到场才能宣读?
陆川和谢宁跟着刘公公回到侯府,侯府众人除了谢明,全都在厅堂里等着。
见人到齐,来宣旨的太监王公公站起身来,掐着纤细的嗓音道:“谢参将接旨吧!”
这位王公公是大总管王勤收养的干儿子,给一个臣子嘉奖自然不需要他出马,不过这次除了嘉奖,圣上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需要传达。
谢宁觑着他爹的神色,表情正常,没有一点儿阴沉,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吧?
像是感觉到谢宁的视线,永宁侯朝他看了一眼,眼神里含着安抚的意味,谢宁瞬间松了一口气。
众人跪下领旨,王公公开始宣读旨意,大致意思就是说永宁侯世子谢博忠勇有才、为君分忧、协助赈灾,乃大功劳一件,特赐下珍宝玉石、绫罗绸缎若干等等。
这个赏赐谢博心里早已有数,神情平静地接了旨。
他前两年才刚升为三品参将,圣上不会轻易给他升官,只可能在外物上多做补偿。
谢博接旨之后,众人纷纷起身,永宁侯凑到王公公身旁,悄摸地塞给他一个锦囊。
永宁侯说:“王公公辛苦了。”
王公公脸圆圆的,长得很有福气,笑眯眯的模样像个弥勒佛一般,不过谁也不敢小瞧了他。
能攀上王大总管,还在御前伺候,就不可能是个简单的。
王公公接过锦囊,捏了捏厚度,应该是张银票,满意地藏进自己的袖子里,永宁侯果然上道。
王公公笑道:“侯爷严重了,都是为陛下办事,都是咱家应该的。”
永宁侯哈哈一笑:“没错,都是为陛下办事。只是不知圣上可还有其他吩咐?”
王公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此次赈灾,还多亏了侯爷的儿婿写的文章,才能如此顺利完成。陛下本想给他嘉奖,只是陆公子还是个秀才,以后还要科举,不好嘉奖太过。”
还未科举就得圣上看重,难免影响陆川以后的科举之路,这完全是圣上的惜才之心发作。得圣上看重虽好,但难免会被人赋予佞臣之名,陆川之才乃是栋梁之才,岂能让佞臣之名毁他前程。
王公公目光转向陆川:“不过陛下给陆公子赏了几个字。”
陆川一愣,完全没想过还有自己的事儿,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扬起嘴角笑道:“草民何德何能,竟能得陛下赐字,实在是受宠若惊。”
陆川嘴上说着受宠若惊,神情却没多大变化。
王公公暗暗称赞,不愧是永宁侯府的儿婿,虽出身贫寒,浑身气质却不输那些累世培养的世家子弟。
“陆公子不必妄自菲薄,陆公子之才,朝堂上还有何人不知?”王公公说着,又转向了谢宁,“令夫郎亦不逊色,开办的大安周报,京城里可谓是无人不知啊,连陛下偶尔都会看上两眼。与陆公子实在相配。”
陆川眉毛一挑,听王公公这意思,似乎意不在自己。
果然,下一瞬就印证了他的想法,陆川看着王公公递给自己的纸,上面写着“大安周报”四个大字。
王公公含笑道:“听闻陆公子最是疼惜夫郎,陛下特意赐字给令夫郎的大安报社,不知陆公子可满意?”
陆川一边欣喜地谢恩,一边脑子飞快运转,圣上赐字,大安报社以后就没人再敢招惹,只是圣上作为一介帝王,平日里事务繁忙,怎会注意到这些?
莫说是赏赐到他夫郎身上,赏赐他自己也不可能这么贴心!
随后陆川想到大安周报的性质,它不是一份简单的读物,如今京城里只有大安周报这独一份报纸,甚至还卖至外地,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掌控了报纸,就相当于掌控了天下人的嘴,掌握了舆论,别说在这封建社会,就算是他前世,国家对新闻媒体都要有一定的掌控力。
否则由着底下人随便滥用新闻的力量,难保有朝一日矛头不会对准国家。
应该是圣上终于意识到大安周报的力量,想要把大安周报掌控在自己手里。
陆川脑海里闪过很多思绪,实际只在一瞬间。
他抬头看向王公公,一脸惊讶地说:“竟不知陛下也看大安周报?以后报纸发售之前,陆某想给陛下送上一份,不知王公公可否帮陆某这个忙?”
陆川觑着王公公的脸色,看着他眼里闪过一丝满意,就知道自己猜得不错。
王公公收敛了笑容,正色道:“陛下身边看的东西,都需要专人勘查,哪里是随随便便不管什么内容就可以奉上的!”
陆川讨好道:“这不是有王公公您吗?有王公公您审查内容,相信陛下看的报纸内容都是好的。”
王公公看着陆川,半晌才恢复了笑容:“为了能让陛下多一样娱乐的东西可看,咱家就受累一下吧!”
陆川和王公公都满意地笑了,以后大安周报的内容,由圣上的人专门审核,虽然对创作会有一些掣肘,但胜在安全,有圣上做靠山,发生什么事儿都牵连不到大安报社身上。
大安周报将是新生的一股力量,以后圣上发布的政令,可以通过报纸下达给天下百姓。
圣上登基已有两年,然朝中老臣把持权势,他至今仍未完全掌握实权,大安周报将是新的力量,让他能够进一步掌管朝政。
王勤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举荐自己的干儿子来交涉此事,以后专门负责审核报纸,下达圣上的指令,这种好活计,当然要留给自己人。
之后陆川和王公公又寒暄了几句,王公公就打算回宫了。
不过临出门前,他凑近了陆川,小声地说:“这大安周报有一期讲到了王府少爷,于皇室名声有碍,能不能把那期报纸给撤了?”
陆川一看他那眼神,就知道是圣上的意思,但是……
陆川一脸为难:“那期报纸已经卖完了,若想撤回,还得找百姓们一个个要回,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陆某只能让报社那边不再刊印。”
闻言王公公叹了口气,倒没说什么,对此他早有准备,梁王知道得太晚,该看的人都看过了,就算是圣上也堵不住悠悠众口。
本来圣上是想直接下令关闭大安报社,现如今他想把大安周报当成自己的发言工具,便不能因为梁王府的事情而随便关闭。
至于萧训干的事情,左右他是梁王府的人,虽然是宗亲,到底跟皇室隔了一层,名声差就差点吧。萧训能干出那样的事儿,那是梁王府的事情,跟皇室无关。
终于把王公公送走,陆川不禁松了一口气。
谢家人一开始不知道王公公的来意,听了陆川跟王公公的谈话,才逐渐明白过来。
谢博拍了拍陆川的肩膀,没说什么话,表示他的支持。
谢母坐下喝了一口凉茶,穿着二品夫人的制服,陪着王公公在这里坐了许久,可把她累瘫了。
“我说王公公怎么会亲自来给老大嘉奖,还一定要等宁哥儿和儿婿回来,原来是为了大安周报啊!”
张氏上前给谢母捏了捏肩膀,说:“其实这样也好,有陛下罩着,以后就没人敢找报社的麻烦了。”
全程只有谢宁和永宁侯是一脸懵,王公公不是说陛下喜欢看报纸吗?怎么就扯到报社有陛下罩着了?
谢母看他俩那样,就恨铁不成钢,老二和宁哥儿就是随了他爹,没点脑子。
陆川笑了一下,给谢宁解释:“王公公刚才的意思,是让报社以后定稿之后,先把报纸给他过目一下,他同意了才能刊印,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谢宁不懂:“不是,为什么要王公公同意我们才能刊印啊?这报纸的内容不是我们自己定吗?”
谢宁现在能看出一些浅显的计策,但刚才王公公的话太弯弯绕绕了,他实在是听不懂内里暗含的意思。
陆川说:“以大安周报如今的影响力,写什么百姓们都会信,哪怕把一个坏人写成好人,百姓们也会当这个人是好人。圣上正是要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才会派人进行监管。”
这谢宁可不同意,他说:“我们写新闻的,就是要实事求是,怎么可能把坏人写成好人?”
陆川反问:“那万一有人瞒报,报社真把虚假新闻报导上去怎么办?万一有人写的稿子是针对陛下的,你没看出来,刊登上去,给陛下造成影响怎么办?又比如你之前那期王府少爷拖欠工钱不给,不就伤了皇家颜面了吗?”
谢宁一时语塞,他还真没想过这么多。
过了半晌,谢宁满脸苦恼地说:“那以后大安周报的内容都要被陛下的人指定吗?”
他办报纸的初衷就是喜欢话本小说和民间轶事,如今负责的八卦新闻板块正是他喜欢的,也做出了一点儿成绩。
可谢宁没想到,这报纸还能惊动到圣上。
陆川安慰他道:“那到不会,你跟平时一样就行,只是比之前多了一道工序,王公公只是审核内容能不能发,不会干涉报纸的内容的。”
谢宁这么一想,好像也还可以,虽然麻烦了些,但就像大嫂说的,报社还能多个靠山,有失就有得。
谢宁说:“行吧,以后我提前两天定稿,让王公公审核过后,再让人去印刷。”
陆川没说的是,圣上可能随时会指定报社写他想要的新闻。不过看谢宁勉强才接受报纸要被人管理的事儿,他就不再打击他了。
谢母看气氛不太好,开始转移话题:“今儿老大得了嘉奖,合该好好庆祝一下!”
张氏附和道:“是该好好庆祝庆祝,难得今儿人这么齐,可惜二叔不在。”
谢母闻言笑道:“说起老二,昨儿来信,说是已经到了北疆,如今怕是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很快咱们府里就要进新人了。”
谢宁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开心地说:“是哦,竹哥儿要来了,二哥终于要成亲了!”
今日是小朝会,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上朝,文武官员分列而站。
户部和礼部尚书把春耕事宜汇报了一遍,就没有人再发言,王勤便出列。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太监尖细的声音响彻整个无极殿。
就在众臣等圣上先离去时,唐大学士出列了。
“臣有本启奏!”
圣上想要起身的动作顿住,又坐了回去,看向唐大学士,不知他要说什么,最近应该没什么要事、吧?
“臣前儿得了一样新农具,比如今正在用的曲辕犁更为省力,曲辕犁需要两个人才能拉动,而这新农具,只需要一人便可!”
这话一出,整个朝堂一片哗然,今日能在这个朝会上的人,都是当了十几二十年的官员,即便读书时五谷不识,做官这么多年,对民生怎么也有些了解。
相似小说推荐
-
老实人怀了雇主的崽(拾结) [近代现代] 《老实人怀了雇主的崽》作者:拾结【完结】晋江VIP2025-01-25完结总书评数:1468 当前被收藏数:20168...
-
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醉吟居士) [无CP向] 《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作者:醉吟居士【完结】晋江VIP2025.03.06完结总书评数:13678当前被收藏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