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吒形象与《封神演义》
有关哪吒形象的考据中,我首推日本汉学家二阶堂善弘的《哪吒太子考》。二阶堂本人的研究方向是道家与民间信仰以及相关神话传说,这篇文章是他的研究专著,《封神演義の世界-中国の戦う神々-》一书的章节。他本人的研究主页上还有另外一篇文章《四海龍王の名前》,也提供了四海龙王形象的大致演变脉络。
哪吒最早出现在北凉时代翻译中文的《佛行所赞》,在唐朝毗沙门盛行之际,哪吒作为毗沙门五子之一,“那吒太子”的称谓也固定下来。直到宋朝,哪吒才渐渐和道教产生联系。“析骨还父”和“莲华重生”仍然出自禅宗典籍《五灯会元》,“斗石精”则出自《夷坚志》,却把他和茅山联系起来。元明杂剧里,哪吒的形象多以凶悍的降魔神将为主,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西游记(杂剧)》等作品又加以不断丰富,随后就有了《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的样子,也是如今各种衍生影视的底本。
魔童系列塑造的哪吒,不完全是一家独有,比如元曲《那吒令》一句:“则你这无端弟子恰便似恶那咤。”也有说他“黑脸”、“凶恶”、“威猛”的,比如《永庆升平后传》里有个角色绰号“玉面哪吒”。如果他是什么温润如玉的君子,恐怕没必要特意点出“玉面”了,可见是当成一种反差来讲的。
由此可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哪吒,从毗沙门太子、总兵之子再到中坛元帅,哪吒的形象是逐步变化且各有侧重的。魔童电影本身也同样在丰富这个形象。拿其他故事版本里的哪吒,来要求基于魔童世界的同人哪吒必须怎样,这非常莫名其妙。
由于魔童两部系列电影大体上还是遵循了《封神演义》提供的世界观设定,所以在这篇文中,我也同样选用了《封神》的时间线。但我写所谓“原著/原作向”,又打了魔童的tag,很明显是在说《长生殿》是魔童原作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不少人当成这是《封神演义》的设定。
2. 其他神仙与神话设定
这篇文章中出现的神仙,也基本上是挑选了魔童原作和《封神演义》里露过脸的神仙来写的,但设定上却参考了其它资料。女娲的设定,我是基于《淮南子》和曹植的《女娲赞》来写的,“神化七十,何德之灵”。鸿钧老祖是《封神演义》里首次出现的神明,但并不为道教正统所承认,姑且只保留了他是元始天尊的师傅这一设定。元始天尊作为三清之首,是道教的创世神。道教最高神的演变相对比较复杂,体系也多有变动,各家说法不一,所以我干脆就照着魔童电影第一部来发挥了。
(有评论说,说我不应该称女娲、鸿钧老祖和元始天尊为三位神仙,而应该按照网文设定来称呼。我不知道网文洪荒设定是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遵守。)
返生香的设定来自《世贽记》:“聚窟洲在西海中,上有天山,形似鸟之状,因名为鸟山。山中多大树,与桐相似,而秀芳华蕊,香闻百里,因名返魂树。叩其树,树能作声,如牛呴,闻者必震骇。伐其木根,于玉釜中煮取汁,更微微以火熟煎,如黑饴,令可丸,名曰惊精香,或名震灵丸,亦名返生香,亦名却死香。气闻数百里,死尸在地,闻气即活。”
黑芝的设定是杂糅的。《春秋运斗枢》:“瑶光得陵山黑芝。”《太平御览·药部》:“黑芝,一名玄芝。生恒山山谷。”《抱朴子》:“黑芝,生于山之阴,大谷中,白盖赤茎,味甘,秋采之,阴乾,日食,令人身轻齿坚,与天地无极。”
上申山、丰沮玉门和薄山,都出自《山海经》:“薄山之首,曰苟床之山,无草木,多怪石。”“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又北百二十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此外所有细节,都属于本人写大纲时现编的,不要当真。
3. 《长生殿》以及其它
本文的开头、结尾、每章小标题和十五章中所有引用的戏文,都出自《长生殿》。《长生殿》确实吸取了《长恨歌》的灵感,但内容丰富许多,B站有全本可欣赏。
申公豹教给敖丙的道理,“彼树无情,然犹朽蠹,人虽欲爱养,何能使之不衰。”出自桓谭《新论》。钱钟书的《管锥编》第四十六则讲《隰有苌楚》,就讲到草木无情与“无情不老”,很适合我们同人女拿出来拣几个句子代一代。
4. 一些多余的话
其实我犹豫要不要把这部分放在最开始来讲。在哪吒初一上映后,我隔海观望了一下春节档各家的口碑走势,我就猜到吒2恐怕会轻轻松松出头。那时候我还跟前去看的朋友说,不信你等着,不出春节假期结束,吒2必有大热西皮横扫,打得绝对要比票房火热。但是我没想到在朋友多轮重刷的海量剧透后,我自己会来写藕饼,我的朋友也没人知道我又回来写同人了。
《长生殿》发在乐乎的前三天,几乎没什么热度,
第一章发出来的时候,隔夜才有三两个点赞。然而故事本身有什么不同吗?其实并没有。我这么说,只是想告诉很多焦虑的小读者朋友,热度和文的好坏有时候并不一定同时成正比,有时候你可能只是需要一点被人看见的运气。如果不是某位读者的推文笔记先火起来,也许《长生殿》也会毫无声息地沉下去。运气是人无法控制的事情,热度亦然,人能控制的只有自己写作的心态。
当然,我不是说“《长生殿》是金子总会发光”,其实它有今天的热度,要多亏吒2的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没有如此大红大紫的原作,它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流量。所以这热度不应该完全归功于我,而是电影本身的创作者(也许还有不大争气的同期电影),是他们使得更多的人关注到吒2,进而关注它的二创。《长生殿》只是在这个前提下,完成了一篇同人文应该做的事,写完一个故事,仅此而已。
有不少读者在评论区说《长生殿》是真正的镇圈神文云云,我知道这是读者表达喜爱的方式,非常惭愧大家如此厚爱,但我实在无意去获得怎样的头衔。从前也有过类似的波折,让我实在疲于应对。我说了,《长生殿》只是一篇同人而已,它产出的目的不是掀起不必要的争论,有的人喜欢,就自然有人不喜欢,这实在太正常了,同人创作没有“最”字,大家都有自己青睐的作品,求同存异就好啦。
评论区也有人说,《长生殿》很像一些作品或者ip,其实我本人无所谓,但总归这不太合适,特别是叫喜欢这些作品和ip的其他读者看见,可能会不太舒服。每一篇文都有创作者自己的心血,每一篇文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同人创作的空间是无限的,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创作,并无所谓高低贵贱,将心比心,彼此尊重理解,这也是我在《长生殿》想表达的,相信大家一定都明白。
我相信各位的本意,是享受嗑藕饼的快乐,想看到更多、更优秀的同人创作,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找到品味投契的朋友,而不是纠缠于是是非非。希望大家来我的主页,只用享受阅读、和同担交流的轻松自在就好,不必理会之外的纷扰。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