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停在一古朴园林前,明明是处私人宅院,今日门前却车水马龙,衣着华丽的官家富商、公子小姐笑盈盈互相打着招呼,进出的人络绎不绝。
李承泽同范闲在角落观察片刻,只见车夫拿了份红帖交给管家,管家一声吆喝,立即来了数名小仆人动作熟练地开始给马车卸货,用绳子捆住木箱,挑担似的搬去了后院。
见状,范闲也拉了李承泽进场。那管家见二人锦衣玉食的外相,赶紧鞠躬迎客,右手一摊,向范闲讨要请帖。
范闲也不尴尬,鞠躬还了礼,问道:“在下途径此地,见这儿来人络绎不绝,似是有什么热闹的事儿,遂带孩子来看看。”
李承泽赶紧装作怕生,牵着范闲的手躲在他身后看管家,真是一幅令人怜惜的好景象。
这管家一直在为大户人家做事,见他二人彬彬有礼,也赶紧恭敬解释道:“是府上的老爷办了个古藏玩具的竞拍会,公子若是感兴趣,在一旁手册登记了名字也可直接进府参观。买不买是另外一回事儿,重在广交好友,欣赏藏品呐。”
这下李承泽也提起了兴趣,二人意见一拍即合,交了份假名册便光明正大进了大宅院。
这座园林是临安商家大户王家所有,门口瞧着是普通江南风光的白屋黑瓦,里头却别有洞天。王老爷偏爱姑苏景致,院里也是模仿那儿。一座座造型怪异的假山排列不一,显眼的花朵竞相开放,松柏通天,树影倒影在院内的小池中,与水中投映的水榭楼台交至,净添书情画意。一道道圆形拱门坐落在石道上,每往里走一道门,又是一座新的小花园,令人眼花缭乱。
园林内不少俊男美女眉目传情,江南的空气撩拨了情谊,可惜李承泽不用呼吸这道暧昧的空气,不过欣赏了几眼园林风光,便拉着范闲火急火燎地往后院跑。
后院已有不少打开了的木箱,行走的仆役们行色匆匆,手上拿的皆是各种珍贵的陶瓷铜器、名篇字画。想必这些东西就是今日的重头戏了,众人只敢小心搬运,生怕磕了碰了酿出大祸。
李承泽记忆力超绝,一眼就找到了他们正在寻的木箱。那箱子通体乌黑,大得可以塞下三四个成年人,捆绑的绳子已经撤去,正安静放在偏僻的角落里,还未被仆役们整理过。
恰好此时一个巨大的青铜器搬入院内,众人纷纷上前帮忙,范闲见他们无暇顾及角落,赶紧带了李承泽上前开箱。
箱子带了锁,范闲稍施神力,铜锁便立即打开了。谁想到,箱子里头躺的皆是摆放整齐的书画,数量众多,少说也有百卷,哪有什么欲魄的影子。李承泽也是爱大家出手的名册之人,可惜现在情况特殊,心中虽有不忍,也是立即弯腰要将这箱书画一一打开检查,范闲立即阻止了他:“殿下,这样恐引得旁人注目。”
李承泽转念一想,觉得有理,赶紧关上了木箱。这方刚落定,果然有仆役注意到了他们。一个身材矮小的仆役走来,面色带凶色:“你们在干嘛?”
他上前仔细检查这木箱的锁扣,好在范闲动作快,已将铜锁复原,那仆役瞧了半天也未看出什么端倪,反倒是范闲眼尖发现了他们需要的线索,从箱子旁弯腰捡起一根光秃秃的葡萄枝梗,给了那仆役台阶下,对他说道:“孩子不懂事,吃了葡萄乱丢垃圾,我回去教育教育。”
欲魄不知躲去了哪里,一时半会儿也找不着,范闲只好同李承泽留在了园林内,顺便瞧瞧这场盛大的古董鉴赏会。
开场前,主人还摆了一场戏摊子,特意去姑苏请了几位名伶小生献唱。李承泽个头矮,在人堆里被挤来挤去,偏偏还仰了头想看戏。范闲见他小脸憋得一股委屈样,又死活不肯让自己抱,心中不知怎的涌起一股怜惜,把李承泽举到头顶,让他骑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最初,范闲还未患肌肉萎缩时,他的父亲就经常将孩子骑在肩上走路看风景,可李承泽哪里享受过什么父爱,被这么一举,浑身僵硬地仿佛如临大敌。这动作他只在民间父子身上见过,他知,这常发生在一生打拼、和谐普通的家庭中,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
戏台上唱的正是《牡丹亭》,原是李承泽喜欢的戏,这下他可丝毫没了兴致观赏,只觉得心中空荡荡一片,连《牡丹亭》的词都忘了个一干二净,赶紧拍着范闲的脖子让自己赶紧下来。
或许是他真的崩得太紧了,范闲将李承泽放下来时,他竟然是双眼通红,遮着脸不让范闲看,直嚷着自己要进场看古董,誓要抓到欲魄以牙还牙。
范闲本就不想捉弄他,见他现在像个炮仗似的一点就燃,赶紧送小公子入了场。
大伙儿都还在外头看那出《牡丹亭》,正厅来客极少,范闲刚想帮李承泽选个好位置,那小公子却自己找到管家开了口:“来个雅间,视野要好,备一壶龙井,再送些糕点上来。”说完,李承泽掏掏范闲的钱袋,向对方送上一盏银元宝。对方顺理成章地笑纳了。
见范闲表情复杂,李承泽毫无愧疚之意,解释道:“我是真的不喜欢人。”
TBC
第12章
不一会儿,场内便挤满了人。
二楼雅间原为一排凉廊,今日特意用了别致的屏风一一隔开,李承泽便是坐在这一隅空间内,单手捏了块薄薄的桂花糕,看底下一片黑压压攒动的人头,喝茶品物,惬意极了。
场上司仪是位小有名气的藏品鉴赏大师,四十多岁的年纪,对这样的场面已经拿捏得炉火纯青,几句常见的开场祝词后,他先谢过主办方王老爷,再谢过到场赏脸的来宾们,一阵掌声中,藏品们被一样样轻手轻脚搬了上来。
这鉴赏会说是鉴赏交流,也图个竞拍得利。起此彼伏的竞价声中,半数古藏皆寻到了新人家。其中自然也有不少庆国年间的青铜铁器,但大多是流入民间的普通货,非官家锻造。私人拍卖会能做到如此已是不易,李承泽看了会儿便觉得有些无聊,正要同范闲一起离开,最后一个冰冷的铜器下了场,会场终于翻到了山水名画、名书字帖的展示篇章。
李承泽爱好这些,他虽没有前太子李承乾那般执着到世人皆知的收藏癖好,但终究是个爱书之人,惜才之人面对这些蕴藏了漫漫心意的作品,自然是忍不住多瞧两眼的。
展品有些是出自民间大师之手,有些是出自宫廷画师之手,还有些佚名作品,纯属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或是画面精美至极才被端上来展示。
范闲对这些兴致淡淡,叫人续了一壶龙井,刚替自己重新满上一杯茶水解闷,就见李承泽脸色一变,两眼严肃盯着场上司仪手上一卷密封的画卷。他的眼神像是着了火,巴不得将那画卷盯出个洞来。
范闲顺着那道炽热的目光,见台上司仪慢条斯理诵读着这卷画卷的来历。作画者乃庆国晚年的一位通州知府,眼看国家日益凋零,心中愤慨,百感交集之下挥笔即成,绘了一副他想象中的庆国盛年景象,以心心念念的画面反讽当下,颂唱亡国之恨。画作完成后不过两年,南庆便真的灭了。
司仪像个说书人,将这故事说罢,连范闲也不免胸中郁结哀叹连连,想是这画勾起了李承泽的家仇国恨才会如此神色异常。虽然李承泽生前勾结北齐走私,虽是出于下策,情非得已,但的确对庆国而言并非忠义之举。
毕竟是养育了他的国土,见到此画,此时必定是念这江山多变,物是人非吧。
不想这画卷被两个侍女一打开,范闲直接把茶都喷了出来。
绘的是庆国盛景不假,泛黄的纸上,一条水路在城内贯通直入,水边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岸上人们手拿彩色缎带或是小型烟花,不论男女老少皆是乐不可支,对着水上的船只翘首以盼。岸上亭台楼阁到处金碧辉煌,一道小石桥横跨河道,桥上各色衣式的年轻人们提了盏小灯笼,个个笑靥如花。
这场景颇像范闲第一次见花魁司理理的场景,本是司空见惯,但船上的人才是让范闲大吃一惊的所在。
只见三艘小舟缓缓驶入,两艘小的驶在大船前后,除了船夫,两侧船头各立了两位美娇娘向水面洒着红色花瓣。而中间那艘最大的小舟轻轻摇曳,只见床舱内伸出船桨,不见船夫,船头孤零零只有一位美人,他披着一件几乎透明的白色丝绸长衫,修长匀称的身体大半袒露在众人的视线下,一条雪白的腿勾着另一条长腿,暧昧地夹着自己的腿根,半侧臀线一览无余。
他半趟在船侧,一手拢着几乎没有遮蔽作用的衣襟,一手垂在船檐去勾水面的花瓣。长发被他全部整理在左耳一侧,顺着棕色的船身笔直垂下,几乎浸入水面,表情千娇百媚,刘海遮住了一只风情万种的眼,露出来的黑瞳虽是斜眼看着桥上的侍女侍郎们,可在岸上人眼里。此人鲜眉亮眼,面上芙蓉,可是少见的人间尤物呐。
这美人如此楚楚动人,胸口两点红缨娉婷万种,但胸膛坦荡荡的一马平川,怎么瞧都是个男人呐!
范闲看着身边李承泽僵硬的稚嫩脸蛋,他现在因身体原因,外相年岁颇小,但早已眉眼如黛,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范闲见的美人不少,自认从未见过画卷上那般秋水盈盈的人,但他肯定那人必是李承泽,想是欲魄躲入了画中,才闹了今日这么一出逼他们画中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