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的是脱司吗?脱司为人间带来火热与光明,他又为众生带来什么?
第190章 萧思摩
江宜裹着从营地里顺来的雨披,行走在无边际的原野里。数计千亿的星辰在他头顶眩转,化作流光陨落,道路的尽头消失在大地虞渊。灵晔的剑光粲然劈开沟壑,屏翳卷起千重飓风,雨帘倒挂,呼啸声中传来青女的吟唱。
他知道白玉京正在倒塌,世外的桃源面临崩毁。他揭穿了李桓岭隐藏于妖川下的秘密,世外天必会因此发难,而那些忠于李桓岭的仙众,亦会不顾一切维护主君。
神仙斗法引发了风云色变,对此一无所知的凡人们,则惶惶于被上天的怒火波及了小命。
江宜抬头看天,试图从那些充满杀机的光影里辨认出一道仁慈的气息,却徒劳无功。
也许是活人剑还没有出鞘。
也许商恪此刻正守侯在玄天大殿内,作为君主身前最后一道屏障,沉默地养精蓄锐。只要有他在,玄天殿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雨黏在江宜脸上,令他视线模糊。他只好匆匆低头,用雨帽遮住脸颊,继续赶往下一座歇脚的城镇。
天似乎永远也不会亮起来了。废弃的石城在雨幕里显得破败嶙峋。阿舍没有入城,余部藏身戈壁石滩,石城沉默的黑影横亘在前方,洞张的巨口似乎是个陷阱。韦纥国王道:“大王,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须马上北撤。”
原计划于石城前来汇合,夹击孔芳珅部的人马迟迟未至。不知是萧思摩的调度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身后追着孔芳珅与陈琵两支队伍,倘使策应的人失约,反有可能令他们身陷石城。战机稍纵即逝。
阿舍已经丢了一只臂膀,全靠一口气撑着才走到这里,现在要他放弃最有可能击杀孔芳珅的机会,无异于再断他一只手。
“萧思摩不会来了,”韦纥国王严厉劝诫道,“再等下去,一旦被陈琵的先锋营截去后路,我们失去的就不是战机,而是性命了。想想伊师鸷,大王,想想那些埋骨黄沙的勇士。”韦纥国王将掌心按在阿舍心口。
两人脸色都是一阵古怪。阿舍也摸摸心口,从前襟里掏出一块折纸——若不是韦纥国王突然摸他胸,他都快忘了自己还带着这东西。
这是江宜送他的疾行符箓。
除了逃命的时候,这种东西还有什么用?阿舍苍白的脸上面露讥讽。
“想想那些战死疆场的将士!陛下!”
营帐中,皇帝深卧围榻,谢励与李翻轮番劝说。自那日皇帝于军中被神秘人劫走,虽有战神明光甲护身,刀枪不入,却被人敲了记闷棍,昏迷了数个时辰。醒来之后不消说,战神甲失踪不见,皇帝更连劫走他的人是谁也毫无头绪。
为了这个神秘的刺客,京营从里到外风声鹤唳。受伤后皇帝时常有晕眩之感,随行的医师建议陛下卧床静养。这种情况下,谢励与李翻都不敢再让皇帝留在前线,谢励劝说他返回名都:“保家卫国,乃是外面那些将士为之甘心赴死的理想。如果陛下的安危都得不到保证,又如何让他们放下包袱去与敌人拼命呢?”
李初闭目时仍感到头重脚轻:“君王临阵,本是对将士的激励,目下却适得其反了。”
李翻劝解:“父皇,听说刺客只出一剑就斩断了阿史那舍一条胳膊,否则阿史那舍也不至于夹着尾巴逃跑。此人如此神通广大,且是敌是友尚不分明,留在前线实在太危险了。”
李初心中烦闷。他本是在慈氏阁中得到启示,想凭借一战确立自己的天命。眼下,那个试图与他同日争辉的厄昆可汗败退,自己也不明受伤,甚至还弄丢了战神甲。一切都事与愿违了。
难道是他没能理解慈氏阁中预言的真正含义?
帐外通传郢王前来觐见,谢励与李翻立即整肃神态。皇帝仍卧身不起,似乎伤了脑袋后连精神也变得萎靡了,只是懒洋洋倚在帷幄里。外面倾盆大雨、雷鸣电闪,锦帐中却燃着熏炉,温暖而芬芳。
李裕侧身进来,抖落肩上水珠,对谢励指责的表情视而不见。
“陛下,臣来请安了。今日陛下可感觉好些了?”李裕言辞恳切,态度热忱。
皇帝皮笑肉不笑,给李裕赐座,只说道:“随军行风餐露宿,二哥倒是好精神。多年不见,看来是山中修行颇有成果?”
名都一别,自来有近十年未见,每年元旦朝会,岳州也只遣使臣送礼,礼到人不到,无诏不得入名都。
兄弟俩都只能依靠纸面消息,了解对方的近况。皇帝知道李裕醉心修道险些疯魔,李裕则知道皇帝每个月去慈光院祭祖祈愿。至于修道修些什么,祈愿又愿些什么,也许是兄弟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
“修身养性确能使人容光焕发,”李裕积极地道,“臣在这方面,也算有些心得体会……”
皇帝摆摆手,不耐烦听他说这个。去岁才因李裕滥施淫典,乱了科仪,致使上苍降罪于岳州,朝廷发了戒敕斥责,他却半点没听进去,又故态复萌在皇帝面前大谈其是。令人觉得可恨又可笑。
李裕意犹未尽地打住了,转而道:“臣有军报面呈陛下。”
“讲。”
“前不久昌松一战,发生了些事……阿史那舍遁走后,臣部下陈琵率轻骑兵一路追赶八百里直抵碛西道口,在石城外与孔将军麾下相遇。石城外发现了胡兵留下的踪迹,似乎往北曳咥河下游去了。这却是奇怪,孔将军原料定胡兵在石城有埋伏接应,双方应在石城有一场遭遇战。不知是什么令阿史那舍改变了计划,放弃了石城这个据点,继续往北走。”
皇帝道:“看来突 厥人里也并非是铁壁金汤。你的探子没有送回什么消息?”
李裕愕然。
谢励笑道:“郢王殿下看来不知道?去年为止,令郎还在孔将军那里做军中斥候,潜入突 厥王庭去刺探情报。胡山败走半月湖,亦是令郎与孔将军合力设局所致。”
李裕表情震悚:“臣当真不知道,还有这事?!犬子早已离家多年,隐姓埋名在外漂泊,臣派人到处找他,他却避而不见。直到年关前才在家里匆匆见了一面。他还在军中服过役?这当真是……孔将军知道此事,怎么不知会一声……”
岳州王府的家事闹了不少笑话,朝中亦有人津津乐道。谢励与李翻笑起来,李翻倒是挺中意狄飞白这个堂弟,看他像只鹰展翅越过深宅高墙,仿佛自己也能嗅到自由的风。
李裕冷静一会儿,叫苦道:“臣这个儿子,混世惯了,当爹的也管不了他。给孔将军添麻烦了。陛下莫要揶揄臣,臣只打理岳州那一亩三分田就已搔头摸耳,哪还管得了胡人的闲事?飞白或许在突 厥王庭待过,不过与家里不通书信,臣也不知道,突 厥人里起了什么变故。化外之民,蛮风不除,没有敬畏之心,向来是翻脸比翻书还快。今日这个当王,明日那个掀桌,也很正常。”
皇帝思忖片刻,唤来天军参将魏彤河:“派人传信沙州,让孔芳珅想办法探查燕然山下近况,一有消息立即回报。”
参将领命告退。牙帐外风雨交加,雷云弥天,目之所及不见日月,天昏地暗难以视物。几个随銮驾西征的太常寺道人手持风水罗盘于雨中卜算,司南摇摆不定。此物曾用于宫城布防当中,探查异变的确切方位。司南狂转不止,或许代表着天地间到处都是异变。
“天垂其象,以见吉凶,”李裕忽有所感,“必是世情有所改变,才会引动天象。只是不知,这一场大战,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无人回答他的话。寒气入室,驱散金颜沉檀的暖香。
漫长的雨季里,云梦水泽漫涨,岳州派出人手协助百姓撤离沿岸,暂去位于高地的县府避难。
郑亭百忙之中还记得狄飞白做梦惊了魂,抓了大夫回王府准备给他瞧瞧,一进屋却——
“人呢?”郑亭气急,“又跑哪儿去了?!”
风起云涌,水势滔天。渊水关外离河汹涌,枪箭如林,王征率领的水贼趁夜攻城。渊水关后就是一山两州十一县,鳌山与岳州城飘摇的剪影尽收眼底。岳州郢王带走了护府军,这是王征等来的最好时机,一旦取下城池,他一介漂泊无定的水匪就有了立足之地,有了人口、粮草、钱财,甚至官衙。东郡徐牟便也不算什么,迟早向他报杀子之仇。
城楼上将士们顶着盾牌架起床弩,数十柄庞然的弩箭瞄准江上艨艟。一阵蝗似的矢雨却冲天而起落进城头。中箭的士兵惨呼倒地,立即有人接替其位,弩矢发射,精铁在暴风里呼啸着击破船头,有人落水,更多的人则踏过尸首泅游而上,在墙下架起云梯。
掉落的尸体将离河黑水染出朵朵深沉的血花。漆黑无星的夜晚里,刀枪剑影全看不分明,无论敌我都只凭着一腔悍勇不要命地顶上来。狄飞白站在城楼里,头上低低压着一顶斗笠,流矢破开城楼窗牖,与他擦脸而过,他却静立不动,似乎要眼前这一幕深深印入脑海。
纵然妖川重新流动,亡灵踏上归途,人间也不曾有一日停止上演死亡的戏码。
狄飞白从窗前离开。
数息后,渊水关城楼亮起火光,猩红的颜色犹如烧透半边天的红霞。城楼中备有作战使用的松油与硫黄等物,待得王征杀来,便一桶火油倒下去,即使在水面上也能烧灼船板。
来不及追究起火的缘由了:“快救火!”“快!”“火要烧到桥索了!”
在大呼小叫的混乱里,狄飞白扣着斗笠,悄然掠下城头。战争有罪,死在战争里的人又何其无辜,何况渊水关一破,直面屠刀的就是城中妇孺老小。
他瞪眼听着身后的惨叫与怒号,直到风流钻进眼睛,顺着眼角落下凉意。
渊水关告破的消息很快传到岳州王府。赵含光与一众水师军官正聚在勤务堂,密议调军北上的路线与粮草,听闻此信,愣是一时之间俱都哑口无言。
王征手下不过一帮靠打劫商船讨生活的水贼,岳州护府王军谁人将他们放在眼里过。李裕在云梦七薮藏兵数万,养精蓄锐就等北上名都给予雷霆一击,怎么能叫水贼破了渊水关,杀入岳州城来捣了后方?
何况是在这个与天争时的紧要关头!
“渊水关守将是谁?!干什么吃的给他三千人都守不住!”
堂上众将愤怒声讨,郑亭却缩着默然不语,不知在想什么神游天外。
那厢赵含光却眉头紧锁,忽然拍案道:“不好!洞玄观!”
第191章 谢励
洞玄观乃郢王李裕日常清修的所在,位于鳌山之巅。于此夜里,鳌山前路已淹没在泥泞中,难以行进。洪涝泛滥,方圆十里的百姓都在逃难,举目四望不见灯火。数十名府兵护送赵含光到得鳌山下,但见山中黑寂,妖风摧折林木,泥流裹挟碎石而下。
“赵参知,这路怕是不好走,要在这时节进山么?”
赵含光顶着斗笠下马。他亦知道山上有泥流,山下有匪兵,此时上山只怕进去容易出来难。谁也不曾料到渊水关败得如此突兀,在王征的贼匪抢进来之前,他必须去一趟洞玄观,拿到李裕留下来的东西。无论那是锦囊妙计,还是后手托付。
郑亭打马上前,落地撑起漳绒披风,在赵含光身前挡风:“参知,太危险了,让我陪你进山吧。郑亭别无他用,定会护得参知平安。”
赵含光狂风里与他对视,片刻后大声道:“好罢,郑亭,世子在你眼皮子底下又溜了,我现在再给你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郑亭脸色发白。二人提着琉璃灯相携钻入深林。
洞玄观本是山间清幽净修之所,先是大旱干死了林木,又逢雨潦冲走石瓦,处处破败触目惊心,竟显得像个妖怪洞府。大风吹落了半扇门,院里一星光火也没有,让人怀疑观里的道士是否已经离开避难去了。
郑亭护着赵含光入内,渡廊下总算有了安歇处,目视观中,唯一株死去的槐树遗骸仍在坚挺。
郑亭问:“王爷的意思,果真是让我们如有疑问,就来洞玄观?”
赵含光道:“观里原来的住持道长身后,应当还有一位挂单的看院,莫非是随众避难去了?”
正说着,转过渡廊,忽然眼前的黑暗里出现一点幽光。二人俱是骇了一跳,郑亭挡在赵含观身前,以为是见鬼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确分外不详。
然而那光只是一盏风灯。提灯的道人郑亭认得,正是此前洞玄观的看院。
看院所居的倒座房就在山门侧旁。赵含光与郑亭进入渡廊后,他就端着灯在尽头候着,冷不丁吓了二人一身冷汗。
“道长,”赵含光作揖道,“我二人来自郢王府,在下是岳州参知赵含光,这位是……”
话未说完,看院道:“王府来的人,须得有王爷手谕。”
赵含光一听这话,便知来对了。顺势从怀中取出前番甘州的来信:“手谕没有,只有一封王爷的亲笔书信。不知可否为凭证?”
看院看过后归还,点点头,端着灯示意他们跟来。
就在院落里那株死槐旁,靠着一把早已准备好的铁锹。郑亭与赵含光对视一眼,起锹掘土,于树根下抛出一个深坑,继而郑亭感觉触碰到了某个硬物。那树根下竟然有座暗门,郑亭卖力挖掘,流了满头汗水总算将那暗门刨出来。
看院却并不说明此处树底暗室的来由,只是推门而入。
风灯微弱地照亮暗室轮廓,原来是处藏书室,中央摆放一只旧蒲团,空气里充满了潮湿的霉灰。看院点燃壁灯,将旧蒲团破开,从中取出一只方匣交给赵含光。
赵含光打开方匣,掀起层层绢帛、绒衬,匣中现出一枚玉璜,光泽莹润犹如双手掬起的清泉,明亮而通透,在这昏沉的暗室里熠熠生辉。郑亭在赵含光的示意下举起玉璜对着壁灯光晕一照——
“日、月、重、光”
壁灯透过玉璜,在地面青砖上落下四个字。
“传世玉璧……”郑亭喃喃。传说中皇家号令三军的信物玉璧,以天赐陨玉所造,神曜皇帝亲笔撰书“星辰垂耀日月重光”八字,在孝宗朝时下落不明。此物如今就在郑亭手中,郑亭两手不易察觉地发抖。
赵含光却很镇定,让郑亭将玉璜放回匣中收好,向角落里不出声的看院道谢。洞玄观为王爷密府,善见道人在世时,既为王爷修行之师,又能替他保藏传世玉璧,看来二人之间的信任非比寻常。
出得暗室,看院一言不发,又顶着狂风将土填回树根底下。郑亭心里总觉得违和,洞玄观里为何藏着这样一件密室?若只为藏书,何必以土埋之?不过,道观的诡秘之处实在太多了,当初善见住持暴毙,狄飞白从观中接回王爷,亦对此间发生的事讳莫如深,郑亭不敢多想。
他二人携了玉璜匣子告辞,将深山古观抛在身后。
大风稍歇,夜雨欲来。郑亭提着琉璃灯照亮脚下,赵含光护匣落后半步,抱着李裕留下的匣子像抱着定海神针。皇室中人认定此物为正统,玉璧在天命就在。此时名都无天子,若能凭传世玉璧重新召集群臣、号令王师,纵使李初班师回朝也有底气与之一搏。
郑亭只当万无一失,却见赵含光始终蹙着眉心。
“传世玉璧,”赵含光道,“星辰垂耀,日月重光,合之可定天下,王爷手里却是半块玉璜……另外一半在哪里?”
郑亭:“……”
赵含光思来想去:“玉璧当年在孝宗皇帝身后丢失,若是先帝将皇位传给了弟弟,却将玉璧留给了王爷,那么另一块玉璜今何在?总不至于孝宗皇帝手里便只有半块了吧?”
郑亭亦是不解:“王爷有留下什么话么?”
赵含光摇头道:“跟随王爷这些年,有些事王爷虽没有直说,我也大致上有所意料了。留下传世玉璧,亦是情理之中。只是没想到缺了半块……罢了,传世玉璧失踪几十年,朝中无一人知其下落,王爷手中的这半块,当足以验明正身。走罢,先下山。”
乌云漫过山头,细雨飘落,化作倾盆。
天泉倾泻,冲刷人间的污秽。星隐之夜,渊水关告破,战火烧到了岳州城外。城内百姓连夜收拾行囊,只待天明开城门后出走,离家暂避纷扰。城中霖宫,方外之地也不再清静,重华镇日里闭门不出,待她察觉时,宫观里能走的人都走完了,只剩下生因住持与几位年长的女观锁上霖宫大门,在雨师殿里点香祝祷。
“再继续下雨,就要水漫金山了,雨师若对苍生有情,合该收手。”重华在大殿外,看着众人脸上的隐忍神色,忍不住开口。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学生:暴君?我?(引澜风) [穿越重生] 《大学生:暴君?我?》作者:引澜风【完结】晋江VIP2025-1-12完结总书评数:1792 当前被收藏数:3678 营养...
-
卧底成仙君心上人(团叽叽) [玄幻灵异] 《卧底成仙君心上人》作者:团叽叽【完结】晋江VIP2025-1-10正文完结总书评数:746 当前被收藏数: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