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天灾的时间都能改变,那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再说了,相较各地频繁爆发的农民起义,游健还真就不怕后金。后金能入关,还是那句话,捡了天上掉的馅饼。
“还是要写信褒奖卢象升一番。”
游健四仰八叉的坐在太师椅上,明明没个正行的样儿,结果看起来特别的赏心悦目。
“卢卿深得朕心。还有孙传庭,”顿了顿,游健突然问。“对了,朕记得派了太医去给孙母看病,算算时间,也该来信息了叭。”
王承恩赶紧回答。
“也是巧了,昨儿才传回信息,说是孙大人叩谢万岁爷的仁慈,待孙母身体好转,立马就赴京续职。”
“那就好。朕留着兵部尚书的位置,给他坐。”
不是说现任的兵部尚书阎鸣泰不好,而是好叭,比起孙传庭来讲,他过于平庸。
任职期间毫无建树,孙传庭起复,自然该阎鸣泰挪个位置。毕竟中枢朝廷重要的位置,就那么几个。
能力平庸者下台,能力出众者上台,不是至理名言?
“至于阎卿,年龄大了,该到清闲衙门颐养天年了。”
阎鸣泰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出生,现如今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现年阎鸣泰已经56岁了。
六十花甲之年,古来稀。意思是说古代人不长寿,能活到六十来岁的人,已经很稀奇了。
阎鸣泰现在56岁,头发花白的老头子一个,又在政途上毫无建树,识趣点的难道不该主动开口致仕回家养老?
像孙承宗、孙传庭这两位同样姓孙,却没有什么关联性的名臣兼名将。才是该占据高位的人。
有时候高位者被能力平庸者,阿谀奉承之辈占据,何尝不是皇朝末路所展现的悲哀。
“孙卿,我是说孙承宗。”顿了顿,游健又道。“他身体还好吧!”
“孙承宗大人是因和魏忠贤闹了矛盾,受排挤而求归。如今闲赋在家,万岁爷可起复。”
游健点头,说起来孙承宗可比阎鸣泰年龄大多了,阎鸣泰现在56岁了,孙承宗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出生,现年65岁。
卢象升也年轻,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出生,现年28岁。孙传庭呢,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出生,现年35岁。
都算年轻人,可比阎鸣泰、黄汝良、来宗道、郭允厚等老菜帮子年轻多了。
偌大朝堂,活跃的都是一些糟老头子,算怎么回事?当然了,要是真有本事的糟老头子,比如孙承宗,游健是十分欢迎的。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
如今的游健算是稍微领悟了历史上的崇祯为什么会在自己当了皇帝的第一年和第二年频繁更替六部大臣
估计就是觉得朝廷之上年轻点的官员一个没有,尽是些老菜帮子,关键这些老菜帮子都成了老油子,政务毫无建树,倒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玩得一愣一愣的。
说实话,现在的游健都有种将朝廷之上的老菜帮子们全都换掉的冲动。
然鹅情感上冲动,理智上却有点儿不知所措。
游健挺怕造成朝纲混乱,就有点瞻前顾后。
也是正常,谁让崇祯帝‘自挂东南枝’的结局就在不远处招手。游健可怕和崇祯帝一样‘自挂东南枝’,可不就瞻前顾后起来。
其实说起来,这也算优柔寡断。
游健挺烦的,下意识就把两只爪子交叠起来。
撑着下颌,游健开始走神。
王承恩在一旁候着,小心翼翼的在说话。
“其实万岁爷,有些事儿不必太小心翼翼了。”
“朕明白,很多大臣老了。虽毫无建树,却也没有犯太过明显的错,一时半会儿,朕还真的不好动他们。”
“慢慢来吧!”游健突然又笑了起来。“朕还年轻,跟他们耗得起。”
说着话,曹化淳突然派人来说,辽东那边又有蒙古人递来的交好国书。
游健连看的兴致都没有,无非就是卖惨,不对,蒙古各部落这回是真的惨
想以惨的样儿,求取大明的怜悯。
如果换做其他帝王,说不得真心软,同意他们的‘归顺’,顺便还送大量的粮草,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然后等他们度过难关,重新变得强大起来后再反水狠狠的咬下大明一块肉。
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时常在上演。历数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哪怕强大如巨唐,不也是在日益虚弱的情况下,饱受异族的蹂躏。
对于蒙古的求和诏书,游健一百个不相信,甚至为了不看,游健直接干脆利落的吩咐王承恩直接丢入火盆子中。
没有看的必要。
游健不屑的道。“蒙古各部落历来狼子野心,朕始终记得‘留学生’,啊,朕是说英宗皇帝,不也是轻信瓦剌,导致遗臭万年。瞧着吧,后世一定对英宗皇帝成了‘叫门天子’之事,大书特书。”
让奴婢怎么接话?
王承恩迟疑片刻,只得转而道。“那万岁爷,要不要给卢大人去信,说不接受蒙古人任何形式的求降。”
“是要写。”
游健点头,让王承恩拟旨,以圣旨的方式给卢象升发了个通知。
卢象升那边接到圣旨后,直接感叹。“咱们这万岁爷,真真爱憎分明啊。”
“这是好事。”张瑞川笑着道。“我早就看那些个反复无常的鞑子不顺眼了,偏偏总有人蛐蛐说我大明富有四海,鞑子来投,必然诚心诚意。”
明明只是口头上的投诚,偏偏大明的文臣就跟他爹重新给他娶了十八岁老娘似的,各种上头的送钱送粮,硬生生的将小可怜重新养成了大饿狼。
张瑞川对文臣们简直嫌弃极了,特别烦他们嫌弃武官的那愚蠢样子。烦,真的烦死了!
“现在鞑子已经在哪里了?”
“哪方鞑子?”
“就后金!”
塞外游牧民族,被统一称为鞑子,并不只是后金的独称。
卢象升知晓张瑞川说的谁,却还是这么问。意在调侃,毕竟都是年轻人,相处自然比较随意。
“后金兵犯黄泥洼,失败之后自然不死心。”卢象升说道。“我已经通知各关卡,坚持‘坚壁清野’策论,相信不管后金想攻打哪个光卡,都不会好受。”
“现在想想,当初孙大人在辽东的时候,边关安宁,现在卢某也只是在孙大人的基础上,加以布防。”
孙承宗是位能人,现在的他年老致仕在家,可在历史上,在己巳之变的时候官复原职,临危受命,于通州、山海关抵御后金,复永平等四城。
然后崇祯四年(公元1632年)的时候,已经69岁的他再次出关整饬松山、锦州军务。直到崇祯十一年(1638年),75岁的孙承宗率家人守高阳城抗清,城破被俘,自缢而死。
可以说孙承宗打造的山海关防务和关宁锦防线在此后的20余年间,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未能打破这道壁垒森严、布防严密的军事防线。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山海关关门宁静,狼烟不举,基本稳定了京师东大门和辽西走廊的军事形势。
卢象升说自己拾人牙慧,而且那人是孙承宗,没有一点的假话。游健不想用孙承宗这位老臣(将)吗?
游健想用的,但孙承宗年龄大是事实。再者卢象升做得很好,游健也就没有将孙承宗再派遣去守山海关的想法。
游健如今的想法是,用孙传庭坐镇中枢朝廷,卢象升镇守边关。毕竟大明后期从来都是外忧内患不断。
不止辽东防线需要真正有本事的人镇守,就连腹地,也需要能人去处理各地频繁爆发的起义。
另外孙承宗这位镇山太岁,能用就一定要用。哪怕供着,能取得的效果也比阎鸣泰之流好太多。
扯远了,回归辽东这边。卢象升和张瑞川谈论鞑子的不要脸和不死心,鞑子那边,不管是蒙古各部落,还是后金也都在谈论。
蒙古各部落姓成吉思汗的王爷们,齐聚一处,和后金的皇太极好像在商议事情,又好像在吵架。
不对,是在商议事情,也是在吵架。
应该说蒙古各部落来的亲王,在‘单方面’和皇太极吵架。
“大明皇帝再一次拒绝我们的求和。如今眼看气候越来越冷,牛羊甚至牧民都出现了死亡,再这样下去,只怕我们蒙古大部分部落都撑不过这个冬天。”
“新上位的大明皇帝,听说是前面大明皇帝的弟弟。因为没有儿子,就把皇位传给了弟弟。”
“听说现任的大明皇帝,是个耳根子软的。”
“你看看他三番五次的拒绝我们的求和,像耳根子软的?”
“那怎么办?我们强攻山海关?”
“那现任的辽东巡抚和孙承宗一样,都是不好相与的。为什么大明皇帝不安排好大喜功,喜说大话的袁崇焕担任辽东巡抚。如果是袁崇焕担任辽东巡抚,我就有信心说服他将粮食卖给我部落。”说话的是喀喇沁部的塔布囊(驸马)束不地,超级信心满满。
的确,历史上袁崇焕就是在自家粮草都不太够的情况下,擅自做主将大量粮草卖给科尔沁、喀喇沁等部,企图说服蒙古牵制后金。
单从这点来看,袁崇焕就该杀。
不管什么理由,在灾荒年间,百姓都要以草根树皮充饥的情况下,向科尔沁(蒙古部)卖粮,还特么有脸上疏请求崇祯皇帝卖粮,在崇祯皇帝明确拒绝,并说此举有资敌之疑的情况下,依然擅自做主将粮草转卖给蒙古。
要知道那个时候,蒙古的科尔沁、喀喇沁等部已经和后金结盟,资助科尔沁、喀喇沁等部就等于资助后金
袁崇焕不听,就是不听崇祯皇帝话,最后嘿,关宁防线取得大吉后,袁崇焕直接被关起来处以极刑,当时袁崇焕被凌迟后,百姓们竟然争先恐后的吃他的肉,别说百姓被当权者蒙蔽的话。
反正如果游健是老百姓,当知道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只能吃草根树皮活命的情况下,居然有人将救命的粮食卖给敌人,那也会生吞活咽了那人。
后世的电影电视剧倒是将袁崇焕塑造成了忠君爱国的名将,但还是那句话,袁崇焕这个人很富有争议。反正游健成了崇祯皇帝后,是不敢也不会重用袁崇焕的。
第39章 Chapter 039冰雹(1)……
蒙古各部落的人吵吵嚷嚷,吵得人头疼,但头疼的人,却不敢让他们闭嘴。
头疼的人是皇太极,他搞不明白,怎么大明皇帝各有各的奇葩,现在的这位却奇葩到感觉忒正常。
有心求饶,甚至递了求和的国书,大明皇帝却置之不理。
按照他们对大明皇帝以往的了解,这个时候,难道不应该欢欣雀跃的同意蒙古各部落的归顺,然后大张旗鼓的给蒙古各部落‘免费’送粮草,帮助蒙古各部落度过酷寒严冬,为什么现任的大明皇帝就无视蒙古各部落所面临的苦难
这简直太不合理了!
越琢磨越讨论,蒙古各部落来的王爷,心就越慌,到最后干脆将目光投向科尔沁部。
科尔沁部可是最早和后金签订盟约,甚至皇太极的大福晋,都是出身科尔沁的贵女,不像他们
苦哈哈的过日子,本来和大明的关系说不上亲密,但绝对不差,说是倒向后金,会有好日子过,结果现在可好,西伯利亚寒流来袭又加上遭遇百年难得一见的干旱天气,导致整个草原水源日益减少,草场枯萎,牛羊无食,导致大批量死亡。
而牧民,有牛羊的尸体在,暂时性不会出现什么损害,但那也是暂时性的,随着气候越来越寒冷,不到10月,塞外北地便会被白雪覆盖。
到那个时候,才真正是游牧民族的噩梦。
现在是死了几个人,但都是老人。本身老人就不好过冬,哪怕未来,一到寒冬来临,也总会有老人去世。
就连现如今的京师,每逢寒冬腊月不死几个老头,都是正常的。有时候还不一定死几个老头,而是
总之除科尔沁、喀喇沁部外,其他蒙古部落,觉得自己未来太难过了。大明又不接受他们的示好,不像科尔沁、喀喇沁部,还有后金可以依靠。
“到底该怎么办,尽早罗列出章程来。”
“是走还是留,总要说个子丑寅卯吧。”
“就是。咱们聚在一块儿可不容易,换做以往,这时候早就整个部落一起搬迁了。”
“那不是因为气候不好嘛!”
“你还知道是气候不好啊!出去瞧瞧,寒风呼啸,我都怀疑下一刻会下冰坨子。”
“不用怀疑了。”先前出去一趟又回来的某王爷,面无表情的道。“已经在开始下冰坨子了。”
吵吵嚷嚷的诸位蒙古王爷们顿时安静了。下一刻,有一个算一个都往外面跑。
的确,帐篷外边已经开始下起了冰雹。一开始很小,也就绿豆大小,随着雨滴落下,还没接近地面就融化了。
可当所有在帐篷里谈论事儿的诸位蒙古王爷们,包括皇太极在内出了帐篷后,直接落拳头大小的冰雹。
这样的威力,直接砸得人生疼,在场不少人都被冰雹砸得鼻青脸肿。并且帐篷也纷纷遭殃,有的甚至被砸出硕大的窟窿眼儿。
如此惨样儿,哪能继续将会议开下去,直接抱头鼠窜。
可惜这一幕,并不能传回大明,不然游健准会哈哈哈,然后胃口大开连干三碗饭。
可惜不知道。辽东那边其实也下冰雹了,但是呢,冰雹主要‘打击’范围是塞外科尔沁草原一带,辽东的确也下冰雹了,但是数量很少,卢象升和张瑞川还甚有心情,打着油纸伞,登上城墙望远。
心情十分的不错,还有预言性的道。“这样的天气,只怕后金会不战而退。”
张瑞川:“我倒觉得他们会更加努力攻打关宁防线。”
卢象升:“是有这样的可能。但张指挥同知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塞外环境恶劣,后金百姓又大多以放牧为生,他们不会耕种,时常逐水而居。如今辽东这边气候变化莫测,难道塞外的气候就能比辽东这边好。”
“只会更差,更加恶劣。”卢象升又道。“这是可以利用的点。我敢保证利用好这点,定然能让后金再次一败涂地,不说未来十年二十年,最起码五年内,后金不敢再犯我大明边关。”
张瑞川不觉而厉,论计谋还是文人出生的武将会玩,他一个只粗粗认识几个字的大老粗,就不掺和玩计谋了。
真要硬玩,到时候就不知道是计谋玩他,还是他玩计谋了。
总之张瑞川很佩服卢象升,并且认为有卢象升在,只怕后金有生之年,都难以突破关宁防线。
就将军务全权交给卢象升负责,他这位监军,实际上就起到了卢象升工作,他在一旁摇旗呐喊‘666’的作用。
“得给万岁爷去信,让他知晓辽东气候变化。”
张瑞川感叹,他的这位万岁爷,可是很善于脑补的,焉知知晓辽东8月份就开始下冰雹后,不会脑补出塞外的蒙古和后金,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中。
“还有,对了,上回飞龙送去,万岁爷很高兴,不如这回就抓几个蒙古人,给万岁爷送去?”
卢象升:“你是在问我意见?”
张瑞川:“不然呢,我不问你意见,私下去做总归不好!”
“免了吧。”卢象升想想又道。“蒙古人反复无常,无非必要,还是不要让蒙古人踏足京城。”哪怕作为俘虏。
“行,我知道了。”
张瑞川依然心情很好,‘陪’着卢象升在城墙上吹了一会儿风,就回去做事情。
卢象升也是如此,作为辽东巡抚兼蓟辽督师,卢象升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像今儿去城墙‘登高望远’,已经算是偷得半日闲。
回去之后,卢象升先是忙碌军务,之后又去查看屯田情况。关宁防线的辽东守军,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军户出生。
一入军户,那就是世世代代都是军户,一般很少往外招兵,都是内部男丁直接入伍。
不过还是那句话,边关嘛,从努尔哈赤开始,再到皇太极都时不时的骚扰,连年征战,本就人少的边关人烟就越发的稀少。只能年年招兵,年年扩军,到现在,关宁防线的守关将士总共数量为50万。
看着数量不错,但却是分散的。
其中最为出名的几支队伍,就有毛文龙所建的东江军队,人数多的时候,达到了15万人次。
如今经过精裁,又去掉吃空饷的名头,人数也控制在10万左右。都是精兵,且为将者不怂,东江军称得上能征善战的精兵。
另外山海关、连山关等重要关卡,都设有守军数万,锦州城、宁远城、凤凰城等守城,同样驻军数万。
如今卢象升和张瑞川待在宁远(兴城),遥控关宁防线,并同时加紧开垦田野。
相似小说推荐
-
开棺,食外卖(闻一二) [玄幻灵异] 《开棺,食外卖》作者:闻一二【完结】晋江VIP2023-12-12完结总书评数:1437 当前被收藏数:3309 营养液...
-
替身文学(午夜凶0) [近代现代] 《替身文学》作者:午夜凶0【完结】废文2024-12-13完结文案:全世界都以为未婚夫爱我入骨,除了他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