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辈子,能碰上两个真心实意对你好不求回报的人,真的很幸运。
所以樊伉很珍惜。
听到樊哙从代国回来,樊伉心里十分高兴,也不去拜访杜恬了,带上他的蛋和狗兴冲冲地吩咐准备牛车回长安。
到长安的时睺,已经快到晌午。
主君回来,整个临武侯府一片喜气洋洋,就差张灯结彩了。
其实不止临武侯府,但凡家中有人在前线且平安归来的人家,都和临武侯府一样充满了喜悦。
在这个年代,每一个军卒离家去前线时,就做好了与家人诀别的准备,每次能回来都像是又捡回一条命似的,喜悦的心情不言而喻。
若是运气更好一点,不仅没死在战场上,反而杀死了几个敌人,论功行赏时换个不大不小的爵位,从此就能翻身做人。
所以大汉朝的军卒都很英勇悍不畏死。
悍不畏死的英雄回家,现应受到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招待。
樊伉欢迎和招待樊哙的方式就是做美食。
今年收的油菜籽他带了些回来,榨了几桶油存在小厨房里足够他开小灶吃很久了。
樊伉本来是不喜欢做饭的,但又爱吃,到了汉朝以后,身为贵族饱是能吃饱,但若想吃好就只能自食其力自想办法了。
樊哙一路风尘仆仆回来,实在太辛苦,洗漱完毕后睡了大半天,下午时分方才醒转。
“伉儿呢?”樊哙醒来后第一个关心的就是儿子的动向。
吕媭一直守在他身边,见他醒转过来,说:“伉儿快晌午时就回来了,见你睡得熟便没叫你,去小厨房给你做晚食去了。”
樊哙自己本身就是狗屠出身,所以对于樊伉爱庖厨的非君子行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再说樊伉做的东西实在好吃。
樊哙本想再睡一会儿的,听到儿子在做吃的,立刻就精神了。
吕媭笑道:“夫郎是先让厨房送点小食进来垫垫肚子,还是等会儿再吃?”
樊哙摸了摸肚子,道:“我等会儿再吃吧,去看看伉儿做了什么好吃的。”
吕媭早料到他此刻的反应,亲自取了衣裳服侍他,穿戴完毕,两口子迫不及待地准备去儿子那里觅食,有下仆来传:“淮阴侯前来看望主君。”
淮阴侯?
两口子互望一眼,心里都是一个念头。
今天吃不了独食了。
在小厨房里忙碌了几个时辰的樊伉,正准备去看樊哙醒了没,若是醒了就可以摆饭,结果跑到樊哙那儿没碰着人,这才知道鼎鼎有名的淮阴侯韩信大驾光临他们临武侯府,他阿翁和阿母都跑出去迎接韩信了。
军中之神啊!
樊伉穿过来这么久,一共就见过一次,还是他刚穿过来那一年,他跟随吕媭樊哙去参加宫筵时,在路上见着了一次。
当时只觉得韩信年轻是个美大叔,后来因为无名兄行刺的事闹得满城风雨,连话都没说上一句。
今日听说韩信本尊亲临,樊伉心里要好奇死了,很想出去看韩信,又有点担心无名兄的反应。
他可记得很清楚,无名兄的阿翁钟离眛可就是被韩信逼死的。
无名看他一副想出去又不敢的模样,不由一手抚额,十分无语:“郎君想去就去吧,不用顾虑我。我阿翁因韩信而亡,我刺了韩信一剑,从那之后钟离家与韩信的恩怨已了,如今的我只是伴随在郎君身边的好友而已。”
樊伉仔细观察无名的脸色,发现无名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很平静,确实不像是对韩信心有芥蒂的样子,于是很欢快地跑出去跟着樊哙一起迎接韩信。
一路穿行至大门口,樊伉就发现自己看见了很惊悚的一幕。
大名鼎鼎的淮阴侯韩信站在他家大门外,而他家阿翁居然拜伏在地,对着韩信口道:“不知大王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看到这一幕的樊伉只能在心中默默感慨一句,韩信真死得不冤。
身为皇帝的连襟,拥有救驾之功,更是全程参与了刘邦起兵到夺天下的全部过程的开国元勋大佬的樊哙,面对被贬困于长安的韩信,居然心甘情愿地跪在家门口迎接!
换了他是刘邦,也一定要在自己死前弄死韩信。
不弄死韩信实在不安心啊。
在这一刻樊伉深刻地理解了刘邦的心情。
就在樊伉发愣的功夫,韩信已被他阿翁无比恭敬地迎进家门。
韩信抬起一扫,就看到站在廊下的少年郎,穿着素色的衣裳,干干净净地站在那里,不由顿住脚,道:“这位就是府上的小郎君吧?”
樊哙顺着韩信的目光望过去这才发现儿子也跟着过来了,颔首道:“正是小儿樊伉。”说罢又唤樊伉过来与淮阴侯见礼。
樊伉便哒哒哒地跑过来,抬头仰望着这位军事牛人,无比真诚地道:“见过韩公。”
不是淮阴侯,而是韩公,一个称呼就代表了樊伉心中对韩信的尊重之意。
樊伉听了心下果然欢喜,道:“素闻兴平侯机灵聪敏,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临武侯有子若此,可以无憾矣。”
“大王过奖了。”樊哙面对韩信时,全无平日的冷静自持,神情十分激动,妥妥的一副脑残粉见偶像的模样,樊伉都有些没脸看下去了。
但樊哙浑然不觉,只以接见自己偶像的心情与规格接待了韩信,到最后樊伉精心准备的晚食也被端上桌,与偶像一同享用。
樊伉今日为了讨好犒劳樊哙,可是费了不小的心思,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做了一桌子的菜。
椒盐鸭架、红烧排骨、猪肉炖红薯粉条、红焖猪蹄、蜜汁烧鸡腿、炸酥肉、酸菜鱼、猪肚煲鸡……
在全天下都以蒸煮烤为主要烹调手段做出的寡淡食物裹腹的年代,可想而知樊伉那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炒菜有多吸引人了。
菜一上桌,别说樊哙,就连素来自傲的韩信也情不自禁地吸了口气。
实在是太香了。
等到醇香的烧酒拿出来,韩信更是眼睛一亮。
“这就是长安城人人口耳相传的烧酒吧?早有耳闻,不想今日竟有幸亲口品尝,实乃三生有幸。”
樊哙显然对儿子的安排也很满意,频频点头,又着人去唤主母过来,一同用食。
有好酒好菜,三个大人便把樊伉丢至一边,自顾自地吃酒高谈阔论起来。樊伉在边上呆了半天,没人理他,只得悻悻地走了。
回到院子里,无名兄正端着碗吃排骨面,排骨多面条也多。自己吃一块,给大黑扔一块。
樊伉一进来,一人一狗都抬头看着他。
“你阿翁没留你吃饭?”无名问他。
“我阿翁见着了淮阴侯,眼里哪还有我这个儿子哦——”樊伉长吁短叹,只觉得自己太亏了。
忙碌了一下午,结果一口都没吃上,亏大了。
无名便把碗一放,挽起袖子说:“郎君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算了,我随便吃一点吧。”
两人把锅里的饭菜分食了,樊伉丢了碗正要去照顾他的蛋,就见樊哙陪着韩信走了进来。
“伉儿,大王有事与你商议。”
第123章
大王进了院子,一眼就看到樊府的小郎君跟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在一起逗狗,不由暗暗皱起眉头。
无名感受到投注在自己身上不算太友好的目光,将手中的骨头扔给大黑,在木盆里净了手,一边拿布巾擦手一边抬起眼睛目光充满审视地打量韩信。
看到无名的眉眼相貌,韩信微愣:“这位是?”
“这位是无名公子,乃是伉儿的救命恩人,和伉儿素来要好。”樊哙回答道
韩信突然道:“无名公子可是朐县伊芦乡人?”
“非也。我乃吴国人。”无名一脸冷漠地道。
“哦。”韩信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无名公子相貌与我一位故交颇为相似,吾还以为是故人之子,看来是我想多了。”
樊伉一听,顿时心都提了起来。
韩信与钟离眛乃是旧交,自然对其极为熟悉,若是从无名兄的长相猜到什么,那就不好了。
毕竟钟离眛是西楚大将,至死都未曾降汉,算是大汉的敌人。
不过这个年代有一点好,讲究罪不及妻儿,钟离眛死后,他与西汉的恩恩怨怨便随着他的死一笔勾销,他的妻子儿女一样可以像个普通人平静地生活。
若是像后世那样动不动就诛连九族,纵然无名兄是他的救命恩人,他也是不敢收留的。
好在韩信只提了这么一句,并没有继续深究。樊伉连忙请大王入座,又让人奉上美酒小食。
几人坐定,韩信左右一扫,道:“吾有几句想与兴平侯单独述说。”
樊哙会意,立刻道:“无名公子,前院尚有酒菜,你我不如浅酌几杯如何?”
无名对樊伉道:“我去去就回,有什么事你就唤我。”
说话的时候,眼光不经意地扫了对面的韩信两眼,他口中有什么事指的是谁不言而喻。
“走吧走吧。”樊哙招呼无名往外走。
樊伉有点不放心,追过去道:“你们别喝太多啊!”
“放心罢!”无名一脸正经地道,“我就喝一小杯,不超过二两。”
得到无名保证的樊伉,一点儿也没有放心的感觉,反而更担心了。
总觉得今天家里会多出两个醉鬼。
“兴平侯跟无名公子感情很好。”韩信看着这一幕,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
樊伉没听懂他的话中之意,点头道:“无名兄于我不仅有救命之恩,当年我孤身一人前往舞阳,也多亏无名兄多方护持,不然也不会如此顺利返回长安。无名兄于我与亲兄弟无异,意义自然非同一般。”
也不知他哪句话触到了韩信,就见原本一直有些漫不经心的韩信面色一整,朝樊伉拱了拱手,一本正经地道:“原来郎君也是性情中人,倒是我失礼了。”
樊伉有些莫名其妙:“韩公何出此言?”
韩信摇了摇头,失笑。
樊伉年少成名,长安城中到处流传着他的传说。
雪白的纸、新型的印刷纸质书《汉皇传》、亩产十石的红薯、能减少将士感染创口热的烧酒,能让农户亩产增加一倍的方法、让长安城贵人们趋之若鹜的玻璃……
及至朝会上,小小的少年郎那一番犀利的言论,更是让人哑口无言。
每多听一分,恃才傲物的少年形象便愈加深刻,直到今天真正接触到这位名满长安城的少年兴平侯,韩信才知道原来一切全是自己多想了。
兴平侯有才是不假,然而却并非如自己如猜测的那般恃才狂傲,反而是位谦逊有礼,十分礼贤下士的谦谦君子。
顶着那样的盛名,居然还乐意为出征归来的阿翁亲手做羹汤,也是不多见了。
“早前兴平侯在宣德殿那一番慨然陈辞,让我刮目相看。”韩信道,“刘敬小儿巧言令色,靠着花言巧语揣摩人心拜官封爵,竟提出和亲这等祸国殃民的昏招,尚不如一个少年郎想得明白,简直可叹!”
这是樊伉遇到的第一个立场坚定的反和亲派,听韩信辱骂刘敬,樊伉不禁心有戚戚焉。
汉初的和亲之策可不正是祸国殃民么?
匈奴纳了汉室女,收了巨额的纳贡,然而却并没有如刘敬等人所预料的那般与汉朝停战,反而更加激起了匈奴的贪念,让匈奴利用汉室纳贡的财物增强实力,更加频繁地南下劫掠,给代赵两国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韩公所言甚是!”樊伉点头道,“跟不讲礼仪的胡人谈什么以礼服之,岂不可笑!有的时候以暴制暴反而才是最好的手段!”
“可惜如此简单明白的道理,竟有许多人看不透。”韩信怅然道,“近年来陛下亲近刘敬之流的奸佞之人,沉湎于美色温柔的陷阱之中,毫无当年锐意进取之心。”
韩信估摸着是今天烧酒喝得多了,这会儿后劲上来,人都有些迷糊了,要不然这些话一般人在清醒的时候是不会说给樊伉这个“外戚”听的。
“遥想当年,吾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士。吾之言无人进耳,吾之计谋无人肯取。”
韩信又道:“后来离楚归汉,陛下授吾上将军印,统率数万将士,解衣衣吾,推食食吾,对吾言听计从,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吾,吾倍之不祥,虽死不易——”(此段摘抄自网络,不名出处。若有童鞋知道出处,望告之。)
韩信说着说着,也耐不住烧酒的威力,往桌上一趴,睡过去了。
樊伉看着酣声微起的韩信有些发愣。
他于历史不通,只知道韩信到死都未真正反汉。
那个时候他不明白为什么刘邦明明已经对他起了杀心,他却不反汉自救。
要知道这位军神是出了名的战斗力不够操作凑,哪怕被刘邦夺了兵权,困于长安,只要他想谋反,留守长安护卫皇宫的南军还真不见得是他的对手。
刘邦晚年几乎都是在平叛中度过的。刘邦的亲信如周勃夏侯婴樊哙灌婴等人大半时间皆领兵在外,汉中守备空虚,以韩信素来擅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风格,随便集结一些家奴门客游侠,一顿神操作,上演一出汉朝的玄武门之变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个时候樊伉觉得他终于明白了。
不光是明白韩信不反汉的原因,也真正看懂了这个人。
相比起刘邦这种利益至上的优秀统治者,韩信更像个理想主义者。
从他方才透露出的只言片语之中不难听出,他打从内心里并不认为自己是刘邦的臣子。他忠于刘邦,更多意义上是出于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侠士精神。
刘邦于他有知遇之恩,他唯有以性命相报。
所以哪怕知道刘邦猜忌于他,甚至想杀了他以绝后患,他的内心里只会感到苦闷不得志,而不会上升到背叛刘邦与之分裂的地步。
简而言之就是韩信在精神上就像个没断奶的娃一样,对刘邦有种强烈的依赖性,正是这种依赖性让韩信对刘邦有种盲目的信任,至死都没有摆脱。
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樊伉对于韩信的遭遇更加同情,也更加惋惜。
刘邦是有多瞎呀,放着这么好一个抵御匈奴的将才不用,反而听信刘敬的馋言去搞什么和亲,简直舍本逐末!
他敢拿自己肩膀上的这颗脑袋打赌,若是刘邦没有杀韩信,反而委以重任,加以引导,估摸着灭匈奴压根就没有汉武帝什么事,单靠韩信就能把匈奴赶到冰冷的西伯利亚去跟野人作伴。
“来人!”樊伉唤道。
一直地在院外的乘光进来,用敬佩的眼神看了眼醉酒的韩信,道:“郎君有何吩咐?”
“韩公不胜酒力,去收拾一间客房,扶韩公休息。” 樊伉道,“你去前头告诉主君一声。”
乘光应了声喏,下去安排。
无名掐着时间进来,看着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的韩信,嫌弃地皱皱眉头:“傻大个醉了?”
樊伉满头黑线:“怎么说话的呢?你叫谁傻大个啊?”
被郎君责骂,无名对韩信这个傻大个更不满意了,看韩信的眼神都透着一股冷意。
当初果然应该一剑戳死他的!
“行了啊!”樊伉拉着无名到一边坐下,左手竖起三指在他面前挥了挥,问,“无名兄,这是几根手指头?”
无名偏着头,语气不满:“你当我傻啊,连你有几根指头都分不清吗?”
“……”樊伉心想,好吧这个也醉了。
派去告诉樊哙的人回来,带来吕媭的回话,让他好生安顿韩信。
看样子樊哙也醉了。
樊伉看到一屋子的醉鬼,有些好气又好笑。
一个个大英雄大豪杰的,两杯烧酒就放倒了!
客房收拾好,两名健仆进来搀扶着韩信去休息了。
樊伉看着坐在椅子上发愣的无名兄有些无语。
“叫你不要喝太多,你偏不听,若是酒精中毒了我看你怎么办!”樊伉一边嘀咕抱怨一边拧了布巾挽起袖子给无名擦脸。
无名大约是很喜欢脸上温热的那种触感,睁开有些迷蒙的双眼,歪着脑袋看着樊伉。
“郎君,我心悦于你——”
樊伉:“……”
无名兄这是在向他告白么?
别人被告白的那一刹那是什么心情樊伉不知道,只不过当明白无名是在向他告白的时候,樊伉当时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卧槽!无名兄真早熟。
第二个念头就是妈呀,他居然无意中玩了一回光源氏养成。
虽然他性别男爱好男,可是突然有这么个小青年向他告白,让他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心情还真挺复杂的。
“郎君——”醉酒的告白者没有得到回应,不满地看着樊伉催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