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羽春)


李家满赠的品类比江家多,除了酱油之外,还能赠送花生油,或者小斤数的茶油。
这一消息,经过他们家的大力宣传,山沟沟里的百姓都听说了。
怕来迟了赶不上,明知活动是三天,也都在四月初七这天,早早拿上银子,携带家眷,一起来采买。
乡下远,路也不好走,油罐子还重。难得赶上这么优惠的时候,手里有闲钱的,都想着多买一点。
怕人多,打碎了油罐子,早有人做好了准备,在大背篓里侧,用稻草隔开,只等着把油装进来。
丰州最大的油料商是李家,本地人的口味,也就更加习惯李家的茶油。
不提没赶上江家开业活动的人,县城里许多百姓家,买了便宜豆油,吃了个新鲜后,都会怀念一下茶油的滋味。
谢星珩对此做过推演,没吃过豆油的人,有钱的凑个热闹,没钱的省点银子,都会陆续来尝试。
尝试过后,家里银钱没紧巴到要扣扣搜搜过日子的,会选择满足口腹之欲,买自家人更为习惯的茶油。
其中不乏有茶油、豆油,两样换着吃的人。
有的人家,又会适应豆油的口感,成为豆油爱好者。
人口基数在,只要给足李家时间,他们生意缩水一半,都能在重新过上好日子。
商场如战场,这种机会万万给不得。
提前好几天,县内就热闹起来。
县城的百姓比乡下的富裕些,各家聊天说话,都要问一问,看他们买不买李家的茶油。
说不买的有很多人,一问就说家里已经有很多油了,买多了,做饭就漏勺,不经用。
真到初七这天,说着不买的人,都在李家油铺子门前相遇。
各自瞪眼,再又尬笑。
说好不来的,却全都来了。
油是必须用品,家里的没用完,这回少买一点也成啊。
还能抽奖呢,万一中了呢?怎么都是便宜,不占白不占。
李家老爷会做生意,跟江家的傻赘婿不一样。
那赘婿是书生,要脸面,亏本了,也不好意思把说出去的话收回来。
李家可是正经商人,看着江家生意红火,跟着效仿,万一亏本,当天就撤了活动呢?
所以他们都不希望来的人太多,说话藏着。
乡下百姓要迟一点到。
他们有的三更天就起床,走到城外,需要等城门开。
过城门,再到李家铺子前面,那里已经排了好几条长队。
百姓们年年要交税,懂得排队秩序。
通常买东西,他们不排队,平时也不需要抢。
前阵子在江家买东西,每个客人都在伙计的引领下,自然排起队。
到了李家这头,为了能更快更顺利的买到便宜的油,早早抽奖早早回家,人员默契得很。
老李头身体不行了,现在生意的事都是大儿子李玉阳负责。
李玉阳是老李头手把手带在身边教的孩子,从前纨绔,不懂事。家里被常知县压了那么久,他被迫快速成长。
这几天连轴转的忙碌,到了日子,他更是整晚睡不着,直到清早,过来看见油铺外面的排队盛况,又听小厮来报,说江家还是照常开业,没有什么特别的,他的心才悠悠落地。
李玉阳年轻,有表现欲。
老李头狠狠叮嘱,下了死命令,搞活动就是搞活动,让他主理上货补货,对突发状况进行迅速处理,别的事一律不要多办。
买东西的客人,谁管商铺老板之间的恩怨?
大老远过来,废话也不要讲。
老李头急躁得很,为这事,连着吐血几次,李玉阳刻印在心。
到了铺面门口,再是心潮澎湃,也只是大声喊了一句:“开门了!”
开门红。
李家油铺大,因种类多、不好叠放,多年装修未改,沿着墙壁,是几排放着散装油罐子的货架,各品类都贴了红纸做标识。
地上则是大油缸。这年头买油,是“打油”。客人自己带罐子来。以“两”为单位。
罐装油好计数,是给某些家里需要买罐子、又要买油的人准备的。整体价位多个两文钱,算罐子钱。
货品都是沿着墙壁摆放,少些磕碰。
中间的位置大,空荡,方便落脚。
今天大部分客人,都是冲着罐装油来的。
李玉阳也想了个法子,他暂时把柜台拆了,放了一条长案,分了六个位置,放六个伙计。
进店的顾客,排六条队,来跟伙计说,他们要买什么油。
李家以油为主,没有那么多杂货,客人不用领着转悠。
油的品类多,商品品类却很单一。这意味着好选择。
多数人家是茶油配酱油。酱油里有盐,调色又调味,很划算。
客人们自觉排队,相熟的人前后左右窃窃私语,进了铺面,都还拿不定主意要买多少。
伙计们提前培训了几天,各样价位张口就能说,无需操心。
李玉阳在旁边等着,明明很顺利,没有意外,他却越看越心烦。
有种不好的直觉。
不是直觉。
用脑子想,都知道江家不会放任他们家这样干。
照着活动内容抄,还要公然抢生意。
谁能忍?
县里有闲人,两头跑着看热闹,还嫌事不够大,看江家铺子里伙计比客人还多,他们都替江家急!
“你们那个举人姑爷呢?他不做生意啦?”
伙计们都笑:“你们来照顾照顾我家生意啊。”
真是一点不急。
开门的生意,谢星珩不抢。
他就是要让李家先尝到甜头,再从他们嘴里抢肥肉。
城外陆续有百姓进城。
开春农忙,他们都是干完早上的农活,再急忙忙进城采买的人。
江家的车队,与他们同行。
车里装着的,都是一笼笼的猪崽、鸡苗、鸭苗。
车子不够用,还有很多汉子挑着担,一担四笼小鸡,两笼交叠,一步一摇,小鸡叽叽叫着,声音嫩脆。
小鸡仔非常可爱,嫩黄的羽毛,黑豆的眼睛,小小只挤在一窝,看得人心里都热乎。
车队长,浩浩荡荡的,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鸡苗。
车队比他们走得快,他们看见后面的车上还有小鸭子。
小鸭子吵,“嘎”一声,群鸭争鸣。
更后面,还有小猪崽。
猪崽诱人啊。
打人群里走过去,它们哼唧两声,众多视线追随而来,满目都是渴望。
车队最后,慢悠悠跟着一辆马车。
谢星珩坐里面,同行的还有从农庄里抽调来的人。
都认字会写,在农庄做多了记工的活,熟悉流程,手也快,今天他们要辛苦一些。
谢星珩亲自去请,也确认家禽们的状态。回县城的路上,他把打样的模板给他们看。
百姓们只用排队,不用分队列。
记名目的人,根据百姓的村子来分册,这样好找人。
路遇百姓,谢星珩看离城不远,就下车跟他们搭话。
乡下百姓都要胆小一些,这是环境使然。
他们进城少,认识的外人也少。所得信息有限,不确定对方的来历与目的,总要谨慎些。
谢星珩一张笑脸扬着,以日常家事为切入点,三两句就聊上了。
“春耕都忙,你们怎么这时候结伴进城?县里有什么好事?”他明知故问道。
春耕忙,这活动不挑时候。
家里小汉子都要下地,媳妇夫郎又挑不动油,只能他们这些壮劳力跟着一起来采买。
说起这个,他们颇为不喜。不过省钱嘛,大不了这几天早起晚走,多干几个时辰补回来。
他们跟谢星珩说起李家油坊的活动。
谢星珩“哦哦”,一副他真的毫不知情的样子。
“是挺划算的,要不是我有别的去处,我也要去买上两坛茶油屯着。”
他表现得热情,话说完,就自顾接话:“刚才那些鸡苗鸭苗还有猪崽,你们都看见了吗?今天可以不要钱领养,你们知道吗?”
他自顾说话,是怕腼腆的农户们,不好意思问他。
等他说鸡苗鸭苗还有猪崽,都是不要钱领养的,农户们瞬时不腼腆了。
他们有的性子好,笑呵呵说:“你这人,别看我们是乡下来的,就哄我们,哪有不要钱就能抓鸡苗鸭苗的?那可还有猪崽!”
有人当即脸色不好看:“你做什么说这种话?拿我们当傻子?”
谢星珩无辜脸,懵懵然:“我哄你们做什么?你们看见了,我刚才是从他们马车上下来的,他们东家大清早去农庄拉来的小崽,你们不都看见了吗?”
看见了,也不能说明是真的啊。
开春了,城内有鸡贩子,他们今天难得进城一回,买完油,也有要去捉鸡苗跟鸭苗的。
那么多,别说不要钱了,卖都卖得完。
他们神色狐疑。
谢星珩被他们看得急了。
“怎么不可能?丰州江家听过吗?开镖局跟杂货铺的江家。乡里乡亲的,哪能骗人呢?”
江家名声大,是丰州三巨头之一。
这两年出尽风头,又是招婿,又是接济难民,江家小哥儿还获封了勇士,府门上都挂着御赐牌匾。
江家那个赘婿,还考中了举人!
去年里,江家搞科普活动,说朝廷赈灾的流程。乡里人也都听说过。
更别提他家差点被抄家。这名声可太响了。
他们家放话,百姓们信。
可他们怕谢星珩是胡编的。
谢星珩看他们表情,话风转换自如。
他摇头失笑:“我骗你们做什么?说起来,这件事是我没办好。”
咋又成他没办好了?
百姓们不懂。
谢星珩叹气:“实话告诉你们吧,我是江家赘婿,这次送养鸡苗猪崽的活动,是我夫郎想给乡亲们做点好事,哪成想,你们根本不知道!”
同行百姓愣住。
谢星珩脸色闪现过一丝尴尬:“实不相瞒,我下车跟你们搭话,是以为你们要去我家铺子里领猪崽的!”
百姓们:???
居然是真的吗!
结伴进城的人,多数是同村、邻村的,所隔间距不远。
聊天时,只有三五个人应话。听到这里,附近人都急了,抢着问话。
问得最多的是:“是不是真的啊?你别骗我们啊。”
其次是:“会不会有什么规矩?我们也不懂……”
不要钱的猪崽,谁不想要。
关键是能不能要得起。
谢星珩又一次叹气:“你们居然真的不知道……”
路上不宜解释,尤其是人员少,阵势弱。
谢星珩指着城门道:“是真是假,我们到城里,一看便知。”
他大大方方邀请:“说实在的,你们现在去李家,要排很久的队。站那儿也是闲着,跟我去看一眼,你们不亏。”
这次来买油的人,多数是年轻夫夫、夫妻同行。
谢星珩看他们还犹豫,帮他们决定:“你们可以分头行动。先叫人去油铺子排队,另一个去江家铺子看看。”
他们想想,点头同意了。
人员以家庭为单位分开,又以村落为单位集结。
每一组里,三种性别的人都有。
进城后,去买油的那组人,还听嘱咐,叫他们多少留点钱,别花光了。
谢星珩笑道:“这种好事不常有,反正养鸡养鸭又不要钱,花光就花光了。”
他是江家赘婿,却让百姓们去李家多多采买,他们都听笑了。
只要是人,就不喜欢别人插手他们的钱财。
不喜别人过问数额,也不会喜欢别人指手画脚,教他们应该怎么花。
谢星珩说了一路的江家,此时要么不插话,要么就顺着说,不可以把话题继续拐到江家。
这番应答,再加好感。
李家铺子在南边,跟江家的东区隔着街坊。
到路口,两拨人分开行动。
谢星珩一路领着他们到江家铺子,只跟他们讨论养殖技巧。
他们没想到谢星珩还懂这个,聊得很是愉快。
到了铺子,听里面的掌柜伙计,都喊谢星珩姑爷,他们才真正信了谢星珩的话,眼睛望着已经摆在铺面门口的数笼鸡鸭猪,眼神热乎乎的。
芋泥啵啵
沿街还有百姓好奇观望,说江家的杂货铺名不虚传,竟然连活物都卖。
而江家今天的开战信号是:谢星珩抵达铺面。
李家活动有三天,让他们一两个时辰又何妨?
前门铜锣一响,后院就有十个年轻力壮嗓门大的镖师,带着巴掌大的锣鼓,飞足往李家油铺狂奔而去。
抢生意了!
抢李家的生意!
这种大喜事,可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的!
他们还要内部竞争,卷到一文钱都不收,这事白干都乐意!
没别的,他们爽!
在他们去李家的路上,逛小集门口,谢星珩拿着纸筒卷成的简易喇叭扩音,跟门前聚集的人说:“闲话少说,我知道大家都好奇门口这些鸡鸭猪是怎么回事,你们且听我细细说来。”
规则是他跟江知与说过的,对着百姓们,更加简单直白,少弯绕。
先领养,后付账。
养死了,不赔钱。
养活了,是自家的。
鸡鸭同价,一只十文。结算期是半年。
猪崽贵,一只五百文。结算期是一年半。
这个时限,是方便不用饲料的百姓。
稍微宽一些,他们养肥了鸡鸭,能攒蛋卖钱,不至于刚养大,就捉了卖,没点盼头。
猪崽也是。
养得足够肥,出栏才能得好价。
提前出手,想想都心疼。
百姓们议论阵阵,还是要给钱的,但不用现在就给。
他们可以先抓了去养,养死了也没关系。
最高可以半年结账,一个月攒十文钱不到。
还有,他们能养活啊!
重要的规则说清楚以后,就是抓客人心理的战术。
限时、限量、限购。
限时,猪崽只限今日领养。
限量,领完就没有了。
限购,每家只能选五只鸡,或五只鸭,或者一只猪崽。
“来年还有机会,但今年全养死了,来年就不能先领养后给钱了。”
怎么可能全养死!
百姓们心里否定一句,然后都把视线看向了肥嘟嘟的小猪崽。
他们吞咽唾沫,更加渴望,也有一丝忐忑随之升起。
猪崽比鸡鸭值钱,养肥了能挣大钱。可养死的概率也大。
规则说完,不给他们太多时间思考,又是一声铜锣响。
谢星珩退让半步,铺子里出来一列伙计,搬了桌椅,拿了笔墨纸砚,跟着他们后头来的人,作书生打扮,在椅子上坐稳,就有伙计大声招呼:“要领养小猪崽的可以排队了!数量有限,先来者得!”
离这么近,还错过猪崽,回家睡得着觉吗!
不管有没有下定决心,他们都先挤着往桌前抢位置。
县里百姓同样。
养猪怎么了?县里也能养啊!
到了桌前,问起姓名、村县,有人临场怂了,支支吾吾,不敢养猪。退而求其次,有的捉鸡苗,有的捉鸭苗。
也有人魄力足,心想着:养死了算江家的,只不过来年不能先领养后给钱罢了,来年江家还做不做这亏本生意都不一定。
尤其是,他们本来没有机会养猪的。碰上就是天降横财,老天爷送银子都不抓住,这辈子都发不了财!
咬咬牙选择养猪崽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跟谢星珩同行进城的人。
他们从谢星珩说的养殖技巧里,听说了一件事。
江家有兽医,兽医是专门给畜牲看病的。
要是养的母猪,还有人给母猪接生,做产后护理,让猪健健康康的。今年一窝,来年还有一窝。
这样子的条件,都能养死猪崽,他们也不用奢望下回再养了。
登记完,都怕江家反悔。
他们一个个,把猪崽紧紧抱着。
铺子里卖杂货,掌柜的会安排,把竹篮、背篓都放在了显眼位置。
这类手工制品很便宜,三文钱就能买一个。
搁在平时,他们舍不得,得空了自己就能编。今天却都买了竹篮。
背篓背后面,看不见猪崽,他们不放心。
竹篮拎着,能把猪崽看在眼里,他们安心。
这头结束,自然是去李家油铺子报喜,好让家人知道,江家是真的不要钱就能领猪崽!
此时的李家油铺正闹腾。
街上十个镖师,不进铺面不拉人,站原地大嗓门喊:“江家杂货铺今天搞活动,每家每户可以领一只猪崽回家养!”
真话说一半,也叫真话。
抢客源,要快准狠,一下拿捏住广大顾客的心,要让县城的百姓,都对此有强烈的渴望。
鸡鸭办不到,让猪上。
有百姓意动,排队也是闲着,跟着喊话的镖师一问一答,配合之默契,像极了谢星珩请来的托儿。
这般贴脸,李玉阳恼火得不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