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腿疼得很,好像化脓了。”
说到这个,柳妈妈又骂她:“我叫你跪的时候,你怕疼,不愿意学,我早说过,小时候不疼,长大了疼死。你现在知道疼了,该!晚了!”
香姐儿回头看看,拉着柳妈妈撒娇:“那怎么办?到时真送来啊?”
柳妈妈自有考量。
八条花街打眼过,哪家没个有名有姓的恩客罩着?
她从前向着李家,做这行生意的,恩客不好色,难巴结。
李家连亲女儿都坑,黄家又缩着脑袋不愿意出头,她还能不要命了,去找官爷啊?
家里有大官的江家就合适了。
不好色就不好色吧,她们总有点别的用处吧?
柳妈妈侧目看香姐儿,说:“你笨也有笨的好,我记得那丫头喜欢听你唱曲儿?”
李家会把姑娘看严实了,也想把人哄好。
而各院的人都会互相走动,香姐儿身份低微,又不够机敏,从前也认识五姑娘,正合适。
香姐儿笨得实在:“可我们才去了江家啊……李家怎么会让我去?”
柳妈妈哼一声:“回家说。”
若要人信,就两头卖消息。
给江家卖个大的,给李家就做做样子。
李家不是爱听江家笑话吗。
她现编就是。
现如今江家赘婿的名声够难听了,多一句两句的又怎样?
江知与在堂屋,等了来宝回信。
“李家油坊开始买盐了,一个小角落里,堆着一缸盐,十二文一斤。不让宣传,说就这么点,卖完就没了。”
枫江百姓大量来到丰州县后,县内物价多有上涨。
常价盐是十二文一斤,目前还没跌回去,日常采购是十五文一斤。
这还是城外百姓都迁往农庄后,之前更有十八文一斤盐的时候。
李家有族亲,老李头子嗣丰厚,真只有一点盐,他们不用卖。
看来已经拿到盐引了。
走不通常知县的路子,卖了个闺女,也要达成目的。
他家卖盐,跟以前的江家没关系。
现在不同了,江家做酱油、晒大酱,都要用大量的盐。
江知与皱眉。
他拿纸笔,写了封信,送往京都宅院,那是押镖歇脚的院子。
派两个镖师骑马送,能赶上他父亲的脚程,在他回丰州县前,把消息送到。
不管是从外地买,还是跟李家缓和关系,都得听听他父亲的意见。
矛盾暂时没挪到台面,江知与瞒着家里两个书生,让他们安心备考,照常过日子。
谢星珩进入状态以后,读书很是认真。
他这几天在堂屋学习,累了先在主院厢房休息,听风轩小楼推了填土。
江知与给他把“自闭间”做得很漂亮,占了一处小楼的原址,高于平面,仿凉亭建造,四面做门,刚好用小楼拆掉的门。
里边仅放一桌一椅,桌上除了油灯,就是笔墨纸砚,书本随谢星珩带。
书桌正对着的方向,做了改造,门上开窗,可以透气,也能看见花园方向。景致不多,缓缓眼睛。
地方也大,学累了,可以起来走两步。
怕他不喜欢,给他准备了屏风,真想要窄小的环境,就用屏风隔挡。
全是推平小楼后,旧物利用。
出了个工费,花不了几两银子。
这头弄好,牙行也带来六个男孩子过来给他挑。
谢星珩说着不要,一听可以帮他抄书写字,他又留下了两个。
他暂时不习惯买卖奴仆的事情,权当做雇佣关系处理。
新买的书童年岁都小,一个十二岁,一个十三岁。
书童是常带在身边的人,模样不能丑。两个都挺清秀。
还要另外取名字,堂哥的书童是南砚北砚。
谢星珩:“我的叫东砚西砚。”
江知与:“不可以。”
“家仆取名有辈分的,我家里小厮小哥儿,都是‘来’字起头,来喜来宝。堂哥家是‘招’字辈,招顺招福。三叔家是四季取名。堂哥的书童用了方位,我们家就要避着点。”
谢星珩:“……”真麻烦。
家仆都有辈分。
“我看李家没有。”
江知与脑袋狂点,“对,三婶事儿精。她是官家小姐,初来丰州县,给我们立了好大的规矩。王管家都给她改名了,就王来善。”
谢星珩:“……那我的书童应该叫什么?你给取两个?”
江知与说:“四季不行,方位也不行,不然照着节气来?有二十四个呢,以后够你使唤的。”
谢星珩用不上这么多人,他就是看夫君不开心,说好话捧一捧。
谢星珩乐了:“行呀,六月是芒种和夏至,他俩就这样。”
赶着六月半,谢星珩惦记着孵小鸡的事儿,正好休息一天,跟江知与回家看看。
正式回门过,普通往来,带的礼比较随意,空手也去得。
江知与记得小豆子爱吃糖,又给拿了两包。听谢星珩说小孩吃糖吃多了会坏牙,另换了糕点。
冰库里冻着雪糕,出去一趟,都给拿完了。
上下铺冰,提手里很有分量。
刚进小巷口,小豆子谢川就超大声喊:“二叔!阿知叔!”
培养他当夸夸机是正确的,他口齿清晰,讲话也溜了。
喊完一顿说。
“我等你们好久,快来看鸡,鸡很多,咯咯咯!”
三岁的小孩,会说也爱学。
家里大人闷葫芦,小鸡仔孵化了,就跟着小鸡叫。
陈冬听着声音迎出来,笑容尴尬:“他最近成天的盯着鸡仔,就爱鸡叫。”
说完这句,他笑容就扩大,笑得喜庆。
“孵出来了!真的孵出来了!有三只呢!”
十个鸡蛋,孵出三只小鸡,按比例来说,很低。
按照操作次数以及当前环境而言,又非常不错。
谢星珩可着劲儿夸,“真厉害,我还以为要孵上百个蛋才见着鸡苗,这才头一回,大嫂——”
谢星珩比大拇指,“你是这个。”
谢根腿还没见好,扶着拐杖站院里,没给他们挡道。
可能是被小豆子带的,他现在也会讲两句夸夸。
“冬哥儿真的好会养鸡,要不是他想到抓只母鸡回来,我俩指定孵不出来!”
江知与就紧着陈冬来,扶着他走,生怕他激动起来走偏踩歪摔着了。
从前底子空,养了一个月,心情见好,人的脸色看得见变化。
陈冬脸上黄气都淡了,常年日晒的脸蛋有丝丝红润。
这次过来,肚子也大了些。
江知与之前来这边,略有拘束。
农庄待了一阵,跟乡亲们见多了。各类杂事处理下来,反而知道怎么跟农民相处。
聊家常,家常内容可杂了。
不只是吃穿用度,要聊营生,要聊一文文攒起银钱的喜劲儿,也要聊聊孩子,聊聊琐碎小事。
现在就紧着鸡仔来。
他恰好也对鸡仔感兴趣,讲话真诚度十足。
谢星珩看着场子,见江知与能应付来,就不凑过去,从食盒里拿了五根冰棒出来,其他的叫来喜送去镖局。
“你就在那儿玩会儿吧,我把院门关了。”
来喜应下。
孵小鸡的耳房热得很,谢星珩给家里也送过冰,大哥大嫂用不惯,惶恐得很,晚上有冰盆睡得更舒服,身体凉了心慌慌,挪走了才舒服,说没那个享福命。
谢川睡着小床,给他凉着到好,一觉睡到天光,也不起热疹。
谢根接了冰棒,想要给两个夫郎先吃,主要是江知与先吃。
江家富贵,他总觉得矮人一头。
谢星珩给他塞嘴里,“我留着呢,让他们先看看鸡仔。”
谢川最近黏着鸡仔,连最爱的二叔都被比了下去,不跟他们处,也跑进耳房里。
兄弟俩站阴凉地儿,一口口咬着甜滋滋凉丝丝的冰棒,好一阵没说话。
等吃完了,谢星珩跟他大哥分享了一个好消息。
“大哥,我八月会去一趟京都,去赶考。可能考不上,就当见见世面了。”
谢根哪里会责怪他考不上?
只盼着他别说丧气话。
“你爱读书,你就去读,考不上,咱就等下次,你不是说读书就开心吗?那就读书。”
这般朴实无华的话,让谢星珩听得心里安定。
老想着必然考不上干嘛。
读了再说。
考了再说。
第23章 四面受敌
夏日气温高,鸡苗比预想时间早出来两天,哥嫂听了谢星珩的话,头两天没喂吃的,也搁在屋里养,他俩心里没底,到今天谢星珩来看过了,才放鸡仔出来。
小院角落里搭了鸡窝,因不是母鸡孵的,小鸡跟母鸡不熟,满院啄,就是玩不到一起。
江知与感觉很神奇,谢川抓了只鸡仔给他看。
鸡仔身上都是细软绒毛,色泽嫩黄,很是可爱。叫声啾叽啾叽,不是谢川的“咯咯咯”。
他还有理。
“大鸡是咯咯咯,我在教它们!”
江知与听了直笑,小孩儿奇思妙想多,他才有了大名,也想给小鸡仔取名。
取名这事儿,要交给大才子二叔取。
谢星珩顶着“大才子”的名头,报了一串菜名:“小鸡炖蘑菇,手撕鸡,大盘鸡,黄焖鸡,酱油鸡,叫花鸡,土鸡炖汤……”
谢川吸溜口水。
江知与问他:“想不想吃鸡?阿叔给你买。”
家里缺吃少穿时,孩子就馋。
现在好日子过着,每天都能吃得饱饱的,他记性浅,早忘了苦日子,不那么馋肉。
先看父亲,要得了允许才开口。
谢根拘谨,谢星珩帮他同意了,“小鱼哄孩子,你顺着来就好了,以后我有了孩子,也吃你送的鸡。”
谢根这才点头。
他跟江知与往来不多,江知与身上也没乡土气息,往那站着,玉人似的,他不敢搭话。
好在夫郎陈冬有点胆气,几回接触,感觉得到江知与的细致体贴,能扯点闲话聊。
要买鸡吃,也要买蛋孵,两人凑一块儿算着帐。
上次买了三十个蛋,陈冬买了母鸡回来后,对孵化温度有了数,也不是很累,零零散散的,把余下二十个蛋都放进稻草下面孵着了。
约莫六月二十后出壳。
“不然再买三十个?”陈冬试着问。
鸡仔孵化出来,谢川能帮着喂养,院子就这点大,他能行。
再买三十个,加上屋里的,一起孵化的就有五十个。
江知与算着日子,让他分批次放进去。
“今天先放十个蛋,那二十个孵好了,再往里加。”
一起孵化的数量控制在三十个,他俩少些辛苦。
陈冬听了点头,把他记的册子拿出来。
初学写字,都很大一个,往后翻,才小了点。
这个册子江知与看不懂,把跟大哥闲聊的谢星珩叫过来看。
谢星珩比对数据,依然是夸赞,不挑刺。
当下环境,培养手感为主。
熟能生巧,失败率会跟着降低。
气温加控温,确实也会导致失败。
他只需要给予肯定,让大哥大嫂相信他们就是天选养鸡人,有着别人没有的天赋。
“养鸡大有可为,你们只管孵化,销路已经有了,有多少都卖得出去。”
谢根听愣了:“这就有销路了?”
谢星珩把高光给到江知与,说农庄那边有养殖场,以养鸡为主。
亲戚之间互相帮扶,是谢根熟识的。
他也觉着哪里买鸡苗都是买,他孵不出特别多的小鸡,去给江家添负担。稍一想,脸上就扬起笑意。
谢星珩休假不休全,跟他们说:“我跟小鱼去一趟镖局,中午回来吃饭,弄家常菜就行了,大热天的,别弄太多荤腥。”
两头离得近,说走就能走。
买鸡蛋,来喜有经验,还是叫他去买,顺道买只鸡。
看谢川有兴趣,就让来喜带着他一块儿去。
陈冬一路送他们到镖局,也出来透透气。
他问江知与喜欢吃什么鸡,“我们都不挑食,依着你来。”
人没坏心思,就是不太会说话。
江知与想了想,他们缺营养少滋补,谢星珩照顾得到,送来的多数是菜式,汤则是大骨头汤,主要给大哥吃,好养腿。
他便说:“喝鸡汤吧,我也好久没喝了。”
陈冬也想喝鸡汤。
他想法没变,拿一只大肥鸡去炒着吃,肉在嘴里嚼着,都嫌浪费。
应了声,又叫谢川别闹腾,慢悠悠回家。
院里就剩他跟谢根两夫夫,两个人都沉默寡言的,这么些年凑合过来了,到了丰州以后,话反而多起来。
又不善言辞,又不善表达,多说两句,就看着对方发愣,愣着愣着,就脸皮发热,心里咕咚咕咚跳,怪得很。
陈冬说:“读书人成亲,跟我们这些乡里人就是不一样,我看他俩黏糊得很。”
谢根“嗯”一声,家里没人,也不好意思黏夫郎,就跟他说:“二弟要去科举了,八月份去。”
这回不用他们攒银子了。
陈冬嫁进谢家六年,第一次心甘情愿想拿钱出来给谢星珩应考。
他想着,多多少少是个心意。
谢根找了话头,顺着吧嗒说:“他刚讲了,让我俩不要拿钱,他说穿布鞋和靴子烧脚,热得很,日头也晒,我俩给他准备草鞋草帽就行。”
“这也太寒酸了。”
陈冬无知无觉,跟江知与说了同样的话。
谢根傻呵呵乐:“大了,懂事了。怕我俩心里不舒坦,给我们找点事干。”
陈冬胎气稳了,也出门逛过,原想出去把竹编、草编的货品卖了,看看摊位。
可他发现丰州很多草编都有花样,弄得很漂亮,不像乡里的干草色,素寡素寡的。
他比谢根多些心思,记得江家也有个书生要考。送东西,只给谢星珩送就太不会做人了,干送草鞋和草帽,又真的寒酸,拿不出手,就想编个花样。
“那什么题名?金榜题名?中午他们回来吃饭,让二弟写一个,我们照着编。”
谢根觉得可行。
“行,让他写。 ”
谢星珩在镖局跟江知与分开,留老婆处理镖局琐事,他从前门出去,到堂哥的闻鹤书斋看看书。
一提看书,江知与就来劲儿,想陪着去。
“缺哪些就一并拿回家。”
谢星珩边跑边拒绝:“不用了,我就看看!”
有考试,就有真题。
古代科举考试,刷到真题的概率高得很。
四书五经就那么些字,来回反复的拆,乱七八糟的拼,东拉西扯的凑,考了几百年,也该考无可考了。
人脑很神奇,他接收了原身的记忆,又不能完全在脑海里整理出数据库,某些生活上的细节,都是模糊的,看书背书方面,可能是大脑有了肌肉记忆,或者他现在的年龄,正值智力巅峰,背书比他预想中快,看什么都熟悉。
融会贯通需要他用题海战术练出来,他还不能做到听见两个字,就背出一大串的原文。
闻鹤书斋主业是方便家里大少爷科举,副业是卖书。
所售书籍,以跟科举沾边的为主。
往年科举的闱墨有,江老三在这方面不错,他是真心希望族里再出个官身。
早年跟二房关系怎样另说,江致微考上童生后,各类资源就都砸了过来。
到江致微考上秀才,更是不得了。很多只在京都流传的书,他都搞到手,给江致微送来了。
书斋里还是伙计招顺看店,他见了谢星珩表情复杂得很。
谁能想到,一个难民堆里爬出来的臭书生,能招婿到江家,成为江家哥婿?
臭是字面意思,初见那回,谢星珩是真的臭。
谢星珩见面三分笑,笑完就问:“有往年闱墨吗?”
招顺给他拿了厚厚数十本。
他跟谢星珩说:“这些都卖几年了,丰州书生人手一份,我估计全看完的人比较少,现在流行看主考官的文墨。”
主考官不到考期,谁也不知道是谁。
涵盖来说,是追求翰林院学士、大儒还有部分当红大臣的文墨。
早年有背下闱墨应考的,被查出来,褫夺功名后,还要鞭五十,枷七日。
科举就这么点东西,怕看得多了,动笔唯唯诺诺,索性不看了。
招顺知道得多:“都不是正科举的年份看,学作文时,这是范本,做个格式参考。后边背书、作文,就不看。”
心里有数,又不完全有数。
格式参考……
比学术裁缝差多了。
谢星珩心里点评,且无所畏惧。大家不都是在缝缝补补的过。
他还想薅一把大堂哥的羊毛,“你们应该有整理好的版本吧?”
以江致微在江家的“希望之星”地位而言,整理多个版本都不为过。
按照年份、成绩分;按照出题范围分;按照题型分;又以八股的“八股”分,破题精彩的拿出来,承题漂亮的挑出来。精准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