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拜金罗曼史 番外完结 (陈之遥)


  “是你自己说没得谈的。”她提醒。
  他却回答:“我们公事归公事。”
  “除了公事之外没有别的了。”丁之童又一次提醒,不知道是对他,还是对自己。
  甘扬并不意外她的反应,说:“我知道,我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明天就要回上海了,你怎么不朝我挥手?”
  丁之童没想到他又提这茬,侧过头去对着空气笑出来,无奈朝下面挥了挥手,然后关上窗,对着电话说:“好了,你现在可以走了。”
  甘扬仍旧抬头看着这个窗口,又停了片刻才转身离开。
  丁之童辨不清他脸上的表情,接下来的几秒钟,她就站在那里隔窗看着那个背影,身上白色的衬衣和笔直的深灰色西裤,外套搭在臂弯里,不得不承认这人还是跟从前一样,有一副运动员般端正舒展的身体。虽然“到此为止”这四个字已经说了无数次,但从伊萨卡到这里,他走过哪些路,经过些什么事,她还是忍不住地想知道。
  靠着窗边的墙壁,她打开微信,再去看好友申请,发现几天前他发来的申请已经过期了。正试图说服自己打消这种念头,红点却又出现在那里。她吓了一跳,简直感觉被人抓到她视奸前任,赶紧关了手机扔到一边。直到第二天,才又找出来点了通过,就怕被他知道,她那个时候也正在看着他。


第64章 2010年的秋天,丁之童跟着秦畅来到香港。
  虽然前一天晚上打了退堂鼓,但丁之童暂时没去找秦畅谈“训练盒子”的项目。
  就像她跟甘扬说的,秦畅不仅是她的老板,还是她的mentor。这些年以来,她从秦畅那里学了很多,但现在的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新入职的小分析师了,秦畅对她的要求也跟从前完全不同。她很清楚地知道,去跟老板说这项目没法做的同时,还得带着新的proposal,下一步该怎么走。
  而这一步,她还没想好。
  白天在公司,她经过秦畅的办公室,又看到对面那间小会议室,瞬间便想起甘扬跪在她面前,还有后来那一句——来LT Capital吧,我要你。
  那种感觉简直像出轨!职业出轨。
  她即刻抛到脑后,还是回到那个问题上,下一步该怎么走。
  这几年M行致力于改善企业形象,现任女CEO学生时代练过游泳,还当过篮球运动员,甫一上任,便带着官网上的管理层员工小档案一起更新换代,每个人都在教育背景和职业资历后面写上了自己热爱的运动。
  秦畅是资本市场部的主管MD,自然也得配合。但他只在简介最后加了一句,说自己业余时间偶尔会打打太极拳,在一众滑雪、潜水、登山之类高大上的爱好中,佛得巍然不动。
  大概也是因为佛,这么些年过去,秦畅看起来不怎么见老,还是眉目温淡的样子,和丁之童最初认识他的时候相比,似乎只少了左手无名指上的那枚戒指。
  丁之童是在2010年的秋天跟着秦畅离开纽约来到香港的,秦畅当时升了董事,她也升了经理。
  此后九年,她一直都是他的马前卒。秦畅当然也没亏待她,每次绩效打分都是第一第二等的排名,奖金给得十分优厚,职级一路稳稳地升上去。
  头几年,公司里还有不少关于他们的传闻。也是难怪,两个人都是留美的学生,都是离异,一个带着另一个回国入职,工作上默契得好似成语故事入幕之宾里的郗超和桓温。更有消息灵通人士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更多陈年往事,说丁之童最初进入M行,就是秦畅面试的。
  但到了后来,那些闲话还是渐渐没有了。倒不是因为当事人出面辟谣,而是实在太久了,一男一女之间真要有什么,估计不是结婚,就是闹翻了。而他们俩却还是一对做项目搞钱的好搭档,出了办公室又没有任何业余爱好或者私人生活上的交集。
  当然,丁之童知道她跟秦畅之间不仅止于此。
  就像她对甘扬说的,秦畅是她的mentor。不管是当年通宵之后那个倾谈的清晨,还是现在,她都一直这样认为。
  在IBD工作的第一第二年,她一直隶属于产品组,先后跟着行业组的秦畅做过几个项目,接触的时间不算太多,却从他那里学了很多东西。
  直到2009年的年中,秦畅又像以往一样来找她聊天,问她有没有考虑过下一步的发展,是打算跳槽改行,还是继续在IBD干下去?
  那是丁之童状态最差的时期,纽约的就业市场也好不到哪里去,她不过脑地回答:“我想继续干下去。”
  本以为只是寻常闲聊,秦畅却是来给她上课的,两个人又在那家早餐厅了谈了很久。
  丁之童一直以为分析师在投行的最底层,直到那天才意识到底层根本不是分析师,而是经理。
  分析师在地下室。
  投资银行这玩意儿最初被资本大佬发明出来的时候,结构是这样的:MD和Director负责承揽业务,VP对具体交易负责,而经理是每一宗交易当中的执行人,根本就没有分析师这个物种。之所以另外加出这个职位,完全是因为后来套路越玩越多,越来越复杂,必须再找个人帮经理做掉一些琐碎的案头工作。
  所以,投行在招聘分析师的时候,想要的就是人型计算机,看中的就是坐在电脑前面分析建模的能力。
  但到了经理这一级,面对的客户都是C-level的人物,CEO,COO,CFO……光是懂技术就远远不够了,需要的是沟通、协调的能力,必须成熟稳重,能撑得起跟高管的对话。
  也就是说,虽然分析师和经理都在IBD工作,看上去也是上下级的关系,但其实两者的技能并不是渐进的关系,甚至根本不匹配。现实中能从分析师升到经理的人非常少,与其晋升,公司更愿意从Top 7 MBA的毕业生当中重新招人。
  那个时候,丁之童过着没有生活的生活,全副精力都投入在工作上,各种建模的能力倒是积累起来了,事情也做得非常漂亮。每次staffer分派工作,组里几个VP抢着要她干活儿。
  但秦畅却告诉她,就凭这些技术你想升经理?没有用的。
  这本来就是个淘汰率超高的行当,up or out,升上去或者出局。而再过一年,她就是第三年的资深分析师了。丁之童忽然发现,自己即将面临JV当初的困境,却又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所幸,秦畅给她布置功课,说:“我知道有些事你不擅长也未必喜欢,但如果你想继续干下去,那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了……”
  第一步,他让她申请调去行业组。
  以她两年排名第一的评分,这个目标很顺利地就达成了。
  于是,在IBD的第三年,丁之童开始在行业组跟着秦畅混。与产品组侧重于技术不同,行业组从承揽阶段开始负责交易的整个流程,更侧重于面对客户。
  第二步,秦畅让她去观察周围经理级别的同事平常都在做些什么,哪些技能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而她现在没有。
  丁之童一律照做。她很快发现,虽然自己英语不是母语,在美国也只上了一年半的学,但写材料已经不是她的短板了。“非常重要,但她却没有”的能力是领导力和待人接物。
  那段时间,她总是在观察同一个项目组里的Associate和VP如何跟客户打交道,尽量争取机会参与其中。
  而领导能力更难了一点,她自己已经在地下室,领导谁去?
  外国人,留学生,没关系,没背景。最后,她还是走的了秦畅的那条路,只是更进了一步,把自己三年经验总结成了一套系统化的培训流程,帮助新入职的分析师,甚至实习生,快速进入角色。继秦畅之后,她也成了IBD最能协调团队的人。
  凭着这个流程,入职的第三年,她又拿了最高分和一个优秀奖。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那么深刻地体会到,利他和利己真的不矛盾。
  就像Wilson说的,2010年是个好年份,经济逐渐回暖,街上很多金融机构都在招人。而且就算留在M行,凭她过去几年的成绩,也有机会升上经理。
  但秦畅却要走了。
  他们从来没怎么聊过私事,丁之童只知道秦畅结婚很早,太太是他大学里的一个美国女同学,两人有个女儿,已经上小学了。
  在她的印象中,秦畅手上总是戴着婚戒,办公桌上放着全家福。照片里三个人,一个是他,展臂搂着身边一个非常漂亮的金发女人,两人中间还挤着一个圆脸大眼睛的混血小女孩。
  鉴于亚裔男子在北美择偶的劣势,一般人第一眼看到这张全家福大概都会想:哇!这个平平无奇的男子肯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长处。
  丁之童也开过脑洞,觉得这也许就是秦畅说过的那个“意外”。他本来打算读博,在大学里做一辈子研究,“意外”发生,所以才决定出来挣快钱了。
  但那个时候,秦畅已经离婚,手上的婚戒没了,办公桌上的全家福也换成了女儿的单人照。这改变无声无息,丁之童甚至不曾注意是哪一天发生的,直到他又来约她吃早餐,告诉她,自己打算离开纽约去香港了。
  那一刻,丁之童脑中又是当年秦畅带她来这里的情景,记得他对她说:我不想请你喝鸡汤,但你得先活下来,真的就是survive。或者换一种说法,更长久更有效地挣钱,并且活下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