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醉了……
*
今天食堂供应煎茄子和辣椒炒蛋,约好要给妹妹送菜。
沈白露一下班就飞快去食堂打了饭菜,按照惯例,分了一半菜给妹妹,自己的那一半放回了宿舍。
拎着饭盒去学校,找到妹妹的寝室,一群小姑娘叽叽喳喳地叫着:“春雨,你姐来了。”
“赶紧吃吧。”沈白露说着,又嗅了嗅妹妹玻璃罐子里装的酸豆角。
“姐,酸豆角炒得可干了,还没有坏。”沈春雨解释道,
“我帮你闻闻,馊了就不要吃了。”
“知道。”
这会儿的学生宿舍是上下通铺,一人占大半张草席宽。要不是供销社宿舍有规定,不准带家人长住,沈白露是想让妹妹有个更好的住宿环境的。
但是,现在吃些苦,对将来也有益无害。
沈春雨吃饭也超快,洗饭盒的时候,顺便把姐姐送出校门。
正走着,在学校小卖部转角处遇到一个人,沈春雨叫了声:“宋老师好。”
宋老师点了点头,目光有些诡异地朝沈白露看了一眼,没有说话。
沈白露觉得怪怪的,走过头,才问:“那是教你们的老师?”
“这个学期不教了,之前教我们初一初二的历史。”
“叫什么?”
“宋建国。”
看他的模样,得有三十出头了吧,莫非是建国那年出生的?十有八九。
她又随口问了句:“结婚了没?”
“结了呀,他妻子也是老师,不过是教小学的。”
“哦。”
在校门口,沈白露说道:“好了,我要回去了,你去上晚自习吧。”
*
回到宿舍,饭还有余温,掀开饭盒盖子一边吃饭,一边听她们聊中秋月饼的事。
王见娣说:“下周就过中秋,也不知道咱们供销社发的福利月饼,会不会是蛋黄月饼。”
李孝红:“我看有些悬,蛋黄的毕竟贵一些,有五仁的就不错了。”
这会儿常见的五仁月饼并非核桃仁、松子仁等高档一些的五仁,里面的馅是花生、芝麻、冬瓜蜜饯、糖桔饼一类的便宜货,四块月饼垒在一起,用油纸包着。
“也说不好是豆沙馅的。”
“呀最不喜欢吃豆沙的了。”王见娣搭着腔,“跟吃豆沙饼似的。”
“露露你喜欢吃什么馅儿的?”
沈白露愣了一下,脑子里飞出苏式鲜肉榨菜、云南火腿、广式冰皮……
“我都行……”
洗漱完毕,沈白露趴在床上继续写回信,捏着笔效仿着写了个称呼“亲爱的垒同志”,却憋不出下面的话。
噫,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写过信了,新世纪都没有用手写信的方式和人交流。
只好又翻出方垒的信,他的钢笔字非常好看,遒劲有力,十分大气。沈白露照着他写的话,写了些回复,说了一下开学的事,以及下周中秋节,买卖月饼的事。
然后,觉得太素淡,又写了两句自己对他的思念,说了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想你哦”,再画了个微笑脸……
写完后读了一遍,觉得有些尬是怎么回事?果然给情人写信要在感情到位时写。
不过,不错,凑了两页信纸,笑眯眯地盖好笔帽,折好信纸,打算明天一早就投到邮局。
一周多点儿的时间,他就可以收到信了吧,那时候,刚好过中秋。
第33章 中秋节
中秋节
中秋节前的那个圩市, 赶集的人非常多,供销社进货的月饼比往年要多,却卖得比往年要好。
除了五仁的, 还进了一些蛋黄的月饼。有的用简单的油纸包着, 有的用纸盒子包装, 看起来更高档。
供销社为了分散刘福兴柜台的压力, 还把月饼摆在其他柜台,让大家帮着一起卖。
沈白露在买月饼的人群里,看到了大姑和二姑, 二姑自从那次借钱未果,中间有来买过肥皂, 沈白露依旧热情地叫她二姑, 她不好不应, 所以这次再见面, 并没有什么尴尬。
俩姑姑各自买了些月饼,还有些别的东西,拎着走出供销社。
按她们的习惯,中秋节一大早就会回娘家, 吃了早饭才赶回自己家。而小姑嫁得远,会提前一天回娘家,下午再回自己家。
中秋节当天上午,因为有走亲戚的人经过圩市时会进供销社买东西, 所以沈白露等人还要上半天班。
正美滋滋地想着, 不用应付姑姑们真轻松时,方家大娘过来了。
“大娘!”沈白露唤了一声。
方大娘笑道:“我等下要去你家里送节,先过来跟你打声招呼,你有时间的话, 过去坐坐。”
按当地的风俗,端午与中秋,嫁出去的女儿都要回娘家过节,订了亲事的男方,也要去女方家送节。方垒在部队回不来,又无父母,只能由大伯一家代办。
沈白露忙不迭应声。
此后一直忙到中秋节上午,吃了午饭,才带着供销社里分发的月饼、果子福利,又买了些东西回到家中。
当时沈爷爷还没有出去放牛,他抽了一口卷烟说道:“方家大娘前天过来送节了,你知道吧。”
“知道,她进供销社跟我讲了一声。”
“他们家还是可以的,懂礼数,在家里吃了餐饭就回去了。”
沈白露:“嗯——”拿着一筒四个的月饼和一些青橘子、石榴去了叔叔家。
叔叔家只有小艳和几个弟妹在玩耍。
“小艳,你妈呢?回你外婆家了?”
“是的,可能快回来了。”
沈白露吩咐着:“这些东西你们等你妈妈回来再分着吃,不然你妈妈要骂人的,快去放好来。”
小艳点着头把东西拎进了房间。
*
现在这会儿正是把萝卜籽、白菜籽点进土里的时候,等下午日头没那么晒了,沈白露和春雨去菜地里干活。
沈春雨说:“姐你不知道,二姑可能是嫌大家都没有借钱给她,一回来就觉得大家欠了她似的,没个好脸色,还说家里的花生挺多,她种的不够吃,准备带些花生走。”
“那些花生都是爷爷一个人种出来的,她们年轻人有手有脚不多种一些,只想啃老,真是‘孝顺’!下次她们回来过节,得把谷仓门给锁了,不然什么都被她们带走。”
沈春雨说:“其实原本是锁了的,但是要去谷仓撮些花生下来招待客人,她才顺口问今年花生收了多少……”
“还有小姑,昨天回来的,听说他们打算买辆拖拉机。”
沈白露察觉不妙:“不会又要借钱吧。”
“正是,但是还好二姑借钱失败,爷爷说借给谁都不好交代,干脆一个都不借,还让小姑不要去问你借,你没钱。”
沈白露无语道:“小姑爷人虽然借了会还,但是他爱打牌啊,也不是干事的料,小姑经常为了打牌输钱的事跟他吵架……”
沈春雨叹了一口气:“我们都摊上了什么姑姑啊,一点儿也不像人家的姑姑。”
沈白露:“那也不见得,你看着人家姑姑好,可能她们也有极品之处呢?”
一边吐槽几个姑姑一边干活,种菜的效率还是很快的,姐妹俩把菜籽点进坑里,撒上一些草木灰,覆上土,再浇一瓢水,就大功告成了。
随后割了一担红薯藤,摘了些秋扁豆和辣椒。准备回家做饭的时候,沈白露想了想,又折回红薯地里刨了几个红薯:“明天我反正休假,油炸几个红薯糍粑给你带回学校当点心吃。”
“好哇好哇!”
“晚上会有人来放电影吗?”
“昨天已经放过了,今晚应该去其他村放了。”
“那算了,我们晚上就好好赏月吧!”沈白露抬头望了望天,云很少,且有微微秋风伴随,晚上必然圆月皎洁,繁星璀璨。
*
晚饭后,沈白露和妹妹把一张小方桌搬了出来,摆上几个月饼、瓜子、青橘、花生、枣子、石榴,坐在桌子边,赏着天上的那轮白玉盘。
今天还算给力,电压挺稳。借着屋里透出来的光,沈白露和妹妹有说有笑。
“中秋节不吃月饼好像没有仪式感,我们分个月饼吃吧。”沈白露说道。
一个五仁月饼分成了四瓣,沈白露给了爷爷一份。
沈爷爷拿着那一小瓣月饼说:“你们慢慢坐,我出去走走。”
姐妹俩坐了没多久,小月、小艳就陆续过来了。
沈白露问小艳:“那些东西拿给你妈妈了没有?”
“拿了。”沈小艳回道,“我妈从娘家回来,一肚子的气。”
“怎么了?”
“好像是受了我小舅舅的气。”
“大过节的你小舅还气你妈?怎么气的?又为了钱?”
“我也不知道怎么气的。”小艳说道,“反正我妈这次回来说小舅的事她再也不管了。”
沈白露摇了摇头,递了一小瓣月饼给小艳:“吃月饼吗?”
“不吃了,我嗑瓜子。”
小月神秘兮兮地说:“村支书家里买了一台电视回来,今天上午的时候,在调试接收天线,不知道现在能不能看电视了,要不我们去看看?”
三个小姑娘呜啦啦地就起身,春雨顺便还抓了一把瓜子,走的时候问:“姐你不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