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有一间汉服店 (大鹅踏雪泥)


  谢琳琳在一旁说道:“我班级大部分的同学都找好工作了,没什么人来。但是我昨天回去就把我要来这上班的事情告诉了教授,教授听说上班的时候还能学习就挺高兴的,就帮我在专业群里问了问,然后我就带着她们来了。这个是林悦,中间的是张屏屏,右边的是魏东吴。”
  三个女孩子江皖仔细看了看,把人和名字给对上。
  “我们几个都是比较喜欢汉服设计的,所以都挺想到星汉灿烂来。”中间的张屏屏说道,旁边两人也点了点头。
  江皖也没多问,其实她还真的挺希望店里衣服首饰的工艺可以有更多人学到。
  她还想过公开版权,但仔细一想这样对她这儿买东西的顾客也不公平,所以这个想法也就搁置了,等着以后有解决办法了再说。
  跟几人说了一下薪资福利和工作要求后,就和她们签了合同,约好第二天上班后三人就走了。
  江皖给谢琳琳介绍了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特意讲得细细的,到时候明天就让谢琳琳去对其他三人讲。
  加上谢琳琳共四个人,正好让她们两两一组,每天轮换着在一楼和二楼工作。
  江皖坐在收银台后边,看着在顾客旁边讲解的谢琳琳,心里寻思着这谢琳琳是不是在外联部混过,要不然怎么这么容易就让顾客掏出小钱钱呢。
  她是越看越欣慰,这就是员虎将啊!
  江皖将下班时间定到了晚上八点,谢琳琳在她这儿一起吃了碗馄饨后就下班回家了。
  江皖打扫完卫生后,就把app打开,果不其然,app上出现了一个员工表。
  员工情况表是她上次充钱的时候新出现的功能,同时还有了一个自动扫描表。
  员工情况表里可以看到每个员工工作方面的情况和评估。
  说到这个江皖又想把系统拉出来爆打一顿!这个员工情况表在安装之前江皖还被系统要求上交了一笔20万块的店铺全方位无死角监控系统,用作员工情况表的参考。江皖当时就暴躁了,这系统还真是雁过拔毛!
  而自动扫描表则是进货的时候用。当江皖从古代把货装进系统后,系统会自动扫描装进去的物品,然后输出每款的数目和每样物品的照片。
  江皖看到现在员工情况表上就有了四个员工,其中情况和评估准确率最高的是谢琳琳。
  这也是因为其他三人今天没有来上班,所以系统给出的评估准确率较低,代表着给出的数据没那么准确。
  谢琳琳:工作效率(80%)工作满意度(72%)工作忠诚度(68%)
  适合岗位:店长
  准确率:70%
  ?她是店长了那我是什么?
  [你是老板啊,难道你想着以后一直守着一家店?]系统捶胸顿足,难道别的系统的合作伙伴也是这么没有上进心的吗?还是只有我家的是呢?
  对哦,我是老板。
  “那这忠诚度是算高的还是算低的”江皖问道。
  [工作忠诚度在40%以下的就是不打算久干,把你这当过渡的;50%左右的则是觉得你这还算凑活,可以干;而在60%以上的则是想在店里扎根奋斗的,百分数越高,奋斗的心则越强。]
  !!!我的天呐,这姑娘刚毕业就这么果断干脆的吗?这就认定了她们店啦?
  第三天,其他三个店员上班了。江皖坐在店铺里观察了一阵子,倒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到了晚上时,其他三人的准确率就变高了。
  今天三个人的工作效率都还不错,但各方面最高的是张屏屏。张屏屏的工作忠诚度,
  62%,而另外两个人都在41%,42%。
  江皖带了她们几天,就直接放手让她们干了。说实话,她们几个在汉服方面的了解比江皖更深,卖的货也比江皖多,要不是她是老板,迟早得被人开了。
  在江皖店铺走上正轨后,江父江母就吵着要回乡下。江皖死活不乐意放他们走,这要是回去,肯定又得上山下田的。
  这个时候天气热,又正好是给山上的茶树和田里的秧苗除草的时间。更何况江皖从舅舅嘴里听到他俩居然还种了两季稻子,如今稻子正好成熟了,现在它们两人回家就指定是要去割稻子的,江皖还怎么可能放心让他们回乡下!
  但江母不乐意呆了啊,这里无聊的很,没人一起跟她跳舞,就是想回乡下。还有她自己的妈妈也就是江皖的外婆还在乡下,这好几天没见面了,心里可不得想得慌。
  她都这样讲了那江皖还能怎么办,只好放他们回乡下,然后反手给舅舅打电话,让他帮忙雇几个人去把田里的稻子给收了!
  果不其然,两个小时后,江皖就收到了江母的夺命电话。
  又几天后,看着衣服的库存只剩下半个仓库了,江皖就打算这两天找个时间去一趟古代。差不多一个月未见阿林他们,心里还怪想念的。


第19章 回到扬州 想起七夕节的事儿,就向阿……
  唐朝扬州城外
  江皖这次降落的地点还是在扬州城外官道旁的树林里,主要是因为这儿又隐蔽,她的庄子还离这儿不远。上次回现代之前,她放了辆马车在庄子上,想着这次回来正好可以赶马车回城。
  话说在古代的这段时间,她居然也把赶马车的技术给练了出来,甚至还敢骑上马走两步,当然了,也是要马头有人牵着。
  江皖驾着马车回到扬州的宅子里,稍微修整了过后才慢悠悠的走到铺子。
  半走半逛的晃悠了半个多小时,江皖觉着这扬州城内人好像多了不少。
  经过会通坊时,远远的看到了个还算相熟的小摊贩,江皖就打算去问问原因。
  “呦,江小郎君,好久不见啊,您这是走商回来了?阿林可是整日对你念叨的狠呢!回回来我这儿吃切鲙都得感叹一声江郎君还未回来。他昨儿还说你应该就快回扬州了,没想到这次还真给他说中了。”
  那说话小摊贩是个卖切鲙的,开了好几年的摊,练就了一心两用的本领。那头还在片鱼呢,眼睛却还能注意到街上的行人,这不,江皖还没走近,小摊贩就认出她来了。
  江皖爱吃他家的鱼,隔三岔五的就和阿林来他家吃饭。
  其实来了这么多次,江皖还没搞懂小摊贩的真名叫啥,一般较为相熟的顾客叫他小鱼,自然了,那其他人就将他父亲叫作大鱼。
  但平日里,他父亲又叫他鱼三,母亲叫他鱼栓。江皖当时听到时是一头雾水,心想小鱼年幼时恐怕对自己名字都是迷迷糊糊的。
  之后小鱼有次和江皖解释道:当年大鱼这个名字是他阿爷的,自从他长大了,跟着出摊后,大鱼这个名字就是他父亲的了。那么父亲当年的名字小鱼,就挪到了他身上。
  而鱼三是因为他在家中排第三,不过他前头的两个哥哥都夭折了,所以他就成了长子。鱼栓则是因为他阿娘也怕他立不住,就取了个栓,意为拴住。
  小鱼的父亲做得一手好切鲙,他自然是子承父业,如今也在这会通坊干起了这个营生。他们家切鲙做得好,平日生意不错时,大鱼夫妻都会跟着帮忙。今天,江皖注意到摊位旁边不仅有大鱼夫妻,甚至还有一对中年男女呢。
  而且这这都过了吃午饭的时间点了,还有十几人在吃切鲙。这生意很是火爆啊。
  江皖快步走近说道:“我这也是今日刚到扬州,刚刚回家修整了一会,想着去店里看看,这不,出门没多久不就遇见你了吗。”
  江皖看着一旁的切鲙,嘴巴有点蠢蠢欲动了,差不多一个月没吃,还真有点想念这味儿了呢。
  小鱼看江皖眼神时不时瞥向他摊子上的切鲙,就知晓她是馋了。往日这江郎君时常来吃,每次又得吃好几碗,作为店家你看他吃得大快朵颐,自己心里头也爽快。
  于是说道:“江郎君要不要来一碗?看铺子也不急这一会儿。”小鱼利落的拿出一盘切鲙和一碟蘸料,放在旁边的桌子上。
  江皖也不推辞了,要了份烧滚了的鱼骨汤,和小火炉,坐着慢慢品味了起来。
  江皖来这家店吃的时候都是要把切鲙烫熟了才入口的,主要是因为生食的话寄生虫很多。那谁,是东汉的陈登吧,就是因为爱吃切鲙,导致自己得了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后来还是华佗把人给医好的,没成想他之后还是不戒口,最后把自个儿给吃死了。
  江皖虽然挺好奇古代切鲙是什么味道,但她还没这个胆子去以身试鱼,命可只有一条,能不玩尽量就不要玩。
  等吃到最后时,把小陶锅里的鱼骨给捞出来,再跟小鱼要一把米粉,去旁边的的阿婆那买块豆腐,然后再加点青菜切鲙,放到火炉上一煮,就是一碗热乎乎的鱼粉了。
  阿林等人一开始对这种吃法嗤之以鼻,后来在江皖的强制安利下,倒是也接受了,不过他们还是先得吃切鲙,吃完剩几片切鲙后才拿去烫米粉。
  切鲙其实就是现代的生鱼片,这种吃法在周朝时期就有了,古代还挺多人爱吃这个切鲙,例如三国时期的曹操,曹老板不仅爱吃,而且做这玩意儿也拿手得很呢。
  到了如今唐朝,切鲙更是发展到了顶峰,王维白居易王昌龄就有写过不少关于切鲙的诗,甚至咱们李白同学也因为浪迹江湖之时,被别人赠送了一盘切鲙和一壶酒而诗性大发,留下了一首她诗题都读不顺的古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