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间汉服店 (大鹅踏雪泥)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大鹅踏雪泥
- 入库:04.12
江皖看着陈婆背影微微一笑,然后转身进了院子。
桌子上的早餐已经有些凉了,她拿到锅中热了一下,等端上桌子可以吃时,就见陈婆带着两个姑娘来。
见次,江皖赶紧快速解决完早餐,然后出门去绣庄和成衣铺中取衣服。
“陈婆,您若没吃朝食,桌子上的几个馒头便吃了吧,我得出门一趟。”江皖说道,原本几个包子是留在中午吃的,可这会儿大搞卫生,还不如让陈婆吃了,免得到时候沾了灰。
陈婆从厨房赶出来,就见江皖匆匆出门,于是笑着应了一声。
然后原地站了一会儿,扔掉扫帚,迅速跑到门口,见门口巷子里没人后,才匆匆跑回去,见桌子上有四个白胖的馒头,赶紧招呼两个女儿来吃。
一人掰了一半,才发现里头竟然是个大肉圆,又掰,就是笋丁和肉了。
“乖乖,这个江官人果真有钱,这个季节,竟能吃上笋了!也不知这江官人有没有家室,若是没有……”陈婆震惊说道,不禁想到她的两个女儿还没嫁人呢。
两个姑娘顿时羞了脸,二娘快速的把馒头吃了,然后面色正经的说道,“可别这么说了,咱们家和江官人家可不同,再说了,这江官人听闻都二十有四了,怎么还会没有家室。”说完,就拿起布到厨房里干活去了。
江皖出了家门,然后赶着马车到了绣庄,一路上思考着自己要不要给赵祯去一封信,要不然他都不知道自己又到了汴梁了。
不过这会儿还是先把之前定下的布先拿回家吧。
“呦,江官人,您可来了。”绣庄的掌柜站在门口,远远的就见着江皖驾着马车行驶了过来。
“您这好久没来汴梁,那些货我可早就给你准备好了。”掌柜赶紧迎上去说道。他当时都以为这个江官人不会再来拿了,要不是付了定金,他都想报官了呢。
江皖也挺不好意思的,让人等了这么久,肯定心中会一直记挂着。“前段时间事儿太多了,一直没找着机会来汴梁,真是不好意思。”江皖诚恳的道歉。
既然人来了,那当然没什么,于是掌柜无所谓的摆摆手,“要不现在就给您送到家里去?”
江皖点点头,“可以,不过我还想看看有没有新的款式。”这次订了下回一来汴梁就可以拿。
听到这话掌柜更高兴了,赶紧让店员把江皖马车放好,然后带着江皖进了店。
进店之后,她看了几眼店中的绣品,挑选了几样后,觉得没有什么新鲜的刚想走,就瞥见柜台上放着两副绣图。
江皖眼睛顿时亮的惊人!赶紧跑过去看,这个绣图竟然如名家绘画的水墨画一般!
掌柜见江皖对柜台上那两幅刚刚拿来的绣品感兴趣,于是走上前,对江皖介绍到,“这个是我们汴梁独有的刺绣,叫汴绣。这两幅绣图还是从绫锦院出来的绣娘绣的,可是不一般!”
这可是掌柜今年的第一得意事,他姑姑之前在绫锦院,这会儿回家后便来他绣庄做事,也正是因为此,他的绣庄成了这水柜街所有绣庄中第一个有正儿八经汴绣的绣庄!
江皖没注意掌柜脸上得意的表情,只看着这两幅绣图。其中一幅是孔雀开屏,一幅是十八学士。
这时,她也想起来这个汴绣是什么了。
汴绣很多人都不熟,它不似苏绣湘绣粤绣那般有名气,但是它与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一起合称为“五大名绣”。
它又叫宋绣,发源在北宋的汴梁,是这会儿正儿八经,根正苗红的刺绣。汴绣和其他刺绣不同的是,它的题材往往是笔墨画。所以当你离得远些看这幅绣图时,你便会觉得它不像是绣图,倒像是一幅水墨画。
便是这两幅色彩鲜艳的孔雀开屏和十八学士,看着也像是画出来的一样。
江皖欣喜极了,这会儿可是北宋啊,北宋的画多适合用汴绣来绣!
听闻人物刺绣用汴绣也不错,和苏绣比起来都不遑多让,也不知这个绣庄能不能绣。
第83章 第四个任务 举办一场影响力巨大的汉服……
街上车水马龙, 此刻有许多外出做工的人刚出门,这会儿除了朝食店里人满为患,其他店都是刚开门, 清净得很。
江皖先把那两幅汴绣给买了下来,还好她今天早早来到店里给她碰上了,若是晚个半个多时辰没准就让人买走了呢!
买完后她还下了其他衣服的订单。并且心中琢磨着这个时候的汴绣绣娘会不会绣人物图。
她呢, 略懂素描,寻思着到时候给自己画一幅画, 然后找个绣娘绣一幅人物图。可掌柜说店里只有一位汴绣绣娘,这应该是不能花时间帮她琢磨的, 所以江皖想想便罢了。
于是离开店中,又去其他绣庄取衣服。等到她回到家时, 家门口外已经有几个店铺的员工侯着了。
“麻烦你们了,快进来。”江皖赶紧跑上前, 因为她没在家,所以即使家中有人他们也没敢进。
江皖带着几人, 把马车上的货给卸下来,然后将后罩房门打开。后罩房一直关得紧紧的,没有院子的几个房间那么脏, 再加上刚刚让刘婆先把后罩房粗略的打扫一下,所以这会儿放衣服是没问题的。
陆陆续续的, 好几个店的马车都来了。上次的货定的有些多,再加上刚刚又买了一批,导致一会儿卸货运货忙个不停。
江皖虽说不要搬运, 可她得清点啊,于是搬把椅子桌子坐在后罩房门口,来一款她记一款, 一直到了午时才忙完。
陈婆和她的两个女儿身手麻利,还没等江皖忙完呢,她们便搞完了。
等全部人走后,江皖再把卧室给打扫一番。她的卧室里面值钱的东西有些多,为了不必要的误会,刚刚没让陈婆打理,所以这会儿她真是废了老鼻子劲儿才搞完。
搞完卫生后,人也相当于废了一半,身上脏个不行,还腰酸背痛的,于是将院门一关,到现代洗了个澡。之后顺便把后罩房的那些衣服带回现代,让黎誉帮忙入库。
第二天早上,江皖想了想还是给赵祯送入一封信。她来宋朝可不就是为了做任务吗,这会儿当然不能再等他找上门来,得主动出击啊。
可等了一天,两天,三天……花儿都谢了还都没个人影!
江皖奇怪得很,那个宅子里边头一天她去时还有人,可后来两天不仅大门紧闭,里面还静悄悄的没个声音。
这时,江皖才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她也只有这一种渠道联系赵祯,所以急个团团转也没什么办法,难不成还能跑到宫门去问问宫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不过她不知道,或许别人会知道。这满汴梁,可就茶馆酒楼的消息最为流通了吧。
这会儿她再一次从那什么甄宅无功而返时,便沿街找了一个比较大的,里面客人也比较大多的茶馆。连续去了三天茶馆之后,终于让她等到了“指点江山”的那类人。
这天,她坐在茶馆的角落中,台上是一个妙龄女子在卖唱,大多数客人都围在台下,所以这附近零零散散的只坐着四五个人。
离她不远处,有三人围在一起,江皖用余光瞟了几眼,觉着他们倒像是朝廷的官员。
三人看着岁数挺大的,胡子都蓄了起来。其中有两人穿着青色的宽袖广身袍,一人穿着茶褐色的窄袖窄身袍。
虽然离得不近,但江皖可以判断出来他们衣服所用的布料是绫锦。这是平民百姓用不起的,平民服装一般用白布所制。再加上他们三人裤脚处穿的是白绫袜黑皮履,这两样都是朝廷官员的朝服标配,所以江皖判断这三人应该是官员。
见他们点心和茶上齐后,嗦口茶水,放下茶杯感叹一声后,仿佛要开讲后,江皖就赶紧聚精会神的竖起耳朵等着听了。
“听闻你昨日把那河工折子给呈上去了?”有一男子夹筷子点心,然后问对面的人。
对面那个穿茶褐色衣服的男子举起茶杯喝了一口,仿佛品到好茶一般,面露些许满意,啧啧两声,然后夹块点心吃着点点头。
将嘴巴里的东西咽下去后,又露出微妙的笑意,小声道,“我看官家手段倒与娘娘不相上下。”说完觑了另外两人一眼。他这两位朋友,这会儿还没反应过来头顶的人变了呢。
对面两人确实不在意,只轻笑一声,“这才不过一个月呢,听闻娘娘这会儿身体欠安,想必等好了后还是要临朝的。到时候……”你可不就站错位置了吗?
那男子何尝不明白他们的心理,可也不想想,娘娘这会儿年龄多大,而官家年龄多大,说句不好听的,如今娘娘就是有今日不知道有没有明日的岁数了,哪比得上官家春秋正盛呢。
在朝堂这么些年,他们怎么可能会不懂呢,想必是不舍得手上的权利,或者被那权利糊了眼罢了。
不过他们是同榜,也算是个好友了,所以他还真是不忍心看两人作死,于是提醒道,“年初的祭祀大典上,站在太庙前,当着祖宗众臣的面,娘娘归还了政权,想必是不会再拿回去了。”所以睁大双眼看看,以后都得在谁的手下讨生活啊!
两人不屑,“可娘娘当时还穿着龙袍呢,想必……”后面的话就不敢再说了,他们觉得娘娘敢在太庙前穿龙袍,那就是有了打算,这会儿放权利给官家,又躺在宫中对外称病,肯定是想拉低大臣们和官家的警惕心,后面才可以效仿武后,一举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