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间汉服店 (大鹅踏雪泥)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大鹅踏雪泥
- 入库:04.12
吴友明接到江皖的电话后便无奈说道,“江老板啊,范公巷附近哪里还有这种地方找?”
“那离范公巷远些的地方呢?不拘是不是在古镇的范围内,但是一定得清净。”江皖说道。
“那好吧,我帮您找找,找到了再打电话给您。”吴友明心中琢磨一番,这种地方应该是有的。
果然,没两天,吴友明就打电话来了,“找到了,在万花巷。”
江皖当时正在琢磨剪辑她在唐朝录的婚礼视频,接到吴友明的电话后立刻赶到万花巷。
万花巷不在古镇中,而是古镇外围的一条小巷,巷中都是民房。这个巷子上个世纪时繁华的很,当时是租界,所以建筑偏西式。
万花巷是以木绣球花树多而闻名,如今算是平城的一个小众旅游景点。从巷子进去,巷子的两边和人家的院子中都种着木绣球,因为在三四月份时,巷子里都是一簇一簇的木绣球花,约有千朵万朵,才被称为万花巷。
江皖算着时间,从店铺出发,走出古镇,穿过两个红绿灯,大概二十多分钟后,进入万花巷,然后找着门牌号。
“138……139号!”吴友明说在139号,江皖推开院门走了进去。
吴友明坐在院子的石椅上,见江皖来,赶紧站起身来,然后朝门口走了过去。
“江老板好久不见啊!这段时间可是生意兴隆了!”吴友明笑笑说道。两年前打死也想不到那个看着脸嫩的女孩在两年后能有一盘这么大的事业。
江皖和他寒暄完后,吴友明就给她介绍这个房子。
“屋主在国外,好几年没回来了,前段时间是托我们卖了,但这附近房子可不好卖,所以一直压在手中。”吴友明说道。
这个万花巷景色虽好,但也就景色好这一个优点了。或许还有因为木绣球花没开的时候游客少而有清净这一优点,别的是再也没有了。
一是这附近没有医院学校,二是这附近游乐设施少,譬如电影院之类的。三就是因为这一块没有拆迁,这块区域都是老房子,而万花巷又在这区域深处,而且巷头的公交站只有两班车,所以这房子没什么人爱要。
如今人家买房看的都是性价比,这个房子又大又贵,怎么会买呢。
这个房子有三层,面积很大,原来是作为房屋的,如果想要当绣房,还要装修改造一番。但是房子的光线真的很充足,当时在装修的时候屋主似乎就考虑到光线的问题,所以房子南北面都来了好多扇窗户。
江皖又去看了二楼和三楼,总共有五个房间,她觉得都能住人了,把这几间改造成单独的绣房也很好。
然后二楼有个小阳台,三楼有个天台,站在天台上,可以看到远处的车流道路和巷道屋檐,还有那一棵一棵木绣球花树。
江皖看完后就签了购买合同,这个地方以后不做绣房了,到也算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闹中取静。
吴友明在签合同的时候还有点担心,这个江老板实在是有些邪门,简直就是买哪涨哪,例如当初的店铺,还有仓库,听闻她如今的公司办公楼也是。
这回,这个地方,应该不会了……吧?
一个月后,平城建设部下达关于规划万花巷的布局建设……
两个月后,平城文化局下达关于修缮万花巷教堂以及船政遗址……
吴友明:我的眼睛还是心脏或者是脑子好像得了什么大病!
第79章 丝线和模型 但万花巷的房子得涨价……
但万花巷的房子得涨价, 也是年后的事了,现在吴友明还在为手中的这一笔中介费而偷偷自喜。
江皖买完后就让设计软件制作出绣房的设计图,然后交给樱桃, 让樱桃去办。
等到樱桃把装修队联系好他们上工后,江皖之后的每天早上去盯个几个小时,直到跟装修队把各个细节给谈清楚后才作罢。
可是绣娘有了, 绣房也找着了,那么绣娘用的绣花线呢。
她原来一直没关注过这个事情, 可最近才知道,原来平日里她们工厂机器所用的线是不能当绣娘们刺绣所用的线!
甚至孙明怡用的也与绣娘们用的稍有差异。
工厂中用的是机绣线, 这种线是在缝纫机上用的,非常结实, 不容易断,但是却不能用作手工刺绣。
孙明怡和蔺芳华刺绣时用的线不是机绣线, 但也不是棉线,而是真丝绣线, 也就是蚕丝线。
真丝绣线是苏绣常用的线,一是因为它能够劈丝,二是因为真丝绣线的色泽鲜艳, 特别适合在织物上刺绣。
在古代时她都糊里糊涂的没有管过这这种针线的问题,如今回现代终究需要自己解决。可见人就是不能有侥幸心理, 该来的迟早要来,该你做的也迟早得做。
于是她这两天在查找全国各地哪家的丝线是符合的,是最好的, 用来专门提供给绣房。
她先是打个电话给蔺芳华,蔺芳华倒是知道这些,“你可以看看牵平丝线, 还有林飞,这两家都不错,我们工作室是经常进的。不过郑清两人你可能要问问,牵平家的线苏绣用不错,但是林飞的我用着有些不太适合。”
江皖挂断电话后把这两家的资料给搜了出来。她自己还找到一家叫霞光丝线的,特别巧的是这三家中其中两家在苏城,一家在杭城。距离都不算远,三四天应该就能解决。
那就先去一趟苏城,然后再去找郑清问问。整理完资料后,通知樱桃要出差。
樱桃心想入职了差不多一年,终于要出差了。她昨天还和同学感慨自己这份神仙工作这个神仙老板,没想到昨天才说完,今天就打脸。
不过听江皖说是去苏城,是去查看丝线的,心中就是一喜!苏城好啊,离平城不远,风景还好。
“老板咱们要去多久?”樱桃问。
“三四天就好,你收拾自己的东西就行,然后明天早上九点来店铺等我。”
第二天早上,樱桃早早就带着早餐和拖着行李箱来了。
江皖吃过早饭后,来到高铁站,早上十点半的车,差不多下午一点时便到了。
郑清知道她们要来,于是专门请她两人去餐厅吃饭。
“牵平的线确实不错,特别是绣动物,他们家的线会更好劈,更真一些。全国有不少苏绣绣房都是订的这家。”郑清说道。
江皖点点头,心想这家的要订一些。又问,“霞光和林飞的您知道吗?”
“林飞知道,杭城的那家。霞光嘛,”然后郑清想了想,不好意思的说道,“这家我还真不太熟,没听过这个名字,应该是新开的。要不然我帮你去问问?”她有不少的好友对这一行业很熟。
“那不必了,我知道地址。”江皖赶紧拒绝。又问,“那林飞家的如何?”
“您不是想开班吗?林飞家的就适合开班和平常练习用。”郑清斟酌着说。
“噢!”江皖明悟,这家的比牵平差一些。
吃过饭后,回酒店休息会儿后便先去牵平。
江皖的绣房目前还真不是什么大生意,总共才四个绣娘,至于学生,还没招收到呢。但牵平对星汉灿烂熟的很,听说星汉灿烂的纺织房发展的十分不错,想必以后得绣房也不遑多让,所以对星汉灿烂很是重视。
牵平的负责人陈平带着江皖到苏城乡下去参观了他们的桑蚕培养基地,又去看了他们制线的地方。
难怪牵平可以把铺子做的那么大,江皖跟着陈平到了一处山坳里,这里有些偏僻,但是道路却修得好,可见当地政府对这处地方很是重视。
“您别瞧这里离市区远,但是好多公司都把桑蚕房放在这儿。您瞧,那片都是桑树,自己的气候的土质都适合桑树的生长。”陈平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山丘,对江皖介绍。
“那蚕呢?”
“江老板您可能不懂,这如今讲究科学养蚕,我们都有专业的设备了,不像古时候,还得看天气。”陈平笑笑说。
江皖也觉得自己说了傻话,她只是看着这地方,一瞬间想起了当年和阿林去苏州买庄子的场景。
如今那个庄子的产出已经把当年买庄子的钱给挣了回来,特别是还能时不时给阿林一匹上好的蜀锦。所以之后骆家可是气的要命,掌家业的二房和当初卖庄子的三房掐的那叫一个厉害。对比前两年,如今的骆家又落魄了不少。
到了牵平的桑蚕基地后,江皖仔细观察了一番。基地中有十几个人在工作,她先是去看了桑叶,再去看了蚕,当初阿林教过她要怎么观察蚕,所以如今也能说出个一二来,这让陈平还颇为惊讶。
“我们制丝的地方也不远,您一起去看看?”陈平心中还琢磨着星汉灿烂是不是也要自己制作丝线和织物了,不然为什么这个江老板会这么了解。
看过制丝的地方后,江皖就下了订单,然后坐车回到城中后,第二天,又打个车去了那里,不过今天要找的霞光家。
霞光丝线还真的不好找,江皖对着地址找了好久才找到。
霞光的桑蚕房比起牵平就小了很多了,甚至在城中没有铺面,她能知道霞光还是看到一个帖子上有人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