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音乐渐入高潮,她直接拿出自己的拿手跳跃。
3A。
3A+3T。
还有这个赛季拼命练出来的两个四周跳。
这四个跳跃就是她如今站在女单顶端的大杀器。
能跳出3A的女单本就不多,能Hold住3A连跳的女单就更少了,而拥有四周跳的女单更是凤毛麟角。
不管哪一个都能证明,闻遥如今是真正的无可争议的女单第一。
连续的高质量的跳跃将现场气氛烘托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满场的观众甚至忍不住跟着音乐的节奏鼓起掌,打起节拍。
整个场馆里掀起一阵音乐的风暴。
But only the young
唯有青春的昂扬
Only the young
唯有热血的年少
Only the young
唯有不羁的年轻一代
Only the young can run (Can run)
唯有这一代人可以逃出生天
So run
那么就奔跑吧
And run and run
继续狂奔 不要再停下
那就继续奔跑吧。
表演到了尾声,她的滑行速度反而越来越快,身后跟滑跟拍的摄影明显都快跟不上了。
闻遥回眸看了他一眼,冲着镜头笑了一声。
随即在最后一句歌声落下之际,她飞快滑向跟拍的摄影师,伸出双手一把按住镜头。
她抬眸看着镜头,自信地笑着,说道:“And I\'m young。”
所以她一定会继续奔跑。
说完,她右手双指轻点唇瓣,朝镜头抛了个飞吻,随即笑着转开镜头。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
她在满场热烈的掌声中,弯腰谢幕。
第104章 Chapter 104 采访。
一身黑衣, 简单马尾。
明明是最低调的装扮,却依然能吸引无数目光。
她的身体里仿佛藏着一轮炙热的骄阳,透过舞蹈与跳跃来释放那巨量的光与热。
最后所有运动员共同上场表演, 群舞的时候,闻遥被让到了最中间的位置。
追光不由自主地追逐着她的身影。
即便场上数十名选手共同献舞, 她依然是最耀眼的一个。
每年世锦赛上的表演滑上总是聚集了世界上最优秀最顶尖的花滑选手, 被称之为是国际大联欢也不为过。
明明正式的比赛已经结束了, 表演滑主要是欣赏与享受,可此时现场观众却依然感受到了激情澎湃。
闻遥的这一套表演滑与她之前的几套节目略有不同。
如果说之前的几套节目都是她在极尽展现自己在技术与艺术上卓越的天赋, 那么这一套节目似乎又拔高了一大截, 被赋予了另一层意义。
她在表达自己的态度。
永远不服输, 永远目视前方,永远追逐爱与梦想。
她的人格魅力仿佛在发光。
……
表演滑结束之后,是针对中国队的媒体混采。
这一次中国队表现不错,甚至可以说在中国花滑历史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各国媒体来了十几家,都等着采访中国队选手。
十来名选手身穿鲜红色的中国队队服陆续上台。
这一次带队的李启鹏教练简单主持了一下采访, 很快就轮到了媒体自由访问的环节。
不出所有人意料,闻遥成了这次媒体的主要采访对象。
首先提问的是中国央视的媒体。
作为给这次采访起头,并且定基调的主流官方媒体, 央视记者非常有礼貌, 开口先祝贺道:“闻遥,恭喜你获得这次世锦赛女单金牌。”
闻遥接过李启鹏递过来的麦克风, 笑道:“谢谢。”
央视记者微笑问道:“回顾这一整个赛季,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闻遥笑起来,想也没想地说道:“其实我挺满意的,因此我必须要感谢几个人。”
“首先是我的老师诺亚·伊万诺夫,这个赛季, 包括上个赛季,每一次在节目的选择和编排上他都给了我很多的重要的建议,和鼓励。他帮助我不断提升与完善自我,我很感谢他。”
“其次是这次两套节目以及上个赛季两套节目的编曲师伊戈尔·乌兰诺夫先生。伊万诺夫老师经常跟我说:一套好的花滑节目需要由方方面面很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如果说技术动作是节目的骨架,那么音乐、考斯腾,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细节就是这套节目的血肉。我想,伊戈尔的音乐帮助我塑造了最重要的血肉。”
“然后就是《珍珠》的编舞师安德烈·乌兰诺夫先生,他在芭蕾上的高超造诣令我获得了很多关于芭蕾上的新的领悟。甚至他还非常大方的带来自己的服装团队,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珍珠》的考斯腾。”
“还有则是托马斯威尔森教练。这个赛季最初的时候,威尔森教练来到了中国国家队,他帮我制定了新的跳跃计划,他告诉我,这个赛季末他会帮我完成后外点冰四周跳。很高兴这一次世锦赛上我顺利完成了他的期待,完整跳出了之前丢失的后外点冰四周跳。”
“最后就是李启鹏教练和我的队友还有家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闻遥侃侃而谈,说得流畅又落落大方。
现场还有不少其他国家的媒体,因此这次采访还配备了英文翻译。
她说话的时候,英文翻译在旁飞快记录,频频想打断她。闻遥一口气说得太长,翻译完全来不及跟上,一脸崩溃地表示再往下说他真的记不住了。
闻遥笑着摆摆手:“没事,我来吧。”
说完就用英语流利地又说了一遍。
闻家人大多都非常有语言天赋,闻爷爷虽然外语不咋地,但是年轻时候就是辩论队的一把好手;闻鸿更是了不得,大学时期读法律专业的同时去俄语系蹭课,几乎是自学了一年就初步掌握了俄语日常交流,大学二年就申请进了俄语系读第二专业。
闻遥的成长环境得天独厚,中文是母语自不用说,后来去俄罗斯之后掌握了俄语,后来由于冰场里常常会有外国花滑选手往来,又跟着掌握了英语。
小时候她和闻鸿刚去莫斯科没两年,家里餐桌上总是三种语言夹杂着交流,大概也就只有闻鸿能够做到与她完全无障碍的沟通。
面对媒体,闻遥毫不怯场,口齿伶俐,表达上言之有物,令现场各国媒体都十分惊喜。
媒体采访最怕的就是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去写报道。
更怕被采访的人三句话问不出一个屁来。
特别是采访一些在语言交流上需要翻译的外国选手,经常几个问题抛出去,对方词不达意地回答一些不知所云的内容。
采访闻遥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随即欧美的记者也跟着提问。
有一个欧洲媒体提问道:“闻遥选手,我注意到这一次世锦赛上你的自由滑拿出了两个四周跳。这是在目前女单成年组上都非常罕见的高难度,你觉得这次你在技术难度上的提升有体现在得分上吗?”
这话问得,就有点明知故问的意思了。
闻遥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李启鹏在旁下意识拿起麦克风,想要帮闻遥拦下,结果就听见闻遥非常坦荡地反问道:“那你觉得呢?”
那个欧洲媒体尴尬地笑笑,没有回答。
闻遥耸耸肩,想了想,说:“其实作为花滑运动员,我只要尽了自己的全力就好。花滑是打分项目,而打分是裁判的事情。ISU制定了非常复杂而细致的评分规则,每一个加分,每一个扣分,其实都应该有迹可循。我们运动员在编排动作的时候,也会根据这些规则去制定一套花滑节目。一切编排都应该建立在规则之上,所以裁判打分自然也该建立在规则之上。”
闻遥是用英语回答的,整段话她用了三个“should be”,应该,结合之前自由滑上令人大跌眼镜的乌龙,这三个“should”就显得有些别有深意起来了。
一个俄罗斯媒体干脆直接用俄语问道:“感觉今天的答谢表演上,你带来的这套《Only The Young》似乎是想表达自己的态度。可以具体说说,你是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态度吗?”
闻遥对着俄媒微微一笑。
非常坦荡地用俄语回答道:“我想要为中国拿下一块冬奥花滑金牌。”
她用英语和中文分别又说了一遍。
闻遥显然心情很不错,状态也很好。
整个采访下来她基本都用轻松幽默的状态去回应媒体的提问。
后面有媒体访问其他选手,闻遥干脆直接担下了翻译的工作,直接在台上负责为队友们翻译。
甚至几次有媒体在提问上出了错,她都能及时纠正过来。
随后采访的麦克风又回到了央视记者手里。
央视记者连续提出了几个问题:“这个赛季结束之后是不是要开始准备下个赛季的节目了?之前表演滑上出现过的两套节目会计划当做下个赛季的节目吗?”
闻遥:“啊,这个嘛,暂时还没有考虑。到时候再看吧,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肯定会优先选择更合适的节目。”
“所以世锦赛结束之后就会开始这方面的准备了吧?”
闻遥眨眨眼,一脸理所当然地否认道:“不啊,我要准备高考了。”
相似小说推荐
-
第一宠婚 (茶衣) 2021-04-18完结397 3745江家落魄,江晚梨受人指点,战战兢兢去求对头裴家。大雨夜,她身子单薄,低声哀求。裴忱擦着...
-
前任死后回来找我了 (逃家西公子) 2021-04-20完结289 1212时灿曾经有两个哥哥,一个宠她如命的亲哥,一个青梅竹马双向暗恋成真的小哥哥。十八岁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