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马小玲脸一红,“喜欢有什么用?你妈又看不上我。”
第571章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世界
哟哟,全是怨气啊!因为何志英,马小玲跟唐国光的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要不是这次承包了橡胶林,估计他们到头来只是两条平行线。
但唐小茶今天提这事,也是有原因的。
这几天她不是都呆在马小玲家吗?然后在他们家发现了一双崭新的毛皮鞋。唐小茶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双鞋是她从云市带给她大哥的。居然会出现在马小玲家,论交情,他跟马冬奎的关系绝对没好到送毛皮鞋。
那就说明,唐国光心里还是有马小玲的。
“哎,你管我妈干啥?除了我二哥二嫂,她谁都不喜欢。”
这倒是,马小玲用衣袖抹了把汗,“可是,我真要跟你大哥谈,也得过你爸妈那关。他们看不上我,以后,我在你们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茶丫头年纪不大,但看问题全面,能说知心话。马小玲把肚子里的话跟倒豆子似的,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
“小玲姐,不是我说你啊,主要是你自个想太多了。”
为了方便说话,唐小茶拉马小玲坐下,“你跟我大哥谈对象,往后是跟他过日子,不是跟我爹妈。而且,在我们老唐家,过得了我奶那关就可以了。”
马小玲低头寻思了一下她的话,觉得说得在理,“哎,茶丫头,我不怕老实跟你讲。其实,我不止烦这些,更怕的是……”
“青梅!”
唐小茶接口说道,把马小玲吃了一愣,“原来你晓得青梅喜欢小光哥啊?”
“晓得呀!”唐小茶肯定地点头,“你担心会因为我大哥,影响到你跟青梅之间的关系?”
“嗯,我以前不晓得青梅喜欢小光哥,也是前一段偶尔听她提起的。”
说着,马小玲弯弯的长眉皱到了一起。廖青梅虽说是八杆子才能打到的妹子,但两人从小到大感情很好,她害怕失去这份感情。
“你就是担心得太多了,强扭的瓜不甜的道理,青梅懂的。要不然,依我跟她的关系,她早就该让我撮合成我嫂子了不是?”
听了她的分析,马小玲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那你先跟她通个气?看看她的意思?”
“不用,咱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青梅是明白人,晓得你跟我大哥是两情相悦了,自然就放下了。”
“好吧!”马小玲站起身来,“咱们赶紧钉胶杯吧!”
这一群人,都是割胶的好手,早上五点就把所有的橡胶都割完了。
杨辣椒乐乐呵呵地给大家分粥,“桶里有馒头,自个拿。”
“辣椒啊,看你客气得,半夜有宵夜,这么早还准备了早饭。”
老郭接过锅,客套道。
“你们帮咱干活,哪有不让吃饱的道理?馒头多着呢,喜欢就多吃点!”
杨辣椒细心,一个个地招呼着。如今,农场的日子好过的就几家,这些人刚刚还完场部的红砖账,又散集体了,未来的路还不晓得如何,众人都是捏紧裤腰带过日子。根本舍不得拿白面来做馒头。
所以,唐小茶才让唐老头做了馒头,又填肚子,又稀罕。
“今天辛苦大家了,一阵大家吃好了,就先回家休息。工钱的话呢,等出了干胶,我就给你们送去。”
这就是唐小茶让大家分开割的原因,多劳多得,公平。人家也干得起劲。
“算了算了,大家都是老熟人了,按人头随便给点就成,没必要搞得太复杂。”
老郭首先表态道,老马家的人不错,他不想太计较。
“哎,老郭啊,人家茶丫头才是东家,她说咋算就咋算呗!”
马冬奎也不愿意占人家便宜,连忙推让道。
见他这么说,老郭也不矫情,“好好好,你们说了算。”
吃了早饭,唐小茶又把剩的馒头全塞给了来帮忙的两家人。众人欢欢喜喜。
马小玲主动留下来收胶。
“大哥,你跟小玲姐收这边,我们收那边。”
唐小茶把她二叔二婶往那头拽,本来这两个都是慢热的人,如果有他们这三百瓦的灯泡照着,他们哪还能跟对方说句话?
男人在这方面比较粗枝大叶,唐茂坤心里是明白有情况,但观察了半晌,也没看出啥情况来,便用胳膊肘子碰了下他婆娘,“辣椒,是不是发生啥事了?”
杨辣椒赶忙示意他小声点,“莫往那头望。”
唐茂坤把头往这边一扭,“那头怎么了?”
“你这个榆木疙瘩!”杨辣椒用食指在他脑门上点了一下,嗔道,“那俩孩子你还没看出来吗?”
这下,唐茂坤的脑瓜子总算是拐过弯来,面上露出了喜色,把嗓门压得低低的,“你是说,小光搞对象啦?”
杨辣椒重重的点头。
“好啊,小玲那丫头勤快,性子也好。”
唐茂坤也很看好他们,小光今天二十六了,在农场算大龄青年了。唐国平结婚后,他就更操心唐国光了。
暗地里跟杨辣椒聊了好几次,想给小光介绍对象,又怕老大两口子把他们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也只能暗搓搓操心了。
“这事咱妈晓得了不?”
在唐茂坤心里,唐老太是这个家的主心骨,有啥风吹草动,得在第一时间内向这位太皇太后汇报。
杨辣椒猜测道,“应该还不晓得吧!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世界,用不着咱瞎操心。只要他们两情相愿,相信咱妈也是支持的。”
唐茂坤觉得她说得在理。忍不住又偷偷向那边瞟了几眼,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行人在场部前的广场上等到差不多九点时,一台大卡车开过来了。
第572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
农场路小,除了场部,汽车没地方掉头。
王世统比司机先下车。他很久没见过唐小茶了,虽然晓得唐小茶订了婚,他们这辈子不可能了,但喜欢一个人,不是嘴巴上说放下,就真的放下了。
“哇,小茶,收获不小嘛!”
望着地上摆的一排胶桶,王世统夸道。
今天老唐家交胶给老王家,场部的人都来看热闹了,毕竟,大家都处在观望期。承包橡胶树到底有没得做,先看看人家如何嘛。
碰巧老唐家的橡胶树争气,成了全农场第一个割胶的,也好给大家做个榜样。
“王老板啊,今天这是第一次割,含胶量不高,估计等到七月,就更多了。”
唐小茶这么说,无非是给众人打气,让大家只以他们家今天的割胶量为依据,而不是以这个为标准。
在商场摸滚打爬了一段时间,这点心理战术王世统还是懂的,“是啊,以后会越割越多的。而且我大伯讲了,乡里乡亲的,只要大家勤劳肯干,就绝对不会让大家亏本。”
“好啊!”观望的众人齐齐鼓掌。
气氛一度热烈起来,唐小茶见时候差不多了,便问道,“王老板,李场长,可以过磅了吗?”
她买断了橡胶树不错,但还是得尊重一下场部的领导不是?好给后面的人做个榜样。
“可以。”李大牛背着手站在磅秤前,说实话,他一直暗自庆幸遇上了两个人,一个是眼前的唐小茶,另一个是崖市的王志诚。
因为有这两个人,推行家庭责任承包制,他基本上没伤过脑筋。其他四个农场就不一样了,大家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家里割胶。
毕竟,一闲就闲半年啊!
他们农场就不一样了,拿橡胶树有唐小茶带头,割出来的胶水有王志诚收,而且,工人们闲下来的时候,还可以在志诚花厂接些手工活来做。
整个农场的橡胶林承包出去了,出去打工的也就两三户人。头一回感觉,一把手当得真舒服。
“称吧!”
等王世统下了命令,司磅员刘大爷扫了一眼磅上的五桶干胶,手上则麻利地换着秤砣。
他在农场称了半辈子胶,眼睛一扫,就能看出个大概来。
果然,六桶胶跟他预计的只差了三斤,“二百六十七斤!”
众人都眼巴巴地等着,二百六十七斤胶,能有多少钱呢?大家齐齐把焦距对向了王世统。
“我大伯给胶水的定价是,一斤八角钱。唐小茶这次交的的二百六十七斤,总共……总共……”
这个账不大好算!王世统“共”了好半天,也没共出来啥,直到听到一个脆生生的声音,“二百一十三块六角!”
“对对对,就是这么多。”
既然账是唐小茶算出来的,王世统是百分百地相信。
“哇,一天下来,就两百多块呢!”
众人开始议论纷纷,“咱以前一家人割到半死,一个月下来,也就这么点钱。”
“算起来是不少,但咱们要给场部交租金的哟!”
说什么的都有,唐小茶听了一阵,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请大家听我算账,暂时呢,我们是隔两天割一次胶,一个月就是割十次,收入大概是两千多块。当然,这是我买断的收入,你们大部分人是要付给场部提留款的。一棵树一个月得付六角钱,如果是五百棵树,一天能割出的胶是七百斤左右,也就是五百六十块钱,交给场部的提留款是三百块,一个月下来,还能剩二百多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