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
柳小樱想寻点吃的,就挎上青布袋子出了门。
就要过年了,集上很热闹。
卖东西的不少,大多以物换物,就是卖吃的少,转了好久不见有卖的。最后在一个背静处,看到一个挎篮子的妇女,一问,果然是卖鸡蛋的。
柳小樱讲了讲价钱,就全部买下了。
三十个鸡蛋,花了一块五。
换做以往,一分钱能买俩,三十个鸡蛋不过一毛五分钱。可现在困难,吃的东西精贵,甭管多少钱都有人要。
卖鸡蛋的妇女很高兴,把钱用手绢包着,搁在内衣袋里。
“婶子,家里还有鸡蛋吗?”
“哦,就这些了,要的话,得年后了……”
柳小樱打听了一下,这是山里养的鸡下的蛋,吃的都是虫子。
柳小樱灵机一动,自家也可以养鸡啊。
去年旱灾虫灾严重,几乎颗粒无收,鸡没食儿吃,就宰了,赶上吃大伙,各家各户也没什么可养的。今年情况不同,旱情缓解了,食堂也散伙了,等天暖和了就可以孵小鸡,也不用发愁吃的,宝宝的营养不就解决了?
柳小樱留了心,打算过了年,再来集上瞅瞅。
那育婴箱的温度是能调控的,把受过精的鸡蛋搁在里面。就能孵出小鸡了。
*
转眼到了“除夕”。
村里喜气洋洋的,家家户户都在忙乎。
队里拉了七八车红薯回来,每家每户都分了一麻袋。这个东西顶饱,营养也高,不用天天喝野菜糊糊、吃小鱼干了。
有了吃的,就觉得安心。
到了中午,各家各户把门神一贴,对联一挂,节日气氛就出来了。
柳家也早早地准备上了。
柳小樱捉了两只野鸡,圈养着。
冯玉兰宰了一只,把鸡脯子肉片下来,剁了剁,调了肉馅儿。
可惜没有面粉,包不了馄饨,就跟野菜掺在一起,拌了点米粉,打了一个鸡蛋,搅匀了,用手捋着,一团一团丢在沸水里,汆了几十个肉丸子。剩下的剁成块儿,丢进大锅里,炖起了鸡汤。
晚上,一家人就着油灯,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
“天冷,就不用守夜了,早点睡吧!”
柳根发发了话。
解放后,号召破除封建迷信,也没那么讲究了。
冯玉兰挺开心的。
这就是不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好处,自家想咋样就咋样。当初选了柳根发,就是看重他是家里的老二,不像长子责任那么重。
说到长子,冯玉兰就想到了志江。
等过了年,给志江说一个。
腰里有钱了,还怕找不到媳妇儿?
第014章
*
大年初一,鞭炮隆隆。
柳根发一家老早地爬起来,先给长辈们拜年,再回来吃饭。
冯玉兰下了一锅菜肉丸子,加了两大勺鸡汤,那味道就出来了。锅台上摆着一溜大海碗,碗里放了紫菜虾皮,热汤一浇,再加一小勺辣酱,甭提多好吃了。
一人一大碗,就着玉米面饼子,热乎乎的,香喷喷的,辣滋滋的。
一碗下去,头上就冒了汗。
灶屋里热气腾腾的,也不觉得冷了。
一家人喜气洋洋的。
小娃娃没满月不用出门,就在家里热闹着。柳小樱给五个宝宝换上了红衣裳,戴着红帽子,就像五个红灯笼,在床上并排躺着。
这会儿宝宝还不会翻身,只会蹬腿儿。
一个娃娃蹬腿不觉得,五个娃娃一起蹬,那场面就壮观了。
柳小樱笑得合不拢嘴,就挨个抱起来,亲一口。
冯玉兰从钱匣子里摸出了几枚铜板,串了红绳子,挂在宝宝的脖子上,当压岁钱。这下可好,五个娃娃一把抓住,攥得紧紧的,再也不肯松开,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志远说:“姐,弟弟是个小财迷嗳!”
柳小樱心说,还真是小财迷。
以后挣了钱,要记得给娘花哦。
*
大过年的,啥都不用干。
拿老辈们的话说,忙了一年,得好好歇歇。
可民兵队却闲不住,照样去海边巡逻。敌人是狡猾的,没准趁着过年就潜过来了。
柳志江戴着毡帽就想出门。
冯玉兰一把揪住。
“志江,你好好收拾一下,不要整天出去乱跑,过几天媒人就要登门了……”
“娘,不耽误……”
柳志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咋不耽误?瞧瞧你这身打扮,还不把人家闺女给吓跑了?”
“娘,我这是工作……”
柳志江一脸正色。
这一阵子,对岸的敌人很猖狂,时不时地从天上撒宣传品,说只要跑过去,就有大鱼大肉,还有美金打赏。
群众的思想觉悟还是很高的,知道的那是连篇鬼话。
想想解放前,刮民党反动派干得都是啥?
船是船东的,码头也是船东的,田是地主的,山头也是地主的,渔民都是渔花子,要船没船,要地没地,偷偷摸摸地下海打鱼,船一靠岸就先刮去一大半。
南山村临着大山,可那是私人的,根本不让进,谁要是敢打猎轻则打一顿,重则就扭到县里坐牢。田地就更不用说了,都集中在几个地主手里,农民们忙了一年,啥都没捞着,赶上灾荒年景就得卖儿卖女,那日子才叫一个苦啊。
解放后就不一样了,穷人翻身得了解放,分了田地,当家作主。赶上困难时期,那是灾荒闹的,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这些道理,冯玉兰都明白。
可当务之急,是要给志江说个对象。
柳小樱也暗地关注着,希望有媒人登门。
大哥退婚的事儿,大半个镇子都晓得。媒人们之间通着气儿,只要是够年龄的,都记着呢。赶上困难时期,婚期会延后,可说媒的劲头儿却是不减。
*
过了初五,媒人们就忙乎起来了。
这天,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叩响了柳家的大门。
“大妹子,给您道喜来了!”
原来,她是小集镇的赵媒婆,来说媒的。
冯玉兰赶紧把人让进屋里,端茶倒水,热情得不得了。
可媒人坐下来,却问起了小樱。
“大妹子啊,有人相中了小樱,想跟你家结亲呢!”
冯玉兰有点失望,还是鼓起兴致问道:“大姐啊,是哪家啊?”
媒人卖了卖关子,方透了底。
原来,是蒋家看中了小樱,就托了媒人来说和。
冯玉兰一听,很是惊讶。
“大姐,是小集镇上的蒋家?”
“是啊,那蒋玉山年轻能干,住的是大瓦房,吃的是白米饭。他和他爹都在木工坊上班,虽然是集体制,可按月领着工资,还有外快,在镇子上都是数得着的…… ”
冯玉兰有些动心。
这比宋家强多了,至少嫁过去吃喝不愁。
柳小樱在西间里也听见了。
她记得那个年轻木匠。要说,人还不错,家底厚实又有手艺,问题是她不想成家,还有五个娃娃要养呢。
想到这里,柳小樱掀开帘子出来。
她当着娘的面,跟媒人说:“婶子,您也看到了,家里有五个娃娃,都挂在我名下了,以后我养着……”
媒人一听,吓坏了。
五胞胎的事儿她知道,镇子上早就传遍了。这不是柳根发和柳志江的事儿吗?怎么小樱给揽下了?
冯玉兰想阻止,已经晚了
媒人坐不住了,赶紧回去把这个情况跟蒋家说说。
*
蒋玉山那日见了小樱,就动了心。
按说,他这个条件,媒人都快踏破门槛了,可他愣是一个都没相中。小樱却是个例外,心里一直念着。
可媒人说的这个情况,却没料到。
蒋玉山瞅了瞅手中的活计,就是给“五胞胎”做的。
蒋大伯也劝道:“玉山,我看就算了,还是相相别的人家吧……”
蒋玉山只好摁下了那份心思。
小樱姑娘再好,可碰到五个娃娃也会打退堂鼓的。
柳小樱用这个法子打发了媒人。
她想把风声放出去,五胞胎她养着,大哥成家后就分出去单过,没啥负担,大哥的婚事不就解决了?
至于养娃儿,她有的是办法。
冯玉兰猜到了,就告诫闺女:“樱子,以后再有媒人过来,可不能瞎胡乱说了!”
“娘……”
柳小樱嘿嘿笑着,媒人再来,还要把她们吓回去。
她这一辈子跟五胞胎绑在了一起,怎么也分不开。她明白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没人愿意扛这个包袱,既然是这样,就不要勉强自己了。
*
农历正月十二,五胞胎满月了。
五个娃娃穿着红衣裳,眉心上点了一个红点子。这是柳小樱找了胭脂,一个一个点上去的,可喜庆了。
五个娃娃仰面躺着,咧着小嘴儿,啊啊笑着。
“大虎,二虎,三虎……”
柳小樱挨个叫了一遍,幸福洋溢开来。
冯玉兰呵呵笑着,家里养了五个小老虎,挺威风的。
等到娃娃们长大了,谁敢惹啊?
一家人都喜欢这个小名儿,就“虎子,虎子”的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