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老冰棍的大叔可是从金平县进的货,把冰棒装进泡沫箱子里面,再放进木箱子里,木箱子外面裹着厚厚的棉制保温套,开口处还盖着厚厚的小棉被。
物以稀为贵,当时的冰棍5分钱一个,都顶一个鸡蛋的价格了。
宋晴天其实并不渴,也许是对童年记忆的怀念,掏钱买了三根冰棒,围观的孩子们一个个眼睛盯着宋晴天,馋的直流口水,纷纷幻想着那冰冰凉凉甜甜的味道似乎吃到自己嘴里,这让宋晴天都不好意思。
啃着冰棒,宋晴天放眼整个会场,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吃的东西特别少,五香瓜子,小糖人,烧饼,胶切糕,都是传统的零食,大人们也围着买点给自己的孩子吃。
偶尔有卖甘蔗的,在豫南省都算是稀罕物,都被孩子们围成一团,哭着喊着要大人买给他们吃。
她不禁算了算家里剩下来的钱,收泥鳅折腾这么久才赚了25块钱,除去一些开支,还有借出去的钱,还赔了不少钱呢。
现下,家里又多出来一个江晓燕,看样子也不会很快就离开的,家里的支出会越来越大,白酒的生意还没有开始。
如果不想办法挣钱,一年恐怕是都还不了陆信借给自己的500块钱。
收泥鳅和销售白酒,都是长远的生意,能稳定下来就是一劳永逸的赚钱,但是不会有突飞猛进的收入。
宋晴天需要一个快速盈利的方法赚钱,起码早点把陆信的钱还上,拿了别人的钱不还,这心里老不踏实。
三川镇这场接力持续两个多月的庙会,可能就是一个快速赚钱的契机。
可是卖什么东西呢?
农村有句老话叫,生意做遍,不如卖饭。
这个生意稳赚不配,就是辛苦,宋晴天想了觉得也不现实,总不能开着饭店跟着庙会地址的转移,不断的搬迁吧,这样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
所以,要卖吃的,但是还要省事,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来回的折腾。
宋晴天开始回忆上辈子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去搜索她记忆中的美味,就像现在这些孩子对冰棒的记忆一样深刻的吃食。
突然,一种冰凉凉,酸酸滑滑的味觉记忆呈现在脑海中。
那是凉粉的味道,滑溜溜的凉粉,倒上醋,辣椒油,大蒜泥,美味可口,很适合即将天热的适合吃,这个季节开始卖刚刚好。
打定主意,就开始干。
下午宋晴天和江晓燕去镇上买了上好的红薯粉,辣椒,花椒,陈醋,和两个搪瓷大盆,十几个小黑瓦碗。
回到家里,杨秀莲开始打凉粉,先做两碗试试。
把上好的红薯粉和水按照1:7的比例称好,在锅里把水烧开,把上好的红薯粉加水均匀搅拌在糊状,倒入开水锅里之后,为防止锅里有气泡影响凉粉的质量,就停止了烧火,并开始不停的搅拌,直到锅里的白嫩的胶状物不在有起泡,就盛出来放在容器中,容器再放进水里冰着。
江晓燕是四川人,特别会调制辣椒油,把辣椒和花椒在微热的油里慢慢的煎炸,直到麻辣的味道呛鼻,油色变成诱人的红色就起锅。
宋晴天剥了一堆蒜,然后做成蒜泥,还加上了三川镇特产的五香叶,嫩绿的五香叶子散发着清香,和白色的蒜泥混在一起,好看又好闻。
做好之后,宋晴天问杨秀莲:“妈,家里有芝麻吗?”
杨秀莲不解:“做凉粉要芝麻做什么?”
“妈,家里有的话你给我拿点,我有用。”前世的记忆中,宋晴天每次去吃饭,发现一些菜肴里面都放了炒过以后,碾碎的芝麻颗粒,更增加了口感,就想着给凉粉里面也加上一些。
杨秀莲按照宋晴天的说法,把芝麻在锅里炒的微微发黄,冒着香气的时候铲出来,放在案板上面,用酒瓶子碾压,一直碾压成碎末。
现在就开始制作凉粉了,把放凉的凉粉拿出来,用水一冲,切成细条,把捣碎的蒜泥五香叶,少量的盐,老陈醋,麻辣的辣椒油放在一起之后拌好,最后撒上一层薄薄的碾碎的炒芝麻粒。
白嫩的凉粉变成诱人的鲜红色,嫩绿的五香叶碎片如同星星一样点缀在红彤彤的云霞中,芝麻的碎末闪动着诱人的油光。
江晓燕是第一次见到凉粉,只看样子和闻味道,就觉得口水直流,咬了一口,嘴里麻,辣,酸,鲜,香,嫩,滑,软,味蕾被包裹着其中,来不及细细咀嚼,就顺着喉咙滑进胃里,一种味觉的满足感立刻升腾起来。
“真好吃!真香啊!”
宋晴天也尝了一口,确实特别好吃,但是觉得麻辣味有些重,这和豫南省的大众口味有出入,就减少了辣椒油的量,重新做了一碗。
第二碗的味道刚刚好,既符合豫南省的大众口味,也增添了四川的麻辣味,传统而不失新鲜,别有一番风味在其中。
试验成功不久,宋西风就来了,看着宋晴天三人做出来的凉粉,尝了一口,也不住的称赞。
“晴天,你这是打算卖凉粉的吗?”
“对,去赶春会时候卖,你觉得咋样?”
“很好吃,肯定好卖。”
光好卖不行,要好赚钱才行,宋晴天算了一下成本,好定个价钱。
上等的红薯粉1块2一斤,一斤可以做7斤凉粉,每碗凉粉的重量按照3两5算,一斤凉粉基本可以分成三碗。
一斤红薯粉就可以做21碗凉粉。
一斤红薯粉成本价1块2,加上各种调料算下来不到1毛钱。
调料成本就按照1毛钱算,21碗凉粉的总成本2块2,一碗凉粉的价格是1毛1分钱左右。
一碗凉粉卖2毛钱,比一碗胡辣汤便宜1毛钱,除去本钱,先不算人工,因为都是自己人,闲着也是闲着,一碗差不多能赚9分钱左右。
假设一天卖100碗就是9块钱,赶春会那多人,这是保守的数量。
卖上三天27,就快要顶一个工人一月的工资了,那个年代普通工人工资也就30多40块。
这一算下来,宋晴天觉得这是可以快速积累一笔钱的好方法。
随即,宋晴天就让宋西风去找人,连夜做三个简单的长桌子,和七八个小凳子。
宋西风说:“这个还用找人?我记得大哥在的时候,曾经说要打一套家具,木板啥的都准备好了没做,让大嫂找出来,我把木板按照尺寸锯开,把木条当凳子腿订好,在凳子腿上面拉上两个长三角的木条就好了,又省事又稳固的。”
杨秀莲从家里找到木板,木条和钉子,宋西风借来了锯,锤子,忙乎了俩小时,就按宋晴天的要求做出来。
虽然看起来粗糙些,但是很坚固,宋晴天又找了一些塑料纸,把桌面包了一下,看起来干净多了,也容易擦拭。
三人忙完,江晓燕不知道啥时候就已经悄悄做好饭,宋晴天心想,她这人还真不错,不是等吃等喝的人,真没有白白收留她,也没有白救她。
第92章 生意好的离谱
第二天是城隍庙春会的第二天,俗称正会,也是三天庙会中是最热闹的日子。
前天下雨,昨天天晴之后,晒了一天,今天的路好走了很多。
今天城隍庙的人肯定会特别多,宋晴天三人四点就起来准备各种材料,为防止不够卖,准备了200碗的凉粉。
三个女人收拾好正要走,宋西风就来了,非要跟他们一起去帮忙。
宋晴天问:“三叔,我们三个人都够用了,你白酒的后50份的市场调查做的怎么样了?你有空先做完再说帮我。”
宋西风说:“最近两天赶的紧些,都做完了,两天不断的尝酒,喝了不少酒,我也想休息一天,不然这胃也受不了了,反正我没事就和你们一起去卖东西。”
宋晴天干脆说:“你把白酒也带上,我们摆在一起,也当宣传,也顺便能卖点,闲了正好可以给我们帮忙。”
宋晴天说完觉得不妥啊,陆信带来的酒可是30斤一坛,那么重来来回回的带着不方便,坛子要是破了就麻烦了。
“我早准备好了。”宋西风笑笑说:“你们稍等我一会儿。”
过了不久,宋西风从家里带来一包东西,其中的三个白色的塑料壶最明显,每个上面标记着重量是10KG。
宋西风把包全部打开,里面是四个带着长长手柄的体积剂量容器,最少的是一钱的,最大的是5两,还有一个2两的一个1两。
宋西风说:“我把坛子里面的酒装进塑料壶中,然后带着坛子去,到了地方,把塑料壶里面的酒放进坛子,这样就会很安全。”
宋晴天说:“今天是去宣传,你带十来斤就行了,多了也麻烦。”
“我也是这么想的。”宋西风拿出那几个剂量容器说:“万一有人买酒,1俩的容器,2两的容器和5两的容器随意都可以搭配出来买家需要的量,这个最小的,是给人尝酒的,我根据这几天的调查,按照人家卖散酒的去定制的。”
“三叔真是想的周到,我还以为你没有准备呢。那我们可以出发了。”
为了酒坛的安全,宋西风特意从家里带上一张结实的四方桌子。
东西太多,宋西风只能从自己家里拉来一个板车,把东西放好,自己拉着板车,三个女人在后面推着就朝着城隍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