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元嘉的分析,罗前也是对多重人格障碍有了基本的了解,不由地打了个寒颤。
大脑是人体最神秘莫测的区域,哪怕到了现在,人类对大脑、记忆、人格等课题的研究,也只是皮毛而已。
一些体验派的演员也容易患上多重人格障碍,因为在体验角色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丰富角色的记忆、形象、身份、经历等等,越是丰富,他就越演得逼真,而‘真’到某个程度的时候,这个角色就活过来了。
类似的一些作家也会有这种体验,文学形象塑造的最高层次,便是构建出了角色的整个人生,包括每一个成长的细节,于是角色便拥有了生命,仿佛真实存在一样。
“你看过《你的名字》吗?”元嘉问道。
“看过啊。”
罗前好奇道:“这跟人格障碍有什么关系?”
元嘉笑了笑道:“假设是在现实中发生的话,那么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角泷和三叶便是双重人格障碍,而且病得不轻。”
“泷是一个奇怪又特别的人,他会在梦中过另外一个人生,但一觉醒来做了什么事、看到什么东西,全部都不记得了,店长的裙子破了,他可以修补好,还贴心得加上小花小草,但有时候他又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记得和朋友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和店长的第一次约会,也变得很生疏,失魂落魄,记忆似乎有很多空白,第一次去摄影展,呆呆地站在一张照片前哭了起来,好像自己曾经去过那个地方,他甚至能清晰地跟朋友诉说着另一个身份生活的所有细节,但那个小镇却早已不在……”
听着元嘉的分析,罗前也是入了神。
好一会儿,他才学元嘉那样,捡起一颗花生米给他爆头。
“打住打住!你特么别毁剧了!劳资难得有喜欢的狗粮剧,你再说我就逮你回局子喝茶!”
.
.
第一百四十章 人格融合!
多重人格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治愈的方式通常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将其余人格进行融合,当主人格可以主导自我的时候,就会表现为一种人格,情绪及内心呈现稳定状态。
第二种是杀人格,可以理解为其余人格的死亡或者长久地休眠,某一人格强大到压制住其他人格的时候,其他人格便无法感受到自己的独立存在,也就不能占据身体的主导权。
这一种方式存在比较大的风险,要是主人格比较弱势的话,很可能会反过来被次人格所替代,曾有案例中,便是主人格被次人格杀死了,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长久且稳定地生活着。
元嘉更倾向于第一种方式的治疗,虽然难度会很大,但相对他来说,这种方式更能够接受。
毕竟当一个人格完整的时候,其实无异于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是没有属于自己的躯体罢了。
第二天下午两点钟,孔从梦如约来到了元嘉的咨询室。
她目前的情况看起来不太好,脸色很苍白,头发也有些凌乱油腻,自从上周的事情之后,她就没有再去上班了,自己躲在家里调整情绪,却没想到次人格出来的频率更高了,几乎每晚都会出现,她也是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身上的衣着、摆放物品、监控录像时才知道的。
可以说,她对次人格几乎毫无办法。
元嘉让孔从梦坐下,又给她倒了一杯水。
孔从梦没有喝,只是迫不及待地追问他:“元老师,我该怎么办……”
“你了解多重人格障碍症吗?”元嘉问道。
孔从梦这些天里也有去查资料,对此也是一知半解的,便摇了摇头。
元嘉没有急着告诉她怎么办,只是从抽屉里拿出来一只小狗狗的木雕,放到孔从梦的面前。
“拿着它,先平静一下心情。”
孔从梦便把小狗狗木雕握在手里,不由地,一股似乎充满勇气和平和的积极感觉便涌上心头,她急促的呼吸开始放缓,感受着这股情绪,没有说话。
通常情况下,主人格对次人格是没有记忆的,用AB来代替,主人格A占据身体是最久的,自我意识也是最强烈的。
次人格B平时很少使用身体,但B一直处于观察者的状态,B对A的生活状态了如指掌,当A出现某些应激因素时,比如那天孔从梦被留下来加班,B对A的做法不满,这时候B就会出来掌控身体。
B的形成是日积月累后的结果,B可能诞生于孔从梦年幼时的某件事,但那时候的B人格不完整,没有掌控身体的权力,随着经历的事越来越多,B人格被完善,成为了完整的人格,那么再次出现应激事件时,B就开始抢夺身体掌控权了。
A对B的存在是不知情的,倘若B出现的频率太大,让A发现了蛛丝马迹,比如出现幻听、幻觉、或者强烈的时间丢失感、觉得自己很健忘、多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莫名其妙地出现在某个地方……后知后觉地知晓了B的存在,却对此毫无办法。
“你对另外一个人格出现的第一次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元嘉问道。
在小狗狗木雕的帮助下,孔从梦的主人格情绪稳定,她仔细地回忆,摇了摇头。
“似乎是三四年前吧……那时候被舍友诬赖我偷了她东西,可是我根本没有偷,然后晚上我记得我早早就睡了,第二天舍友们脸色古怪地问我,昨晚怎么半夜起来跟xx说那么狠毒的话,大家都被我吓醒了,可是我根本一点印象都没有……”
“然后近半年来,我发现我很健忘,经常想不起来某短时间自己做了什么事,还有……”
孔从梦说了很多她在日常中察觉到的细节,元嘉认真听着。
她原本确实并不知道B的存在,只是把这些古怪的现象归结为自己压力太大,导致健忘或者精神恍惚。
元嘉通过深问后发现,B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几乎每次都是孔从梦经历了‘她无法处理’的事情,于是B就跑出来掌控身体了。
这些‘她无法处理’的事情包括被责骂、心情抑郁、时而冒出来的自杀念头、不顺心等等。
好在B夺取身体掌控之后,并未做太过激的事,只是单纯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掌控自己而已。
元嘉问道:“那你对她的做法怎么看?”
问得是孔从梦对B人格的看法。
这一次,孔从梦的回答有些犹豫,好一会儿,她才低头说道:“我不知道……”
就像三四年前那时候,B代替她出来,对那个诬陷她偷东西的舍友说了狠毒的话,其实她自己是很开心的,因为那些话她自己说不出来,但B替她说出来了。
或者说,B每次出来做的事,包括B的强硬性格,都是孔从梦理想中的状态,她渴望成为这样的人,只是主人格A做不到这些事。
但内心又不愿意看到B的存在,这是生理层面上的求生欲,A很清楚,倘若被B占据了主导,那么A就永远没机会出来了,也就是死了。
于是她对B的存在,感受到了来自生理层面上的恐惧,这种恐惧是不受控制的,就像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老虎出现在面前,哪怕是想自杀的人,此时也会感受到来自生理上的恐惧。
“说说你经历过的事吧,只要你能想起来的,无论是难过的事还是开心的事,你都可以跟我说,不要隐瞒,我能帮助你。”
听着元嘉的话,孔从梦来自求生的本能,开始一桩一桩地回忆着自己从小到大所经历的种种往事,元嘉倾听着,一边快速地记录。
孔从梦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儿,是家中独女,只是家里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母亲生下她之后,爷爷奶奶包括她的亲生父亲,都非常不满,而且强烈要求母亲再生二胎。
但因为生理的缺陷,母亲无法再次生育,父亲也因此冷落了她们母女两。
爷爷奶奶也对母女两很是不满,不但长期冷落她们,而且还怂恿父亲跟母亲离婚。
说来也是悲哀,母亲的性格跟孔从梦如出一辙,都是软弱至极的性格,从来不敢反抗,受了委屈就只会在女儿面前哭,年幼的孔从梦感到不忿,便和长辈起了冲突,结果被打得遍体鳞伤,从这以后,她就再也不敢在家里提过自己的诉求。
母亲受了委屈还能跟她说,但她的委屈又跟谁说呢,很小的时候,便有了自言自语的习惯。
五岁那年,父亲出轨了,母亲跟他发生了剧烈的争吵,孔从梦躲在门后,看到他狠狠地扇了母亲一耳光,嘴角流血,两人说了什么她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时候天都是黑的。
九岁那年,大她五岁的堂哥猥邪了她,她跟大伯、爷爷、奶奶、父亲说时,没有人信她,还威胁她说这事丢家里人脸,不准乱说,跟母亲说的时候,母亲只是安慰她,算了。
十岁那年,父亲跟母亲离婚了,带回来外面的家室,她看到了小她三岁的‘弟弟’
……
可以说,孔从梦的童年,就是在这压抑且不能反抗的环境中度过的。
元嘉听完,也是知道了跟她‘软弱’的主人格截然不同的B是怎么产生的了。
人格障碍在社会中是存在一定比例的,正常人的人格心理会有一个防御机制的闭环,当受到巨大心理创伤时,可以慢慢自愈,但有心理缺陷的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