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金波滟滟)


  杨瑾和鲁盼儿便笑了,“师兄,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就常来家里吃饺子吧。”
  “好呀。”
  正说着,于大姐已经和了面,剁了馅,鲁盼儿过去调好味道,大家一起动手很快就吃上了饺子。
  张厅长吃了一个又一个,还不忘称赞,“真是人间美味呀!”
  刘南就发愿道:
  “要是《盛唐》火了,我亲自给张厅长包饺子!”
  大家都知道她根本不会做饭做菜,在北京一直吃食堂,所以才会与张厅长一样偶尔来家里蹭饭,便都不信:
  “你包饺子?
  算了吧。”
  “现在我是不会,但是如果《盛唐》成功了,我就拜鲁盼儿为师,一定把包饺子的绝技学到手!”
  张厅长也不信,“要是刘北还差不多,你不行的,不如改一个许诺吧。”
  刘南才不肯改,“你们不相信我?
  给我一个机会,让我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们,你们都错了!”


第252章 国际大奖
  鲁盼儿接到世界服装设计大赛的获奖通知时, 竟有些不可置信。
  她努力准备了好几年, 每一次都失败了。
  这一次, 她其实根本没有抱着获奖的心思,只是做了自己喜欢的衣服,没有融入巴黎的时尚因素, 也没有考虑评委的想法, 却得到了世界大赛的认可。
  “过去我一直没有在作品中体现任何中国文化,只怕评委们不懂,没想到他们居然认可我的‘盛唐’?”
  鲁盼儿拿着获奖证书不敢相信,从头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了一遍, 果然没错, 自己的确获奖了,还是最大的奖!
  杨瑾笑了, “似乎有一句话,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恐怕正是因为浓郁的中国风,才打动了评委们的心。”
  鲁盼儿细想, “果然是这样——以前我想的是如何跟上时尚潮流,如何迎合评委, 反而没能把自己的理念完全地展现出来。”
  梓恒和梓嫣已经上了初中, 人长大了,懂得的事情也多了, 主意也多了, “刚刚进入九十年代, 妈妈获奖,爸爸破格评为教授,我们家有这么多的喜事,应该好好庆祝一番。”
  “你们想怎么庆祝呀?”
  “周末我们去陶然亭春游庆祝吧。”
  “那好,周末我们做春卷,然后去陶然亭春游。”
  正说着话,便听到敲门声,梓恒过去开门,“妈妈,是记者,找你的。”
  鲁盼儿才收到获得国际大奖的消息,就有手眼通天的记者找到了西山胡同一号,当晚采访,第二天发稿登报。
  从这天晚上开始,前来采访的记者一波又一波,鲁盼儿和她的霓裳羽衣成了大众目光聚集的中心,她简直成了明星,天天在聚光灯下拍照。
  周末的春游当然泡汤了,鲁盼儿很愧疚,“周末妈妈还要去服装厂,电视台要来录节目……”
  “没关系的,妈妈,”梓恒和梓嫣异口同声地说:
  “爸爸重新做了计划,暑假时我们一家去游长江,我们坐船从上游顺江直下,一直到上海。”
  “好计划!”
  鲁盼儿向杨瑾眨眨眼睛,“这一次获奖没有一点儿准备,免不了手忙脚乱的。
  到暑假的时候,我一定先把工作安排妥当,咱们一家人专心出去玩儿。”
  安抚了孩子,鲁盼儿又拿出一份合约,“这是法国服装公司发给我的,你帮看看?”
  杨瑾接过合约,当年同意邀请鲁盼儿参加服装展的公司重新又发了邀请函,这一次是请她加入公司,做签约设计师。
  “如果你接受,就是世界顶级服装公司的设计师了!”
  杨瑾不禁替鲁盼儿高兴,“从没听过华人担任这样的职务。”
  “他们的薪水也非常高,竟不比整个霓裳羽衣的收入差,”鲁盼儿翻了一页,指着上面的一串数字,“我当时数了好几遍,只怕自己数错了。”
  鲁盼儿开了服装店后一直很挣钱,她的收入早超过自己的十倍百倍了,杨瑾出身富贵,见识亦是不少,但是这一串数字也远超他的想象,“没想到世界顶尖服装设计师的薪资会这么高,比H大学的史密斯教授还要高许多倍,简直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如此难得的机会,如此高的薪资,鲁盼儿脸上没有多少喜色,杨瑾也就明白了,“一定还有别的条件吧。”
  再看下去,“每年必须有一半时间在巴黎,所有的设计都要经过公司允许才能发布……”
  “我虽然很喜欢巴黎,但是让我离开你们,有一半时间留在那边,我恐怕做不到;最重要的是,我不想自己的设计掌控在别人的手中!”
  “不想去就不去嘛。”
  “很多人都说我疯了——不用自己开店,不必担心赔钱,每年在巴黎住上半年,随便设计几套服装,就能赚到这么多钱。”
  “但是,你的根在中国,你的所有创作灵感都来自中国,你必须做一个完整的中国设计师。”
  杨瑾笑着将合约扔到一旁,“你的成就不是这串数字能限量的,还是继续做我们自己的霓裳羽衣吧。”
  “我就知道你一定能理解我,支持我!”
  鲁盼儿的犹豫一下子都消散了,“明天我就回信给他们,谢绝这份工作。”
  不过鲁盼儿还是接受了另一项邀请,参观了他们的服装厂,然后带了几张加工订单回来了。
  巴黎的人工费很贵,所以那些顶级服装公司的工厂大半都设在世界各地。
  鲁盼儿觉得中国果真是最合适的地方,工资便宜,工人勤劳能干,技术也很过关,她计算过,在京郊建新厂,采购世界最先进的服装裁剪、缝纫、定型等设备,完成这几个订单,能挣回所有投资。
  更重要的是,霓裳羽衣的服装厂也能由此得到飞跃式的提高,借着代加工的机遇,她会引进最先进的设备。
  当然,她还会同时引进最先进的管理。
  霓裳羽衣从一个小作坊开始,请来帮忙的人都是亲朋好友,没有人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大家摸索着把服装店做起来,但要发展成为世界水平,只凭着过去经验肯定是不行的。
  这几年,鲁盼儿带着蔡颖、王玉竹这些得力助手参加了不少培训和学习,现在她更是亲自带队去国外学习,接触最先进的理念,提升大家的能力。
  获奖给鲁盼儿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也给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霓裳羽衣从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就在这时,丰美与韩冬结婚了。
  将近十年的兜兜转转,他们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
  鲁盼儿又是高兴,又是不解,悄悄问了丰美,“我以为你会选择袁杰呢。”
  毕竟当初他们一同离开北京,回到家乡。
  “我和袁杰算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结婚就不适合了。”
  丰美毕业五年后才结婚,自然是经过认真的思考,“结婚找的不是工作伙伴,而是生活伴侣,最重要的是像姐和姐夫一样,互相包容,互相支持。”
  “而且,我和韩冬虽然性格不一样,追求也不一样,但是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将来在一起生活一定很合得来。”
  “可是,你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襄平县,两地分居,多不容易呀。”
  丰美已经调到襄平县政府任办公室主任,虽然比在平安堡乡时交通便利些,但从那里到北京也要十几个小时。
  “我们不用两地分居,”丰美笑笑,“韩冬已经调到作协工作,可以在家里创作,每个月到单位开一次例会就好,他平时跟我住在襄平县。”
  “襄平县毕竟是偏僻落后的小县城,他从小在北京长大,也没真正插过队,能适应吗?”
  鲁盼儿便想起了当年到红旗九队的知青,差不多每一人都梦想着回北京。
  恐怕韩冬也难以适应县城的生活。
  “前段时间韩冬的历史长篇小说《三燕古都》就是在襄平县写的——他在那边住了几个月,觉得县城挺好的,特别安静,情节卡住了就出去转转,摸着古城墙的青砖就又有了灵感——比在北京效率高多了。”
  韩冬自从帮刘南写了剧本之后,焕发了创作热情,还调到了作协。
  不过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写剧本,而是选择了写历史长篇小说,这些鲁盼儿都知道,但她却不知韩冬躲到了襄平县创作,“噢,怪不得他许久没来家里了。”
  “《三燕古都》已经交稿了,我们正好在这段时间结婚。”
  丰美笑着说:
  “他一会儿就会过来。”
  话音才落,便传来敲门声,正是韩冬,提着水果进来,打了招呼便笑着说:
  “鲁姐,我爸爸妈妈想在周末请大家吃饭,不知您和杨老师有空吗?”
  这是两边结亲的正经礼数,鲁盼儿自然满口答应,“有空,当然有空。”
  韩老师、丁老师与鲁盼儿既是过去的邻居,还是她的老客户,大家见了面便笑,“没想到我们又成了亲家。”
  两家关系好,观点自然差不多,说起两个年青人的婚姻大事,意见也出奇的一致。
  韩冬和丰美彼此喜欢,大家也赞成他们结婚,毕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俩人年纪都不小了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