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金波滟滟)


  说着不客气地埋头大吃起来。


第170章 二十块钱
  杨瑾和小郭带着大包袱去文物局的收购点儿, 到了晚饭时分才回来, 却将来时的大包又拿了回来。
  打开包袱, 正是他们刚才一直在看的罐子,还有两三样小东西。
  鲁盼儿便问:
  “怎么?
  文物局不收?”
  “这几样是民国的,文物局不收, 倒是没赔多少钱。
  可这个罐子真是让我裁了!”
  小郭顿足叹息,“足足花了二十块钱!
  结果他们说是假的, 恨得我差点儿就在那里砸了!
  二十块钱呀!”
  鲁盼儿仔细看看, “这个云龙纹盖罐还挺好看的呢。”
  “你知道这是云龙纹盖罐?
  还满懂行的。”
  “我哪里懂什么, 不过听他说的多了,记住了些——这罐子幸亏没砸,砸了太可惜了。”
  “他也不让我砸, 就连民国的不许, 都带了回来。”
  小郭指着杨瑾。
  “好端端的器物,就算不值钱,为什么非要损坏了, 民国的也是老一辈传来的——不过, 这个罐子我总觉得不假,留下来再查查资料。”
  杨瑾爱惜地将罐子放在桌上, 对鲁盼儿说:
  “我的钱花光了,你拿二十元给小郭。”
  小郭连连摆手, “算了, 文物局的人都说是假的了, 怎么能要你二十块钱!”
  鲁盼儿赶紧拿了钱, “既然我们要留下,钱还是要给的。”
  硬是塞了过去。
  小郭接了钱,笑嘻嘻地看着鲁盼儿问:
  “二十块钱呢,你不生气呀?”
  普通腌咸菜的陶罐,几毛钱就能买了,这种细瓷的,也不过一两元钱。
  不过鲁盼儿确实不生气,“杨瑾就是喜欢这些东西,就随他吧,”她又指了指屋子笑,“你看我们家,除了几个大活人,差不多都是文物。”
  许多东西小郭都认得,“这个青铜鼎,有人给十八元钱,他怎么不也卖;还有这个瓶儿,我也知道,他花十块钱买的……”
  然后他又告诉鲁盼儿,“今天杨瑾买了二十几枚古钱,还花了十六块钱买了一对儿玉呢。”
  那边杨瑾安置好大瓷罐,便从口袋里拿出两块刻了许多花纹的玉环,只是玉环并不完整,中间缺了一个小口,“这个就是玉玦,古代的人用来表示决断的意思……”
  鲁盼儿就想了起来,“鸿门宴的时候,范增就用玉玦向项羽示意赶紧杀掉刘邦的吧?”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杨瑾举起手中的玉玦,“就是这样的。”
  “真是有趣儿。”
  鲁盼儿笑着接过玉玦把玩,“这是什么时代的。”
  “看雕刻的手法应该比鸿门宴早,是商周时代的——那个时代的玉玦制作精细,多半有美丽的花纹。”
  “哇,这些你都能知道!”
  小郭就叹了一声,“杨瑾,要不是你上了大学,真想劝你跟我一起倒腾文物,挣钱可真容易,今天你看到的,我一下子卖了五百多块钱,而到乡下收货才花了不到一百,再除外火车票、吃饭什么的,纯挣三百多!”
  鲁盼儿也很奇怪,“小郭,你不用上班吗?”
  “我请病假呢。”
  小郭倒是不瞒他们,“上班一个月才挣三十块钱,开个病假条出来半个月,把一年的工资都挣出来了。”
  挣钱是挺重要,但是小郭欺骗单位似乎也不对,不过这都不是鲁盼儿应该管的,她笑着张罗,“赶紧吃饭吧,一会儿菜凉了。”
  小郭就住在了家里,正好丰收丰美已经开学了,鲁盼儿便安排他住在西屋,“需要什么都别客气,当成自己家一样。”
  “北京住宿特别紧张,价钱还贵,有你们在这儿我可省了不少!”
  小郭十分满意,也不急着回家,每天都跑文物局代收点儿。
  原来他的东西虽然卖出去了,可是还想去哪边学一学,免得认错东西赔钱。
  杨瑾只要有空儿就跟着他往文物局跑,时不时地带回几件东西,还经常熬夜到很晚研究这些文物。
  恰好小郭这天去商店给家里买东西,鲁盼儿就劝回到家就看一个青铜簋的杨瑾,“你知道的东西已经比小郭多上不止一倍,又不去像他一样倒卖挣钱,何必天天去文物局呢。
  明天就让小郭一个人去吧,你在家里歇一天。”
  “你不知道那边有多少值得看的东西,”杨瑾反而劝她,“不如你也跟我们一起去——明天先把梓恒送到幼儿园,再请蔡颖帮忙照看梓嫣一天,你就能见识到各种文物,尤其是瓷器,民间收藏最多,各朝各代的都有,每天一大早送东西的人要排几百米……”
  虽然也觉得那些东西挺好的,但是鲁盼儿却没有多沉迷,“算了,大冷天的,我还是在家里等着你挑最好的买回来看吧。”
  说到买东西,杨瑾有些心虚,“是不是花钱太多了?”
  几天工夫花了六七百元,买回了一堆无用的瓷器、青铜器、玉石……
  鲁盼儿并不是反对,但她还是觉得过了,“都挺好看的,可是家里没有地方摆了呀。”
  现成杨瑾的书桌早放满了,她只好放在外面的大紫檀桌上,冬天那桌子暂时闲着。
  “我也知道,”杨瑾就说:
  “可是我见了好东西就是想留下——要么我下次去的时候就不带钱了。”
  “可是遇到了特别喜欢的东西不就错过了?”
  “正是因为这么想的,所以每天都带不少钱过去,然后就都买了东西,”杨瑾也觉出自己最近痴了一般,冷静下来考虑一番,“当年父亲离世前把钱交给我时曾经说过财不外露,我就一直很小心,只把实情告诉了你一个人。
  现在形势变了,不怕再有什么危险,恰好有这么个机会,又遇到如此多的好东西,一时就收不住手了。”
  “你不是乱花钱的人,”鲁盼儿知道,当年他带着近一万元钱的巨款在红旗九队住了近十年,没有社员们发现,就是自己也不相信他有钱,现在他之所以买了这些东西,并不是浪费,而是他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是优雅的,养成了这样的性情,就像自己很喜欢做衣服一样,“喜欢就买吧,家里又不是没有钱,生活也不艰难。”
  而且,她又想通了,“这些东西虽然用不上,但留着也不会成为废品,最差的情况我们还可以都送到文物局收购点儿换钱回来。”
  不过鲁盼儿心里也明白,所谓送文物局换钱,那是不可能的事儿。
  “恐怕只有你这么理解我了,”杨瑾坐在椅子上,正好抱着妻子的胳膊,他就晃啊晃的,就像小孩子一样,“每次我买东西时,小郭都是一副回家我要被你打死的表情。”
  鲁盼儿摸摸他的头,黑黑的发很硬,扎在手里有些痒,她的心更软了,“放心吧,我不会打你的。”
  又噗地笑了,“小郭是很好玩儿,每天回来提到哪件东西多少钱小心翼翼的,只怕我立即跳起来骂人,然后见我没说什么再悄悄松一口气。”
  杨瑾也笑,又说:
  “其实我劝小郭留上几件好的,摆在家里很漂亮,无事时还可以玩赏,哪怕将来再卖也不亏。
  可是他就是不听,不管多珍贵的东西,只要能换成钱就立即换了。”
  “他喜欢的是钱,你喜欢的是这些物件儿。”
  鲁盼儿说着拉开他的手,“今天早上送梓恒回来见商店里有牛肉就买了几斤,放在灶上用小火炖到现在,我先给你盛一碗。”
  杨瑾却不松手,还把头往她怀里蹭,“你对我最好了——担心我熬夜伤身体才熬的汤,我以后不熬夜了。”
  “知道就好。”
  鲁盼儿推他,“我去盛汤,”“弟妹,炖什么汤了?”
  小郭说着掀开棉门帘进来了,“我闻着很香呢。”
  “牛肉汤。”
  鲁盼儿赶紧推开杨瑾向前走了几步,招呼小郭,“我就去给你们盛汤。”
  牛肉汤熬了大半天,十分香浓,小郭开心地喝着,“真是感谢弟妹,费了这么多工夫给我们熬汤,这几天我都吃胖了。”
  小郭住了一周,病假时间到了才不得不回襄平县。
  不过,没多久,他又来了,带了许多东西,“北京文物局收购点给的价钱最高,一个康熙官窑的小碗能卖五元钱,大一点的能卖八元十元的,比省城高上几块钱呢。
  而且这边的老师傅眼光又好,是不是文物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时杨瑾已经开学了,只能利用周末陪着小郭去文物局收购点儿。
  不过小郭也不再去文物局收购点儿消磨太多时间了,他真正的目的是卖东西,学知识不过为了赚钱。
  就这样,小郭成了家里的常客,他通常在周末清早到北京,与杨瑾去文物局收购点儿,住上一两夜回襄平,甚至当晚就回去了。
  鲁盼儿每每请他帮忙给丰收和丰美捎些东西,倒也方便。
  当然,家里的文物越来越多了,到处摆得满满的,就连屋外窗台上也多了些杂七杂八的,都是小郭被打了眼的物件——也就是古玩生意中上当的假货,文物局不收,他不要了便随手放在那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