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娱乐圈毒奶影后 (釉梓)


  随即同案犯浦安、李鹤龄、罗鸿绎与柏葰一同四人被押往菜市口斩首,此事震动朝野。
  有清一朝,极少有正一品大员被公开处斩,罪大恶极如和珅也仅是被赐自尽,连柏葰本人也认为皇帝会下旨特赦改为发配边疆效力,因此甚至还备好了行李,没想到等来的竟然是执行斩首的命令。
  戊午科场案并未随柏葰四人被杀而终结,案情还在进一步发展。
  在之前的审讯中,浦安供称他听说副主考程庭桂曾烧毁过请托者递送的条子,程庭桂因此被捕,招认他的儿子程炳采接到过几个人的条子,都是通过几位官、二、代的关系转送的,其中竟包括了参与审案的兵部尚书陈孚恩的儿子陈景彦。
  这是一起有组织的大规模舞弊活动,先后有刑部候补员外郎陈景彦、翰林院庶吉士潘祖同、工部郎中李旦华、工部候补郎中谢森墀、学政学录王景麟、附贡生熊元培、候选通判潘敦俨等人向程炳采递送或转送条子,让他利用其父程庭桂的职务之便,在考试中帮忙打点关照。
  这些请托者和递送条子的官、二、代全部被捕,咸丰九年七月全案审结,载垣等拟将程庭桂、程炳采父子共同斩首,咸丰念及程庭桂是两朝老臣,不忍将他们父子一起处死,法外开恩将父亲程庭桂发配军台效力,儿子程炳采仍然处斩,案中的请托者七人宽大免死发配新疆,戊午科场案至此结束。
  这第三段就是肃顺对柏葰的处置。
  根据大清律例的规定,对被处以死刑的犯人,通常要考虑八种法外开恩的情形,统称为“八议”。
  八议者,一曰议亲,二曰议故,三曰议功,四曰议贤,五曰议能,六曰议勤,七曰议贵,八曰议宾。
  柏葰身为一品大员,符合“议贵”的情形,即“爵一品、及文武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者”,都享有定罪时从轻发落的特权,这也是清代极少一品大员被处以极刑的主要原因。
  而且柏葰本是个洁身自好的人,道光二十三年奉旨出使朝鲜时,朝鲜按惯例给予清朝使者馈赠,柏葰都一概拒绝。
  因此柏葰下狱后,同情之人居多,认为他本身并没有贪污行为,顶多只是失察,让自己门丁钻了空子而已。
  因为有八议的规定在,柏葰真正被处死的可能性极低,按惯例是先押送至菜市口候斩,然后由皇帝施恩减刑,免除死罪改为流放发遣。
  这一个片段一开始就是柏葰在行刑之日照例冠摘缨冠,穿上元色外褂,与官差同赴菜市口,先对着皇宫方向感谢皇恩,然后静候驾帖。
  这时候在场的人大部分包括柏葰自己都相信咸丰皇帝必有格外施恩的旨意,死罪一定可免,不确定的无非是流放至新疆还是军台而已。
  所以直到临刑前,柏葰还交代自己的儿子,让他回家打包一些长途应用的衣物器具。
  而肃顺带着圣旨来到现场,宣读圣旨。
  这事本不该是肃顺做,但是艺术嘛要有冲突性,所以剧本里面肃顺据理力争之后快马加鞭领着圣旨就来到了菜市口。


第495章 华国超新星第六期18
  左丘依白走到‘柏葰’面前,“柏大人,您看上去憔悴了不少啊。
  咱们做臣子的,该有臣子的本分,这次您真的是做错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万望柏大人引以为戒。”
  说这话的时候左丘依白是真的一脸惋惜,说完还往空无一人的周边作出互动,通过左丘依白的动作,在场的人恍惚中看见了左丘依白正在对周围的官员作出隐晦的炫耀。
  向川表演这一段做得是惋惜姿态,而左丘依白则是选择了严肃且隐晦的得意。
  肃顺是个能臣,之前他已经表现出了肃顺对清朝看法中的朝气,那种年轻人的得意和诚惶诚恐,也通过和同窗墨裕的交流显示了肃顺骨子里的自卑。
  是的,在左丘依白看来肃顺是自卑的,自卑于自己妾身子的身份。
  这份自卑也是他拥权的根本。
  这一段他饰演肃顺的重点就是肃顺的跋扈。
  是,科举案确实是不能容忍,但是细品结局就能发现里面的不公。
  柏葰、朱凤标和程庭桂同为乡试主考官,官职虽然有正副之分,但各自承担的责任不应当有太大区别,但最后这三人只有柏葰被处以死刑。
  仅犯失察之过的柏葰变成了贪污舞弊的主谋,而程庭桂纵容儿子收受贿赂,人证物证俱在,咸丰却以其子程炳采已受处决为由,对程庭桂加恩免死。
  与柏葰和程炳采一起被处斩的,还有同考官浦安,作弊考生平龄、罗鸿绎,以及替罗鸿绎递送条子的兵部主事李鹤龄。
  奇怪的是,同样是递条子扰乱科场秩序,像潘祖同、李旦华这些背景深厚的官二代们却没一个被判死刑,都仅受到革职处分。
  小孩子不懂事犯了错,需要责备家长。
  剧本上咸丰在谕旨中批评潘敦俨的父亲潘铎“平日训子无方”,将潘铎交部议处。
  按理来说,潘铎当时远在湖南,正是与太平军作战的最前线,对儿子一时看管不严也可以理解。
  反而是陈孚恩近在京师,却看不好自己儿子,更当得起训子无方这四个字,但咸丰谕旨中对陈孚恩却无半句批评。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不公开就是因为肃顺的拥权。
  肃顺和柏葰乃是政敌,平日诸多摩擦。
  左丘依白在饰演角色之前也做过大量研究。
  御史孟传金上疏参劾平龄,只是明面上兴起大案的导火索,实际上早有人在背后暗中策划推动,此人正是在这起科场案中不乏存在感的陈孚恩。
  在王鼎尸谏事件中,陈孚恩仅凭王鼎上班迟到这件小事,就敏锐地感觉有大事发生,并在第一时间拦下了王鼎的遗疏,展现出超强的政治敏感性和行动力。
  陈孚恩给被弹劾的穆彰阿帮了一个大忙,穆彰阿亦投桃报李,故陈孚恩官途顺风顺水,短短几年间就从一个七品吏部主事被提拔到刑部尚书的位置。
  作为一只官场老狐狸,咸丰登基之后,陈孚恩迅速嗅到了朝廷政治风向的变化,过去的大靠山穆彰阿极有可能成为被清算的对象,而陈孚恩身为“穆党”重要成员,必然会受到牵连。
  在这种情况下,陈孚恩选择以退为进,以母亲生病为由,向皇帝请求解职回乡,侍奉老母。
  为了东山再起,陈孚恩需要有人在咸丰面前给自己说好话,于是他投靠了肃顺。
  陈孚恩利用和程庭桂的私人关系,打听到了当年顺天乡试中内外勾结的舞弊情事,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打击倾陷柏葰,作为自己正式加入肃党的投名状。
  然而中途出现意外,打乱了其部署,那就是陈孚恩的公子陈景彦,竟然也是涉案人员之一。
  肃顺和陈孚恩为保陈景彦,才导致案件审理的结果出现如此多自相矛盾的不公之处。
  之前查到这份资料的时候,左丘依白就觉得不能用单纯的一面来表现肃顺,因为肃顺这个角色已经不再是历史书上那一个被人简单评价为清朝能臣的人物了。
  肃顺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yu,是人就不完美。
  只是他如果按自己的想法去演很可能会使饰演的肃顺过于拥有他左丘依白的特色。
  这种强烈的个人特色不是每一个导演都能接受的,所以他之前才会犹豫。
  不过向川演完他就知道自己没得选择了。
  因为向川演得肃顺在忠和能上已经是他没法击败的程度了。
  他唯一能取胜的就只有兵行险招,用特色化打败标签化。
  这个时候旁边的工作人员,拿着剧本念出了柏葰的台词。
  “肃大人说的对,这次老臣犯下此等罪过,都是因为识人不明。
  因为失去了警惕性,科举对我朝是重中之重的一等大事,我万不该在里面动手脚。”
  当然说是这么说,其实这个时候的柏葰还是觉得自己是可以免于死刑的。
  “柏大人,您升任正一品文渊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可谓是位极人臣,这是圣上对您的恩赐,你本该有大好的前程,怎么就被那小小的金银蒙住了双眼呢?
  像我们这样深受皇上厚爱的臣子,就开始君之禄,忠君之事。
  为国为民忧,怎么能被金钱的力量腐蚀。
  本以为能和柏大人林一起光复咱大清的辉煌,爱,现在也只能说可惜了。
  各位大人,前车之鉴,后车之覆,科举取士,取得都是我大清之栋梁。
  大清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圣上励精图治的基础。
  试问一个不通文墨不知谋略的人如何办理公务,外国列强环伺,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大家都没忘吧。
  天津条约朝廷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没忘吧!
  这等危急时刻柏大人作为主考官竟然放任罗鸿祀等不学无数之人作弊更换考卷。
  对寒莘数载的学子,他未尽到主考官之责!
  对期盼扭转大清命运的圣上,他未尽到忠君之责!
  诸位大人,科举是我大清强盛之基石,不可再出同等差错!
  时辰已到,现宣读圣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