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八零:温香软玉抱满怀 完结+番外 (冰莲清妍)


  曾文芳站在路边怔忡了好一会,才想起自己这次逛街的目的。
  “不行,怎么能因为叶家人而忘记了自己的目的呢?如果这辈子,叶家人还能左右自己的情绪,影响自己的生活,那这一世不是白活了吗?不行!自己的目标不能因为叶家人而泡汤。”
  想到这里,曾文芳晃晃脑袋,转身往回走。
  街头大多是杂货店、五金店、米粮店,还有化肥店,还有一间是文具店。看过去,根本没有一间成衣店。
  裁缝店倒是有几间。都86年了,难道镇上真的没有成衣店?可是,记得那个时候,春节的新衣服确实是买的呀!曾文芳满腹疑惑。她走进一间杂货店,坐在里面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见曾文芳进来,急忙站起来。
  “妹仔,你想买什么?”
  “大婶,这碗怎么卖?”曾文芳拿起一个大碗问道。
  “要三毛钱一个,你只要一个吗?”大婶问,“如果多拿几个,我可以给你算便宜些。一个的话就没必要讲价钱了。”
  “我只要一个就行,我不跟婶子讲价。”曾文芳一边掏钱,一边装着不在意地问:“婶子,这镇上怎么没有成衣店呢?”
  “什么成衣店?”
  “就是摆着做好了的衣服卖的服装店呀!”
  “哦,你是说服装店呀。”大婶恍然大悟,然后笑着道:“我在县城倒是逛过服装店,里面的衣服可漂亮了。不过,我们一般不到服装店买衣服,那里的衣服太贵了。阳光县城有一个市场,二楼专门卖衣服鞋子,要便宜得多。”
  曾文芳这才想起,这个年代,镇里确实很少服装店。每逢赶集日,会有很多人摆摊卖衣服,就在哪里摆呢?
  曾文芳一拍脑袋,这才记起来。街尾有一个市场,平时都是空荡荡的。每逢赶集日,就有很多商贩把衣服摆出来卖。到了20世纪以后,镇上才陆续开起了服装店、鞋店。这个时候,镇上确实还没有服装店呢。
  叶家的房子就对着那个市场,后来摆在外面街上的猪肉档、肉丸档、鸡档等转移到了那里,而服装早就不在那里摆了。所以,在曾文芳的记忆里,才会没有这一茬。
  今天是古山寨镇的圩日,那些商贩都是“三日赶三街”。比如青山镇是逢农历的三、六、九为圩日,古山镇则是在农历的一、四、七为圩日,另一个相邻的彭山镇的圩日就是逢农历二、五、八了。而在这三天里,商贩每天都会去不同的镇里摆摊。
  想通了这件事,曾文芳觉得要重新考虑服装生意。爸爸经营着早餐店,妈妈一个人到别的镇摆摊还是会劳累了些。如果只是在青山镇里摆摊,勤劳惯了的妈妈肯定会不同意,会觉得不去太可惜。
  那要怎么办呢?
  “妹仔是想买新衣服过年吗?”大婶见曾文芳付了钱之后一直在发呆,开口问道。
  “大婶开玩笑吧,哪有这么快过年呀。”曾文芳回过神来,觉得自己今天发愣的时候太多了,这种状态可不怎么好。
  “过年前,市场上的衣服会更多款式,如果妹仔不着急,不如等年前再来买衣服。”大婶笑道。
  曾文芳心里一动,对大婶灿然一笑:“谢谢大婶提醒,确实要在年前买好一些。选择多,还便宜。”
  “是啊,我在街上开店,经常到大年三十才去市场买衣服。那个时候,虽然款式没那么多,但却要便宜多了。那些货不卖出去,就得等明年,积压着也不划算,所以,商贩们都会低价卖出去。如果你家离街不远,也可以在年三十晚的时候来买衣服,保你能捡到便宜。”
  这位大婶说话爽快,还很热心。曾文芳在这条街上住了大半辈子,却没有见过她。或许,等她嫁入叶家之时,这位大婶已经没有开店了吧。


第三十四章 在市场摆服装摊?
  曾文芳往家里走时,已经理顺了这些关系。镇里的富贵人家不多,自己如果想卖衣服,只能选择低中档的货。如果能选到质量好又便宜的货那就最好了。
  如今卖衣服,根本不用租店。只需要去管理市场的工作人员那里登记,租个摊位就可以了。
  另外,在镇里做服装,不用一年都做,只需要在年前摆卖一个月左右,赚上一笔钱就行了。
  不过,具体要去哪里进货,还得找熟人打听一下。最好能早点找到货源,先让母亲在镇上摆摊,等自己姐弟放寒假后,就可以帮母亲一起卖衣服。
  如果生意好,也可以去别的镇赶集。
  “唉,如果有一辆自行车就好了。”
  曾文芳想到要去距离青山镇十多公里的彭山镇,走路去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挑着一大堆的衣服走那么远的路,就有些不切实际了。
  曾文芳记得上辈子到过一个初中同学家,她家是万元户。家里有两层的小楼房、有拖拉机,还有自行车。听说,后来还买了一部红鸡公(就是嘉陵摩托车)。这日子,比21世纪的“有车有房”一族还要幸福得多。
  曾文芳觉得,八十年代的万元户差不多就相当于21世纪住别墅、开奔驰的亿万富翁了。
  1978年许多大城市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现在才1986年,青山镇只是一个偏僻的乡镇。改革开放的春风还吹不到这里,或者是吹到了,但那风还不够猛烈。曾文芳想,赚钱得顺应时代潮流,这个时代,一个乡镇有几个万元户就了不得了。
  邻村有个做瓦窑的大叔,被镇里评上了万元户,胸前戴着大红花上台领奖。记得母亲在农闲时,还曾去瓦窑做挑泥工。一天累得腰酸背疼,挣不到一元钱。
  曾文芳想,过一两年,自己家赚了钱成了万元户,是不是让爸爸上台领奖呢。
  “先别想这个,还是盘算盘算家里的收入,看看除去进货,能不能匀出一些钱来买自行车。”
  曾文芳觉得自己想得过于长远了。前面做了几桩小生意,赚的钱加起来也只有两百多元,爸爸的早餐店除去店租,每天赚的也不多。重生几个月了,自己这段时间是不是过于乐观、忘记自家的处境了?
  “不行,如果钱不够,就去借点本钱,一定要在年前赚一笔本金,年后让家里人再做点什么生意。如果重生一回,还得过紧巴巴的生活,那不是白活这一遭了吗?”
  “要找谁借钱呢?爷奶、大伯、二伯都不可能借钱给自己,舅舅那边的日子也不好过。”曾文芳盘算着应该跟谁借这一笔启动资金。
  “文芳?”
  一部拖拉机“突突”地从曾文芳身边开过,曾文芳靠路边站着,等这车过去。
  寨下村离青山中学不远,离街镇也不远,曾文芳走路回家只需要30多分钟。路不宽,只能通拖拉机或小轿车。如果两部车迎面而过,就得先找一个宽一点的地方停下,让另一部车先过。
  按说,人只要靠边走,也不用停下来。只是,上辈子曾文芳活到21世纪,那时候车多呀。她已经习惯了人让车,一般都会让车过了自己再走。
  不过,这拖拉机却没有往前开,而是停在不远的路边。车上还跳下一位长得黝黑的粗壮汉子,朝曾文芳招手。
  “同年爷?”曾文芳抬头看去,才发现是与父亲结拜为同年的好友罗明友。
  “上街买东西了?”罗明友笑着问。他的眼睛小,这么一笑,眼睛便眯起剩一条缝。
  “同年爷!”曾文芳眼睛一亮,像遇到了财神爷一样快步向前。
  “没买什么东西,喏,就这个。”曾文芳举起手里的碗,笑道。
  “大碗啊!这东西让你爸买回来不就行了。”
  曾文芳一愣,她上街之前还想着要去爸爸的早餐店呢,结果见到叶家一群极品,竟然把去看看爸爸这事都忘了。
  曾文芳有些懊恼,觉得上辈子真是白活了,还会让那些极品影响自己的情绪,真是太不应该了。以后,一定要把这家人都丢到“爪哇国”去,这些无关紧要的人,理他们作怎?
  曾文芳笑笑,不好意思地说:“我好久没上街看看了,就去走了一圈。同年爷,我有事情跟您商量。”
  “什么事情?去我家说吧,我刚好有空。来,坐车上。”
  “好,您家离得近,我就去您家说。”曾文芳轻快地跳上拖拉机,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拖拉机有些吵,所以,曾文芳并没有在这个时候说。
  石阶村离街镇更近些,这是一个古村,上一世开同学会时,黄家诚说的古村开发,就是指这个村子。
  这里的房子很古老,有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是,这些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客家围龙屋,而是那种上五下五的大房子。房子很大气,以前是地主屋,如今分给贫穷百姓住。
  屋子与屋子中间的路都是石阶路,即使下雨,邻居们串门也不会弄脏鞋。而“石阶村”的村名也由此而起。
  “你想在市场里摆服装摊?”罗明友讶然,没想到曾文芳跟他谈的是这么一件大事。
  “你爸妈知道吗?”
  曾文芳摇摇头,道:“他们还不知道,这是我今天去逛街想到的赚钱法子。”
  罗明友想了想,又问:“你是想只在我们镇上摆这服装摊,还是还要到别的镇上摆这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