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也就韩屯村的孩子,能享受上这待遇,韩屯村的人,给孩子花钱可是都舍得。
  工资是一方面,家里的孩子,一年养二十头猪,收入就是五六千,每个月伍佰元的收入,多少方便面,都能吃的起。要不是住宿舍同学多,各家肯定得成箱的带火腿肠。
  其他的孩子,回家捎回来的,大部分都是炒好的咸菜和咸鸡蛋。也有带油饼或糖包子的,晚上饿了加个餐,比在伙房买干馒头,吃着好一些。
  以后自己村里的孩子,在一块吃住就方便了,生活水平不仅高,晚上放学后,还能单独做夜宵,不用啃干馒头了。
  考上大学的,听说以后村里在县一中上高中的孩子,以后统一吃住,全都哀嚎一片,一个劲的抱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村里咋没想起来统一的吃住,这三年的罪,受的可是真亏。”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他们今年考的好,村里去县一中慰问,了解学校的现状后,做出了一个决定,韩屯村给县一中捐款五百万,在城区建设一个新一中。
  依照现在的物价,国家计划内的楼房价格每个平方不到一百元,新校建设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餐厅和教职工学生宿舍楼,也超不过四万个平方的建筑面积,剩下的一百多万,教学设备全部换成新的,也足够了。
  县里对此是大力支持,新一中的建设项目,报上去立马就批,并且无偿提供了五百亩的建设用地,不过建成使用,最少得一年的时间。
  五百万现在是笔巨资,可五百亩土地,以后才是真正的财富。别说是大城市了,就是在县城,进入新世纪,土地的价格,也达到了上百万。
  现在新一中的校址,虽然在县城的郊区,以后随着发展,就成了城市的中心。
  新一中上百亩的大操场,让多少建筑商眼热无比。可当初建校的时候,两座教师家属楼,建在操场的后面,后来又加盖了两座家属楼。一中的操场再大,却在学校的中心,因此而保存了下来。
  即便是这样,也有开发商打过操场的主意,他们许诺学校的老师,高价置换他们的楼房,年轻的教师有过迟疑,可被老教师给训的跟孙子似的。
  这些老教师,当年可是四个人挤在一间宿舍内,连张办公桌都摆不下。还是韩屯捐资,给他们盖了家属楼。
  每套房子的面积虽然不大,也就七十多个平方,两室一厅的格局。而且都有电梯,水电暖三通,也算是精装房,可以拎包入住。
  在当时,这就是全县最好的房子。一直到新世纪,除了面积小些,住着也挺舒服。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就变成了一对夫妻一个孩,一家三口住两居室的房子,也算是正合适。
  送走了志高,悠悠妈她们就准备回京都了,虽然没到开学时间,可震宇公司的小张和小李,也不能一直在韩屯住着。
  朝霞舅妈带着三个儿子,跟着一块先去京都,然后再坐火车回部队。爱军舅舅放暑假就去集训,不过临开学前,也有几天的休息时间,一家人正好在京都聚上几天。
  爱军舅舅进修的军事学校,虽然也有寒暑假,可每年的暑假,都得参加集训,只有寒假才能休息。
  悠悠本打算留在韩屯自学,只是回京大附中参加每学期的期终考试,混个毕业证能报考大学就可以了。
  哪知道自己讲的口干舌燥,撒泼打滚,浑身的解数都用尽,也没避免跟着去京都读书的命运。
  姥姥这次没跟着去京都,迪迪已经开学了,这孩子坚决不跟着一块去京都,他就一句话:“我也和姐姐一样,上高中再去京都。”
  回到京都后,一行人先去看望了刘冉舅妈和俩孩子。一个多月不见,俩个小家伙,比原来更好看了,已经能笑出声来。稍微一逗,就咯咯的笑个不停。
  他们俩生下来就喜欢笑,可那是只是有个笑模样,可不会出声,现在才刚两个月,就能笑出声了。
  一般孩子到了四个多月,才能笑出声来,这俩孩子发育的是真好。俩孩子的胳膊腿,胖的像莲藕,一节节的特别分明。
  外出一个多月,悠悠看到适合婴儿的东西,都给买了回来,加上悠悠妈买的,装了两大包。悠悠拿着各种玩具,把俩孩子逗得笑个不停。
  舅姥娘每天围着孩子转,开心的不行,现在她老人家的世界里,就剩下这俩宝贝疙瘩了。
  都说老儿子大孙子,恐怕大孙子志远在这俩小孙子的跟前,也得往后排。
  刘冉舅妈的饭量现在是真大,每天吃五顿饭,中间再加上汤汤水水的,吃这么多也没胖起来,反而有些瘦了。
  悠悠妈看见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冉冉,一个月没见,你咋瘦了,是不是月子没坐好?”
  刘冉委屈的都快哭了:“婉莹姐,你是不知道,我现在天天都跟饿死鬼似的,不知道吃多少顿饭,可就是不见胖。”
  舅姥娘给她俩解释:“冉冉一个人吃,三个人拉,喂奶的妇女,吃多少都不会胖。”
  现在俩胖孩子,体重已经达到了十五斤,俩孩子加一块,比出生时重了二十斤,这可都是当妈的功劳。
  9月10日,京大附中开学,悠悠谢绝了妈妈的好意,自己带上学费,去学校报到。
  京大也是这一天开学,悠悠妈作为学校的教师,提前两天就报到了,她老人家忙起工作来,也是很投入的。两个学校一块开学,她老人家犹豫了半天,终于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学生。
  悠悠走进附中的校门,就看到旁边的公示栏里,贴着几张大红纸,上面是录取学生的分班名单。
  作为中考的第一名,悠悠的名字,在大红纸的第一位,被分到了高一一班。
  交上学费,按照学校的示意图,悠悠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教室。高一一班在教学楼里的第一层,高三的学生在最高层。


第857章 同学
  走进教室,整个班里都是新面孔,原来班级的同学,竟然没一个在这个班级里的。
  看到悠悠走进来,嘈杂的教室,猛然一静,同学们全都抬起头来,看向悠悠。
  悠悠也被他们看的一愣,这是怎么了。顶着大家关注的目光,悠悠坦然的走向了后排的座位。
  开学第一天,自己来的不算早,教室里的座位,除了第一排,就剩下最后一排有位置了。
  最前面一排离黑板近,是吃粉笔灰的位置,谁都不愿意坐在第一排,往往是调皮捣蛋的学生,才会被老师安排在这一排,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
  女生大部分坐在前面几排,后面的位置坐的都是男生。最后一排已经坐了两个男生,悠悠直接走向角落里的位置。这个位置,一般是给学习最差的学生准备的,可没人主动坐在这个位置上。
  悠悠选择这个位置,主要是为了方便开小差,重活一世,再按步就班的学习高中的知识,想想就觉得头大。
  刚坐下来,前排的男生扭过头来询问:“你该不会就是那个考满分的吴悠吧?”
  “不好意思,我是叫吴悠,可没考满分。”
  吴悠真的不好意思承认自己考满分,真实的情况就是自己的总成绩离满分,可是差了几十分。
  可能是自己的成绩,数理化和外语,这些主要课程都是满分。从初三开始,京大附中的师生提起自己来,都是说考满分,难道语文历史地理和政治的分数,和满分没关系吗。
  班里的同学听见悠悠的回答,全都惊讶的“嗷”了一声,接着班里就沸腾了。
  几个女生从前面走过来,扒拉开附近座位上的男孩子,看来是准备和悠悠详谈。
  从他们之间的互动来看,这些同学之间,都非常的熟悉。其实这也非常好理解,这里是京大附中,就读的大部分是教职工子女,大家从小在一起上学。加上幼儿园,十来年的时间,肯定是相当熟悉了。
  附中的高中,班级设置和初中一样,每个年级也是六个班。听妈妈说,京大教职工的子女,不论成绩好坏,都能在附中读到高中毕业,考大学就各凭本事了。
  除非有智力障碍,一般都能考上。即便是考不上大学,还有大专、高中中专和技校。京都市为了减少就业压力,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开办了高中中专和职业技术学校,专门招收有城镇户口的高中生。
  技校和高中中专一样,都是二年的学制,不过学习的内容不同,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国营企业,主要是以传授技术操作为主。
  技校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的身份不同,是职工的身份,工资待遇也不一样,想对来说比较低。所以,只有成绩比较差的,才会报考技校。
  连技校也考不上的教职工子女,学校根据情况,给安排一些收发、打扫卫生、学校食堂的工作,大部分都是纯体力的活计。
  几个女生坐下就问:“吴悠,听说你在农村跟着姥姥生活,你英语咋学这么好?”
  八十年代别说农村学校了,就是城市也缺少英语教师,来自农村的悠悠英语能考满分,让大多数人不可理解。
  悠悠忽悠这些孩子:“我是跟着磁带学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