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上晚自习的基本上都是韩屯村的人,别的村的工人,只有碰到了不懂的问题,才会骑车过来请教老师。
  这么多人参加学习,其中半文盲得有一百多人,他们也就是小学二三年纪的文化程度,认识简单的常用字。
  这些人学习是真吃力,记的笔记只有他们自己能看懂,别人看着比天书都难,好多字就用自己创造的符号代替。
  不过他们学的都非常认真,上课笔记跟不上,下课也得想法补上。这些人自嘲的说:“咱们还不跟个孩子,这手笨得跟鸡爪子似的,拿笔比拿锤子都难。”
  参加学习的不光是男职工,女职工也参加了学习,特别是韩屯村的妇女,把家里的织布机都收拾了起来,有时间就往学习班里跑,比男同志学习都积极。
  原来她们织布,挣钱是一方面,打发空闲时间也是一方面。现在村里组织工人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技术,她们认为学本事比挣钱更重要。
  女职工学习积极的主要原因,就是她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年龄大的女同志,连半文盲都够不上,还真是大字不识一箩筐。
  她们不仅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还得学习相应的文化课,有些不认识的字,得反复的学习记忆。
  通过参加学习,她们对孩子也增加了理解,好多妇女都说:“以前总觉得孩子们上学轻松,每天坐在教室里,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就跟着老师学几个字,要是再学不会,准时偷懒耍滑了。
  现在自己参加学习,才知道这字可真难学,老师一样教的,要不是听不懂,听懂了过后也忘,学过的字当时会了,过几天就忘了,有时候大人还真不如孩子。”
  “可不咋的,从参加学习,我是再也不打骂孩子了。以前孩子考试发了成绩,我从不看成绩,只看孩子的排名,听到排名差了张嘴就骂。
  现在轮到自己了,三遍两遍的学不会,看到孩子自己都不好意思。不会还是得问他们,孩子们一遍遍的教,从来没发过火。”
  大伙之所以积极的参加技术学习,主要是和韩屯村出台的新工资发放标准有关。
  以前韩屯村发工资,固定工资都是六十元,奖金多劳多得。村干部和公益岗,拿固定工资,每个月八十元。
  韩屯村的新工资还是固定工资加奖金,不过标准变了。固定工资参考国家的工资标准,也实行级别工资,共划分为八个级别,每个级别相差五元钱。
  奖金还是计件发放,多劳多得。村干部和公益岗以后也能领奖金,按照平均奖金领取。
  级差虽然不大,可韩屯村的基本工资高,每个月六十元,这也是学徒工的最低工资,一级工就是六十五元。
  国家的正式职工,学徒工每个月28.5元,一年后转正,每个月34.5元。韩屯村比起他们来,高了两倍还多。而且韩屯村的工人,学徒期只有三个月。
  级别工资的确定和技术等级挂钩,只有取得了相应的技术等级,工资等级才能晋升。
  技术等级也是八级制,等级的确定必须经过考核,笔试和操作都必须过关,才能晋升等级。
  技术等级每年考核一次,操作工人们都不打怵,可笔试不参加学习,大伙的心里都没底。
  基于韩屯村的工人文化程度较差,学习班先从基础知识教起。韩屯村这几年,主要以工厂生产为主,人们虽说文化程度低,可实践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学习的都是相关的专业知识,大部分人都能听的懂。
  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文化程度高,最低是小学毕业,接受能力较强。超过四十岁的人和文盲,学习起来虽然吃力,可都是自己熟悉的内容,倒也能听的懂。
  学习班很快就拉开了距离,一个月后老师根据学员的程度,对班级进行了调整,分成快慢班,因人施教,效果更佳的好。
  班级分好了,技术等级的考核也正式开始。从最基本的一级考核开始,笔试挺简单,都是些基本的原理,操作才是重点。
  这次的考试结果令人满意,由于笔试内容简单,所有的老工人都通过了一级工的考核。新招收的工人,只有少数通过了,差距就在操作上,毕竟他们上班时间短,大部分考核失败。
  二级工的笔试则是大部分人不合格,也有通过了笔试,卡在操作上的。
  通过这次考核,有一百多名职工晋升为二级工,四百多名晋升为一级工,一百多人领基本工资,他们都是新招的工人。
  保安食堂环卫展销厅等岗位的工人,采取公益岗位工资,每三年晋一级工资,他们的奖金和村干部一样,按平均奖金发放。
  驾驶员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汽车修理技术,这可真颠覆了悠悠的认知,其实也好理解,现在还没有专门的汽修厂,对于司机来说,驾驶和修理同等重要。
  部队退伍的驾驶员,有的直接考进了四级工,这是韩屯村目前最高的等级了。
  农业组和养殖组的人,虽然年龄比较大,可都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学习的劲头比较足,教师是地区农业局派来的专家。
  这次的考核,他们中十几个人通过了三级工的考核,大部分都通过了二级工的考核。
  一切步入正轨,韩屯村的技术学校,也决定招聘固定的教师。现在可不像后世,人们能自主择业,用人单位只要发个招聘广告,就会有大批符合条件的人才供挑选。


第837章 精英团队
  韩屯村招工容易,附近的村民都争着来韩屯上班。可要是招教师,就比较难了。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是国家的正式工作人员,而且是比较难得的精英人才。
  韩屯村开出的条件再好,他们也不可能辞职到韩屯来任职,关键是牵扯到退休后的养老金和养老保障问题。
  还是悠悠姥姥给村里出的主意,在退休的专业技术人才中招聘,她这是在震宇公司京都产业园的招聘上,得到的启发。
  韩屯村为了招聘这些人才,可是拿出了极大的诚意,给出了每月二百元高薪,住宿安排在村里空闲的别墅里。
  驻韩屯的地区专业技术组,对这些退休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是比较熟悉的,通过他们的引荐,一批优秀的退休人员,被韩屯村招聘了过来。
  这些人中,有不到五十提前退休的,也有六十多岁的正式退休人员,他们都是难得的精英,只要他们乐意来,韩屯村也没限制人数,一次招聘了十八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团队。
  这些人不仅承担起了技术学校的教学任务,还负责生产中的技术指导,生产环节出现了问题,他们也能及时的帮助解决。机器出了故障,他们还能帮助维修,简直就是万金油。
  村里人高兴的说:“咱这钱花的是真值,有了他们在村里坐镇,咱们的生产有了保障。”
  这些人中,有本科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有工人出身的专业人士,不过他们人人都有拿手的绝活。
  特别是几个工人出身的专业人士,不仅操作好,讲起技术来也头头是道,比专科毕业的好懂。
  他们给韩屯村的工人带来了信心,同样是工人出身,这些人凭自己的本事,成了界内精英,自己同样也有可能。
  相比较于韩屯村技术学校教师难求,韩屯联中的音体美教师,反倒是比较容易。
  姥姥回来后,就把京都附中的情况,对几个村干部说了,指出了韩屯联中短板。现在的韩屯村是财大气粗,马上就加大了对学校投资,专业的教师没到,这种器材就购买齐备了。
  有地区工作组在村里,这种正常的工作安排,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小学和初中的音体美教师,很快就安置到位,韩屯联中多了六位专业的教师。学校的教学楼里,也多了几个专门的教室,钢琴室、绘画室、手工制作室等。
  就连孩子们学习绘画的材料,都是村里出资购买的。村民不是花不起这些钱,关键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购买。好多的绘画材料,洪城县城都没卖的。
  新石庄从村里的学生那里,知道韩屯村给学校进行了投资,主动给学校送过来五万元钱。同时集体出资,给他们村里在韩屯上学的孩子,交纳了伙食费,从此以后,新石庄在韩屯联中上学的孩子,和韩屯村的孩子一样,也是免费在学生食堂里吃饭了。
  新石庄购买的一万纱锭的生产线,已经运了过来,地区的专家团,分出一部分,帮助他们调试安装。
  有了前两次的安装经验,他们村自己的工人,对此已经相当的熟悉了,这次的安装比较顺利。
  加上这次的设备,新石庄的纺纱厂扩大到二万纱锭的规模,纺纱厂用工较多,他们村的劳动力,基本上都在厂子里上班。
  现在他们村正商量着把食堂开起来,这样能使每个家庭,节省出好多的时间。简单的一日三餐,连做带刷,每天最少也得两个小时的时间。
  大伙还提议,村里也开办一个幼儿园,这样学龄前的孩子就有了去处,又能解放一批劳动力,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老年妇女。
  纺纱厂挑棉花的活计不累,可比较繁琐,特别适合老年妇女。挑棉花这活工资低,干的好的一天也就挣一块钱,年轻人可不愿意干。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