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放心吧,我多跑几趟临水和县里,给你们备足货。”姥姥的话还是比悠悠可信。
  “那行,您多进点妇女穿的尼龙袜,出来俩月了也给孩他娘捎点东西回去。”民工们提建议。
  “再进些妇女的假领子,俺买不起新衣服,给媳妇捎俩领子穿,出门赶集也装个门面。”
  “好主意,多进些鲜亮的。”
  由于人多,妈妈和爸爸也跟着帮忙,每天的收入都在五百元以上。昊昊带着迪迪在炕上看小人书,一句一句的读给他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高声的喊妈妈,让她过去教。
  三月二十一,去张集进货,娘俩特意去找胜男舅妈。告诉她认识的一位铜匠想买些废铜。
  胜男舅妈大体上知道姥姥卖铜盆的事情,见姥姥提出来卖废铜一点也不惊讶。
  她爽快的说:“这还不容易,在他们县里不好办,怕互相通气漏了馅,到咱这里就好说了。只要他开个介绍信来,就可以走正常的手续,我们才不管他买去干什么那。再说这几年上面都没收过这些废铜,放在仓库里光长铜锈了。”
  悠悠听她这么一说,心里有数了。想起智脑提供的信息,七七年以后,供销社经营自主权扩大,特别是七八年改革开放以后,管理更加混乱,各自为政,各显神通。
  悠悠本来打算到那时再大量收购废铜,但现在为了让姥爷发挥余热,只好提前行动了。听了三舅妈的话,看来现在的管理也不是那么严格,只是手续麻烦了些。
  “舅妈,啥是介绍信啊,上面有邮票吗?”悠悠故意问道。
  “哈哈哈”胜男舅妈笑得直不起腰,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本夹子,递给悠悠。“看看有邮票不?”
  悠悠接过来,故作认真地翻看着,本夹子只有几张介绍信,偷着的复制了几份放到空间里。
  “这也是信啊,连个信封都没有。”悠悠嫌弃的把本夹子还给了舅妈。
  “舅妈有空了给你买几张新邮票去。”胜男舅妈哄着悠悠。
  “不用管她,也不知道她个小孩子咋喜欢上邮票了。”
  过了两天,悠悠让姥姥拿着智脑仿制的介绍信,找胜男舅妈买了一千斤铜钱,装了好几个麻袋。并给她捎了俩新铜盆,三舅妈送给站长一个。那站长真厚道,顺手从废铜里拿了几个铜香炉,装进麻袋里。
  收购站收废铜是1.20元一斤,不过对外卖就是1.50元一斤了。
  姥姥赶着驴车把铜钱直接拉回了家,把姥爷吓了一跳。姥姥告诉姥爷,说是帮张师傅买的,让他先把有价值的挑出来,剩下的给张师傅送去,反正他要回炉熔化,什么样的铜钱都可以。
  姥爷一听,可高兴坏了。“我正想去压些高粱蔑编席,没人来的时候我不能总闲着,这下有事干了。不过,咱家存得起这些东西吗?”
  “放心吧,别看咱这买卖小,可它里里外外都是钱。卖出去东西咱赚一成半,收上来的东西咱也赚一成半,拿东西换东西的,里外拐能赚三成。
  咱一天光鸡蛋就收一千多个,快一百斤了,一斤赚一毛钱,也快十块了,这点铜钱还是存的起。”看姥姥这账算得,这思想工作做得,悠悠在心里给姥姥猛点赞。
  有了大量的铜钱,以后的晚上,悠悠开始跟着姥爷认铜钱,各种通宝、元宝、重宝,咸丰的、道光的、同治的、永历的等有几十种。别说,还真的让姥爷发现了几个罕见的五铢钱,全家人都跟着长了见识。
  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的隋五铢止,一直沿用了七百多年,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第61章 买小鸡
  “小鸡了,买小鸡。”大街上传来了吆喝声,二奶奶过来喊姥姥。
  “悠悠姥姥,买小鸡的来了,咱看看去?”
  “好,看看去。”悠悠立马跟在姥姥后面出了门。
  大街中间的空地上,放着两筐小鸡,浑身长满了淡黄色细绒毛,像个小绒球,“唧唧唧”地叫着挤在一起。
  旁边围满了人,买小鸡的蹲在那里给大家往外挑。挑出来的放在一个小筐里,嘴里还在数着。
  大伙相互交流着各自买多少只,队里的会计韩道伟在一旁记账。韩道伟上过初中,算是村里的秀才。虽然才三十多岁,但办事稳当公道,深得大家的信任。
  从大家的交谈中,悠悠得知卖小鸡的是老客户,每年都是他到村里来。春天把小鸡赊给大家,秋收后再来收账。
  村里的会计给大家做担保,碰到赖账的,直接转交到队里,年终结算时直接扣除。
  小鸡一元钱十只,人们大多数都要一块钱的,也有人想多要些。“今年手里有闲钱,俺想要二十只,去年传鸡(鸡瘟),俺家的老母鸡就剩下一只。”
  二奶奶和姥姥商量着今年买多少小鸡,姥姥看看悠悠,想到她念念不忘的小鸡炖蘑菇。
  “二奶奶,今年手里宽超,就多买些喂着。咱两家住在村头上,鸡能找活食吃,就要五十个吧,喂好了能成二十多个。”
  悠悠可不是这么打算的,为了鲜嫩可口的柴鸡肉,靠着后世的科学技术,存活量咋着也得在90%以上。
  “那俺也多要点,今年俺家的时运好,喂啥长的都好,那四头猪眼看着长,两只母羊都怀了羔,俺家也要五十个。养一群聚成堆,省得二三只鸡老跑你家扎推去。”
  得,二奶奶还记着她家鸡在悠悠家撂蛋的事,您老人家省饲料了好不。
  看姥姥和二奶奶要的鸡多,村里的其他人也都跟着多要,不过都是二三十只,着也比往年高了一倍还多。
  高兴地卖小鸡的直嚷嚷:“你们一个村就能要完了,今天不用再去别村了,终于能回家歇一天了。”
  听着村民的议论,悠悠才知道现在家庭养鸡,还没有防疫这个说法。遇上鸡瘟和禽流感,死亡率得在60%以上。
  在后世,养鸡科技高超,各种疫苗和药物应有尽有,存活量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即使是后世的散养鸡,即使不喂药物,防疫那也是必须的。
  为了全村人的福利,也为了不让自己家成为焦点,悠悠吩咐智脑查找出养鸡要点,备好必要的防疫药品,按时提醒自己。
  为了吃上香嫩可口的柴鸡肉,真的不容易啊,悠悠深刻体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含义。
  姥姥和二奶奶各要了五十个小鸡,回家放进鸡笼子里,迪迪高兴地围着小鸡打转转,趁姥姥不注意就用手抓一下,被姥姥拉到学校里交给昊昊带。
  从此以后,悠悠又多了一项新任务,每到小鸡防疫的环节,就在村里到处跑着偷放防疫药。幸好各家的小鸡都圈养在鸡笼里,小孩都喜欢趴在鸡笼旁看,倒没被大人发现异常。
  虽说村里只有五十多户人家,也让悠悠跑了好几天。现在的孩子到处跑着串门玩,给悠悠作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人们还纳闷那,今年的小鸡好养活,很少有死亡的,就归功于鸡房孵的小鸡壮实。
  自己和二奶奶家的小鸡,悠悠不止是防疫,还偷着喂鸡苗专用饲料。不仅全部成活,长的也快。
  二奶奶乐得合不上嘴:“悠悠姥姥,亏得听了你的话,今年咱这小鸡算是买着了,你看这一天一个样。也让你说着了,咱在村外就是适合养鸡,比村里其他人家的小鸡,都大一圈了。”
  姥姥听了光是笑,她老人家心里明白,这是悠悠的功劳。
  节气快到立夏了,天公作美,晚上下了一场透雨,该种棉花了。二奶奶家的自留地,今年留的是春地,头两天她就泡上了棉种催芽。
  听到夜里下雨了,一家人早起去自留地种棉花,半亩地忙到八点多才点完。剩下的棉种放在案板桌上剁,“砰砰砰”的声音传出好远。
  悠悠闻声跑过去看新鲜,桂萍边剁边往外扔缠在一起的棉花絮,嘴里不时地问:“娘,行了吧?”二奶奶过来看一眼:“还得剁,碎了不垫牙。”
  桂萍费了半天的劲,终于剁好了。中午,二奶奶加上葱花和盐,用杂面和在一起,蒸了一锅棉种窝窝。
  香味顺着蒸汽飘出来,桂萍期盼地说:“真香,闻着都好吃。”二奶奶苦笑:“吃的时候看你还说好吃不。”
  悠悠一听,赶紧撤,保证好吃不了。结果还真被她猜对了,桂萍用碗端过来两个棉种窝窝,嫌弃地说着:“俺娘叫送过来的,说让你们尝个稀罕,啥好东西,难吃死了。”
  姥姥接了过来:“你们还小不知道,早先闹荒年,这可是救命的东西。”
  悠悠试着尝了一口,咸香带着葱香,还行啊。嚼了两下,立马皱眉。垫牙还有点扎嘴,强着咽下去,拉嗓子啊。
  这些天的安逸生活,快让悠悠忘了刚穿来时的艰窘。棉种窝窝提醒了她,重新激起了她改善乡亲们生活的雄心壮志。
  不光是二奶奶家种棉花,生产队里的棉花也开始种了。一百亩的春棉,大家伙为了抢墒,起早贪黑,硬是在两天内种上了。
  听姥姥说,这时候的春棉亩产才一百斤。“也就是咱滩区才能过百斤,堤外的村子,也就是七八十斤。交上国家的,剩下的都不够织布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