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则点头:“东西都在这,搬来搬去不方便。”
刘倩和沈丽丽都挺高兴:“那就好,还以为接下来都见不到陆医生了。”
要知道这一个月来她们一跃成为同学们最羡慕的人,别人只能远距离看看关于陆则的视频和直播,她们每天都可以看到真人,甚至还和陆则当了一个月的邻居!
李医生这晚又给左邻右里楼上楼下分了一顿宵夜,陆则没吃,他和专家组一起吃过饭。
李医生也没吃,再好吃的东西经常吃也会腻。他和陆则说起那个断肢再植病人的情况:“他恢复得不错,养上一段时间应该可以出院。”
陆则对自己有份参与过的手术也很关心:“希望手可以真正保住。”
两个人讨论了一会,各自回房间睡觉。
第二天一早,陆则按时出发去和专家组会合。
专家组一半是老人家,起得都早,见陆则过来了,都乐呵呵地打招呼:“来得挺早啊,正好可以赶上吃早饭。”
陆则既然被借调走了,自然不好再去医院食堂蹭吃,他坦然地跟着专家们一起去吃了早餐。
这次赶来的都是能静下心搞学问搞到老的研究者,很欣赏陆则沉着冷静的性格,也不废话,领着陆则一起去整理这次出土的中医古籍。
这些年各地陆陆续续挖出不少古墓,出土的古籍也不少,很多都排着队等着整理、存档和出版。
要不是这次出土的古籍数量比较大、内容比较珍贵,也不会引来那么多老专家。
这次出土的古籍不是明朝中叶流行起来的线装本,大部分都是经折装和卷轴装,都分门别类地珍藏着,可见墓主是个爱书之人。
根据考古专家们的初步推断,这座墓可能是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及其后代的墓葬群,只是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了不下五十座“朱允炆墓”,谁都拿不住这次挖出来的是不是真的,只能判断出出土的东西确实属于那个时期。
陆则和随行的几个年轻人负责把相应的中医古籍分类整理并收录成电子档,这些事都费眼,不适合让老专家干。
既然是来打杂的,陆则很有打杂操守,不怎么说话,专注忙自己的任务。他的记忆力一直很好,虽然只是整理时一眼扫过去,却还是把大部分内容记了下来。
陆则比对着自己以前读过或扫过目录的中医典籍,发现其中确实有不少是已经失传的医书,应该还挺有研究意义。
叶老头也跟着陆则津津有味地看着,不时表示“这本书我早看过了,内容有点意思”、“这本书我也看过,写的全是扯淡,没一句有用的”、“这个作者根本是野路子出身,明显人都没治过几个,你整理它完全是浪费时间”。
陆则不介意叶老头的念叨,他自己也会在心里比对一下其中一些观点和现代医学的区别。
虽然大脑一直在运转,陆则手上的动作也不比其他人慢,甚至比他们要快一点。
除了陆则,其他人都是老专家们带的研究生,相当于一群学中医的里头混进了一个学西医的独苗苗。
忙碌时大家都不怎么说话,中场休息时间年轻人自然要交流交流。
陆则去上了个厕所,回来时就听到有人在交谈:“他动作还挺快,一早上下来整理的书比我多。”
另一个人说:“那是自然,我们是搞中医的,看到一些内容难免会停下来琢磨琢磨。他又不是我们中医专业的,只用动手不用动脑,动作比我们快很正常。”
叶老头听了这番对话,觉得不太高兴。陆则可是他相中的徒弟,刚才他还和陆则交流一些看法来着,哪是他们说的“只动手不动脑”?
叶老头气氛地说:“背后说人,小人行径!”
陆则见小老头有点暴躁,反过来宽慰他:“闲聊而已。”
他不是学中医的,这是实话。
他比他们动作快,这也是实话。
完全没毛病!
不过这时屋里的人还在继续聊——
“你听说没,有人说陆则其实是他们裴院长相中的女婿,所以裴院长有什么机会都把他捎带上。”
“怪不得他明明和我们中医八竿子打不着,还能被安排过来。”
“裴院长的女儿那天和我们一起吃饭吧,长得真好看,他真是赚大了。”
叶老头看了陆则一眼。刚才是闲聊,这可就是八卦了!
陆则还是没说什么。
他直接推开门走进去。
屋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陆则平时就不是多话的人,今天更是一句话都没多说,毫不停滞地把分给自己的整理工作完成。
陆则一下午都在频繁地把整理出来的书稿副本送去给专家们研究讨论,全程几乎没有间断。
到傍晚快吃饭时,一干研究生被导师们骂得狗血淋头。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陆则速度快不说,整理出来的文稿几乎没有错漏,排版整齐漂亮,叫人看得身心愉悦,多看几篇都不嫌累。
相比之下,几个研究生的整理速度就慢多了,而且每篇都能挑出错漏来。
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专家甩出两份文稿,中气十足地开骂:“你看看你的,再看看人家陆则的,好意思说你是学中医的吗?好意思说你是研究生吗?看看你这乱七八糟的断句,看看你这自由发挥过头的错词,你说说,是不是把脑子忘在家里了?”
陆则一脸正直地坐在一边喝着服务生送上来的茶等吃饭。
唉,这些老专家对自己带的学生真是严格啊。
听着此起彼伏的骂声,陆则很是同情地感慨。
作者有话要说:
小陆:同情,并快乐。
第二十一章 威霸物流
有了第一天的教训, 第二天没人有空闲聊,人人都专注地干着手上的事,只时不时偷看陆则两眼。
陆则很喜欢这样的合作氛围,多棒啊, 安静, 高效, 令人愉悦!
倒也不是所有人都对陆则有抵触, 有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就把位置挪到陆则身边。他趁着陆则喝水的间隙也拿起水杯喝了一口, 主动和陆则搭话:“我叫宋嘉诚, 现在在老许手底下打工。”
陆则点头, 言简意赅地回:“陆则。”
宋嘉诚说:“我知道, 你可出名了,不管是在业内还是圈外。”虽说他们还不能算正正经经的业内人士, 但也已经半只脚踏了进去。宋嘉诚是网络达人, 什么微博什么微信什么直播软件他都玩得很溜, 得知自己要和陆则一起给专家组打杂, 他心里可激动了。宋嘉诚推推自己的黑框眼镜, 疯狂给陆则暗示,“我很久以前就关注了你的微博。”
陆则“哦”地应了一声。
宋嘉诚:“……………”
宋嘉诚只能明示:“相逢就是有缘,要不, 我们互关一下?”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陆则拿起手机打开微博app,一下子又被新消息卡爆了。还没到私信问答时间段,他眼皮都不抬一下, 直接略过微博上的各方轰炸,点开搜索栏问宋嘉诚:“名字?”
宋嘉诚感动不已,给陆则报了个名字:“我叫‘我也想姓李’。”
陆则:“…………”
感觉这人不太靠谱。
宋嘉诚说:“本来我想叫‘我想当首富’的,结果已经有人用了,我只能改个委婉一点的。”
并没有委婉到哪里去,谢谢。
陆则默不作声地搜索并关注,重新投入到中医古籍整理工作之中。哪怕宋嘉诚是天生爱热闹的性格,对上陆则也浪不起来,只能跟着陆则的节奏一起埋头干活。
好在古代的医书一般并不算特别长,又有这么多人分工合作,这种时刻在比拼谁整理得又快又好的恐怖氛围很快结束了。
专家组这几天拿着整理出来的文稿轮流换着看,也把大部分文稿囫囵着过了一遍,医学是一代代延续和发展下来的,这些医书补充了一些过去的空缺,可以借此对明清时期某些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溯源。
总的来说,这批医书的观点虽然说不上特别新鲜,对于古代中医发展的研究来说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专家们带学生过来,自然不全是为了让他们当苦力,他们也希望学生们能学点东西。所以专家们都默契地先分头看文稿,等古籍全部整理完毕之后针对医书内容的讨论才正式开始。
所有参与打杂的学生之中,陆则的中医基础理论上来说是最薄弱的,唯一一个没带学生过来的戴老专家在正式讨论开始之前把陆则喊过去准备提前指点一番。
戴老一脸慈爱地看着陆则:“小陆啊,这几天辛苦了。”
陆则说:“不辛苦。”
戴老说:“明天我们就要针对这批古籍的内容开研讨会了,有些现存的古籍我们默认学生已经读过,可能会直接提及或引用。我叫你来是想看看你平时有没有过其中一部分,要是没有的话,可以先上网看看相关简介,回头要是觉得有疑问也可以针对性地去找来看。”
戴老说完,把一张书单推到陆则面前。
陆则认真接过,拿起来看了一会,最后指了指中间一个书名:“这本……”
戴老看了一眼,说道:“只看过这本吗?也正常,你是学西医的。”
相似小说推荐
-
第二春 (羽林灵) 2019-08-31完结116 623当我离开你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孤独,可是那岁月的激流,已无法把昨天留住。扫雷:二婚,不喜...
-
第三十二封情书 (丹青手) 2019-12-01完结9545 21293夏慕高中的时候喜欢过a中的学神宋复行。她写的情书非常多,让她成了a中想偷吃天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