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七十年代好妈妈[穿书] (夏日灼灼)



  原本专注听她讲话的人,听到这立刻歇了心思,一秒也不愿多待就走了。

  什么叫目标比结果更重要啊?光有目标那哪能够?你养螃蟹不是为了赚钱,那你说那么多干什么!谁家有那闲工夫跟你耗三年五年的啊?吃饭都得绑紧裤腰带,这还不够用呢!

  这鹿泉村的人怎么这么疯!倒贴钱的事情也做的这么开心?

  走了走了!

  李映红说的口干舌燥,孟守华对她递了一个赞叹的眼色。

  程招娣已经傻眼了。

  许燕也走了过来:“小程,你回去吧,二勤知道你来这儿吗?”

  朱二勤知不知道程招娣来这儿找李映红问养螃蟹这件事,还挺重要的,其余的人也或多或少留意着她的回答。

  程招娣却反而来了精神,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说:“知道啊!我家二勤也纳闷呢!他就觉得有问题!他觉得一定有问题!谁种地种的好好的,会没事儿养螃蟹啊!那么点肉又不好吃,根本没人稀罕嘛!这不是有病吗!”

  许燕看了眼自家男人,孟守华的眉心已经可以夹死苍蝇了,摇摇头说:

  “回去吧,跟二勤说,咱们都没病。”

  *

  孟许两口子急着回村,兴许是孟守华要找朱二勤,也有可能是懒得找他了,只是心里从此有了疙瘩。总之李映红和孩子们慢悠悠地走回去,二春妈送他们到村口。

  到了村口,二春妈对李映红说:“你之前跟我说了点儿,但那时候你也没个具体把握,今天我全听明白了。你们现在的困难是不是运输?”

  李映红:“你能给我出出主意吗?”

  二春妈也有些兴奋:“巧了,我家男人在家排老二,这辈子有一个妹妹和四个兄弟,一个非亲兄弟是牛书记,另外三个是亲兄弟。这其他兄弟都在村里,老四却在城里,他就在火车站工作!我家大春在县城上高中,还是托他照顾的呢!”

  大春就是二春的哥哥,两个人的学名一个是魏春阳,一个是魏春光。

  李映红都明白,不然二春他们家也不会在几年后屡屡地往返多个城市,率先开始进入这一行。虽然有一些失误因此挣得不多,但是却一直没有碰到大麻烦,原因就是有个兄弟疏通关系,自然比旁人来的方便得多。

  李映红笑道:“会不会麻烦他?”

  二春妈:“麻烦肯定是有的,但麻烦就是用来解决的,咱们不用怕麻烦!你给句准话,我就回去找我那口子写封信寄过去,下次你们直接去找他。”

  “魏宏大哥会愿意写信吗?”

  二春妈笑了:“我也不怕跟你说,我那口子也就是长得老实,心里的花花肠子比谁都多!他前段时间还跟我说,除了种地养猪,还得弄点别的什么做做呢!”

  即便提前知晓很多事情,李映红也是发自内心地感谢包括二春妈在内的所有人对她的好意。

  “芳,谢谢你。这件事要是成了,其他人那里我不能担保,但是我挣的钱里一定有你的一份!”

  二春妈眨眨眼:“那我是要等五年还是十年啊?”

  她刚才睁眼说的瞎话被调侃了回来,李映红都忍不住有些脸红。

  两个人扑哧一声,都笑了。

第29章 第三次进城

第二十九章
  这是李映红第三次进城,如果没有意外,也将是她和孩子们搬进城里前的最后一次。

  因为这次是来找人办事,谈生意的,前前后后要进出不少地方的情况下带着孩子不太方便,而且孩子们之前也都被许燕他们照顾得很好,所以这次李映红就选择了轻装上阵,只她一个人进城。

  在延庆火车站见到了魏家的小兄弟魏达,他是是丁奶奶最小的儿子,也是兄弟里唯一一个在城里工作的。如今在延庆火车站当客运主任。

  魏达和魏晓冉同是丁奶奶最小的一儿一女,年龄却差了十几岁。想一想也能知道,魏晓冉在他们家的确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着长大的。

  李映红和魏达的交流很畅快无阻,后者接到了兄嫂的来信后很爽快地和李映红打了照面,约好了他们运螃蟹的时间,确定无误后

  火车站也有国营和民营的区分,相对来说后者的管理没有那么严格,延庆火车站正是民营火车站。虽然在以后这里会渐渐荒芜,但此刻在人们看来还是非常气派和漂亮的。

  李映红见完魏达,又将魏家给他带的东西给了他后,两人就分别了。

  下一步,她去了新春饭店。

  这也是徐老太为她说动的关系。

  何师傅的外形,十分衬那句“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的形容。

  他知道李映红要来,却只是上下打量了几眼,也不说话,只等着她自己开口。

  李映红有这个心理准备。关系虽然替她接上了,但如何说动对方用自己的螃蟹,这还得靠李映红自己的交涉。临走前许燕跟孟守华不放心,想带着那几家农户一起来给她撑场面,都被她劝下了。

  这话术的事儿,跟人多不多没有关系,又不是茬架!

  李映红此时面对这个明显不太瞧得上她的何师傅,心里也不生气。毕竟是国营饭店的大主厨,赚的多也受人追捧,在这个时代也是可以横着走的光鲜职业了。

  “何师傅,我想问您知道新风饭店吗?”

  新风饭店和新春饭店听起来相似,实际上不在一个城市,两者的名气也差了许多。

  虽然二者都是国营饭店,但新风饭店的名气可谓是全国皆知,而且历史上也更为悠久。仔细算算的话,从清同治六年至新中国1978年,新风饭店始建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零二年了。

  何师傅很有些讶异:“新风饭店?你居然知道?”

  “知道不是什么难事,全中国谁不知道呢?”

  何师傅自然也不是惊讶她知道新风饭店,无非是没想到她会在这个时候提及。

  李映红不介意何师傅的怀疑眼神,只是自顾自说:“我想问的是,您知不知道新风饭店靠什么才能有的今天?”

  “那还能有什么!他们就靠护城河!”

  新风饭店背靠京杭大运河,这条纵横无锡全城区的护城河不仅仅护了城,也护了这家饭店。这新风饭店平日里就将鱼蟹虾养在这条河里,顾客来了就绕着走一圈,由他们自己挑选。

  甚至还有船只停靠在岸边,客人若是想到河上吃饭也可以。就像是古代的画舫,十分有情调。

  既可以吃到鲜美可口的奶油鲫鱼、清炒大玉和蟹黄油,也可以看尽护城河风光,甚至还能下水尽一把野趣,新风饭店将顾客的心理琢磨的比后来的五星级餐厅还好,自然是他们不火谁火。

  新春饭店虽然也小有名气,但相比之下纯属是垫脚的,奈何阻止不了人们想对比他们的热情。

  毕竟人家是“新”,你也是“新”,既然取了这个名字,就不要介意人们谈论。

  谁也不愿意时时刻刻被踩着一头,何师傅自然也不愿意。

  李映红笑:“何师傅,咱们难道要永远被压着喘不过气来吗?还是说咱们要改个店名字?”

  “谁改名字!这是商业局定的!都报备过了凭什么要我们改!”

  何师傅顿时气得吹起胡子,眼睛瞪得比铜铃大,却在看向李映红的笑脸时心里有些发虚。

  实际上他确实想过要跟上面说说,不如直接改成“春风饭店”“长春饭店”“迎春饭店”什么的,他们也不想触霉头,白白做了无锡那边的垫脚石啊。

  他嘴上逞能,心里还有点别扭,这都被李映红看在眼里。

  “何师傅,你想带着新春饭店好好干吗?”

  “你有办法?还是说,就靠你这个螃蟹?”

  这里不像无锡,本地人其实没有多少吃河鲜海鲜的热情,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城里没有水源,大家都是土生土长的,虽然不至于怕水,但也不亲近水,包括水里面的东西。整体来说口味是很单调的,菜品也不丰富。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故有特色。

  “只要您说句话,以后我们鹿泉村准点准时,随叫随到地给新风饭店进螃蟹!鱼虾也管够!”

  何师傅眼皮一跳。哟,这还是打着村子的名号来的。

  这倒也是,以国家或集体为单位就合情合理,就可以把场面话说圆,让人抓不着把柄了。能想到这一步的可以说是做好了准备,不然自己吃一点舆论上的亏。

  何师傅想了想:“说话可别吹牛!你们就算其他的都准备好了,可是你们想好怎么从山沟沟里运螃蟹到城里了吗?”

  李映红不急不慢道:“火车站那里,我们也谈好了。”

  “确定?”

  李映红递过去一张单子,这是魏达写给她的。“再确定不过了。”

  还有一张纸,按着参与这次“生意”的全部人的手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