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薄荷雨)


  这几年也不是没有其他地方作假,想要给自己谋一个“出身”,但是那些事迹都经不起推敲,更多的是牵强附会的找一些所谓的证据,然后修一些精致的“古建筑”来证明自己的历史。
  漳北这地跟那些地方都不同,这里是真正的有历史底蕴,史书上的名人资料也有记载,千百年来地名都没改变过。
  趁着剧组准备的空档,陈馨拿着本子将这里的特点全部记录下来,相机一直挂胸前都没取下来过。还有这里的饮食也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大部分都有一个听上去就有古意的名字,虽然说陈馨很怀疑这些名字根本就是后来人取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取得很贴切。
  “他们这里旧时候是耕读传家的,现在看不到了,在破坏活动之前,这里有很多牌坊,还有最大的宗祠。据说宗祠分内外两部分,只有祖上出过高官显贵和大儒的,才能进入内祠堂,其他都在外祠堂。可惜现在看不到了。”
  副导演负责确定每个取景点的安排,正好带着陈馨走一圈。
  “我母亲就是出自这里,小时候我跟着母亲回来走亲戚,看过祭祀的场景,特别的壮观。今年又是一个十年,估计还有祭祀活动,可惜我们拍摄时间对不上,不然还能饱饱眼福。”
  他们登上半山腰,在木头寺前面的小广场能看到以前漳北这里最大的祠堂。
  “他们在修什么?是要重新建祠堂?”陈馨看到远处有几块地方被圈了起来,都是依托现存的祠堂主体延伸出去的。
  “听说是要想重新恢复内外祠堂的规模。”副导演拿出一份地图,是从县志上找到的图片扫描打印出来的,“漳北这边虽然现在有好几个大姓,但是依旧是这个姓为主,他们也占据了这一块的绝大部分土地。我来的时候听我妈说,他们好像分了好几房,然后各自凑钱修建自己这一房的外祠堂。内祠堂是全族,包括海外的族人一起凑钱修建的,估计是还要扩大,你看他们把这里都圈起来了,应该是想要修功德堂。”
  陈馨对古建筑不了解,她只拍了几张照片,就跟副导演一起下山去找第一位拍摄的手艺人。
  这位手艺人擅长剪纸。给他一张纸一把剪刀,他能给你一个世界。看到对方拿起剪刀毫不犹豫就下手,然后成品精致得让人感叹,陈馨忍不住咔擦咔擦的拍了好多照片。还有手艺人专门给他们展示的剪纸册,里面的图案复杂得根本让人不知道要如何下手。
  正好他们跟手艺人谈完就到了晚饭时间,手艺人的老婆给他们端出来两碗面条。这面条是手工做的,叫裤带面。真的跟皮带一样宽,而且一碗就一根面。浇头很简单,是自家煨的小鱼汤,撒了一把葱花在上面,香气扑鼻。
  手艺人的妻子是北方人,就是最喜欢面条的那个省的人,她家里开面馆的,打小就跟在家里父母身后揉面擀面条,能把面条做出数十种花样来。
  跟剧组喜欢的手艺人的剪纸不同,陈馨的重点则放到了手艺人老婆的面食手艺上。
  擀的裤带面,手拉的拉面,还有类似拉面的哒哒面,以及切出来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的龙须面,每一种面条配的浇头都不一样。想裤带面就适合重口的浓油赤酱的汤料,哒哒面做干拌面极有嚼劲,拉面大家都知道,汤清面白才是上品。
  然而最让陈馨惊叹的是龙须面,用的是鱼和鸡骨架熬的汤,滤了两次之后,只剩下没有油花的清汤,碗底加一点虾酱蛤蜊煎,面在鱼汤中烫一分钟即可,筷子巧劲儿一盘,窝在蛤蜊煎上,然后一勺滤过的清汤浇上去,几根香菜点缀。不用加太多的调味品,本来熬汤的时候就放了少许盐,而后虾酱和蛤蜊煎也足够有咸味,这样被汤一淋,鲜香顿时散发出来,好吃得能让舌头都吞下去。
  这跟陈馨吃过的阳春面有点类似,但是味道更鲜,一碗汤喝下去,整个人都暖洋洋的。
  陈馨忙活了整整一天,才将阿姨做的面条用文字配上图片,排版出来,还做了一份三分钟的小视频,将做面条的整个过程穿插起来,放在博客下面,还配上了音乐,感觉一下子高大上起来。
  陈馨的后期制作在剧组的人眼里看来很一般,但是她拍的照片十分的精致漂亮。或者说不能用精致去形容,而是恰到好处。哪怕是手艺人家里的粗陶碗,配着格子小方巾,一串儿辣椒大蒜做配饰,两根竹筷搁在碗边,就能将浓浓的烟火气用极佳的视觉效果呈现出来。
  当天晚上,被取名为“漳北之行D1”的博客文章一发上去,下面就有老餮嗷嗷叫着让上地址。也就陈馨的博客有这种效果了,其他人也不是没有推荐美食的,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把那些推荐当做攻略文章在看待,只有陈馨的博客,下面讨论的永远都是美食的一百零八种做法,以及给当地出谋划策弄个美食集锦的建议。
  陈馨没有急着把地址发上去,毕竟这边要拍节目,如果游人太多会有影响,她打算在离开的时候才将具体地址和交通方式以及住宿建议发上去给大家做参考。但是毕竟这里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有在附近的人一眼就认出来了,也没在博客下面声张,而是悄悄的呼朋唤友抢先一步来品尝美食。


第398章 网络宣传的重要
  除开博客外,陈馨还开始打造自己的个人空间。
  她弄了个VIP会员,空间里面很多装饰背景之类的可以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还能放照片上去做成电子相册。
  陈馨把博客上的文字重新编辑,去掉了抒情的词句,做了一个典型攻略模板出来。感觉上有点像后来流行的手帐,但是没有那么多美图,全靠拍的照片和文字排版来吸引人。
  这份图文攻略详尽到连车票信息都画出来了。再加上陈馨那些朋友都点赞并转到了自己空间,她旅游与美食达人的名头也越来越响亮。
  剧组在这里拍了半个月,之后又转到其他地方继续。陈馨的推荐文章是在他们离开后的第二天发出去的,据说当周周末就有很多人慕名而去,手艺人家里都要坐不下了。
  那些人重金求购了剪纸,还特意要求手艺人的老婆给他们煮面条吃,为了应对接踵而来的游客,他们不得不另外租了房子装修成小食店,还请了人来帮忙才堪堪应对得了排队吃面的客人。
  手艺人估计也没想到他家能赚到钱跟老婆的手艺关系这么大。当然,两口子本来感情就好,以前手艺人还得为了生计放下剪刀去做其他挣钱的营生,现在老婆能养家了,他就可以专心的琢磨自己的技艺。
  小县城的人多数都有各种各样的关系网,在得知手艺人的出名是剧组的手笔后,他们找了很多关系,也想在剧组的节目里有个镜头。但其实是手艺人两口子没弄明白,他们只知道陈馨是跟着剧组来的,却并不知道陈馨不是剧组的人,而她的推荐跟剧组也没有关系。
  剧组察觉到这事儿还是发现多了不少来拉关系的莫名其妙的人,详细询问后才知道是陈馨的手笔。导演也干脆,直接让陈馨帮忙做个宣传,作为交换条件,他们答应给陈馨安排一点剧情,做一个有名有姓的路人甲。
  也就是那种节目中不是主角,却有台词和戏份,整个节目出场共计不到十分钟的角色。
  陈馨当然是谢绝了导演的好意,她又不走娱乐圈这条路,上不上镜头对她来说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过制片人劝了陈馨很久,终于让她答应在这一期的节目中串个角色。本色出演,就是那种为了追寻失落的文化而到处游走的“寻梦人”。
  讲真,拿到这个台本后,陈馨脑门儿上都是黑线,她经历过后世各种各样人设台本的洗礼,这么朴素的台本实在有种难以言说的尴尬。好在她只是个配角,为了增添一点趣味性而添加的人物。
  拍出来的效果还挺不错的。陈馨虽然不是那种非常耀眼的长相,但是她人瘦,皮肤好,五官轮廓都很有型,上镜的效果让她自己都觉得吃惊。特别是跟某些放不开的演员相比,她所饰演的路人甲特别的有灵性,说起那些失落的文化背后的故事,侃侃而谈,眼睛都带着光亮。
  那些故事还真不是台本,陈馨就是做这方面研究的,虽然翻译的中外文化涉及不深,但当初她在读书的时候,对这方面很有兴趣,也挖掘了不少史料故事。这次拍摄的文化名目本来就是比较有名气的那几个,陈馨都有了解过相关资料。
  虽然说有剧本,但是这毕竟不是电视剧电影,有时候导演也让他们自由发挥,最后看效果来剪辑成片。陈馨随口说的典故有些几乎是从没有听过,但她能把出处都说出来,让人觉得她说的一定是真的。
  有剧组好事的人还真的去找了资料来看,果然翻到了她说的那些典故文章,这下子,导演都舍不得放开她了,非要编剧给她固定个角色下来。
  他们看了之前的拍摄效果,再跟多了陈馨的节目粗片一比较,是个人都知道要如何选择。
  陈馨自己不觉得自己有这么大的能耐,还专门给他们推荐了几位史学家和文学家,说他们知道的比自己多得多,如果真要想寓教于乐,可以去商量着请他们上节目,效果肯定会更好。毕竟人家的名头在那里挂着,自己不过是个学中外文学的普通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