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飞不起来的明星苗子多了去了,青歌赛从84年到2000年十多年来,拿到冠军的选手各个组专业组业余组细分下来几十上百人了,真正在演艺圈站得住脚的,刘洋印象中还真没几个。
如果柳若依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红,刘洋这个经纪人就尴尬了,中年失业,那可是相当致命啊。
这是高风险高收入工作,刘洋觉得自己还没有那个破釜沉舟的勇气。
看到刘洋拒绝,柳若依也没多想,反正这也是自己一时间突发奇想。
俩人略过这个话题,开始商量明天俩个会怎么应对,刘洋虽然没有具体操办过个人记者招待会,但是毕竟在台里做了那么多节目,见过太多各种媒体见面面,将会场准备、见面会记者潜在问题分析,公式化预备答案等等列出一个清单,折腾到深夜俩点才理出头绪。
“师姐,这明星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啊。”一边打着呵欠一边揉着眼睛的柳若依,看着那个长长的清单眼睛都有些直了。
“台上光鲜一时,台下辛苦半生的多了去,这还算好的,毕竟还有一个光鲜的结果,”刘洋笑着说道,“很多艺人辛苦一辈子都不见得能达到你现在的高度,有这么多媒体关注,要走这条路,辛苦不说,后面明枪暗箭乱七八糟的事情更让人烦心呢。”
刘洋并不知道她一语成谶,很快,柳若依就迎来一场狂风暴雨。
柳若依没想那么多,现在,她只想睡觉。至于唱片公司接洽谈判,实在没精力讨论了,这次简单粗暴处理:只收合约草案,具体事情,请到金海再谈。反正这个事情本来就不是一次就能敲定的。
第16章 第一场记者见面会
海兴宾馆712房。
“一会儿保持微笑就成,注意来回转动脑袋配合记者拍照,眼睛睁大直视前方,尽量不眨眼,但是也别瞪着眼像斗鸡似的,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完美。”刘洋一边整理柳若依的衣服,一边叮嘱道。
衣服是柳若依自带的最好的一件白色衬衫,没有品牌,不到一百元,却是柳若依当家教好几个月才存钱下来买的,配上领口俩条的黑色飘带和一头柔顺的披肩长发,再加上刘洋帮忙化的淡妆,虽然看起来有些寒酸,但是很符合柳若依朴素学生身份,别的不说,只是那满满胶原蛋白的脸蛋比啥都强。
“谢谢师姐。我记住了。”柳若依微微笑回道。
“还有还有,千万记得不管他们问什么问题,都要保持冷静,娱记都没有什么节操,如果是挑衅性或诱导性问题,你不用正面回答就好。”刘洋最怕柳若依沉不住气,在记者招待会上爆出丑闻就得不偿失了。
“好的,师姐,我明白。”柳若依抿嘴一笑,这都说了好多次,昨天师姐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强调了又强调。
说起来这个师姐为人那儿都好,就是有些啰嗦了。
不过幸亏有师姐,昨晚临阵磨枪演练了一番,柳若依才知道一个小小的记者招待会也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心中暗地庆幸认识了刘洋这个好师姐,否则隔行如隔山,重生也白搭。
海兴宾馆梅花厅。
其实就是一个不大的包间,临时布置20多把椅子的会场上,已经座无虚席,相熟记者之间还在相互打趣聊天,不过一个个眼神时不时瞟着门口方向,显然心思并不在聊天上。
“来了。”忽然门口一个记者喊了一声,瞬间会场就引发一阵慌乱,眼疾手快的已经飞奔到走道前面占据了拍摄照片的最佳位置。
“前面的,麻烦坐下,镜头全被你遮挡了,你这样站着我们后面都没法拍摄了。”
“就是,大家都坐下嘛。镜头”
经过一番七嘴八舌自我协调,总算每个记者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长枪短炮对着了大门进来的方向。
当柳若依刚一露头,“咔嚓”声和闪光此起彼伏,一直到柳若依坐上主席台都还没有停止,短短这几米距离,已经谋杀了不少菲林。
“柳小姐,看这边,看这边,谢谢!”,不时有记者激动地喊道,今天柳若依这个形象太有拍摄价值了,青涩而亮丽,简直就是每个男生心目中完美校花模样,用她做封面搞不好都会变成某些读者的收藏品!
如此完美形象,记者们恨不得将相机中的菲林全部消耗掉,足足5分钟不断转换角度配合记者拍照,让柳若依眼睛闪花、面部肌肉笑得都有些僵硬了,才让现场记者心满意足收起了相机。
尽管心理年龄上是30岁饱经风雨的白骨精大姐大,第一次坐在台上的柳若依面对如此多的记者,心里还是不免有些紧张。
第一次嘛,不管是干啥什么事,总是免不了有些对未知的恐惧。
不过当柳若依转头看到刘洋坐在旁边,心中莫名的安定下来。
今天,刘洋师姐当仁不让,承担起主持人角色。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光临,下面我们开始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柳若依小姐,请问《遇见》这首歌真是你写的吗?从歌词本身来看,很像情路坎坷,柳小姐有喜欢的人吗?是不是像歌词那样感情经历丰富?”第一个被点到的麒麟娱乐信报记者开始就来者不善,这家做娱乐为主的报纸以寻找爆点、八卦闻名,格调不高但是销量很好,历来是明星最不愿意面对的媒体:得罪不起,讨好不易。
刘洋也是没有太多经验和准备,对各家媒体不太熟悉才第一个将这家记者点出来。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刘洋也是一愣,在场记者便闻到一股火药味。
这是有人要搞事啊。
看着台上那个清秀的女孩,台下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有人为这个女孩不值。
不过没等刘洋反应过来叫停,柳若依便接过问题侃侃而谈:
“非常感谢你能喜欢这首歌,能从歌里激发到大家的一些感情上的共鸣点,我感到很荣幸。但是就像小说不是作者的人生经历一样,一首歌也是一个小小的故事,希望大家不要对号入座。《遇见》这首歌我今年早些时候有感而发写下的,但是觉得很适合做一首歌,便将这首词寄给我现在的老师,托李老师谱曲做成了一首歌,没想到这首歌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还能演绎出那么多的故事,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不疾不徐,如清风拂面一般将烟火一带而过。让久经沙场的娱记都情不自禁鼓掌表示赞赏。
这个女孩,不一般呢。
刘洋也没有想到柳若依表现这么神勇,精神大振。
“下一个,左边那个先生吧。”刘洋指着一个看起来比较面善的眼镜男。
“谢谢主持人,柳若依小姐,我是天下娱乐周刊记者洪培,我听说你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请问你是怎么想到做音乐的?”天下娱乐周刊,他们的刊物一向以专业和严肃著称,擅长挖掘作品本身的故事和人物深度。
“我本身从小就比较喜欢唱歌,正好到了大学,有机会接触一些音乐方面的东西,起初是自己尝试写一些歌自娱自乐,只是我从小有些内向,一直不敢面向,后来得到朋友鼓励,便鼓足勇气,将一些自认为不错歌词寄过我现在的老师李敬尧教授,得到李老师好多的鼓励和支持,于是就本着在音乐方面多一些尝试心态,报名参加了青歌赛,没想到大家这么支持我、鼓励我,让我觉得做音乐也是蛮开心的一件事。”
......
她或许天生就适合当明星,看着柳若依越来越自若地应付一个个或刁钻,或有恶意的记者问题,一边的刘洋情不自禁的生出这个感觉。
到后来完全像是一个久经考验的明星坐在台上,刘洋要不是很清楚这是柳若依的第一场记者见面会,她都以为自己身边这位已经是出道多年的老手了。
好多个的问题,早已超过了两人昨晚做的预案,但是柳若依还是从来没有让场面冷场,不管记者问题是否带有有色眼镜或别有心思,柳若依都淡然处理,不卑不亢,让人心折。
原定一个小时的记者见面会,由于闻讯而来的记者比昨晚多得多,加上柳若依非常配合,几乎每个问题必答,让见面会生生被拖延了一个小时,才被刘洋强行结束,饶是如此,今天来的娱记们已经收获满满,如此众多的素材,在明天的报道中,柳若依肯定会成为娱乐版的一个热点。
这可不是用红包收买过来的托儿,全部都是“自来水”媒体记者,一个还没有出道的新人能够得到这个待遇,一方面托青歌赛影响力的福,另外一方面柳若依的惊艳表现也是功不可没。
而六家带着合约草案来的公司代表,柳若依和刘洋也进行了短暂的接触,彼此交换联系信息,算是建立起初步联系,大家都没有指望一次见面就搞定合同,柳若依带着这些合约回到金海仔细研究后,根据自己对未来规划,选择一家同自己路线最合拍的再深入谈判。
无论从哪方面看,柳若依的青歌赛之旅,堪称完美!
第17章 出人意料的迎接
回归金海的这天中午,金海大学门口站满了人。
正是吃饭的时候,站在这里的同学们却不舍得离开,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仿佛在等什么人。
“卧槽,这是什么情况?”一个路过的学生吓了一跳,没听说学校有啥大活动啊,怎么就集中了这么多人在这里,看这人头攒动,怕是有好几百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