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满“那你们自己决定,还搬不搬。”
“先不搬了吧,我觉得这边大院里都是熟悉的老邻居,过年热闹。”姚志华说着问俩孩子,“畅畅,睿睿,你们说呢”
睿睿“我随便。”
畅畅想了想“那就先别搬了吧,省的过了年你们还得搬回来,反正家里也住下了。再说我们现在要是搬过去,我的钢琴不好带,我就不能弹琴了。”
“那行。”江满对这个决议丝毫也没奇怪,说白了,没一个勤快的,家里全都是放了假立马变懒虫的主儿。
“阿姨,你们家买新房子了”马秋汝听着他们讨论,便好奇问道。
“对呀,你看我们家挤的,再加上黄阿姨,住不下。”江满随手指了下客厅,孩子喜欢的大沙发,电视和茶几,冰箱,姚志华养的盆栽绿植,还有畅畅的钢琴,满满当当的。
真是有些挤了,紧凑小户型的三室一厅,本身就不大,这年代不讲公摊面积,实际使用面积才八九十个平方,刚搬过来时候东西少,孩子也就一个,便觉得很大了完全住得下。住了这十几年下来,家里陆陆续续添置了那么多东西,可不就摆的满满当当了。
安之若素。住了十几年的房子,满屋子家的味道,江满其实自己也懒得搬来搬去。
“妈妈,我们不搬就不搬,反正你说那边都没有什么家具,可是我想去看看。”畅畅说,“好歹买了个新房子呢,哪天有空我们去看看好不好,顺便逛街。”
“行啊,哪天有空,你们自己说一声,我带你们去。”江满答应着。
说完这件事,就换了话题,聊了会儿过年的年货,姚志华随口问“马秋汝,你听着你爸还打不打算找个老伴儿过年了呢。”
“哎呀姚叔叔,您就别哪壶不开提哪壶了。”马秋汝笑道,“我爸现在一听说找老伴就生气,说让前边的牛姨给坑怕了。”
牛凤新秋天那会儿跟马长林离婚散伙,不光到处跟人诉苦说道,走时东西没拿完,二次又带着她儿子来拿东西,马长林嫌烦上班就没回来看着,结果除了自己的衣服物品,牛凤新几乎把能跟她沾边、或者她和马长林生活期间添置的东西,哪怕都是马长林出的钱,全都拿走了。
从那之后,平常马秋吾和马秋汝兄妹俩不在家,便只有星期天回来,马长林干脆也不做饭了,整天在学校吃食堂。教职工食堂跟学生食堂是分开的,就餐的大都是路远一些的老师,马长林则成了住在家属院里的食堂常客。
“上次有人问我爸是不是再找个老伴儿,他自己说不要,说还不如他一个人过清净。”马秋汝道。
“不找也罢,你爸自己想得明白就行。”江满说,“等过个几年,你哥找对象结了婚,你大学毕业了,你爸一个人年纪也不算多大,工资不少还有退休金,再找一个做伴也行。他要是有个合适的老伴儿,能互相照顾一下,你们兄妹俩还放心些。”
“我哥,他自己说一时半会就没打算找对象。”马秋汝皱皱鼻子。
姚志华“你哥刚工作半年,倒也不急,有点社会经验和经济基础再找对象也不迟,现在年轻人结婚都没有太早的了。”
正说着呢,敲门声响了几下,睿睿打开门一看,扭头就喊“说曹操曹操就到。”
“说我什么呢”马秋吾进来,一边换鞋一边好奇地问。
睿睿“我爸说你该娶媳妇了。”
“胡说八道什么呢,睿睿,大人说话小孩不许随便插嘴。”姚志华责怪了一句,笑着跟马秋吾解释道,“听他胡说,我明明说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也不急着结婚找对象。”
“姚叔,阿姨。”马秋吾看见畅畅笑道,“畅畅回来啦,我昨晚打电话才听小汝说,以为你还得两天呢,你昨天坐飞机回来的怪不得那么快。”
“昨天回来的。”畅畅笑,“爸妈说寒假太短,就让我坐飞机回来了。”
“吃了吗马秋吾”姚志华问。
“我吃完了姚叔,回来路上跟同学吃了碗面。”
一家人加上马秋汝,吃完饭还都坐在餐桌前呢,马秋吾一来,姚志华就起身去沙发上坐,打开电视一边看着一边聊天。江满站起来刚想收拾碗筷,畅畅和马秋汝就抢先收拾端进去了。
“畅畅,在那边想没想家”马秋吾笑问。
“有点儿。”畅畅点点头,“关键是食堂的饭没有家里好吃。”
“跟小汝一样,也嫌食堂的饭不好吃。”马秋吾笑。
他在首都读了四年大学,对首都更熟悉一些,就跟畅畅聊了一会儿,聊到首都一些风土人情和小吃美食。
“马秋吾今天怎么有空回来也不是星期天,工作不忙吧。”江满问。
“还行。”马秋吾停了一下说,“姚叔,阿姨,我其实,有打算辞职,刚才到家跟我爸提了一句,被他骂出来了,就跑你们家来了。”
“辞职”姚志华惊讶道,“好好的干吗辞职呀你辞职又能干什么现在多少人想进机关单位进不去呢。我要是你爸肯定也说你。”
“姚叔,我认真考虑过的。”马秋吾说,“机关单位的作风你也知道,我有点不太适应,熬资历还早着呢,拿一点死工资,您说我这个年龄,看不到出路。”
“那你辞职打算干什么”姚志华说,“现在私营企业、外资公司什么的,工资是比较高,可是肯定比不上体制内稳定。”
“不是打算跳槽。”马秋吾顿了顿,笑道,“可能有点自不量力,我和两个朋友,打算辞职下海了,我们想自己创业。”
“下海好,可是一不留神也会被浪头拍到。”姚志华说,“年轻人创业当然好,可是一定要慎重考虑好了,你这个工作在很多人眼里可是香饽饽呢。”
“这个年代,有这个想法我觉得挺好啊。”江满端着一盘橘子过去,坐下笑道,“姚志华,我怎么觉着你当老师当得爱说教了,你想想当初,你分配到蓝城市人事局,说白了可比马秋吾的单位还好呢,你不也不干了吗。”
“那不一样。”姚志华说,“我那时候是考研究生,马秋吾自己辞职创业,这个风险可大多了,现在下海是挺时髦,可弄潮儿没那么好当的。”
“姚叔,阿姨,我是这么想的。”马秋吾沉吟道,“我现在的工作优势就是稳定,事情不多工作也不重,可以混日子,熬资历熬下去,穷不着富不着,日子肯定也过得下去。可是您看,我家里的情况您再了解不过了,就我这么点工资,三年五年我连个房子都买不起,将来还说什么成家立业,让人家姑娘跟着我吃苦受罪呢。”
姚志华听着一时没反驳,江满则慢条斯理剥了一个橘子递给他,又递给马秋吾一个。
马秋吾说的的确是现实问题,这些年马长林独自养一双儿女,加上几番折腾,的确没什么积蓄。哪怕就以现在沪城两三千的房价,要买个可供结婚成家的房子,爷儿俩的工资攒上年都不一定够首付。
江满现在算是能理解,为什么房子便宜的年代那么多人没买,到涨出天价时候便只能空余恨。这年代来说,先富起来的人毕竟少,大部分人还是工薪阶层,房价低人其实也穷,买房,即使按现在的价格,还是负担比较重的。
并且可能这个年代的人,对借钱买房和房贷这个东西还不太接受,总觉得欠债几十年就买个房子,压力太大了,就不像过日子的。
所谓“提前消费”的观念,在这个年代还几乎没有市场。
“马秋吾你想的有点悲观了。”姚志华道,“你说你一个名牌大学生,体制内政府部门工作,找对象不要太吃香,还能连媳妇孩子也养不起了你这个工作好好干下去,年升职是没问题的。至于买房子,将来小家庭一起奋斗,好歹你工资收入也不算低,买得起。”
“姚叔。”马秋吾笑了下,看看旁边畅畅和马秋汝,又看看江满,笑道,“姚叔,畅畅和小汝都在呢,当着她们两个女孩子,我也不怕您笑话,您说现在的姑娘,谁家不是宠着长大的,就比如小汝将来结婚嫁人吧,我肯定希望她找个条件好些的,您对畅畅肯定也一样。还比如您吧,您是国内知名作家、学者,年纪轻轻就升了教授,您这些年从农村一路奋斗到现在的地位名望,还不是想让阿姨和一双儿女过得更好。”
“你这小孩”姚志华指了指他,“走上社会了啊,嘴巴越来越会说了,还给我拍起马屁来了。”
马秋吾低着头不好意思地笑了下。
姚志华“我也不是要拦着你,可是创业有创业的艰辛和风险,你看看那些下海的,我们是光看见人家挣钱了,背后人家呛水吃亏旁人未必看到。你呀,也别怪你爸骂你,但是你要是都仔细考虑好了,而不是头脑一热,你就去跟你爸好好谈谈,毕竟咱们这一辈人思想都这样,还是比较看重体制内的稳定。”
“其实我觉得要是想通了,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您看,我反正已经毕业了,家里就剩下小汝,我爸的工资收入,供小汝读完大学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与其这样熬着,还不如搏一把,成功了我就成功了,哪怕不成功,我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人也不至于饿着自己,所以说,我其实也没什么后顾之忧。”马秋吾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