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还吐血了?”李小琴记得,上辈子似乎听谁提过。
“可不嘛,吐血,晕到在地上,红霞去县城了,王叔忙着开会,等晚上回家才发现的。”李小东说道:“老王爷去年上山挖草药,摔断了腿,王叔把积蓄都拿出来治疗,钱花光了,人也走了。今年又碰到王婶这个事,哎。“
李小琴听得很是震惊,那个笑起来暖如冬日的王叔,家里竟然到了这地步,道:“哥,那我赶紧把小猪圈搭好,赶着他们没吃晚饭给送去。”
王大胆是李小琴这辈子遇到的第二个暖心人,那天去虎崖,她忘不了王大胆递给的半块烙饼。那天,旁人家里能吃饱的,却藏着掖着吃。就王叔家可怜,偏偏还掰大半烙饼给,李小琴心里好生感激。王婶在李小琴的印象里,是个温柔善良的婆娘,绣花手艺在芭蕉村一流。绣花,是在织物上,用各种线织出种种图案的工艺。王婶的绣花工艺,婉约清丽,令人赏心悦目。有一次政府领导来芭蕉村下乡,郝村长开会,选出村子几个手艺强的,分别拿出看家本领给领导们过过眼。
李大奎的打家具活也是芭蕉村独一份,所以那场面李小琴也在场,有幸亲眼所见。一张织物,绿色的青山,清澈见底的溪水,自在畅游的小鱼小虾,都像是被王婶给绣活了一样。只可惜在七十年代,老百姓温饱问题都难解决,谁还花钱买纹绣这种奢侈品?所以王婶工艺精湛,却也没能让王家富裕起来。
第四十七章 魏家人
李小琴拿本子和笔,搬一把椅子坐下,把脑海中想到了猪圈样子画下来。以后得把养猪场办大,一定是个现代化高科技流水线养猪,但眼下资金不足,上头政策也没等到,只能盖个传统的普通遮风挡雨小猪舍。五平房里的猪舍,用围栏圈住,顶棚拿胶布挡着,高度一米就成,她设计的这个猪圈是不考虑人进去的。猪圈靠墙,墙壁能做挡风。喂食,喝水共用两个盆,节省。猪爱干净得很,基本不乱排便,到时用铁锹铲走。猪圈旁边得种点蔬菜,把粪便合理利用起来。眼下是冬季,西南地区早晚温差大,得在猪圈周围拿玉米杆挡住,起到保温隔热性能。
思路在脑海里清晰过一遍,李小琴手拿笔杆,在本子上刷刷记下来。然后就着手搭建。李小东泡完了冷水脚,心里担心小妹搞不定,手扶墙壁一蹦一跳往后院去,却见小妹已经吭呲吭呲地快建好了。
“妹,你哪里学的?”李小东不太信。家里就没喂过猪,说要盖猪圈,但他连盖猪圈该从哪里盖都不知道,现在小妹竟然三下五除二就搞得差不多了。李小东看着小妹的眼神,除了震惊,还有疑惑。
李小琴顿时一头黑线。是啊,她才十六岁,是个没经历啥大世面的,咋就说盖就盖起来了呢!她只能道:”哥,你看,我照着龚叔家猪圈盖的,像不像?“
原来是现学现用。李小东顿时恍然,审视一番后,说道:“跟他家猪圈差远了,人盖得比这好看,结实,你这下冰雹就砸塌了。”
“哥,等你腿好了,咱再摸索着改进改进!”李小琴擦了擦手,说道:”眼下就先这样吧,今天我去县城,有听到街道播报员在说天气,说这两天虽然气温下降,但没大风大雨,所以熬到你腿好,应该是可以的。“
“嗯,好。”
李小琴把小猪仔一只只提了扔进圈里,后院沙药叶子满地是,扯两捆扔进去。小猪仔们一开始有点害怕,过会就放松警惕了,开始用粉红小鼻子闻了闻,接着张嘴试吃。
“诶哟,小猪仔还蛮喜欢呢!”李小东在猪圈外面观看,见小猪仔们爽快都吃完了,兴奋地笑着嚷嚷。
李小琴被大哥情绪感染,也跟着笑了笑,把新扯的沙药叶再扔进去。
“妹,你记性可真好,去一趟龚叔家,不仅记住猪圈咋盖的,还记住喂猪小技巧!”李小东笑着夸赞小妹,“我去了两趟了,一门心思就晓得买生猪。”
“哥,你快回屋歇着吧,脚伤要紧。”
“嗯,那我去了。”李小东点点头。
猪圈基本框架都出来了,李小琴把破胶布搭在顶棚,再拿玉米杆压住避免被风吹跑,也可以保温取暖,五平方米的小猪圈也就正式弄好了。李小琴擦了擦额头的汗,看着自己的成果,越看是越喜欢。此时夕阳已西下,生怕王大胆家吃饭了,她立即就去洗手,拿了一个簸箕筐过来,去厨屋装七八只鸡蛋。再找一只塑料袋,把留下兄妹俩吃的整碗桂花酿肉,筷子夹七八片装好。都放入簸箕筐里,她又拿洗得干净的抹布盖住,走时朝房屋里喊,“哥,我去王叔家了,回来再做饭。”
“去吧,路上小心。”李小东吃过小妹从县城带来的肉包子,不觉咋饿。
李小琴刚出了家门,便看到老叔家竟然站着有人。一男一女,旁边停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女的四十多年纪,穿老式偏襟衣服,头发用围巾绑起来,脸上带着笑意,但是李小琴觉得那笑很有几分算计的样子。男的穿灰蓝色的工人服,瘦弱的身体,黑乎乎的皮肤,像个常年在日头底下暴晒干活的工人。模样十几岁,一双眼时不时朝旁边瞄,神情带着几分期待。他瞄的方向,正是李小琴家。但因为王叔家在芭蕉村最上头,李小琴一出门就往家背后走,所以没被伙子瞄到。
李小琴秀眉微微皱起,直觉这俩人面熟得很。她脚步停下来,仔细回忆。上辈子的她内向懦弱,一天天就晓得躲在家里自己玩,不大出门,但村里谁是谁,遇到叫不出名字,但也是知道是村里人的。她凝眉回忆,视线突然一定格,接着便看到了一个化成灰都认出的人。穿补丁粗布衣裳,尖嘴巴瘦面颊,相貌极其丑陋。可不正是老叔吗?这一眼让李小琴惊悚了。这时,她隐约感到了一股不妙感。李小琴仔细观察,那俩人跟老叔有说有笑,突然想了起来,刚才孔大娘提到魏家人,接着就看到孔大娘出现在视线里。
“哟,小琴,到点做晚饭了,你这提着簸箕筐上哪呀?”村人的声音,一下子把李小琴拉回神来。她一个激灵,视线里魏家人搀扶老叔进屋,孔大娘紧随后。李小琴眉头就是一皱,突然觉得,跟大哥的安稳日子又要起波澜了。
见她不答应,村人撇了撇嘴,一边走一边嘀咕,“都说变得伶牙俐齿了,我看老样子嘛,喊人也不答,比以前还闷咧。”
“哎哟,傍晚了天凉,快进屋坐。”李二奎难得热情地把人迎进里屋。
他一只腿废了,医生用支架捆绑固定,但痊愈后腿都是弯曲的,这辈子是甩不掉拐杖了。钱都被郝村长拿出来赔偿给侄子侄女,身无分文,让李二奎变得暴躁,气得狠了就摔东西,破口大骂,骂完侄子侄女毒心肠陷害,又接着骂村干部不体恤老百姓。医院里医生护士,都害怕他那副状若癫狂的样子,见到都不由得打寒颤。再加上没钱继续住院治疗,医生多方努力下终于联系到芭蕉村干部,通知亲人去接了出院。
李二奎祸害侄子侄女,俩娃咋可能去接呢?村干部一商议,最后把魏家人喊去。李二奎打死都不愿出院的,但看到魏家人,他憋在心里的郁气就消散不少。
第四十八章 做婆娘
要说李二奎跟魏家,那还真是比血缘关系的亲戚还亲。农村都好给小娃儿找干爹干妈,目的是为子女免除灾祸,求得吉祥。两年前,魏家的宝贝金孙有段时间老爱哭闹,托人来芭蕉村找到马半仙给算,说是小娃被黄鼠狼看中了,要选去做孙子,破除的办法也有,得买大公鸡放在几个村口交汇处的路口,谁第一个从大公鸡身边经过,说明身上正气能压制黄鼠狼的邪气。
李二奎就是这么阴差阳错地跟魏家扯上关系的。拜的那天,李大奎领着一双儿女也在场。魏家人从自家准备酒肉,拢共喊了五个人,拿扁担挑着给李二奎送礼。七十年代温饱都难解的,出手如此阔气,生活质量必定上上层,把李二奎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那小娃给李二奎磕三个响头,改口称呼干爹,李二奎赠送给小娃的礼物,还是跟李大奎讨的一把玩具木制手枪呢。
有了魏家这门亲戚,让李二奎在村里牛了好阵子,逢人就说他亲家咋有钱咋阔气,好像魏家的钱就是他的似得!李大奎没死前,魏家人也好上门走动,给送些瓜果红糖。讲话也客气,笑眯眯的,但是那笑很有几分算计的样子。上辈子李小琴就感不舒服,但内向懦弱,哪会跟李大奎提这些?
李二奎把人请进里屋,拉扯椅子让座,那笑就没断过,“亲家,我这腿伤可严重了,得吃大鱼大肉才长肉啊。“说着,李二奎那双眼珠子灵活地转了转,先前魏家人去医院接,过程匆忙,路上李二奎躺在架子车又颠簸得腿疼,就顾着嗷嗷叫,这会到家了才顾得去翻礼品。村里人被拜干爹干妈的不少,但没有人同李二奎那样走狗屎运。每回魏家来不得猪肉鸡蛋的送,可把李二奎牛的,今天孔大娘也在场,他有心让孔大娘羡慕嫉妒。
只是在翻到魏家拎来的渔网袋里,除了一罐红糖再没别的,李二奎立即就拉下脸来,“我说亲家,你们咋办事的!没有给我带来猪肉条就算了,竟连鸡蛋也不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