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咬下去,里面肉香味四溢,油渣被剁的粉碎,里面加入了清口的白菜,而且油渣在饺子里面加热,自带着浓郁的肉汁,虽然不多,却也让人赞不绝口。
“小鱼姨姨……”姜国良的女儿抬头望着姜瑜,眼巴巴的看着。
姜瑜也没吝啬,给每个孩子夹了一个饺子,看着他们吃的美滋滋的样子,她心里也高兴。
“好吃吗?”她问道。
几个孩子连忙点头,当然好吃,里面可都是肉渣,能不好吃嘛。
再说孩子们本来就馋肉,今晚能吃到这个,可是要高兴坏了。
把盘子里的饺子给几个小娃娃分了分,姜秀秀帮着姜瑜收拾碗筷,等他们换上外出的衣服,一大家子同族的人,这才浩浩荡荡的出了门。
第一家肯定是要去同族里年纪最大的长辈家中拜年,然后依次往下轮。
来到河西公社半年多,姜瑜除了去过有限的几户人家家里,再就很少串门。
作为一个现代人,住着钢筋铁泥的大厦丛林,说不准十年八年都不知道你对门是谁,她自然也有这种习惯。
因此来到河西公社,成为姜瑜,这种随便串门,且村子里人人相互熟悉的场面,对她来说是有些陌生的。
姜烟姐弟三人在拜年的时候,得到了不少族中长辈的问候,毕竟家中长辈都不在了,如今只剩下他们三个孩子,物质上谁家都不富裕,能帮衬的不多,至少该关心的还是要多关心一下。
姜瑜心里倒是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如今这个年代和后期不同,现在家家户户好几个孩子,且“半大小子饿死老子”的说法,谁家的余粮都不多,给了别人势必自家就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况且他们三姐弟也没艰难到过不下去,能得到族中亲人真心的关怀和问候,对她来说就已经很不错了。
她也不觉得被人总是提起过世的父母有多么的难以忍耐,他们没有利益纠葛,况且姜翰夫妇的口碑在公社真的很好,这些关心她们只会接下来。
当然也有不喜欢他们的人,可那些人姜烟三人也不会去拜年。
转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来到了姜长海家中。
四婶见到姜烟姐弟三人,将炕头上的炒黄豆赶忙推过来,还有水果硬糖,抓起几颗就塞到姜川的手里,“大妮二妮,快点上炕暖和着,家里今天烧了不少柴,炕头热乎着呢,转了一大圈,是不是可冷?”
姐弟三人也不着急回家,再说姜翰在世的时候,和姜长海的感情很不错,因此他们也是乐意和姜秀秀家里来往走动的。
此时被四婶一招呼,她们姐妹俩就拖鞋上了炕,姜秀秀也凑在姜瑜身边,两人一块占据着一个热炕头。
“二奶奶,您冷不冷啊,我占了您的热炕头。”姜瑜冲旁边的老太太笑道。
姜秀秀的爷爷在兄弟中排行老二,他老人家和姜老爷子是一个父亲,因此两家的关系算是村子里最亲密的了,毕竟姜持膝下只有姜翰这么一个儿子,和姜长海是最亲的堂兄弟了。
姜翰的年纪比姜长海要大两岁,不过因为姜翰结婚晚,而姜长海在十八岁那年就生下了长子姜国荣,虽说姜长海现在已经是做爷爷的人了,可姜瑜还是要喊对方一声叔,而不是伯伯。
老太太崔氏露出一口整齐的牙,笑的慈爱,“二奶奶年纪大了,受不住那热炕头,你们年轻人抗的住。”
二爷爷不在家,这个点估计去了同族的老人家里下棋去了,如今休闲活动少的可怜,老人家的日常活动一般都是晒晒太阳下下棋。
姜秀秀抓了一把炒黄豆塞到姜瑜手中,对赵彩花道:“妈你不知道,我和三哥过去的时候,大妮姐刚吃完饭,饺子是姜瑜做的,包的可好看了,还好吃。”
“是嘛!”赵彩花看着姜瑜,“二妮做饭的手艺那么好了?”
姜烟自豪地点点头,“这大半年都是小鱼在家里做饭,我可是轻松不少。”
“就得这样。”赵彩花笑道:“一家人过日子,可不是得互相体谅着,能帮就帮,是吧二妮,不然光指望着你大姐,可不得把大妮给累坏了。”
姜瑜点点头,“四婶说得对,以前我年纪小不懂事儿,现在知道我大姐的辛苦了。”
“好孩子,以后有啥难处就来和四婶说,能帮的四婶肯定帮着。”
“好!”
在这边一直熬到凌晨四点钟,姜瑜才领着弟弟,和姜烟一块回家了。
这个年算是拜完了,白天家里应该也不会有人去,毕竟家中没有长辈,余下的时间可以在家里偷个懒,等过完年再去茅屋那边继续跟着几位老师读书。
姜川此时都在打盹了,回来的路上若非姜瑜搀着,估计这孩子直接能躺在街上睡着。
瞧着他这困顿的样子,之前又守夜,回到家里姜瑜把弟弟送回房间去,也没喊着他洗脚,想着大过年的这小家伙也累坏了,不差这一天。
不过她和大姐一块靠着泡了脚,才躺在暖和的被窝里睡着了。
这一觉睡到中午快十二点才起,身边的姜烟却呼吸清浅,没有苏醒的迹象。
姜瑜也没舍得喊她,之前的一段时间,姜烟整日都在家里忙的团团转,再加上父母的忌日也就在前几天,精神和体力双重压迫,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她对姜翰夫妇没有多少孺慕之情,再者逝者已矣,她如今的目标,就是看着姜烟能嫁给喜欢的男人,姜川能出人头地,自己再做一份喜欢的事业,找一个合心意的男人,如此便也满足了。
第042章 金凤凰
初二这天,是下午送年,饺子也是在晚饭的时候吃的。
这顿饺子包的是几十年后的,所谓的翡翠饺子,饺子皮中间是白色的,周围是绿色的,特别的好看。
几位老师看到饺子的时候,可是喜欢的不得了,得知居然用菠菜汁活的面,纷纷说姜瑜脑子灵光。
送完年,公社的人就开始走亲戚了,他们家里没有别的亲戚,姜翰是独生子,姜妈妈是独生女,并没有别的姑姑舅舅之类的,因此家里倒也不需要忙碌。
不过在初三的这天,却从县里来了几位领导,拎着东西来家里慰问,带的几乎都是吃的用的,有鸡鸭肉和布料之类的,其中一位领导还给他们家送了一瓶花生油,这些年里在如今这个年代不可谓不丰盛。
原本姜烟是要请姜长海或者是姜家的老人过来,陪着几位领导一块在家里吃顿饭,来的几个人没答应,他们是带着东西来关怀几个孩子的,若是留在这里吃饭,带来的东西是给他们的,还是给孩子的,怎么看都不合适。
人家拒绝,姜烟也没强留,姐弟三人将人送走,把东西归置了一下,余下的日子就安静下来。
距离开春耕地还有点日子,至少也要出了正月里,不然泥土冻住,翻地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姜烟每日里的事情就变成了缝缝补补。
“小姜啊,其实以你的能力,以后可以专攻理科。”程老看到姜瑜的问题解答,说惊艳都不过分。
他们这不是正式的授课,可姜瑜这孩子聪颖,很多问题根本不需要翻来覆去的再三传授,说一次这丫头都能死死的记在脑子里,绝对不会忘记。
要说没有在家里温习,几位老人是不信的,可也正因为这点,他们几位在河西公社的这些年,察觉到唯有这半年才是最快乐的。
这个孩子简直就是一块超大的海绵,不断的以鲸吞般的速度,吸收着他们脑子里的知识,并且能举一反三,转化为自己所用。
郭老一听,顿时就不乐意了,“不是老程,小姜文科方面并不比理科逊色,怎么就非要专攻理科?”
“文科到底是不如理科正宗,你看看现在不都讲究科技兴国?”程老说了两句,瞧见郭老那眼珠子越瞪越大,赶忙解释道:“行行行,你也别冲我瞪眼,我也没说文科不好不是?只是相对的来说,理科更实际。”
“我不赞同。”郭老很显然是想和程老杠上了,“文科又不是只能摇动笔杆子,别想得那么狭义,退一万步说,人类的发展总不能摒弃精神层面吧?而且……”
“好啦好啦!”方老在旁边赶忙开口劝阻,“文理并进,这才是咱们的教导方针,缺一不可,而且你们在这里争得面红耳赤的也没用啊,总得问问人家小姜的意见吧?”
“……”
姜瑜一脸懵逼状!
不是,你们大神吵架,何必要殃及她这只小鬼呢?皮球就没有这么踢的。
瞧见几位老师的眼神,如探射灯似的投射到她身上,姜瑜后背都浮起一层冷汗。
她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勾起一抹笑,“就像方爷爷说的,文理并进,全面开花。我现在还年轻,有很多的时间来读书吸收知识,只要几位爷爷肯教导我,不管文理我都学。人生不易,咱们就得多才多艺才行。”
“哎,小丫头别看年纪小,想法倒是很成熟。”徐老冲着姜瑜满意的点点头,“说得对,人生不易,就得多才多艺,技多不压身嘛。所以,你们俩老东西就别争了,小姜现在学的好,咱们有多少教多少,要是她吸收的了,倾囊相授有什么不好的?非得挣个大哥二哥的,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