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门口一直到接到新娘子一共有三道门,农村孩子多,因此结婚的时候你得准备不少的糖才可以,不然会很尴尬。
好在杨青青的新婚丈夫是供销社的小领导,结婚需要喜糖,单位里的领导也不会吝啬的,总能走点员工通道给写便利。
“不给喜糖不让进门。”一时间,想着等拿到糖果的孩子,什么都顾不上了,齐刷刷的冲到大门口去堵着。
只是很可惜,随着一把糖从墙头上被抛进来,堵着门的孩子们什么都顾不上了,扭身回头疯抢扔进来的喜糖,新郎官也顺利的跨进了大门。
这次来陪着新郎官结亲的,是对方的堂兄弟,来了有三四个,护着新郎官跨过三道门,可算是看到了新娘。
姜瑜被姜秀秀拉着站在院子里,透过窗户看着里面的情况,只见媒人在里面念念有词,都是一些吉祥话儿,且农村的习俗看着也很有趣,这婚礼在她看来,也是原汁原味了。
这个年代接新娘大部分都是牛车,条件好点的是租用村子里的拖拉机,再好点的直接骑着自行车过来。
今天对方来接人,直接就是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的十几辆,惹得村里不知道多少人在背地里羡慕眼红。
他们很多当年结婚,干脆就是从自己村子里走到婆家的,别说自行车了,连牛车都没有。
这一比较,心里难免会产生落差。
不过在姜瑜看来,可谓大开眼界,她无法想象结婚居然是用自行车的,而且来接亲的流程和穿戴都很土味。
想到自己结婚,最早也要十年后,心里不禁松了一口气,那时候私家车已经开始出现了,华夏经济发展迅猛,她或许能避免这种自行车接亲的羞窘。
在这个年代,能被自行车给接到新家,对新娘子来说是最美的婚礼了。
可姜瑜到底不是这个年代的人,她实在是很难全心接受。
众人经过一番的热闹,杨青青就被她的新婚丈夫给抱出了家门,放到了最前面的那辆自行车后座上。
后座很体贴的铺着一张软垫,车把手上也挂着红色的布条。
杨青青的父母要跟着过去喝喜酒,也坐上了自行车的后座。
众人在一番喧闹的道贺声中,看着接亲的队伍离去。
“咱们回去吧。”姜秀秀招呼正在和一个小男孩聊天的姜川,挽着她的胳膊往家里走。
姜瑜对这桩婚事其实很看好,毕竟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娶一个家有残疾父亲的女人做妻子,说不定以后就会是一个很重的负担。
既然对方依旧坚定的娶了杨青青,那就是真的很喜欢她。
先不说以后供销社的处境如何,至少在这几年内是能过上舒坦日子的。
“你觉得青青姐对象咋样?”
“挺不错的。”姜瑜回答。
“是吧,我妈也觉得对方挺好,而且我偷听五婶和我妈说过,青青姐对象给了他们家六十六块钱的彩礼呢,这笔钱青青姐不打算带走,留给了杨叔刘婶,那人还说青青姐只要过门,家里的钱都给她管着。”姜秀秀的语气里都是羡慕。
姜瑜点头,不知道该说什么。
作为现代职业女性,她的观念并不适合这个年代,因此很多的话她不会对姜秀秀说。
以免被看做异类。
却说杨青青这边,被接到县城里的一个院子里,连番的折腾,喝完喜酒送走客人,天色也已经暗下来了。
家里的晚饭是她婆婆做的,不过是将中午的饭菜回锅热了热,有不少的肉,谁也不会嫌弃。
她的新婚丈夫叫梁平,长得一般,不帅可也不丑,个子瘦瘦高高的,带着一副眼镜,给她一种很有知识的感觉。
最开始她的确是不想嫁给梁平,毕竟她心里有喜欢的人。
可之后她在村中五婶子的陪同下,来到梁家吃了顿饭,看到梁平的父母,心里的排斥瞬间淡化了很多。
梁平的父母很和善,而梁平的儿子也特别的懂事,甚至看到自己还有点胆小,长得白白嫩嫩的很可爱,她第一眼看到就喜欢的紧,当然这时候她并没有把这个小娃娃堪称自己的继子。
她喜欢的人也在县城里,只是那人的父母性格有点不太好相处,好几次她看到那对夫妻扯着嗓门吵架。
人,其实很怕比较,若没有接触到梁家,她大概还是会坚持等着那个人去她家里提亲。
“青青,既然来到咱们家,就别把自己当外人,以后这里也是你的家,有什么不懂得尽管问妈。”梁妈妈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再加上青青这孩子朴实勤劳,接触过几次,再加上她的一些听闻,心里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
梁青青羞涩的点点头,然后察觉到坐在两位老人中间的小娃娃正悄悄地看着她,想到以后这孩子也要喊自己为妈妈,她心里颇有些忐忑。
梁妈妈见状,低头冲小孙子笑道:“浩浩,这是你的新妈妈,奶奶告诉过你是吧?”
“……嗯。”小家伙垂下头。
“妈,他现在还小,可能没办法让他一下子喊出来,不管喊我妈还是姨,我都会对他好的。”杨青青赶忙说道。
“好,妈听你的。”梁妈妈听到儿媳妇这么说,心里更加的满意,这儿媳果然没有娶错。
姜瑜这边,高中的课程已经复习完了,课本上的知识对她来说根本没什么难度。
虽说脱离学校多年,有些理论和公式你会模糊,可只要再复习几遍,很快就能捡起来。
现在她已经开始复习大学的课程,没有大学课本,这些都是几位老爷子自己备课然后再教给她。
姜瑜如同一块海绵,以极快的速度吸收着几位老人脑海里的知识,这学习速度,让几位学识渊博的老人家都觉得紧迫起来,同时也深深地为姜瑜惋惜。
若是个和平年代,她必然会有一番很大的作为。
可如今,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只能自娱自乐了。
第029章 被家暴的孩子
姜瑜不知道几位老师的想法,照例风雨不误的每天去听一个小时的课程。
就算是知道,也不能告诉他们恢复高考的事情,没处解释。
两日后杨青青回门,姜瑜家没有去喝喜酒,可姜烟还是准备了六个鸡蛋,让姜川给送了过去,乡里乡亲的总不能装作不知道。
只是从姜烟口中得知,杨青青结婚后的日子似乎挺好的,据说公婆对她也很和气,姜瑜就不再关注对方。
秋去冬来,河西公社接连下了好几场雪,将村庄包裹的一片雪白,而公社里在入冬的时候就彻底闲下来了,不再上工。
家里做饭的任务被姜烟揽了去,她则是每日去茅屋那边跟着几位老人读书,通常是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再加上姜川学校里也放假,每日里也会背着自己的小书包,跟二姐过去学习。
天色渐暗,姐弟俩从茅屋那边出来,冒着风雪往家里走。
姜川攥着二姐的手,踩着脚下还未化又添新雪的路面,感觉寒风不断的往身体里面钻,冻得他不断发抖。
“二姐,你看前面?”
姜瑜顺着他的话,抬头看着前面,在路边的位置,看到一个身影蜷缩着。
领着弟弟走上前,发现是一个小孩子,而这个孩子她也认识,是村子里一户姓田的人家家里的小姑娘。
田家可以说是公社出了名的困难户了,当家的和他那个寡妇妈魔怔了似的想要孙子传宗接代,而田家媳妇进门口前面一脸生了四个闺女,终于在前年生下一个带把的小子,因此田家的那四个女孩就成了赔钱货,吃不饱穿不暖完全是常态,不说前面三个女孩子,这最小的一个今年只有六岁,也已经很早就学会了下地干活。
即便如此,每日里也都是动辄遭到家里爸妈以及奶奶的打骂,在公社里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田家的邻居几乎是一日三餐,就着田老太训斥打骂孙子的动静过日子,心里别提多嫌弃了,可也没办法,总不能将房子给搬走,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只能忍着。
“小花?”姜瑜蹲下身喊了一声,抬手按在小姑娘肩膀上,还带着些微的温度,让她不禁松了一口气,“外面下着大雪,你怎么不回家?”
小姑娘穿的很单薄,里面说的好听是棉衣,可一眼看上去,根本就没有丝毫厚度,而且衣服灰呛呛的,有好几条破缝,露出了零星的灰色棉絮,这件单薄的棉衣也不知道穿了多少年了,估计是她几个姐姐穿过的。
相比较起上面的三个姐姐,最小的这个小姑娘日子简直如同地狱。
当年田家媳妇怀着小花的时候,田老太专门找人占卜过,那人信誓旦旦的说田家媳妇怀的是个孙子,这可美坏了田老太,直接就是每日里鸡蛋米汤的喂着,谁知道最后出生的还是个孙女,差点没把田老太给气死。
想想儿媳妇怀孕时赔上的那些好东西,此时所有的怒火全部都发泄到了这个最小的孙女身上,动辄打骂,一年到头小姑娘身上没有几处完好的地方。
小花的弟弟只比她小两岁,是田家上下的掌中宝,心头肉,三位姐姐好歹年纪大些,懂得和爹妈奶奶耍点小心眼,唯独这个最小的小姑娘,从来不知道为自己争取,逆来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