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福宝的七十年代 (女王不在家)


  福宝这是平生第一次吃红烧肉。
  顾家也吃过肉,但不是这种吃法,做的没有刘家讲究,肉也不是这种上等的肥瘦相间的三层五花肉,吃起来那滋味自然不如这个。
  刘家的五花肉口感肥而不腻,软糯香甜,咬一口在嘴里都要化开了的感觉。
  这是她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肉了。
  吃完了这顿丰盛的午餐,几个孩子出去院子里玩了,刘家的孩子拿出来自己平时积攒的玻璃球和叠方和两个小亲戚玩儿,福宝对那亮晶晶的玻璃球感兴趣,用手指头弹来弹去的,觉得很好玩。顾胜天则忙着和男孩子们会撞拐跳房子。
  而就在里屋里,在收拾完堂屋的碗筷后,刘桂枝娘把刘桂芝叫到了里屋里,刘桂枝把最近的烦恼慢慢地比划给自己娘看。
  刘桂枝娘想了想,叹息:“我那女婿是个倔强性子,他既然定了这个主意,那也没撤。其实他也是为了你和孩子,这男人心野,不是庄稼地里能困住的人儿,你拦也拦不住。”
  刘桂枝低头,她其实也没想拦。
  他想干,那就干,干好了她跟着吃肉,干不好了她跟着挨饿受穷就是了。
  刘桂枝娘想了想,探头看看外头,几个儿子媳妇都忙自己的事呢,老头子也在外面台阶上看孩子们玩耍,她走到了柜子前,打开柜子,从里面翻啊翻的,翻出来一件包着的衣服,打开衣服,里面是一个木盒子。
  刘桂枝一看那木盒子就知道怎么回事,她娘的娘家有些家底,当时她娘嫁过来的时候有陪嫁的,那陪嫁一直保存在木盒子里。
  在刘桂枝小时候,她就看到她娘在桐油灯底下偷偷摸摸地打开木盒子,把里面的金贵东西一件件摩挲一番,之后再恋恋不舍的收起来。
  这在过去那个贫穷的岁月里是刘桂枝娘唯一的安慰和想头,说实在日子过不下去,就得卖这个糊口。
  再后来日子好了,她爹做木匠活颇有些积蓄,她娘也不用变卖这几件金贵东西,但是也会在高兴不高兴的时候拿出来把玩一番。
  刘桂枝娘打开那个木盒子,从里面拿出来最大的那个金戒子。
  “这些东西,早晚是给你和你三个哥哥的,我先给你拿出来这个金戒子,你让卫东拿着卖了,我打听过,这个能卖八十块钱,你卖了钱给卫东做本钱,这买卖也能做起来。”
  刘桂枝一见这个,惊到了,连忙摇头摆手的。
  她当然知道,自己出嫁时候,她娘已经变卖了一对金耳坠了,现在自己回娘家,娘竟然又要给自己一个,她都不要意思要了。
  刘桂枝娘却坚持,偷偷看看外面,把那个金戒子塞到她手里:“收起来吧,别让人看到,你三个嫂子都是通情理的,不过知道了,难免有些想头,这都是我娘家当初带过来的嫁妆,我自己东西,想给谁就给谁,再说以后也少不了她们的。”
  刘桂枝捏着手里的金戒子,想想,眼圈红了,不过还是收起来。
  她知道卫东那里想做买卖没本钱,这个戒子正是需要的时候。
  她把戒子收起来,抬起手缓慢地对着她娘比划。
  不用看她比划什么,她娘都明白自己闺女的意思。
  她娘握住她的手,含泪说:“闺女,你的心思,娘都懂。没事,别操心别的,你就和我女婿好好过日子就行了。”
  吃完饭又说了一会子话,刘桂枝带着顾胜天和福宝回家去,一路上她走路都觉得忐忑不安,时不时摸一摸怀里揣着金戒子的地方。
  这东西金贵,七八十块钱呢,万一丢了,她哭都没地哭去,得藏好了。
  回到家里后,沈红英过来试探着和她搭话,她都没兴趣,用手比划了几下就赶紧进屋了。这个时候当一个哑巴就看出好处来了,你不搭话,别人也不能挑理。
  进屋后,她拉着顾卫东,赶紧把金戒子给他看,并把娘的意思比划给他。
  顾卫东一见那金戒子就震到了:“你怎么就要了?这怎么好意思拿?”
  刘桂枝低垂着头,捏着那金戒子,犹豫了下,又比划。
  顾卫东犹豫了一番:“送回去吧,我是要做买卖,但是丈母娘的金首饰,我不好意思拿。”
  刘桂枝一听急了,她拿回来,是满心希望顾卫东靠着这个做买卖让日子好过起来,再送回去算怎么回事?
  刘桂枝比划来比划去,一脸焦急。
  顾卫东看着那金戒子,沉默了很久后,才说:“那我一定得成功才行。”
  做成了,把钱拿去再给丈母娘买个新的戒子。
  要不然他就真没脸让刘桂枝回娘家了。
  ——
  六月底是收麦子的季节,平溪生产大队种的麦子并不算太多,打下来麦子就是用来交公粮的,每家每户只能分到很少的一点。没办法,麦子产量低,还是种玉米大豆高粱什么的产量高,这样大家才能吃饱饭。如果不是要交公粮,大家宁愿再少种麦子呢。
  所以每年的麦收,大家竟然也说不上多忙,割麦子,收割,打麦扬场,最后晒干了收拾起来称一下斤两,陈有福乐了。
  今年收成不错,交了公粮后还能剩下一些,到时候大队里每户人家能分几十斤麦子,消息传出去,大家伙自然是高兴了。麦子磨成面好吃,就算不舍得吃,拿去换粗粮,一斤麦子能换两斤粗粮,怎么说都是好事。
  就在生产大队里人都乐呵的时候,顾家人都看傻眼了。
  今年他们自留地里也种了一些麦子,也是想着到时候换粗粮用的,看到今年生产大队的麦子大丰收,他们也没太当回事,只想着可能今年就是收成好,老天爷给饭吃。
  当收自家麦子的时候,他们也感到麦穗好像比往常格外沉甸甸,碾麦子的时候,也觉得麦粒子比往年显得格外饱满,但即使到了这里,他们也没多想。
  甚至当别家路过他们家摊出来晒的麦子,瞪着眼睛说你们家收了这么多的时候,他们也没多想。
  一直到晒干了上称量的时候,他们才惊到了。
  全家这么多人,一共就一亩半的自留地种了麦子,他们竟然收了三百五十斤的麦子!
  这就意味着,大概亩产两百三十斤!
  亩产两百三十斤是什么概念呢?
  平溪生产大队位于黄河中下游流域,挨着山,气候不算太好,土壤也不算太肥沃,一般来说正常亩产是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斤,再差一点的地可能是收成不到一百斤。
  上等的肥田,赶上好季节老天爷给饭吃,也就是两百斤。
  但是现在,顾家一亩半的麦地竟然打下来三百五十斤的麦子!
  苗秀菊都不太信:“别是称错了?再给我过过称。”
  顾家几个儿子听了,又把一袋袋麦子放在从公社里借过来的大称上来过了一遍,又掰着手指头算,最后顾卫东算下来:“娘,就是三百五十斤半,还有个余头呢!”
  苗秀菊这次是真信了:“老天爷真是对咱家好,今年收成这么好!我听着王富贵家两亩地才收了三百斤,还在那里傻乐呢!咱们家一亩半地竟然有三百五十斤,这传出去可是从来没见过的高产。”
  顾卫东点头:“今年整个收成都好,咱生产队的地一亩地也有一百多斤,今日我还见有福了,有福也在那里乐呵,说要写报告给公社里。”
  苗秀菊看着自己家颗粒饱满的一袋袋麦子,心里自然乐开了花,不过她想了想:“你们几个可记住了,这事不能外传,传出去别人可得酸咱们,问咱们怎么伺候的庄稼,你们能说出个一二三吗?你们说不出来人家可能认为咱藏私,所以这件事就偷着乐了,谁要是大嘴巴给我去街道上嚷嚷显摆,我直接给他耳刮子!”
  苗秀菊这一说,底下几个儿子媳妇顿时不吭声了。
  沈红英确实是想去街上显摆面上有光的,现在自然是努力地闭闭嘴,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多话。
  娘厉害着呢,不能惹。
  大丰收了,苗秀菊高兴,万年罕见地拿出来小半袋麦子,让顾卫东去集市上磨成面,到时候给大家蒸小馒头吃。
  孩子们一听都乐傻了。
  白面馒头,这辈子没吃过,今年总算是可以尝一尝了。
  大人们也都咧开嘴笑,大丰收了,确实可以稍微吃点好的。
  顾卫东到了公社里的集市上,先把麦子放在那里让人家磨着,他自己跑去了附近的银行里。
  银行里是收金子的,收金子的时候拿出一个比色卡来对着比,你的金子颜色和哪个一样就是什么成色,这种成色决定着人家收购的价格。
  银行里的工作人员比了一番,给顾卫东的金戒子定了一个“99”金。
  顾卫东不懂:“99金?这是啥意思?是好还是不好?”
  他觉得自己去了一趟城里,又和知青请教了很多事情,自己应该懂了许多,但他现在发现,这个世界上他不懂的事情太多了。
  工作人员笑着看了他一眼:“99就是最好的了,金子不可能完全是百分之百的金子,99成金就是最高的等级了。”
  这个和当前的技术有关系,金子只能是99成的。
  顾卫东一喜:“那,那能卖多钱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