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不清是什么原因,让她去拼一把,去赌一把。
最好的情况是他们三个都没事,最坏的情况是他们三个被困在水里,在力气耗尽之后,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
做出选择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或许更多的是爱吧,是苏敏不愿意聪明又伶俐的两个小豆丁人生只有短短几年的心情。
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漫长,他们不应该在这小小的村庄生活了几年,就长眠于地下。
陆大毛和陆二毛还期盼着将来他们正保卫祖国的父亲将他们接去部队,一家团聚。
他们想要长大后入伍,当兵,当英雄。
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那么多的期待,还要一步一步去实现呢。
可能想了很多,又或许什么都没有想,苏敏返了回去。
导演让苏敏表现这一段,苏敏剖析自己,然后发现她永远无法重现当时那一幕。
不止是苏敏,再好的演员也演不出来,再好的编剧也写不出来。
那是无法被分析,无法被刻画,更无法被表演的。
是苏敏对自己充满自豪的一刻,就是到了晚年,回顾她这一生,苏敏也可以说:我这辈子最厉害的一件事,就是救了两个孩子的性命。
既然无法重现,苏敏就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
她需要的是表演出女主角大无畏的勇气。
虽然她是电影女主角的原型,但在苏敏看来女主角和她的差距是很大的。
女主角是善良的,勤劳的,她是个无私的女知青。
苏敏只能先抛开自己是原型这件事,只从一个演员的角度去思考这个角色该怎么塑造。
然后再回忆当时自己的情绪,有层次,有节奏的添加进去。
苏敏开始了自己的表演,路过河边,看见水中挣扎的孩子……
刘导演有些惊讶于苏敏的天赋,在他看来,苏敏这样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表演的女知青可以把这一段救人的戏演的情绪饱满,真的是很难得。
他当然不知道苏敏虽然只上了一个月的大学,可她从小喜欢学电视机里的人,上了高中因为文化课不过关,又被送着去学了简单的表演。
演了这一段,导演又给苏敏说了一段,这是年迈的老婆婆病了,女主角背着她去找医生的情节。
剧本里的女主角也是知青,但她下乡的地方没有知青点,而是让知青们分散着住在老乡家。
女主角是住在一个无儿无女,丈夫也去世了的老婆婆家。
这段也能表演,但是苏敏还是有些不理解的问:“可是导演,为什么女主角不是把医生喊来,而是要背着病人去看医生啊。”
有女主角费着半天劲儿把人背过去的功夫,她一个人跑两三个来回都足够了。
导演:……
他自然也是知道这样的情节不合逻辑,但这个情节是他们某个领导提出来的。
领导觉得瘦弱的女知青,背着年迈的老人,一步一步,艰难的在深夜里去求医,更能凸显出来女主角的伟大啊。
没有办法,沈爱国就只能把这段写进去,导演也只能把这段拍出来。
作为编剧的沈爱国咳了一下,说:“当然是女主角怕她离开后留老人在家发生什么意外啊。这是主角和老乡的深厚情谊,你要了解,要体会。”
苏敏呆呆的点点头,算了,没逻辑的剧本多的是,也不差多这一个。
苏敏也就不纠结这点了,开始表演背着老婆婆辛苦走夜路。
月色迷茫,村里小路崎岖,女主角用瘦弱的身体背着和她差不多重的老人。
女主角走的太累,身上的人也重,路又难走,夜色中还看不清脚下有没有碎石头。
理所当然的,女主角半中间还差一点摔一跤把老婆婆扔出去。
苏敏在心里想,这老婆婆要是犯的是心脑血管病,女主角这么折腾下来,半路上估计就得挂。
救人?救个屁!
作者有话要说: 当然,这个世界不会有女主原来的家人
第61章
刘导演试完戏, 给苏敏讲了讲她演的不合适的地方。
苏敏又按着导演指导后的重演一遍。
刘山感叹苏敏有悟性啊,这样的女演员,要是放在三四十年代,说不准儿能成为一代名伶,超级巨星。
可惜生不逢时,现在她最多只能当个演员,普普通通的电影演员, 再没有成为巨星的机会了。
刘山很满意苏敏, 他让苏敏先一个人休息休息,缓缓劲儿, 等会儿再领着她去见见能拍板的领导。
苏敏试的部分有两段哭戏,还是那种大哭,一是救上来人,却发现小孩陷入了昏迷。二是女主角背着老婆婆, 坚持到医生家里后忍不住放声大哭。
刘山和沈爱国出了屋子, 让苏敏恢复情绪, 顺便收拾一下自己。
她刚才几个动作太大, 把头发都晃散了。
刘山在楼道里和沈爱国说:“你推荐的这个演员不错。她虽然以前没有演戏的经验,但是有灵气, 也有天分。不比咱们厂子里的女演员差很多。主要她还是女主角的原型,这个噱头非常好。”
沈爱国倒是有些担心:“就是不知道陈新国那里会不会同意。”
刘山导演警告的看了一眼沈爱国:“你该叫他陈处长。”
沈爱国哼了一声:“是啊, 人家可是行政处处长,陈处长连电影镜头都分不清,还总要指指点点。我好好的剧本, 让他改来改去,现在成了什么个屎样子。”
刘山也没话可说,陈新国本来是WEN。GE工作组,动乱之后进驻到电影厂的。
后来又成了行政处处长。
要说他懂电影,那纯粹是睁眼说瞎话。
但这也没法子啊,明知道对方是个门外汉,他们也不能和人家对着干。
这段时间,像他们这种搞文艺的,写剧本,拍电影本来就容易出事。
前些年的时候文艺界乱得不像样,随便借个什么名头就能把人抓起来,关牛棚都是好的了。
想不开跳井上吊的多的是。
留下来的要么是检举揭发别人,通过划清界限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要么就和刘山,沈爱国一样,zheng,zhi背景清白的不得了,祖宗三代都穷得响叮当。
平时也没得罪人,没有被人恶意检举。
但虽然刘山沈爱国还可以留在电影厂,还干着原本的工作。
但实际上他们已经被人戴上了紧箍咒,就是自己的作品,不敢也不能表达自己真正的思想。
沈爱国又说:“老刘,陈新国和钱苗一向不清不楚的,他有没有和你说过要让钱苗来演女主角。”
“钱苗都二十九了,孩子都能打酱油了,她能演哪门子的女知青。再说了,钱苗说的好听点是珠圆玉润,说的不好听是胖,富态。你见过什么地方的女知青下乡还能把自己吃那么胖的。陈新国虽然喜欢指手画脚,但他脑子还是清醒的。他要是真让我们拍出来一个红光满面,体态丰盈的女知青,就该有人收拾他了。”刘山说。
这个时候电影角色的形象都是相对固定的,农民该是个什么样,军人该是个什么样,都有线划着呢。
而且你拍知青电影也是为了让全国的知青产生共鸣,像钱苗那样的一开始就不在候选人行列。
沈爱国嗤笑:“这么说来我还得感谢陈处长像来欣赏丰腴的美人,最不喜欢瘦弱的林妹妹。不然咱们这电影不止是剧本得被他瞎改,演员也得被他瞎挑。”
刘山叹了口气:“唉,没法子,就是这个世道,你也别再说这些有的没的了,要是被多嘴的人听见,说不准会惹麻烦。”
这时苏敏给自己重新扎了头发,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出来。
刘山和苏敏说;“接下来咱们去见陈处长。到时候陈处长怎么指导你,你就怎么演,一切都要听陈处长的。”
苏敏不解,但导演既然没有细说,那她也不好细问。
刘山沈爱国领着苏敏敲门进了一间办公室,就见办公室里坐着一个有些秃顶的中年男人。
他有些胖,笑眯眯的,看上去很和善。
刘山介绍了一下,苏敏先问好:“陈处长好。”
对方笑着说:“好,好好好,这位就是鼎鼎大名的苏知青啊。你的事迹我看了,你真是了不得的年轻人,不到二十岁,就受到了全省,全市的表扬。”
苏敏觉得他这话怎么那么不对啊,她了不得的地方不该是舍己救人吗?怎么在这位领导口里,她被表扬好像更了不得一些?
她只能说:“多谢您的夸奖,我以后继续努力。”
陈处长满意的点头:“苏知青很有觉悟啊。这才是进步的青年人。咱们市里出了苏知青这样的先进青年,这是全市的荣耀。我们这些做电影工作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苏知青的事迹拍成电影。让苏知青的精神感动更多的人。”
苏敏:不是,这领导说话怎么这么随口就来啊,明明是电影厂早就准备拍一部有关知青的电影,之后得知了苏敏的新闻,这才考虑推翻之前的从新的方向重写。怎么这领导说的好像是,省里市里的领导表扬了苏敏,然后电影厂才决定以苏敏为原型拍电影啊。
相似小说推荐
-
桃花眼 (琰阙) 2019-08-22完结223 12602011年,赵泠一无所有,揣着仅剩的几千块,从齐城跑到全然陌生的临城。那晚,街头干架,她救下...
-
这苏爽的豪门生活 (不吐樱桃皮) 2019-07-06完结3145 9577谢迟穿书了。一睁眼发现自己身处空中别墅,落地窗后是波光粼粼的宽阔泳池,门外一排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