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她眼里,他侧着脸看着墙角、没立马回应她情绪的样子,依然是长不大的傻样,也不知道他听进去没有。
于是,她对他做了如下要求:
1。?“书香雅苑”出租房的两居室,儿子一间,我们一间。进了我们的门,你睡沙发还是打地铺还是睡床脚,对我都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出了我们的门,你就给我拿出点状态,给我演好,站好最后一班岗。
2。?在儿子面前,我说话的时候,你少开口,省得我跟你吵。
3。?如果我们吵,那就比让他住到校外还糟糕。影响了他学习的氛围不说,假如让他瞧出了我们的破绽,乱了他的心情,那我去死的心都会有,所以也别让我跟你吵,宁愿你每天晚上加班,晚点回来,回来只是睡一觉。
4。?说到睡一觉,就只是睡觉,不许“犯规”。没那个感情了,没什么意思的,人不是动物。再说,儿子也大了,那么小的房子,他青春期了。
5。?住回到一起的唯一目的,是开导儿子,让儿子鼓起劲头,在最后一年的时间里以最好的心情冲刺,考上好学校。所以如果你也想开导儿子的话,请你先做好功课,把与高考相关的各类招生计划、方式、时间点、专业信息细细地摸一遍。说实话,如今这类信息的繁杂度不亚于一门大人的专业课,否则别瞎说一气,搞混思维。
对朱曼玉这5点要求,冯凯旋点头以示同意,但他提出针锋相对的两点要求:
1。?你要开导儿子可以,若你以你平时说话的方式,尤其是平时对我说话的这种强势方式开导他,那我劝你慎行,因为有可能像我搬出去一样,让他离你更远。我把话搁这儿,不信,以后比照。
2。?你让我给他温暖没错,我承认给他不够多,我会赔他的,但给别人温暖的人他自己也需要暖能源,所以希望你以后对我别话中带刺,那样的是负能量,败坏情绪,消耗暖能。因此,至少在场面上你给我点面子,就算向你借点温暖,你说得没错,对儿子、你、我来说,这是还能在一起的最后一年。
对于冯凯旋的话语方式,朱曼玉当然不会认(你说我总训你,你不也在训我吗),但他话里某些情绪,让她有莫名的悲愁。她就哭起来,呢喃道,一凡是不是知道我们的事了,他是故意的,是不是?
冯凯旋看她哭成这样,就说,不会,小屁孩,平时读这点书忙着呢,哪知道这么多,我们演得还是好的,我是提醒你演技升级,演出点温暖,懂了吗?
朱曼玉说,别跟我说温暖,我自己有吗?
这么劝着,肢体就有些接触,然后冯凯旋不禁又犯了一次规。
朱曼玉在喘息之间,对着他的耳朵说,你每天给我做好。
正文 第11章,站在高考的风口
两天后,冯凯旋、朱曼玉、冯一凡一家搬进了“书香雅苑”2号楼801室。迎接他们仨的,当然是接踵而至的磨合。
以及,潜伏在磨合下时常无法遏制的彼此折磨。
好在最初几天,朱曼玉的注意力,不在可能搞砸、穿帮的老公身上,也不在可能表现任性、不听话的儿子身上。
因为,“书香雅苑”小区本身更像一朵奇葩,牵动了她全部的注意力。
她发现,这里简直是一个风口。高考的风口。
各路信息,在这里呼呼地交汇,汇成了一股股方向各异的热风,吹拂到她的脸上,让她发愣、着急,甚至心惊肉跳于自己low了、out了,那种迎面直击感,酷似一列火车正在从身边掠过,让她有差点被落下班次的焦灼。
车上的都是租住在这里的主妇,那些陪小孩读书的妈妈们。
传送热风的就是她们。
朱曼玉感觉她们跟自己差不多年纪,乍一眼,年龄、衣着、服饰都差不多,而眉目间,也是那种家有高考生的家长的神情。
这神情,只可意会,如果你是同道中人,一眼就恍若看到了自己。
这些女士,散落在单元门前、楼间小道上、楼道里、电梯中、小卖部里……小区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你想认识,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引来一场饱满度很高的攀谈,共鸣出五味俱全的心得。
话题和心得,当然是关于子女在读的那点书,和那场将来临的高考。
也正因为这样,几天下来,朱曼玉就与她们中的许多人认识了,知道了彼此的孩子叫什么,在哪个年级、哪个班,最近考试如何,排哪个层级,在哪里补习……
也因此,她们各自在彼此的招呼中,名字就成了“某某某妈妈”,比如,朱曼玉就是“冯一凡妈妈”,没人想知道她自己的名字,也记不住啊。小区里多的是这样的妈妈,“孩子背后的妈妈”——孩子在家时,她们在家看着他复习;孩子上学时,她们彼此往来交流孩子的学习。
在这样的场景里,朱曼玉也成功沦为“书香雅苑”庞大的“包打听”妈妈族群中的一员。
“包打听”,是必然的,因为相似的处境和心境,有话要说,有情绪要倒,有痛点要触,一触就共鸣,共同的焦虑相依相促,构成情绪的生态圈。
“包打听”,也是必须的,因为有信息得分享。比如,最近哪所学校有自主招生了;最近招生政策有哪些调整;最近科技大学少年班要报名了;最近全国物理竞赛谁谁得了金牌而获得了北大的签约,下个机会是下半年的北大冬令营了。又比如,数学补习“李家私塾”400块钱一节课效果到底怎么样;英语培训是去“新希望”还是“新东方”;“苏菲英语·一对一”4万元一张上课卡值得买吗;你们报了几个补习班,我们是第5个了……
朱曼玉就是这样站到了这些信息的风口,她侧耳倾听,心里无比后悔:我们来晚了。
是的。她想,其实早一年就该住进这里了,这里哪是什么小区,完全等同于一个信息中心,简直是“民间考试院”,太重要了,我们来晚了。
后悔之余,是无比感慨:这些信息、路径如此之多,细微处全是奥妙,且年年有变,别说家长还得上班,哪怕是爸妈其中一人脱产全力投入,也得当一门课程来修。
朱曼玉环顾“书香雅苑”,还真有不少女人是不上班了,专门在这里陪读的;也有人每天早晨开2小时车去上班,每天晚上开2小时车回来,一天4小时耗在路上,就为了晚上在入睡前能陪小孩那么一小会儿,让人唏嘘感动。
朱曼玉心想,以前说到“陪读夫人”“陪读妈妈”那是陪到国外去的,而现在连国内也陪读了。
她这么想,压根儿没取笑的意思。事实上,那些女人言语间的信息量,丰厚到让她根本笑不出来,甚至让她有瞬间低矮到尘埃里去的自卑。
因为,只要一比,她们与她高下立现,对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哪个口子,自家孩子以哪个方式去叩开这些门,她们是有钻研的,并且有所设计。一比照,就知道人家早两年就开始对小孩布局了,如今已进入收官阶段。
只要一比,你就会瞬间明白:这还真像一门学问,你花工夫下去,结果当然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你这工夫还不是为自己花,而是为自家的小孩花,其功效也就自然会落在“你家的明天”上,让你家小孩在同样苦学的背景下,以相对便捷的步履走一条相对有效、合适的路,这既是为小小的他减少能耗,也是对你家的明天进行设计。
只要有比较,人就有直感:起跑线提前了,家长助攻如今有多重要,它可能意味着小孩的差距。
站在信息风口的朱曼玉,头皮发麻。
她既想听,又想捂耳朵;既抓狂,又在心里埋怨老公冯凯旋:早该让你来这儿受受教育!看看你在忙啥,当然,我也晕头晕脑,自己这两年都在忙什么哪,以为小孩考进了重点高中就万事大吉了。哎哟,不够哪,难怪冯一凡最近成绩下得这么快,人家原来是这么干的,大人小孩协同作战,难怪拼不过。
朱曼玉在与“书香雅苑”一众“陪读妈妈”的交流中,还被她们拉进了一个群“牛娃成群”,那里日夜滚动着诸如“今天物理第5题,谁家牛娃做得出”“明年高考据说每人有80多个志愿要填,谁来说说”“骄傲,我儿今天拿到了清华的签约”“不拼了,去美国读了”等等他人的信息。
它们像一个个问号和惊叹号,让朱曼玉爱恨交加,既怕错失其中的营养和风向,又怕自己夜不能眠,焚心似火。
当然她也知道,这里的信息有许多是在炫耀、在秀,在刺激别人,提振自己,心理战呢。
她还知道,这些宛若同病相怜的“书香雅苑”妈妈们,其实是对手,因为他们的孩子是对手。
那团竞争的低气压,早已从马路对面的校园内,漫卷到了“书香雅苑”这里。
她更知道,人大都是自私的,能拿出来分享的,不一定是最有营养的。在争得如此激烈的考学氛围下,最宝贵的信息、经验,各位“陪读妈妈”多半是藏在各自背后的那只算盘里。
相似小说推荐
-
岁月威胁我忘了你 (弄泥沙) 2019-08-08完结7708程航分手的这天晚上,飙了个车住进了医院,被个女护士勾搭了,俩人一起去了趟酒店。一晚过后,这...
-
我不喜欢你了[重生] (卿亲) 2019-08-22完结1670 4121重生前,颜悄一直爱着岑远。她给他带早餐、打掩护,从幼时懵懂到青春正好。二十二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