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她这是玩笑话,都跟着哈哈笑起来。
赶着驴车走得快,没等屁股坐热乎呢就到了。“宋大叔,到了。”陆振邦说,“就是那家,我大哥站门口呢。”
何小西下了车,往陆爱国的方向看了看。旁边一左一右两家邻居,何小西想知道哪一个是张家。
这条路是通往集市的路,东西发向的一条笔直的路。走过去,跟集市正好是一个T字形。
除了过节前后,这个集市跟全国大多数集市一样,是分单双日子逢集的。单日子逢集,双日子歇市。
今天正好是双日子,除了固定门面的商家,几乎没有来买东西的人。又是冬日,显得一场萧条。
跟平日逢集日子的车水马龙判若两样。
“这里怎么这么冷清啊?”宋大嫂不知道其中的奥秘,疑惑的问道。
“小容娘,没赶过集吧?集市上不逢集的日子可不是这样嘛。”宋大叔说。
这个时代没赶过集的人可不太多。即便是城里人,也要时常赶赶集,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买点便宜物品。
“大嫂肯定赶过集,她只是没有再不逢集的时候赶过集。”何小西说。
“可不是嘛,平日忙得很,又得上班还得伺候几个皮猴子,她哪有时间不逢集的时候跑集上瞎逛?好容易赶次集,都得看好日子,千万不能记错日子白跑一趟。”宋大婶理解儿媳妇。
“跟你们男人说了你们也不懂,你们就没有过日子的路。”宋大婶这是深有感触,准备跟儿媳妇统一战线了。
宋大叔跟着众人笑。
宋大嫂扶着她婆婆,也笑。只是,眼睛里濡着泪花。
任劳任怨的女人们,不怕苦,不怕累。为家庭鞠躬尽瘁。奉献得无怨无悔。
她们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无所畏惧。就怕受了苦累还要受委屈。
在农村里,女人的死亡率,生孩子死亡的占第一位。紧随其后的就是自杀。
有一对通情达理的公公婆婆,比有一个好丈夫一样重要。
第555章 邻居
这个时代的人跟后世不同。走出家门到外头闯荡的人,就不会再伸手跟家里要钱。不仅不会伸手跟家里要钱,还会寄一部分钱回去贴补家里。
即便是宋青远这样,家里只有父母和一个义弟的家庭,宋青远还是会寄一些钱回去。
宋大叔和宋大婶一再申明他们赚的钱够花的,不让宋青远再寄钱,他也不听。认为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给些钱是应该的。
对此,宋大嫂非常有意见。觉得家里没有栓子就罢了,还有这么个徒弟不徒弟,义子不义子的不明不白的外人。
栓子的本家又是那么个样子。自己家的钱不要最后都便宜了别人。可是却左右不了宋青远的想法和做法。两口子为寄钱的事情经常拌嘴。
如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公公和婆婆想明白了,愿意过来跟他们过。这日子一下就有盼头了。
尤其婆婆还这么理解她,知道她平日的辛苦。以往所有的苦和累,都觉得值得了。
宋大嫂这些年过得真是不易。宋青远先是入朝,之后又辗转各地修建铁路。一年里在家的日子,十个手指头都数的过来。
她一个女人家,带着六个孩子过日子,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这个时代不时兴老太太撇下老头,住儿子家给看孩子。但是,可以把孩子带回去帮着看。
不去看孩子,是因为交通和通讯不方便,老太太们基本上不识字,怕跑迷了路。还因为老太太要在家里伺候老头。
另外还讲究一个叶落归根,年岁大出门怕老在外面不好往家运。最后就是老人要留在家里守祖业。
给儿子留一个退步,万一在外头混不好,还可以回家。
宋大嫂舍不得把孩子送回去,就一直没送。等后头闺女大了,能帮着带底下的弟弟了,底下的也就没送。
所以宋大嫂虽然自己辛苦,对公公婆婆倒是没什么意见。此时被婆婆的态度感动的,眼泪汪汪的。
宋氏老夫妇也知道儿媳妇这些年受苦了。宋大叔背转身偷偷抹了抹眼角。婆媳俩互相擦着眼泪。
房主急等着兑出去了回老家。宋大叔这边也急着接手,赶紧把家搬过来。价钱很快就商定了。
买房子置地得看四邻好不好。不然买到手也是个麻烦。
宋大叔就问:“邻居都是做什么的啊?我们去拜访一下,打个招呼吧。”说是拜访,其实是去探探虚实。
虽然只接触一下不一定能看出什么来,但是,有时候仔细些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房主也知道宋大叔的意思。笑笑道:“两边的邻居都特别好相处,为人都挺和气。”
人和人相处得靠缘分。两个都好脾气的人不一定相处融洽。两个都不好的人或许臭味相投。这些都是不好确定的事。
所以陆爱国这个中间人也不好大包大揽,说:“是啊,是该拜访一下,以后就是邻居了,见见面,以后见了好打招呼。”
中间人也说:“趁今天不忙,去见见,我给你们介绍一下。”领着去了西边那一家。
在那家门外喊:“老王头在家吗?”有人闻声出来。
何小西一听姓王,就知道东边那家才是张家。
呼啦啦一群人进了王家的门。何小西看到到处摆着半成品的木器,角落里还有没打扫干净的刨花和锯末。
何小西猜测着这家应该是做木匠活的。这样好,大家的动静都小不了。也就不存在谁扰民的问题了。少一项纷争。
许是因为都是做生意的,讲究和气生财。中人介绍宋大叔是隔壁新房主,老王头很客气的跟宋大叔寒暄着。
听说是打铁的,老王头笑说:“这房子还真是跟铁匠铺有缘,以后请老弟多多关照。”
“互相关照,我们刚来,还得靠老大哥照应。”宋大叔回答。
铁匠铺里打个农具,有时候就得要做点木匠活搭配着。比如最简单的镰刀,就得需要一个镰刀把。
有些人家自己做,但是也有不少人家买现成的。
还有犁头、耩子……等。许多农具都是用木器和铁器结合起来的。他们两家的生意还真是互补。
前房主是铁匠,木匠知道有个铁匠做邻居的好处。后头这个是卖缸盆的,跟木匠八竿子打不着。现在又换成铁匠了,难怪木匠高兴。
出来木匠家,一群人又到了东边邻居家里。“张大哥,在家吗?”中人想来跟张家熟悉些,称呼都透着亲昵。
何小西看看门前的幌子,这应该是一家做早点的铺子。今天不逢集,时间又晚了,摊子都收拾干净了。
中人介绍:“老张家是做油茶和油馅子的。”这两样都是早点的一个种类。油茶是用花生碎和豆腐皮做的一种汤。油馅子是一种油煎的带馅的饼。
这个应该跟铁匠和卖缸盆的都扯不上什么关系。
不过,何小西还是想简单了。进了门,就看到一位老人正坐在屋子的一角修补着一只黄盆。这是是扒锅焗盆的手艺人。
卖缸盆的旁边扒锅焗盆,这也是关联企业啊。看来这个时代的人也不傻。谁跟谁做邻居也不是随便选的。
看大家看着老人,老张介绍:“家里孩子他外爷爷。”
何小西暗自点点头。这个时代扒锅焗盆的地位低下,跟讨饭的差不多。这人能这么坦然的跟他们介绍这位老人是他岳父,看得出来人品极好。
何小西跟陆爱国对视一眼,觉得这事应该可行。
“我们是水洞村的,这位是我们家的一个亲戚……。”陆爱国特意把他们是水洞村的说了一下。又把宋大叔他们介绍了一遍。
听说他们是水洞村的,老张的表情僵硬了一下。按照他的年纪,他母亲跟水洞村的恩怨他应该是全程经历过的。
那种被欺凌的屈辱虽然经过几十年了,看来还没有淡忘。
“您贵姓?”老张问陆爱国。表情冷淡。这是打定主意,如果他们姓何,以后也不准备跟宋大叔他们打交道了。
“免贵,敝姓陆。”陆爱国回答。
听说他们姓陆,老张的表情放松了一些。不是仇人来了就好。
“这位是水洞村的村长,陆家老宅就是他们家。”中人也觉出气氛尴尬,用夸张的语气介绍着陆爱国。试图把气氛缓和一下。
第556章 两头难受
中人现在这种情况是最尴尬的。他跟两边都熟,关系称得上铁了。可是两边却水火不容。他夹在中间两头难受。
听了中人的介绍,老张看了陆爱国一眼。陆爱国实在跟这个时代的村长不太一样。这个时代的村长都是贫下中农里选出来。
不说目不识丁的大老粗吧,认识的大字也装不满一箩筐。肯定不像陆爱国这样斯文有礼,说话文绉绉的掉书袋子。
从张家出来,何小西佯装抱怨:“咱们好心好意去跟他们打个招呼,想着以后就是邻居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连门’,
他家至于这样眼珠子长到头顶上吗,谁又不指着他吃喝,做那样一副嘴里给谁看啊?”
中人解释:“老张人平时才好,不是这样的人,或许其中有什么误会呢,我给你们问问,打听打听,好不好?”
相似小说推荐
-
蠢蠢欲动 (微胖界的小巨星) 2019-07-05完结2552陈沫辛辛苦苦做家庭主妇三年,却没料到自己的老公居然在外出轨小三,并且小三还大了肚子。一...
-
顶级权门:黑暗系病宠 (橙夏) 起点VIP2019-03-30完结5386收藏双病态宠文,一对一。都说原家二少温柔有礼,圣洁温暖,圣子面容菩萨心肠。只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