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五零年代当学霸 (扫雪煮茶)


  李振华笑,“考来冬冬压力就更大了,他就比惜文小一岁,明年他过来上初一,惜文恐怕会跳级念高三的呀。”
  李惜文眨眨眼,“我可以跳一级高考,单独去上大学爸爸妈妈不会放心,我想明年和小哥一起参加高考,都考到平京去。”
  曹月英和李大海对视一眼,觉得小儿子和小女儿同时上大学这个主意不错,异口同声问:“惜文你有把握考去平京大学?”
  李惜文拍拍她那个飞机场的胸口,还不忘打击李振强:“我有啊,就是不晓得小哥行不行。”
  居然被妹妹鄙视了,李振强气的嗷嗷叫,放下筷子冲回房间开始提前复习去了。
  “我们京大的隔壁是华大,你俩一个考京大一个考华大,错开来不会撞录取,我还能照顾到你俩。”李振华很开心。
  “哎哟,三年级我就不在华大校区了,我要回东单的医大校区,不能跟你们一起了。”李振国怪难过的,“妹妹你考我们医大吧,我们是八年制,跟我一个学校能在一个校区当五年的同学,跟大哥一个学校只能当四年的同学。”
  李惜文摇头,“我要念机械制造系。”她上辈子读博的专业方向是超导材料,学习的知识和现在比太超前。只有念机械制造专业才能把她空间里囤的汽车呀家电啊提前转化成科技,进而转化成生产力,她去念医大太浪费自己的优势了。
  李振华开心的赞成,“还是小妹会算帐,等你二哥毕业你也大学毕业了,白长好几岁还和小妹同年毕业,羞死他。”
  隔墙的李振强竖着耳朵听哥哥妹妹聊天呢,听到大哥这句先是快活他也能和二哥同年毕业,再琢磨一下他比小妹大三岁呀,二哥羞死了他还活着那是他脸皮厚?他撸着袖子打算去隔壁喊二哥一起打大哥,走到门口又犹豫了:小妹脑子最好肯定能考上大学,那他要是考不上怎么办?岂不是连羞死的机会都够不上?他咬着牙又坐回书桌前翻开习题本,在心里默念:我李振强的强,是发奋图强的强!


第25章
  宋孔氏背着小鱼干和大半篮子蔬菜直接去了省城大儿子家。
  她没有提肉罐头的事情,只说鱼肉松容易坏,人家一次也没有搞多少,现在有的地方双抢还没有结束,天气又旱没人打鱼搞不到了。这袋小鱼干还是她花五块钱买来的,以后恐怕也不好搞,让儿子媳妇留着慢慢吃。
  宋绍康把宋孔氏之前送来的东西用“原价给大家匀一点”的形式分卖给了同事和领导。现在这种有钱有票难买东西的时候,“原价”和黑市价比便宜太多,匀出去的是东西,收回来的是大人情。
  为了攒人情给明年高中毕业的女儿安排一个好工作,他转让的特别大方,闹的动静就有点儿大。
  闻讯而来的人比宋绍康预期的还要多,东西都转卖光了还有人找他,所以他打电话让家里再搞一些给他送去。
  二三十斤的小鱼干聊胜于无。
  宋绍康觉得东西太少,问老娘:“就去了冬冬大姨家?他几个舅舅家你就没有去走走?”
  “先去的他大舅家。大舅出差不在家,他大舅妈住在娘家呢。他二舅妈娘家也是城里人,二舅家里有东西也留不住的,他二舅家的男丁和大姨家的男丁都去小舅家帮忙搞双抢,小舅家哪里还能留得下好东西,他大姨就是这袋子小鱼干转给了我,连根鱼毛都没有留。”宋孔氏哎声叹气,“人家是记着以前困难我们对她的好,菜园子里能摘下来的菜都给我带来了。我们也不能让人家太为难。”
  “他大姨家老大老二应该都高中毕业分配工作了吧,四个人拿工资哪里会为难?”宋绍康的老大是个女儿,读书很用功,但是成绩真是不能提,他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女儿搞去念高中。理所当然的,他觉得弟妹家的亲戚小孩在县中学习再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他家老大老二都考上大学了,听讲是什么连读,大学要念六年和八年,还有的供呢。”宋孔氏啧啧感慨:“他大姨家几个小孩也不晓得怎么教的,念书都好,老三一路跳级明年要高考不稀奇,老四就比冬冬大一岁,听讲也想报高考呢。”
  宋绍康也很惊奇,“冬冬明年实岁才十三,他家老四明年实岁是十四!这么小考得上吗?”
  “他大姨讲了,年纪小考不上又不要紧,反正高中慢慢念,有初中毕业证就能报名参加预选考,提前参加高考考上就去念,考不上也不要紧,反正年纪小后年还能再考。”宋孔氏抬头看到大孙女比酒瓶底还厚的眼镜,也发愁,“素芬明年能考上吗?”
  “难。还是踏踏实实去参加招工吧。”宋绍康叹气。
  宋孔氏不想给儿子增添负担,东西送到就走了。但是她带来的亲戚家小孩想参加高考的消息在宋绍康家好像石子击水,引发了连锁反应。
  宋素芬比以前更沉默了,趴在写字台前写题的头也埋的更低了。
  往下的几个孩子都不相信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能考上大学,把这个事情和小伙伴一交流,有个脑子特别活络的小家伙说:“十三四岁就是考上大学,学校也不收的吧。我们想考初中都难得要死考不上,她考上大学大学还不收,太浪费了,怎么不把上大学的名额给我呢。”
  十几岁的孩子们都处在半懂事不懂事的年纪,回家把这个事情说给家长听。一个姓李的科长就动了心思,
  他女儿正好明年也要参加高考,成绩还不错,学校老师估计够努力能考个大专。但是他并不满足女儿只是去读大专,这两年都在张罗推荐保送上大学的事情,偏偏这二三年省里几个主要领导家里都有孩子高中毕业上大学,推荐保送的名额他够不着。
  李科长琢磨着他女儿也姓李,如果把他女儿名字改成那个小姑娘的名字。万一小姑娘考上大学了,他在新阳邮电局有熟人,提前把录取通知书拿走,那他女儿不就能去上大学了嘛。
  新阳的那个小姑娘年纪小,本来就抱着考得上就念大学,考不上继续上高中的态度,通取录知书不来也不会怎么找。就是去找,她们家里最有势力的亲戚也就是宋绍康了,宋绍康那人没什么手段根本搞不过他,找来他女儿都去上大学了,他许一点好处出来再压一压,宋绍康肯定就消停了。
  李科长如意算盘打的精妙,他做人谨慎不敢惊动宋绍康,旁敲侧击打听到宋绍康家那个亲戚两口子是新阳市农业局的干部和新阳一小的老师,他就找了个借口出差到新阳,绕到农业局找一个熟人聊天,套问李大海家的几个孩子姓名和年纪,知道李大海的小儿子李振强学习成绩特别好也是明年参加高考,他更快活了,回家不只把女儿的名字改成李惜文,连上高二的儿子的名字也改成了李振强,就等着明年八月拿两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了。
  李家打点行李把李振华和李振国送上火车没两天,李大海被领导喊去谈话。
  原来这两年他写的几篇和农业生产有关的文章投到《大众农业》上都发表了,有一篇文章正好解决了齐省的一个农业生产难题,齐省农业厅的领导认为李大海更适合在齐省工作,就发话要调他过去。
  这种工作调动谈话说是征求本人意见其实就是走个过场,本人没有说不的权力。
  李大海少年时代就在齐省生活,去齐省的省农业厅工作又是升官,他有什么不愿意的?不过小儿子今年高三,小女儿还想提前参加高考,齐市那边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就转学他怕影响孩子学习,他就跟领导提了要求,希望孩子的转学手续下学期再办。
  只是晚一学期办转学手续,又不是别的什么事情,领导当然不会为难他。
  李大海把欠单位的几百块钱还清,先去了齐市上班。曹月英这边还清单位的债,晚了几天才去齐市的新单位报到。
  李惜文和李振强在家里的生活和以前没有区别,按部就班上学放学,回家兄妹加上曹伟一起分担家务,李惜文学习轻松点儿就多做一点儿,除了收拾菜园他们仨还抽空把家具什么的打包好,准备寒假搬家。
  李大海在齐省农业厅工作一样很忙,出差调研总是几天才回家一趟,但是曹月英是临时调到省政府附近的花园街中学去的,她报到的时候各科老师的课都已经安排好了,她又是从外省地级市的小学调来的,学校安排她去校图书馆当管理员。
  这个工作相当清闲。曹月英就把大部分业余时间拿来看房子,她跑了个把月,在花园街附近找到一处合适的三层洋房风格新式里弄房子,南边门有小花园,北进门是厨房和卫生间,一楼有餐厅客厅还有一个大房间,二楼和三楼各有两个房间和一个卫生间一个亭子间。虽然小花园没有新阳的院子五分之一大,但是在齐市这种繁华的省城有这么大的地方已经很难得了。最讨曹月英喜欢的还是地下室,这家的地下室的出入口十分很隐蔽,非常适合囤东西。
  原来的房主说是工作调动搬到平京去了,急着出脱房子,要求买家一次性付全款三千块。这个年头一次性拿得出这么多钱的人不是自己有大房子就是有公家房子住,所以房主卖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卖出去也是着急了。曹月英诚心想买还三百块钱,最后花两千七百块把房子买下来,她自己每天下班过来打扫卫生,擦拭地板,把半死不活的花丛拨掉整菜园,准备孩子们放寒假了搬家。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