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们发现文工团的节目比想象中多,大概占了一半的样子,这样一来老师们的任务就减轻了很多。
看得出来这次文化部的同志非常用心,还专门安排了时间让文工团的人和音乐学院的师生们在演出结束后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学习进步。
学生虽然比老师们舒服多了,但其实也只有这一天的休息时间,第二天他们肯定就要开始排练了,更何况对于想表演个人节目的人来说,时间更是紧张。而且这么长时间的火车坐下来,他们也实在是累了,所以大家都一致在接待所休息,没有人跑出去玩。
说来也是缘分,两人一间的情况下邓媛竟然还是和沈茵茵住在了一起,每天看到沈茵茵的结果就是邓媛每天都疯狂地练习唱歌,这让茵茵忍不住想起了维恩曾经说过的一种生物,叫夜莺,一唱歌就唱一整夜……
最后,在没有茵茵参与的情况下,独唱的名额果然被邓媛拿下了,她知道结果的时候,得意地看了茵茵一眼,这次她也不嫉妒沈茵茵唱领唱了,反正合唱结束以后就是她的独唱,这次谁的位置更重要一目了然。
茵茵没在意邓媛那些奇奇怪怪的目光,还是按自己的节奏训练,经过一次次的排练,以及最后与文工团一起的彩排,终于到了正式演出这一天。
演出是在广场上搭了一个临时的舞台,幸而这边天气比较暖和,大家穿着演出服也没有被冻得受不了,茵茵是领唱,站在最前面,她后面站了两排女生,两排男生,左右还有乐队,前面还有一个背对观众的指挥。
舞台上的灯光让人觉得一切都比平时更美,指挥棒飞舞着几乎在空中留下一道道残影,她随着音乐开始放声歌唱。
她沉浸在音乐的曼妙中,尽管如此,她还是清楚地看到了台下密密麻麻的百姓后面,整整齐齐地坐着几排穿着绿色军装的人。
第58章
茵茵在合唱之后就没有别的节目了,下了台就准备先回去。
另外有几个声乐系的女生接下来也没什么事了, 相约一起去街上看看, 听说这几天当地正好有什么活动, 晚上也摆了摊位。看到茵茵也准备走, 便问她要不要一起。
以前茵茵差不多都要留到最后, 还真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很开心地答应下来。正好她原来就想找机会去看看这边独特的服装,有伙伴一起自然更好。
她们换好衣服, 卸了妆, 一起往活动的地方走去。
演出地点有点偏僻, 也没有灯,好在今天天气不错, 月亮很大很圆, 也很明亮。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多多少少有些文艺情节,更何况是学音乐的,整天面对的都是艺术, 便更少不了浪漫情怀。
这里除了茵茵只有十五岁, 其他的都是十八九岁的少女。她们心里的憧憬是不被时代所限的, 无论所处的环境多么艰苦,现实是多么的冷酷无情, 她们都能有梦想与期待。
当一个女孩子说了一句“隔壁系的某某某喜欢某某某”之后,这个话题就像星星之火燎了原一样,根本停不下来了。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茵茵听着她们八卦才知道原来身边隐藏了那么多恋情。
她听得津津有味,看着同伴们时而八卦时而羞赧的样子,才发现原来她的同学们有如此丰富的内心情感。
她忍不住想,难道自己再过几年也会变得和她们一样吗?她觉得自己对感情虽然也有好奇,但远远不像她们那么激动。
正想着,话题不知不觉就说到了茵茵身上,也不知道是谁忽然就问她:“你家里人怎么想的啊,为什么让你这么早就读大学?”
声乐系的学霸兼校花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就从情感问题跳跃到了茵茵身上,都转过头看着她。
茵茵:“……”
“因为我喜欢读书,也很想上音乐学院,所以就早早地考上了。”
这个回答让人无法反驳,只觉得学霸就是学霸,想考什么学校就直接这么考上了。
“那你不会觉得不适应吗?大家都比你大这么多,也很少会有共同语言吧,我们讲谁长得帅你是不是完全没兴趣啊?就喜欢唱歌?”
茵茵听完一串问话,还没反应过来,就有人反驳:“怎么就没兴趣了?我十五岁读高中的时候什么明恋暗恋的事情还不是一大堆,现在农村里十五六岁嫁人的也很常见吧?”
“对啊,也就是我们读大学了,又是搞艺术的,结婚比其他人晚一点,我不少没考上大学的同学都已经结婚了。我听说那些综合性大学里结了婚的学生都不少。”立马又有人说。
茵茵看着她们的话题从自己身上岔开了,轻轻吐出一口气。Y省树木葱茏,冬天也依然蓊蓊郁郁的,空气格外清新。
一群人边说边走,也不觉得路远,终于到了一片灯火通明的地方。
这里是一条街,两边都是摊位,小摊上都挂了一盏红色的小灯笼,用作照明,摊位上的东西玲琅满目。
小街不算狭窄,但因为来来往往的人太多而显得很窄,大部分都是穿着当地服装的人。
“这是什么节日呀,这么多人?”
一个姑娘忍不住嘟哝了一句,这么多人还怎么逛街啊?
“小姑娘是外地来的吧,你们可算是赶上了,今天是我们的母子节,求母子缘的,能在今晚走通一遍这条街的人,生儿育女都不用愁!”
第59章
大家到底还是没嫁过人的小姑娘,虽然私底下讨论喜欢不喜欢的能讨论的飞起, 可是和这大大咧咧的摊主显然不是一个段位的, 一上来就说生孩子, 不少人脸上都有点发热。
茵茵反而没什么感觉, 就是一个当地的节日罢了, 看着一起来的人脸色都有点奇怪, 便问她们:“你们还打不打算逛了?”
说实在的,她们人不少, 就这么站在街口还是不大妥当。
脸皮薄点的姑娘们都不好意思回答她, 其实她们内心是想去的, 谁不想多生几个孩子呀?有了孩子,自己在婆家才能有地位, 腰板才能挺直, 谁也欺负不了。
她们虽然是有文化的大学生,可是她们也很清楚,自己归根到底还是要嫁人的。
但她们也不好意思就这么说自己想去走, 这不就相当于告诉别人, 自己很想生孩子么?
好歹有脸皮厚的, 浑不在乎地说了句:“来都来了,当然要走, 不然不就亏大了?”
这话引起了众人的应和,都觉得十分有理,决定无论多挤,都要去走一走, 可不是谁来一趟Y省就正好能撞上这种节日的,她们正好给碰上了,可不就是她们的运气?
在场的姑娘们家境都不错,还真的少有这种人挤人的经历,不过大概华国女人骨子里就有一种无畏向前的精神,在走出了第一步之后大家就很自然地融入了人群中,和当地人一样挤挤挨挨地往前走,特别是当她们真的走进了那条街道以后,发现后面涌进来的人自然地推着她们往前,虽然速度慢了点,但按这个趋势下去肯定是能走出这条街的。
“还挺有趣的,我坐过最挤的公交车都没那么挤。”一个剪着平刘海的女孩子笑嘻嘻地说。
“……不是说是母子节吗,怎么还有不少男人啊?他们来凑什么热闹啊。”脾气暴躁点的这么说。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其实不少男人比女人还想要孩子吧?一起过来求一求也很正常。”
“又不是他们生。”暴脾气女孩在人群中翻了个白眼。
茵茵觉得这样的经历一点都不美好,人挤人的,感觉胸腔都硬生生地被压缩小了一大块儿,即便这样,肺里的空气还是被挤得不断往外冒。
出气容易进气难,她觉得实在是呼吸都很困难。幸好这一年她长高了不少,不然情况还能更惨烈。而且大家摩肩接踵的,时不时地踩到对方的脚或者有人撞了你一下,她倒是有些敬佩她的同学们了,平时看着一个个都挺娇气的,这会儿竟然没有一个人喊累。
这实在是她低估了华国女性对生育的执念,也是她一直所处的环境观念比较开放导致的,如果一直在里王村长大,估计此时也会像其他人一样走得兴致勃勃了。
她们走了一会儿,才发现这条街远比在外面看到的长,远远看过去仿佛看不到尽头似的,又过了一会儿再去看,还是没看到尽头在哪儿。
有人忍不住急了,明天还要演出呢,晚上要是睡眠不足,嗓子状态都会不好:“这路有多长啊?怎么走了这么就跟没走似的?该不会是撞上鬼打墙了吧?”
“你这小姑娘怎么说话的?”有当地妇女听到了,立刻就不满了,这条街可是她们生儿育女的希望,当然不容他人亵渎,“母子街你以为那么好走的?女人生孩子那可是过鬼门关的事情,你连这条街都走不完,还生什么孩子!”
系里的小姑娘被说得面色涨红,想反击过去,但是到底不是在自己的地盘,还是勉强忍了下来,艰难地挪了个位置,换到了看不到那位当地妇女的方向。
其他女孩子心里也都有些讪讪的,她们和当地人的区别,大概就是路人跟亲妈的区别吧。这狂热程度,这虔诚程度,好吧,不是她们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