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喜平知道夏红娟那是老观念,她也不是不舍得那个钱,她是觉着既然别人都是找接生婆接生,她家也没必要比别人特殊。
再一个她也是怕有人眼红说闲话,必竟现在大家都知道石磊和杨艳芳都跟着夏喜平这个大能人干,挣钱多,她怕别人说她家有钱了 生个孩子都比别人娇贵,她怕别人说她家得瑟。
夏喜平却是坚决不同意找接生婆。
接生婆是经验丰富,可医院的设备药品多啊。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女人生孩子可是过鬼门关,万一有个突发情况,接生婆她有救人的能力吗?
所以,夏喜平劝杨艳芳和石磊,必须去医院生,即使不在市医院,也得在镇医院。
石磊一向听夏喜平的话,坚持着去了镇医院。
杨艳芳怀孕的时候养的好,再加上定期在市医院做着检查,所以生的时候顺顺利利。
因为杨艳芳是跟着她“打天下“的元老级别的人了,再加上有石磊这层关系在,所以夏喜平在杨艳芳生下第三天便去看那母子两个去了。
夏喜平刚进门,便被屋里的气味呛了一个跟头。
正是最热的时候,可屋子里却门窗紧闭,再加上杨艳芳自从生过孩子,就没洗过澡,也没洗过头发,这样的天气里,会有什么样的味道,可想而知。
小宝宝倒没有裹得有多严实,身下只是垫了个小被单,身上穿着个小肚兜,睡的正香,确实如石磊说的那样,白白嫩嫩的,眉眼之间,跟杨艳芳有些相似。
“哥,我觉着长的象我嫂子多一点。”
石磊嘿嘿笑,“我也这么觉着。”
夏红娟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碗饭,笑道,“儿象妈,闺女象爸。”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以前夏红娟看到夏喜平,就没有一个好脸色,更别说跟夏喜平说话了。
可今儿个夏喜平来后,夏红娟不光笑脸相迎,还给夏喜平又端水又拿瓜果吃,夏喜平简直有点“受宠若惊”,小声跟杨艳芳说道,“人家是母凭子贵,我是姑姑凭侄子贵。”
杨艳芳扑哧一声笑了。
夏红娟把手里的碗端到了杨艳芳跟前,“趁着羊蛋正睡着,赶紧吃。”
夏喜平一下子瞪大了眼睛,“他叫羊蛋?”
杨艳芳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妈起的。”
夏红娟在一旁插话道,“贱名好养活。”
当地是有这个风俗,小孩子生下来太宝贝,怕养不大,就给起一个贱名,起的越贱越好,这样孩子才能平平安安的长大。
可现在都八十年代了,还信这个,还给孩子起这样难听的小名,以后孩子长大了,听到别人“羊蛋羊蛋”的喊他,他该多难为情啊。
夏喜平轻轻戳了戳羊蛋白嫩的小脸,小声道,“这么白白嫩嫩的,哪里象羊蛋了。”
杨艳芳偷偷朝着夏红娟呶了呶嘴,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大名起了吗?”
“还没呢,妈说过了满月请个测字先生给测个字。”
夏喜平满头黑线:那如果测出个富贵,聚财,满仓什么的,是不是一辈子就叫那个名字了?那也太土了吧。
不过,夏喜平也知道夏红娟是宝贝这个孙子,正因为太稀罕,所以才格外讲究,所以这种事,她也只是心里腹诽一下,表面上却是什么都不敢说的。
夏喜平见杨艳芳端着碗只顾着跟她说话,便催她道,“你赶紧吃。”
杨艳芳苦着一张脸,看夏红娟出去了,才小声道,“吃不下。”
夏喜平凑近看了看杨艳芳手里的碗,是一碗挂面。
不过跟她们平时吃的挂面不一样的是,这碗挂面里除了卧了两个荷包蛋,其他的什么都没有,甚至连丝油星都没有,看着就让人没有食欲。
夏喜平吃惊道,“怎么吃的这么素淡?”
杨艳芳小声道,“里面连盐都没有,只有面和蛋,说是下奶。”
夏喜平无语:连盐都没有,这饭能吃吗?感情这是把杨艳芳当作奶牛了。
当地的风俗,夏喜平也不怎么了解,即使心里同情,她也不好多嘴,只能催着杨艳芳赶紧吃,杨艳芳就跟吃毒药似的,闭着眼睛稀里胡噜的把挂面吃了。
第四百五十四章 心里也有点痒痒了?
杨艳芳吃过后,夏喜平接过碗,放到了桌头柜上。
在这屋子里一直待着,她总不能一直憋着气吧,可这气味,着实让人有些吃不消,小声跟杨艳芳说道,“这么热的天,你澡都不能洗,这屋子里还捂的这么严,你吃的消吗?”
杨艳笑苦着脸道,“我也想洗,可他们都不让,最多是拿把热毛巾给我擦把脸,开门窗通风就更别提了,不可能的事,说是不能见风,还不让我动,一天到晚的躺在床上,看下书都不给看,说是会坏眼睛,一天到晚的,不是吃清汤寡水连盐都没有的挂面汤,就是吃小米粥,还让我一天最少要吃十个鸡蛋,我的娘啊,我哪能吃得下?我可真没想到,坐月子这么受罪。”
夏喜平无语了。
这种风俗习惯,上辈子的时候,她在新闻上也见过,坐月子的时候,讲究特别多,这不许那不许的。
其实医生早就已经说了,这些风俗习惯,好多都是不可取的,比如孕妇要饮食多样化,孩子营养才丰富;比如孕妇比常人更要讲究卫生,要勤洗澡勤换衣,屋子里也要经常通风换气,这不管对孕妇还是对孩子都好。
可惜,上千年的风俗习惯,可不是说取消就能取消的,别说八十年代了,就是她过来的二十一世纪,一些不良的月子风俗还是继续遵循着,估计还会一直遵循下去。
夏喜平实在是受不了屋子里的气味,又怕自己在屋子里待的太久了,夏红娟心里不高兴,所以又跟杨艳芳说了两句闲话便出来了。
夏喜平是跟着韩卫东一块儿来的,韩卫东不方便进去看杨艳芳,在院子的树荫下坐着,石磊在一旁陪着。
看到夏喜平出来了,石磊冲着她呵呵地笑。
看着石磊那傻呵呵的样子,夏喜平笑道,“哥,你现在只会傻笑了。”
石磊不好意思地搔了搔头。
夏喜平走过去,在石磊旁边坐了起来,抬头看了看,见夏红娟不在旁边,便小声跟石磊说道,“哥,你回头偷偷的洗些热水让我嫂子洗下澡,最不济也要擦擦身子洗洗头发,这大热的天,一个月都不让洗,谁能受得了?而且,这对他们母子的身体也不好。”
石磊无奈道,“我也是这么跟我妈说的,可我妈说这都是老祖宗们传下来的,老祖宗们传下来的肯定是好的,必须得听。”
夏喜平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心说老祖宗们传下来的可不光是精华,还有不少糟粕呢,难道连糟粕也得听?
“你偷偷的,别让我大姑看见,还有我刚听我嫂子说,小宝宝的大名要请村里的长辈起,如果长辈给起个什么富贵啊,长发什么的,你可千万别采纳,多土啊,要叫一辈子呢,必须得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石磊回头看了看,没看到夏红娟,这才小声道,“其实我跟你嫂子早就想好名字了,石振翼,振作的振,翅膀那个翼,咋样?”
夏喜平琢磨了一下:振翼,有振翅高飞之意,喻意不错。
夏喜平夸赞道,“这个好,就叫这个,不过大姑不同意咋办?”
石磊嘿嘿笑,“你哥我可不是当年那个笨嘴拙舌啥也不会说的傻小子,现在运用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你大姑,肯定不在话下。”
夏喜平扑哧一声笑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杨艳芳必竟刚生过孩子,正是需要多休息的时候,夏喜平也不好多干扰她,在石磊家待了一会儿便和韩卫东走了。
走的时候,夏红娟还热情的要留他们吃饭,又让夏喜平体验了一次什么叫“姑姑凭侄子贵”。
回去的路上,韩卫东一边开车,一边频频的看夏喜平。
夏喜平奇怪地问道,“你一直看我干吗?”
“媳妇,我刚给咱的孩子起了个名字。”
夏喜平无语:孩子还不知道在哪个地方飘着呢,他名字都起好了。
“就叫韩慕夏,这个名字比较中性,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可以用,你觉得怎么样?”
韩卫东有些洋洋得意。
韩慕夏,意即韩卫东爱慕夏喜平。
好听是蛮好听,寓意也好,可是现在就考虑这个,是不是太早了点?
还是韩卫东看到石磊当爸爸了,所以心里也有点痒痒了?
“你想要孩子了吗?”
韩卫东连连摇头,“不想,二人世界还没过够呢,我现在可不想再加个小家伙进来。”
家里有个小孩子,他想要跟夏喜平亲热了,还不得跟做贼似的啊,万一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小孩子突然醒了,哇哇的哭了,多扫兴,光想想那场景,都让他头大。
所以,对孩子的事,他绝对不强求,一切全凭媳妇做主,媳妇说想生了,那就生,媳妇说不想生,那两人就这么美滋滋的过着,想什么时候亲热就什么时候亲热,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夏喜平原本还担心看到石磊都当爸爸了,韩卫东会有些眼馋,听他这么一说,她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