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更关键的是,镇里就算想办敬老院,也没有钱搞。
方明湘愿意出这个钱,对他来说,自然是件大好事。
倒不是镇里已经穷到这个地步了,连一个敬老院也办不起,主要是资金有限,盯着的人又多,必须大家开会研究,把钱用在刀刃上,不可能花在敬老院这种项目上。
敬老院说得好听一点,是民生工程,唯一的作用,是给地方政府贴金。
但是把钱用在其它地方,比方造路,比方扶持地方企业,那可是在造血啊!
大家热衷于把钱投在对发展经济有好处的事,就连办幼儿园,也比办敬老院有价值。
所以不管谁当权,都会这样选择。
当然这样的话,不能公开说,否则会被老百姓骂的。
他们可没有领导的大局观,只会盯着对自己有利的事。
最后两人决定约个时间,商量一下具体的操作模式。
宋立诚让方明湘多找几个人参与,在他看来,这种事没必要一个人担着,多些人出力,压力和风险会小一些。
国内历来讲究出头椽子先烂,方明湘一个人出钱,容易处于风口浪尖上,也会有其它人看到这一点,到时上门化缘,你给还是不给?
如果是一个团体搞,他们就不好盯着你不放了。
方明湘向他道了谢,并答应叫上别的朋友一起参与。
挂了电话,方明湘舒了一口气。
在国内,想办点好事,还有太多顾忌,真的非常累。
忽然想到这次配了两瓶药水,黄阳平那瓶还没送出去,得通知他过来拿。
黄阳平接到电话,匆匆赶到公司。
“你的伤有没有好一点?”因为对勤华叔的外伤效果这么好,她想看看黄阳平的伤有没有变化。
“现在还看不出来,应该有变化。”黄阳平伸出手来,回答道。
方明湘小心观察了一下,发现原本骇人的伤疤已经变淡了一些,说明效果确实非常明显。
只是骨头和筋脉砍断过,想完全恢复没这么容易。
又看脸上的伤疤,发现明显在好转。
照方明湘的判断,估计坚持用到过年,脸上的伤疤会缩小到只有一条浅浅的伤痕。
“那瓶用得差不多了吧!这瓶是新配出来的,你有空的话,一天多用几次。”方明湘把药水交给他,并提醒了一句。
现在空间大了,种药材比以前容易多了,不用太小气。
“谢谢方小姐。”黄阳平接过,感激地说道。
脸上的伤,确实有变化,今天碰到战友,他看到后非常惊讶,说脸上的疤痕没以前看着骇人了。
“不用客气。”方明湘让他在对面坐下来。“你现在给我工作,我帮你也是应该的。不过你的工作内容,也得重新确定一下。接下来你担任我的私人助理,主要负责处理一些特殊事件,至于工资,依然在郑总那里拿,我会跟他说的。”
这样安排,当然是为了方便调动。
她招聘黄阳平,是要他帮自己做一些不适合拿到明面上的事,所以直接对自己负责比较好。
“好的。”黄阳平也没意见。
“还有,你有没有其它认识的战友,像你一样,有特别能力,或者战斗力比较强的。”方明湘又问道。
公司规模大了,需要一支安保人员,她没想过去做什么坏事,但是要有自保能力。
所以培养一批忠诚的手下,势在必行。
“我联系一下试试。”黄阳平也没有把话说满,愿意去试试。
“嗯。”方明湘点点头。“有消息随时告诉我。”
第五十七章哥哥婚期到了
等他离开后,她来到隔壁郑叔的办公室,把对黄阳平的安排跟他说了说。
“这个没问题。”郑建树大概猜得到方明湘让他做什么,所以干脆地应下来,也没有问具体的原因。
生意做到一定规模,都会面临一些丑恶的人和势力,提前布局,不算什么错。
特别是明湘会嫁给谢国兴,谢家如果处于上升期,他们也不用担心什么。
偏偏谢家老爷子退休后,已经没有人撑得起家族,不少人对着他们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扑上来咬一口。
明湘的性子倔,跟他们对上是迟早的事。
接下来商量农家山泉上市成功后,如何庆祝的事。
短短十几天时间,农家山泉一炮打响,销售异常火爆。
现在两家工厂同时在生产,粗算现在的产值和规模,一年做到千万,应该没问题了。
接下来大家的工作依然会非常辛苦,为了给他们提振信心,必须给所有有功人员,发放奖励和奖金,安定军心。
“这个不急,还是等年底总结时再发放吧!”郑建树想了想,这样建议道。“如果怕他们不甘心,那就根据贡献大小,每人每个月发一定的奖金。”
现在是十一月底,离元旦已经不远了,可以考虑在那个时候,总结一下,给有功劳的员工,发放重奖。
“也行。”方明湘想了想,接受了他的建议。
一算日子,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哥哥的婚期马上就要到了。
这样一来,得把其它事放一放,先把重心放在哥哥结婚这件事上了。
这天吃了晚饭,叫上谢国兴,一起去哥哥的店里,叫上蒋月华和哥哥,一起商量婚事的进展。
“月华,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回家?”方明湘问道。“嫁妆什么的,都买得怎么样了?”
最近自己忙于工厂的事,很少过来关心这件事,如果有什么没做好的,现在补救还来得及。
“全部买好了,你不用担心。”蒋月华笑着回答。
说完,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里面写了最近的安排,看来这些事都是她在负责。
“那就好。”方明湘扫了一眼,见确实没问题,非常放心。
蒋月华虽然能力不算强,事关自己的幸福,这些事还是做得非常细心。
“就是接嫁妆的车,得你们想办法了。”蒋月华笑着说了一句。
以前农村里结婚,流行雇人抬轿子送嫁妆的。
那时村里有人结婚,大家会围在路边,数走过的轿子数。
一般来说,条件好一点的有二十顶轿子,差一点的十六或者十八顶不等。
最有趣的是,会有红蛋放进新房子里,所以半路上歇息时,抬轿的两个人就会同时伸手进去摸蛋,抢到的就会兴奋的直叫,抢不到的只能生闷气。
至于被子被揉得乱成一团,也没有人在意,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最近这两年,农村开始有汽车了,于是开始流行用汽车接人送嫁妆。
明湘和谢国兴都有车,这件事自然得交给他们负责。
“没问题。”谢国兴一口答应下来。
婚期终于临近了,方明湘和谢国兴提前两天回到老家,准备帮忙筹备。
不过她空担心了,大舅小姑和几个表哥表嫂都到了自己家,每个人都在忙着,一点都不见外。
就连村支书方绍云也来了,还有方绍均的爸妈,也主动在帮忙。
反而是爸妈穿着新衣服,坐在一边喝茶。
方明湘这才知道自家已今非昔比,有的是人愿意来帮忙。
既然家里没问题了,那去月华家走一遭,看看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结婚前,蒋月华不能跟哥哥见面,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也不方便联系。
到了蒋月华家,蒋家的老房子还是没有变,只是仔细拾掇过后,看起来非常整洁。
屋里到处贴了大红的双喜字,还有结婚专用的对联,看起来喜气洋洋的。
请好的伴娘也全部到了,大多是她认识的老同学。
“明湘,你怎么来了,明天月华就是你嫂子了,你是提前过来叫人的吗?”老同学嘻嘻哈哈地取笑道。
方明湘也不客气,扑过去呵她的痒,让她尖叫着到处躲,才放过她。
蒋妈妈泡了茶端过来,请她坐下。
对于这个女婿的妹妹,她一点也不敢小看,蒋家有现在这样的变化,可以说全拜她所赐。
“明湘,你家还是哥哥弟弟吗?堂的表的也没关系?只要年纪别差得太大。”有人戏谑地叫道。
蒋月华去年是什么情形,不少同学都知道,考虑到她以前订过婚的那个村支书,不是他们惹得起的,所以谁都觉得她这辈子要倒霉了。
没想到跟方明湘联系上后,不但把那个支书一家打倒了,还把她拐回家当了嫂子。
最让她们眼红的是,方明湘神通广大,不但治好了哥哥的腿疾,还让他们开店做老板。
现在蒋月华成了名符其实的老板娘,据说一年可以赚百来万,太吓人了。
在大家的眼里,如果能嫁个年入万元的男人,他们就很满意了。
“没机会了。”方明湘知道他们在开玩笑,也没有在意。“倒是可以跟月华商量商量,做我哥的小老婆。”
这些人在农村呆久了,说话荤素不忌,有时候她也有些招架不住。
“那还不如做你家那个的小老婆呢?”有人大着胆子嚷道。“他不是更有钱吗?将来跟你成了姐妹,也能天天在一起来了。”
说完,还来搂方明湘的脖子,一付姐妹好的模样。
“想得美,我可是凶的,天天得早请安晚汇报,你吃得消吗?”说完后,自己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