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楠点点头,拿起颗荔枝剥了皮,跟陈老太太慢慢的说着,“奶奶,家里好的很,啥事儿也没有,我发烧也早好了,就是我把工作给周向西了。”
陈老太太顿时皱起眉头,“啥?把工作让给周向西了,那丫头奸猾懒馋,能干得了吗?你爸妈也是,瞎折腾,到时候把工作彻底整没了就舒坦了。”
周向摇头道:“奶奶,周向西转到宣传科了,这个说来话长……”
等她说完,陈老太太摇着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后拍了拍她的肩膀,“你这孩子,真是的,这么软弱,以后可咋办啊?”
周向楠笑笑,握住老太太的手,“奶奶,您别担心我,等我考上了大学,接您去大城市看看。”
陈老太太乐的合不拢嘴,“行,奶奶等着你。”
随后又叹口气,脸上一片愁容,半是抱怨道:“你个傻丫头,不要啥事儿都听你爸妈的,你爸妈偏心的很,你得自己有主见,你自己立起来了,你爸妈就算偏心你也受不了委屈,知道不?”
周向楠点点头,眼圈瞬间红了,前世奶奶就对她说过这样的话,只是她太软弱、太愚蠢了,左耳朵进,右耳多出,后来落得悲惨下场才有所觉悟,可惜为时已晚。
“奶奶,我知道了,你放心吧,我会立起来的,我以后也会越过越好的。”
陈老太太很是欣慰,又拉着周向楠的手问道:“向楠,你要去上去,你爸妈给你多少钱?够不够,奶奶这里还有几十块,等会儿拿给你。”
周向楠赶紧拒绝,“不用,我一年的工资都在手里,有五百呢,够我用的了。您还是留着吧,要不然我侄子您曾孙子想吃糖了,您拿不出来,他可该哭了。”
陈老太太忍不住哈哈笑起来,轻轻拍了下周向楠的背,“你这孩子,你大堂哥还没结婚呢。”
周向楠嘻嘻笑笑,“那不是也快了吗。”
正走过来的黄秀芬忍不住露出喜色,一方面是这侄女懂事儿,没有要老太太的私房钱。
虽然家里不缺钱,老太太想把钱给谁是她的事儿,但老太太现在跟他们住,花着他们的,他们伺候着,连商量一声都不商量,任谁心里都不舒服。
向楠比以前懂事儿多了,知道拒绝,嗯,回头跟大海商量一下,这孩子不容易,给她拿些钱。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话里的侄子,曾孙子,这两年计划生育,每家只准生一个,能一举得孙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黄秀芬端着盘西瓜笑着走到院子里,招呼道:“来,吃瓜,这瓜在水里泡了一下午,正凉着呢,现在吃正好。”
周向楠和陈老太太默契的没有继续刚才的话题。
吃完瓜,老太太问道:“对了,向楠,你上学打算住哪儿?”
以前上学的时候周向楠都是住家里,来回走路,但是现在她是毕业班的了,把时间划在路上太不划算了。
老太太说完不等周向楠回话,看向黄秀芬说道:“秀芬啊,反正家里的房子多,不然让向楠在家里住。”
黄秀芬有些犹豫,向楠住家里的话,老大和老二就得搬到新房子住去,而她原本打算等老二结婚的时候在住人的。
周向楠知道大伯娘的不想法,不欲让她为难,主动说道:“奶奶,不用麻烦了,我住学校的宿舍,已经交过钱了,那里也方便我学习。”
闻言,陈老太太没有再说,但是心情明显不太好,儿媳的犹豫她看在眼里,只能在心里叹口气。
“行吧,要是住不惯就跟奶奶说一声,行了,时间不早了,你赶紧去睡觉吧,明天不是还要上课吗?”
周向楠点点头,只能找时间再劝劝奶奶了,正想着呢,院子大门被人推开,大伯搬着只纸箱子走了进来。
黄秀芬立刻迎了上去,把大门关上,问道:“孩子他爸,你这弄得啥?”
周大海放下箱子,接过周向楠递来的毛巾擦了把头上的汗,“向楠来了,向西找到工作没?”
周向楠含糊道:“嗯,找到了。”
黄秀芬张了张嘴,算了,晚上再说吧。
周大海把毛巾搭在肩头,开了门出去,几人这才看到门外一辆架子车,车上还有四五个箱子,周向楠和黄秀芬也帮着运进来,箱子不轻,装的闻不到水果味儿,也不知道装的啥。
不等几人再问,周大海蹲下身打开纸箱子,是一箱子的桂圆干。
陈老太太也凑过来,问道:“大海,你这弄得啥,这也是水果吗,咋看起来干巴巴的。”
周大海笑着说道:“娘,这是桂圆干,也叫龙眼,有钱人都用来煮汤,听说对身体好,秀芬,明早煮点儿给娘尝尝。”
黄秀芬哎了一声,又问道:“孩子他爸,这东西我也没用过,要咋做?”
周大海挠挠后脑勺,有些尴尬,“我也忘了问了,光听说煮汤好吃去了……应该啥都可以吧?”
第18章 同学
黄秀芬翻个白眼,“行吧,我看着办。”
周向楠道:“我看书上说桂圆可以和很多种食物一块做,简单点儿的红枣桂圆煮一块儿就行,安神补血,健脑益智。”
她本来想说银鹭的桂圆莲子八宝粥呢,想想这才八二年,银鹭这牌子估计还没出来呢。
黄秀芬点点头,“行,就听向楠的,明早给你们煮红枣桂圆汤。”
周大海今天去了市里卖水果呢,还没来得及吃饭,黄秀芬赶紧弄饭去了,三人坐在院子里边纳凉,边听周大海说着今天的生意。
“还可以吧,毕竟市里也没有几家卖南方水果的,而且我的水果种类比别人的齐全,有钱人就喜欢吃这些稀奇古怪的……你要是卖便宜了,人家还觉得你卖的是假的呢,今天可是卖了不老少呢。”
陈老太太撇撇嘴,“要我说,这荔枝和这啥果还挺好吃的,这啥火龙果就是骗人的,皮厚的还没苹果甜呢,还贵的要死,一个就要好几块钱,都够还好几斤肉了,吃那干啥?对了你货卖完了,啥时候去南方?”
周大海好笑的摇摇头,“娘,人家就喜欢吃这样的。对了,娘,我前次去南方的时候跟人家谈好了,以后我就不去了,往那边打个电话,人家就给我送过来了,这桂圆干就是今天才到的货。”
陈老太太问道:“其他货呢,你放哪儿了?这东西可贵重的很,别弄丢了。”
周大海摆摆手,“我们在市里租了间仓库,老三在那看着呢,丢不了。”
陈老太太点点头,见黄秀芬端着碗出来,赶紧让周大海吃,一转头,见周向楠托腮发呆,“向楠,想啥呢?”
周向楠迟疑了一瞬,还是否决了心里的想法,一是她现在并不缺钱,二是担心影响学习,毕竟她离开学校几十年了,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三则是要干就干票大的,现在时机不合适。
但是她在听了周大海的话后有了个想法,倒是可以说给周大海听听,“就是觉得大伯父敢做敢想,其实我觉得大伯父要是有足够的资金的话,可以在县里买个店面,让大伯娘在店里卖,大伯父可以去市里卖,这样赚的钱也多了。”
周大海若有所思,没想到黄秀芬却是第一个不同意的,“向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咱家每天吃饭就得不老少钱呢,这刚买了房子,哪里还有钱啊,何况这房子也不便宜,摆摊就挺好的,把水果放家里就行了,又不是放不下。”
周向楠知道这时候人的观念,并不生气,“大伯娘,摆摊子的摊位费是少,但是搬来搬去的你多累啊,大伯不在家,你一个人短时间还行,时间长了可受不了,最重要的是搬运过程中有个碰撞啥的,可就是几块钱没有了。而且积少成多,时间长了摊位费也是一大笔钱,买了门面房,以后这房子就是你的了,你不但不用出摊位费,省事了,以后你不想卖水果了,还可以租出去,钱不就又回来了。”
黄秀芬听的连连点头,可想到买房子又是一大笔钱,不由得有些犹豫,“我再想想吧。”
周向楠点点头,她就是提个意见而已,具体的就看这夫妻俩了。
第二天一早六点周向楠就去了一中上课,分在了吴老师所在的文科一班。
因为耽误的那十年,导致这几年高考人数太多,竞争太大,加之课本内容比起后世薄多了,早在一个星期前各科课程就全部上完了,也提前分了班,提前进入了复习阶段。
这个班就是后世的尖子班,除了成绩好的,有‘经验’的复读生,还有不少‘官二代’‘富二代’。
她去的时候教室里几乎坐满了,只余最后一排靠右边的一个空位。
她视力五点零,坐哪儿都行。
就是前排几个回头看她好几眼的大龄青年男女看起来有些眼熟,这几个人的眼神也有些怪异,周向楠扫了一眼实在想不起来这几人是谁,干脆收回了视线。
今天的早读是语文。
吴老师还没找齐课本,干脆把她自己的课本先借给周向楠用。
早读就是背诵课文,数量还不少,大多数听都没听说过,毕竟她儿子高考都是二十年后了,语文课程上改变还是很大的,她读起来十分的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