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北方的匈奴慑于大秦的铁骑压根儿就不敢南下,大秦范围内虽然说不上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也不差,好伐?
系统这种没事儿找事儿的爱好真是不好,不好!
当秦二世提出了科考的提议时,众臣立马抱团反对了,要知道恩荫制度下,自己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皇帝这个科考明显的是要动摇自己的根基啊!
这如何可以?
几位老臣倚老卖老,开始撞柱死谏想要打消皇帝的提议。胡亥也是个倔的,若是真的好好儿地说说,说不定他一个偷懒,还真的就不去弄什么科考了,可是这些人,一个两个死了娘一样地逼迫自己,这是几个意思?
怒气冲天的胡亥压根就听不进去别人的劝阻,众人越是劝,胡亥想要科考的决心就越发地坚定起来了。
他也发现了,这些所谓的世家若是联合起来,自己这个皇帝还真是坐不久远,有了危机感的胡亥开始使人调查了。
天下总归是天下人的天下,赵氏一族只不过是一个管理者罢了,有了系统的折磨之后,胡亥好歹也算是有了一次思想的大解放。
所以,得到了下层百姓的支持之后,胡亥的底气就更加足了。李氏一族因着长公子承乾之故,也不能明晃晃地反对皇帝的旨意啊,所以只能在暗处串联,胡亥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不过他不在乎。
李斯这个老狐狸肯定不会让事情失去控制的,要知道,一旦事儿有了变故,只怕损失最大的就是李氏了。
李斯退隐的缘故么,自然就是全力地支持承乾了,虽然自己也是这个想法,可是外戚坐大,总归不是一件好事儿,胡亥本来想着,这次李氏一族也闹腾的话,他正好正大光明地就开始削弱外戚。
可惜了,李斯闭门不出,让人挑不出麻烦来,至于后宫中跳的最厉害的都是些小旗子,几大世家的,一个都没出现,胡亥对于这些家族的厉害程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女儿都是人精子,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赵子英如今作为陛下身边的宠臣,日子过的不要太让人羡慕哟,虽然这并不一定是赵子英想要的生活,可是在外人看来,这位就是矫情的很。
赵子英的真实身份,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也觉得皇帝真是个好叔父,这般破例地让侄儿参与朝政,真是用心良苦,再说了,赵子英从国子监毕业之后,陛下竟然破例地让他回到了蒙恬的手下,又学习了几年兵法作战,真是用心至极啊。
回到了皇都的赵子英开始了自己在叔父身边做小秘书的生活,这样的事儿一般都是心腹啊,可见陛下对这个侄子是多么地看重了。
赵子英也知道自己的身份敏感,所以平日里十分地谨慎,既然皇帝说了自己是赵子英,那么自己一辈子都是赵子英了,他也强迫自己忘记了以前的生活,开始以赵子英的身份过日子。
虽然自己父亲的死亡是因为赵高的原因,可是赵子英如何能不明白,只怕这位叔父也是赞同的吧!
当然不提这些糟心事儿外,赵子英倒是真的颇为佩服陛下的,陛下果然英明神武的很。
现在又折腾出一个科考来,据说皇帝陛下在七八年前就开始筹谋此事了,到了现在,事情逐渐地成熟了,皇帝陛下这才开始扩大了国子监的考试范围,开始全国三郡县的尝试了。
显然,皇帝陛下并没有因为和朝臣的争吵就失去理智,依然按着自己的计划行事,果真是圣明啊。
大家三不五时地就在赵子英面前隐晦地打探一下陛下的心思,有许多赵子英透漏出去的都是陛下暗示自己说的,赵子英看着这些人的模样,摇摇头,转身回去了。
他这次也是要参加科考的,虽然在国子监成绩优秀,在军营里也是人人称赞不已,显然陛下还是希望自己去参加第一次的科考。
说不定,赵氏一族的第一个状元就要出现了!当然,头名状元这话也是陛下说的,虽然不知道这个状元到底有多厉害,可是头名还是让赵子英心动了。
既然陛下有旨意,那么去参加又何妨呢?
大家虽然觉得自己局部地胜利了,可是没能阻止陛下开始科考还是让大家沮丧不已。
不过紧接着,胡亥就抛出了第二个诱饵,虽然现阶段大秦的取官制度还是恩荫,可是渐渐地就是恩荫和科举并重,到最后,完全就是科举取士。
这样的小道消息传出来,那些世家大族显然只能憋屈了。皇帝这是要断了贵族的上进之路啊。
有远见的家族已经开始计划如何让自家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了。这事儿反而在士林掀起了巨大的风暴!
科举取士,只要你成绩够优秀就可以做官,实在是让众人兴奋不已,诸子百家这些年虽然屡屡有人入朝为官,可是数目并不是很大,而且在朝堂上还被那些氏族排挤,法家出身的可以高官厚禄,至于其他的,就是后娘生的了。
现在可好了,虽然法家依然强大这个格局暂时动摇不了,可是等过上三五年之后,三十五十年之后呢?
总不会还是任由法家一家做大吧?大家谁都不是傻子,这样好的机会,谁会放过?
除了隐世门派外,其他的诸子百家,都开始探听科考的规则了。虽然只是咸阳和左近的两个郡县有这个打算,可是大家还是激动坏了。
文人拍马屁这种事儿简直就是张嘴就来,风骨虽好,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众人还是低下了自己的头颅。
这些人的热烈反应让胡亥的心情好了许多,就说么,自己这般英明神武的决定怎么会没人识货呢?
有了诸子百家的支持,显然这个科考的活动就顺利了许多,承乾作为唯一的皇子,自然是时常地要跟在自家皇父身边听取教诲的,即便不是教诲,多和陛下培养一下父子感情,这也很好啊。
要知道,二世不就是始皇最为宠爱的公子,所以才会坐上那个位置的,现如今,即便只有一个儿子,若是感情不深厚的话,谁能保证将来就是承乾的呢?
李氏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她这些年在后宫安安稳稳的,一点事儿也不招惹,就安心抚养儿子的举动倒是真的让胡亥满意了。
所以这才有了李斯全身而退的举动,若是皇帝真要打压李氏一族,作为臣子的李斯又能怎么办呢?
看看冯氏一族,虽然女儿贵为贵妃,可是家族呢也唯有一个冯劫还在朝堂上了。
大家谁都看的出来皇帝不待见冯家,谁还敢和冯家亲密往来,皇权之下,众人也只能屈服了。
和承乾在一起的日子也算是胡亥为数不多的愉快时间,小孩子,即便是已经有了自己小心思的孩子,相较于大人,还是纯白好多,让人不由自主地觉得放松!
至于宫中的那些公主,胡亥基本上就是见过几面罢了,要是都站在他面前,胡亥并不一定就每个都能叫出名字来。
十来个女儿,一个儿子,胡亥你可真牛逼,若是承乾挂了,那么他上哪儿去找个继承人去?
对于此事,胡亥很淡定,不是还有个后补的赵子英么?自己这般全面地培养赵子英,难道真的是在补偿么?
这怎么可能?自己是傻子不成?
若是赵子英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你该如何是好?
胡亥在听到系统的这个问题时,虽然有那么一刹那的呆滞,不过很快就回神过来了,那个时候我都挂了,承乾若是真的那般无能,那么就让子婴成为三世又有何不可呢?
这种言不由衷的话,系统实在是懒得逼视宿主了。
赵子英可不知道皇帝的心思,如果知道的话,说不定他还真的去造反什么的,可惜了。
不过现在的赵子英还真的没有多余的心思。
大秦史上第一次的科考在折腾了两年之后,终于开始了,这一次,三个郡县有总共一百多人参加了第一次的科考,不过录取率么,只有十分之一不到。
九人成为了第一届的天子门生,其中的透明状元便是赵子英,除了赵子英之外的其他九人有四人出自贵族,四人出自诸子百家。
看来皇帝这个分猪肉的活儿做的十分纯熟,这样以来,大家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除了赵子英继续做自己的皇帝秘书外,其他八人进了国子监,继续学习,学习如何为官,更多的是经营自己的人脉。
到了官场上,除了本身的才学外,就是人脉了,大家的出身不同,拓宽人脉的路子自然也就不同,这下子便是寒门与贵族之争的雏形了。
☆、第9章 秦二世9
科举制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终于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考试,当然了,这个时候,大秦的教育制度也进一步地开始完善,从蒙学一路上到国子监,大家要经历的可不是一点半点的折腾。
而且最为可怕的是,科考的范围可是非常的庞大,诸子百家,都有涉猎,大家也习惯从一开始入学就要学习这般庞杂的东西了。
不过等蒙学之后,大家还是可以选择自己的侧重点,这让更多的人开始入学。
懂的多了,下民也就不好糊弄了,皇帝也是越发地不好做了啊!
胡亥做了快要三十年的皇帝了,看着长身玉立的儿子,他觉得,自己也该是时候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