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历史]昏君自救记 (慕容红苓)


是以,从现在到明年三四月,至少有小半年的时间,足够徐光启拉起人马来正儿八经地干这件事儿了。
当然了,朝臣们在听说了徐光启的职务之后,面露不屑,虽然农事是重中之重,可是对于目前的大明帝国来说却不是最要紧的,皇帝的眼界格局还是太小啊。
好在皇帝并不知道朝臣们的腹诽,如若不然,他恨不得将这些人统统弄死了才好呢。
那么在朝臣眼中,目前最为重要的,或者说一直都比较重要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清算阉党啊,这几乎是小吏们都能说出来的答案,时间拖的久了,很多事情就会不了了之了。
大家都想趁着热乎的时候赶紧滴捞点好处,这其中就包括东林党人在内的所谓清流们。
大明一直自立国之后,一直都是打压武官,重用文官和阉党宦官,可是如今呢?
到了朱由检这里,就是尾大不掉了。
皇帝的第二个人事命令并不是斥责三司对于阉党清算不力之事,而是废除了宦官督军的规矩。
各地的随军宦官都招了回来,至于怎么安排,那就再说了。大不了,送去煤窑做苦力好了。
皇帝轻描淡写地想到。
这个政策真是让满朝的武将高呼“圣主出”,哪怕这不是第一次有人这般地称颂自己了,可是朱由检还是觉得满心欢喜。
少了宦官的掣肘,即便是大明的将领再怎么废柴,好歹也算是能发挥些作用了。
当然了,欠饷的问题一日不解决,军队的战斗力就一日没发保证。
皇帝当然知道,可是知道归知道,他也没法子弄点钱来啊,如之奈何!
好在他用自家死去的皇兄的手工作品换回了土豆和玉米的种子,据小光团自己吹嘘,都是可以亩产千斤的好东西。
在大明朝,若是那地的作物能亩产三百斤,那就是大丰收了,麦穗都是可以当成祥瑞,进贡给皇帝看的,可想而知,当小光团说土豆和玉米可以亩产千斤时,朱由检的震动。
当然,他并不是一味地信任小光团,这一切,都是他又反复地在和徐光启确认之后,才同意大规模推广的。
大明的百姓,一直都是隐忍的,只要给口饭吃,他们是绝对不会造反的。
攘外必先安内,朱由检若是想要彻底地消灭东北的隐患,那么首先就要让自家老百姓填饱了肚子才行。
这个道理他如何会不明白呢?
所以,这才有了让朝臣们看不明白的人事任命,徐光启起用了,并不是去编纂历法,反而去推广什么新种子。
有些恶意揣测的家伙已经在想,皇帝是不是想要整死徐光启这老东西啊?都那般的年纪了,还全国各地的奔波,徐光启不死,谁死?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眼红徐光启这份儿活计的人物,他们弹劾徐光启的折子上了四五份,皇帝都是留中不发,不过弹劾过的大臣们自己却是晚节不保。
统统地被下了大狱,查抄了家产。
皇帝的这份儿狠劲儿算是实实在在的震慑了一部分人,大家这算是看明白了,徐光启这老东西如今是简在帝心啊,还是别招惹他了。
大家继续和阉党余党死磕吧,这总是不会错的,这就对了。魏忠贤死了,阉党群龙无首,皇帝忙着整编锦衣卫和三厂(东西厂,内行厂)呢。
自从发生了自己的生命无法保证的登基前夜之后,朱由检对于安全方面特别的敏感,是以,魏忠贤倒台之后,他的这番作为,倒是可以理解的。
锦衣卫由骆思恭接手,这也算是家传的职业了,他老子就曾经是锦衣卫的头儿,这位的操守很好,是以朱由检对于他的儿子还是放心的。
整编了厂卫之后,朱由检整个人总算是松懈了下来,至少自己的生命是不会受到威胁了。
刀架脖子上的感觉糟糕透了,所以现在掌握了这股子势力,才让他一直紧绷着的神经舒缓了下来。
自己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之后,朱由检再回神过来出手修理阉党余孽,大家也都是称颂声一片,皇帝实在是太圣明了。
清流的称颂让天下人对于新主有了期待……

  ☆、第38章 崇祯3

清除了阉党欲孽之后,朱由检改号崇祯,算是开始地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不过这个腐朽的王朝倒是没有多大的变化。
过了年之后,朱由检第一件儿事儿就是军事的调防,袁崇焕起复,去辽东,至于原先驻防的毛文龙,调任福建。
前世,袁崇焕不声不响的诛杀了毛文龙,算是为君臣之间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这一世,崇祯早作打算,也算是先下手为强吧。
不管毛文龙是不是真的和满洲达成了什么协议,不过将他调离之后,一切就都是废纸罢了。
现在倒是要看看,在朕的信任下,这位天下闻名的袁崇焕能做出点什么来了,当然了,没了崔呈秀,空出来的兵部尚书,崇祯便起复了孙承宗。前世是袁崇焕,也没见得他有多牛逼。
有他在朝中,袁崇焕总不会觉得朕又不信任他了吧?
总之,尽管很多人都说是崇祯诛杀了袁崇焕,所以才导致了辽东的局势一去不复返,可是崇祯可不同意这个说辞,特么的,我朱由检难道没信任过你吗?
尚方宝剑都给你了,而且让你全权节制辽东兵马大事,可是你是如何回报朕的
真是蹬鼻子上脸,给脸不要脸,你既然胆敢对朕不忠,那么朕弄死你,又有什么问题?
所以,崇祯从来不认为自己弄死了袁崇焕有什么问题,即便重生了一次,不得不捏着鼻子重用袁崇焕,可是对于袁崇焕的恶感,崇祯仍旧没半分的消除。
袁崇焕带着满分的激动御前奏对,君臣二人你来我往,说的好不热闹,有了孙承宗在朝中保驾,袁崇焕觉得,只要皇帝给自己足够的时间,那么将鞑子彻底地赶出去,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
五年复辽,这是袁崇焕给出的保守答案,他觉得三四年就差不多了,不过在皇帝面前,还是保守些为好。
崇祯点头,深表欣慰,若是朝中大臣皆是孙承宗,袁崇焕之辈,他何愁大事不成?国家不兴?
这话算是极大的赞赏了,孙承宗与袁崇焕二人感激涕零,恨不效死,大家的都是演技派。
少年皇帝对于两位重臣的态度表示满意,臣子对于皇帝的信任表示感激,一场大戏落幕。
袁崇焕去辽东和毛文龙办交接,孙承宗么,继续留在朝中,他资历老,在文官面前也不怵谁,很多皇帝觉得难办的事儿,都丢给了孙承宗。
当然了,这个时候,大家还没有回神过来时,皇帝竟然闷不吭声地丢了个雷出来,他要设立军机处。
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这个辽东局势,还有天下逆贼横行的问题,这算是个临时机构,也事关军务,文官集团这边倒是不大感兴趣,不过武将们就不一样了。
除了兵部尚书孙承宗和袁崇焕是内定人选之外,还有五个名额,大家一时之间,争的头破血流的。
到了最后,竟然是徐光启这老东西也占了一个,大家心里有些不满,不过徐光启现在协领户部,若是没有粮草,还打个毛线的仗啊,所以,他占了一个,倒是能接受了。
至于毛文龙,这是皇帝钦点的一位,虽然他日后的办公地点仍旧在福建,可是保留了一个位置给他,许是安抚之意。
这是大家的揣测,至于崇祯是怎么想的,暂且不得而知。
崇祯还能怎么想,既然毛文龙和袁崇焕不对付,那就留着他钳制袁崇焕呗,还能如何?
皇帝的心思你别猜,虽然朝臣们都整日里在揣测圣意,不过距离真相还是有些遥远。
袁崇焕与毛文龙俩人都算是满意,毛文龙虽然调离,不过升官了不是吗?再者说了,离开这儿,得了皇帝的信任,又有什么问题。
至于袁崇焕,走了个掣肘之人,他就能大展拳脚了,有什么好不满意的?
至于朝中,现在阉党余孽已除,文官集团也开始了自相残杀,东林党和齐楚浙党斗的不亦乐乎。
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为了赞成而赞成,为了反对而反对,这就惹恼了崇祯,特喵的,都不想干了是吧?既然如此,老子就成全你们。
正好是新帝继位,那就开恩科呗,恩科虽然还是江南的文人为重,可总不会人人都是东林党,个个儿都是齐楚浙党吧?
这天下,皇帝想要找出几个真心实意干事儿的,其实并不是太难,是不是?
恩科开了,等朕有了得用的人才之后,管你们是齐楚浙党还是东林邪党,都特喵的统统的给朕滚蛋。
当然了,皇帝开恩科,怎么可能一点准备都没有呢?
他自从重生之后,就已经秘密地在各地培养自己的人才了,现在不过是借个由头推出来罢了。
虽然可能不能大用,不过有了种子,有了代表之后,他们冲锋陷阵,朕居后调停,好歹能慢慢地掌控朝堂了吧。
这就是崇祯的曲线救国之路,好在小光团提供的人才都是真才实学之辈,虽然思想略微地有些激进了,不过在皇帝看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所以,开恩科,这才是第一步罢了,接下来是建新军什么的,都要提上日程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