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国轻轻倒吸着气,半晌才道:“这个数也不光是聘礼,还有封口钱的意思在里头,少了不合适,显着咱们家不是诚心道歉。周家肯要这个数,还算是咱们家走运哩,上次老毛头家那事儿娘忘了吗?”
王老太想起来了,脸色顿时有些讪讪的。
老毛头是第二大队的一个老贫农,家里人死得干干净净只剩一个孙子,难免有些溺爱过头。那孙子被惯成了霸王的性子,也是看中了一家的姑娘,他比大蛋儿还厉害,连眉来眼去搞暧昧的过程都省了,直接霸王硬上弓提完裤子就走人。
那姑娘家也是贫农,火冒三丈地要去公社里告状,老毛头把头磕出血来才勉强同意不去告,但开口要了很大一笔赔偿费。
老毛头心疼钱,讨价还价给得很不利落,那家人没了耐心最终直接去了公社,经过调查求证后,老毛头的孙子二话不说就直接被拖去毙了。
得到消息的时候,老毛头疯了,至今还不怎么穿衣服半裸着地满乡里跑,口里喊着孙子的名儿。大家既可怜他,又要在背后说他——舍不得东西,孙子没了,香火也绝了!这能怪谁?
“那不一样。”王老太梗着脖子:“咱大蛋儿又不是一回事,是那大破鞋主动勾引他的!”
“有证据没有呢?”王卫国问。
王老太没说话了。
王卫国耐心地开导她:“娘,你不能因为我在部队里当着一个小小的排长,就产生了错误的依赖意识。咱们家越是军属,就越得把身架子立起来,叫人挑不出毛病,不能给我这身军装抹黑哩!粮食和钱的事情我和金玲会想办法,到时候那姑娘过来咱们家里了,你也面子上做好点儿,别磋磨人家,那周家也不好再揪着这事做文章了。”
王老太撇撇嘴,无奈:“那好!就听你的,谁让你最有本事有脑子呢?”
王卫国满意地笑了:“还有,以后可再别惯着大蛋儿他们了!好男儿哪个是惯出来的?”
王老太恨恨道:“惯着他们?我不扒了他们的皮就不错了!一个个混账东西!”
王卫国临走的那天,王家人个个都依依不舍,各种千叮万嘱的。尤其是王老太,干嚎着拉住王卫国的胳膊不肯让他走,把个王卫国都弄哭了。
“娘,你好好保重身子,别再愁了,东西我会尽早凑齐给你寄过来的。”
“好,好哎……我的儿啊……”
相比较之下,王春枝和程冬至就特别冷静了,两人和没事儿人一样站在旁边看戏,就差手里拿把瓜子边磕边瞅了。
王卫国也是个个都嘱咐到,偏生忘了自己的两个亲闺女,直到坐上了县城的汽车后才想起来。
算了,反正也不要紧,下次再说。
王卫国来的时候像是一道光照亮了王家,走的时候也带走了家里的生气。尽管家里还是那么的敞阔,可桌上的东西又变回了臭糊糊,王家人都打不起精神。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态,本来还拿腔拿调的周家一改之前的傲慢态度,竟然主动找人来问成亲的时候。
话说得还是很漂亮的:“现在不像以前那么讲究了,不用大操大办,走个过场就行。定亲礼都收过了,姑娘再留在家里也让人说闲话,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家指着女儿赖一季的工分呢!”
传话的人走后,王老太的脸肉从腮帮子垂到了下巴:“这老东西,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还不是眼馋咱们家里兴旺,生怕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庙?那大破鞋一看就不是实实在在做事的人,天天浪着骚去了,能有几个工分,赚的怕还没她吃得多!急的人是她周家,偏偏还要上赶着给自己脸上贴金,呸!”
王雪花给出馊主意:“那要不咱们家就一直拖着不娶,越往后那大破鞋年纪越大,肯定越来越慌,最后咱们再来个死不认账,害死她!”
王老太轻轻摇了摇头:“还是别把人逼太紧,他们家弟兄多,又一个个霸蛮得很,真要闹起来不好说。”
其实是王卫国的提醒起了作用,王老太再怎么满肚子愤恨,心底也是害怕周家破罐子破摔的。这几年风声只有紧的没有松的,好不容易和王余氏那个老不死划清界限,可不能再让家里出一个坏分子了!
现在不敢光明正大地找人看“好日子”,只能两边的老人私下叽叽咕咕掰手指,最终两边都敲定下来——大年十六的时候成亲。至于为什么选定这一天,两家自然都各自有小算盘,可都不便公之于众。
有了这样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相比较之下过年似乎都没那么让人欢呼雀跃了。
本来也是,没有鞭炮放,没有四碟子八海碗可以吃,也没有压岁钱瓜子花生糖果之类让孩子们扯着嗓子乐的玩意儿,每天还是吃糊糊咸菜,饼子都很少见,倒还不如一场成亲礼更值得注意。再怎么不要排场,一顿较为丰盛的饭还是会有的,还有一些惯例的小节目。
断尾村的旧习俗“割”得不太干净,然而这已经是公社干部尽力过后的结果,考虑到根深蒂固的习惯和这一带人的觉悟水平,有些地方大家就睁只眼闭只眼罢了。谁不是人生父母养的?老规矩行了那么多年,说割就割,怎么也太说不过去了。
王家的年过得毫无生气,王春枝姐妹与太婆倒是非常高兴,每天都乐呵呵的。
后院里那五只鸡非常争气,这么冷的天不但坚持下蛋,偶尔还会一天来个双响,这让程冬至怎么喂它们都甘心,实在是太窝心了!
她们仨不是每天都吃鸡蛋,多的自然攒下来放在了米瓮里,预备着随时取用,渐渐的米翁都快要装不下了。
王春枝不主张卖给供销社,一是容易招人眼,二是价格也有些低。那边收蛋的价格都是死的,可不管你个头大不大,别人家那种小蛋也就不说了,她们家的蛋这样好,要是也按照那个价就太不划算。
和程冬至商量过后,王春枝装了一篮子老米,把二十个蛋卧在米上面,再盖上布,风风火火地给高爱国送去了。
这半年,高爱国可没少帮她们的忙!
虽说大多都是给了钱票的,可这年头拿着钱票买不到东西的人多了去了,谁能说这不是个人情呢?
王春枝是大年初四的时候去的,这个时候家里的重要亲戚已经走完,去了并不碍事,显得很知道规矩礼节。
果不其然,王春枝挑的这个时间点儿和拿着的东西,让她顿时成了高家最受欢迎的贵客,就连高爱国那两个能干的姨也和眉善目地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一副拉心拉肝的架势。
高爱国是家里的老大,家里除了爸妈二姨三姨还有下面一串弟弟妹妹,很是热闹。
虽然人口多,可有三个售货员的高家的日子并不难过,小孩子们都穿了新衣服,口里含着糖块儿,闹得像开春的麻雀。高爱国的爸妈和他一样单纯热情的,笑呵呵地忙着倒茶端水。
左右夹住王春枝的二姨三姨眉目之间虽然有些精明,可看起来也不像坏人。
“唉哟,这么好的老米,这么好的蛋,亏你怎么弄到的哟!我听爱国说,那些军用票子就是你弄来的哦?”二姨压低了声音。
王春枝笑了笑:“是我妈偷偷托人带给我们姐妹的,你们可别对外头说,要让我奶知道了,还不得把我骨头也给吞了!”
三姨嘎嘎地笑了:“傻孩子,我们是那样不知道轻重的人?你家那个奶是个厉害人,大家都知道。我也不和你说拐弯抹角的话,下次再想换票子别找其他人就来找我们,你想要什么我们都能给你淘腾来,亏不了你。”
王春枝哈哈地笑了:“那肯定呀,放着现成的菩萨不拜,去点外头庙的香?我又不是傻子!”
“我就喜欢你这个痛快劲儿!来来来,喝糖水!”
高爱国一边忙进忙出的,一边偷眼看着两位姨和王春枝说话,脸上浮起了可疑的红晕。
起初他还有点担心王春枝被两位能说会道的姨给逗急了,现在看她这样游刃有余,放心之余还有着隐隐的骄傲。
要不怎么是春枝儿呢!
这十里八乡的,论模样论心思,有谁及得上她?
王春枝不愿意留下来吃饭,可禁不住高家的人一边一个把她给架住了,只能象征性的吃了一点。高爱国不依,不住地给她碗里夹菜,王春枝怎么都拦不住,便气咻咻地瞪了他一眼。
那一眼把高爱国的筷子都看掉了,慌忙钻到桌下面捡,二姨三姨对视一眼,发出了惊天动地的笑声。
来的时候篮子里装着米和蛋,走的时候高家人坚持着把篮子又给填满了,还不准她看里头是什么东西。
“春枝儿,你这个人就对着我们性子上了,送你啥都是我们乐意,你别慌!再推,你的票我们也不要了。”二姨和三姨说。
王春枝也不磨磨唧唧,爽快地说:“那我就谢过两位姨姨了,等有好票子,我第一个来找你们!”
“这才对嘛!”两人异口同声。
回去的路上,王春枝坐在牛车上晃晃荡荡,篮子压得她膝盖发疼,沉甸甸的。
她很好奇里面装的是什么,却又不敢亮出来,车子上还有其他人呢!都是来县里走亲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