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十年代之心机小商女 完结+番外 (小牧兮兮)
新悦百货这边,承租了床位的租户们大都没怎么做过买卖,一开始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来经营自己的摊位,也不知道该在摊位上卖些什么。
杜昕月便给他们进行培训,给他们讲经营之道。
至于进货渠道,她已经瞅准了一个内陆城市中的一家新建的批发市场,据她所知,这个批发市场建于两年前,里面的经营项目和种类跟广州的差不多,但路程要比到广州近一半儿。
路程近了,就意味着节省费用和时间,节省了费用和时间,就意味着节约了成本。这样,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大大提高。
杜昕月亲自带着租户们去了一趟那座城市,到那家新开的批发市场走了一圈儿。另外,她还带着租户们逛了几座大城市的商场。
这趟行程让租户们大开眼界,尤其在将批发市场的商品价格和商场的商品价格对比之后,让大家伙看到了零售商的利润空间,从而对自己做为零售商的前景有了足够的信心。
事实胜于雄辩,杜昕月知道,她给他们讲再多的大道理,都不如让他们亲眼去看,亲身去体会。
一些聪明的租户,甚至趁着考察的机会,确定了自己的经营项目,并且与批发商谈拢了价格和进货方式。
这些先下手的租户,也让杜昕月看到了做零售生意的希望。
谁说生意难做?其实只要你拥有足够灵活的脑袋,虚心学习敢于尝试,并且勇于抢占先机,你就会在生意场上得到比别人更多的实惠。
事实证明果真如此。
那些最先确定经营项目,最先下手进货、开张的人,他们的生意后来是最红火的。
而那些犹豫不决,思前想后,又担心选中的项目不好卖,又怕赔钱的人,最后勉强确定了项目,生意也平平淡淡。但好在这个时候做小本小利的零售生意的普遍不错,真正赔本的也是凤毛麟角。
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总觉得自己的货不好卖,看到别人家的啥货好卖,他就去进啥货来卖。仿效的结果往往是,同样的货在别人家卖得很好,到了他家就卖不动了。
弄到滞压难卖的货是最闹心的,滞压的货一大堆,却还不得不去上新货,这就会导致滞压的货越来越多,资金都压在货里了,流通中的资金就会受到限制。到最后只能去集市上甩卖。
王广财和苗艳树现在就在集市上甩卖他们的高价真皮鞋包。
他们在镇上的专卖店,开张头一个月,连租金都没赚回来。他们只能咬牙一再降低售价,但是前来光顾的依然很少。进来的也都是看热闹的人。
又一个月过去了,依然没有起色,他们只能退掉了门市,将高档鞋包拿到集市上去甩卖。
王广财使出浑身解数,什么“挥泪大甩卖”“跳楼大甩卖”“老板跑路,鞋包抵债,给钱就卖”,最后勉强勾回了一些本钱。
有了这次教训,王广财再不敢进价格高的高档货了。
他一个人在镇上转悠了两天,回来跟苗艳树和郭宝珍说,他还要去广州,还是要进一些俏货回来卖。
“行,俏货本钱少,风险也小,不怕赔。”郭宝珍附和说。
苗艳树却摇摇头,他说:“不好,俏货赚钱太慢了。”
第240章 倍长药水的替代品
他们之前开专卖店赔进去那么多,不尽快把赔的钱赚回来他不甘心。
王广财笑了,说:“上回咱从广州回来确实带回了一些俏货,也很快就卖光了,但是咱们却做错了一样。就是咱们把俏货卖成了白菜价,不划算!”
“那些东西都是翻番儿挣的,还不划算?”郭宝珍不解地问他。
何止呢,他们卖那批俏货获得的利润,最后比本钱的两倍还要多呢。王广财却说他们的价格定的不划算。
苗艳树也疑惑地盯着王广财,等着他的解释。
王广财笑着摇摇头:“你们俩啊,以为做买卖就是吆喝两声,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吗?你们错了,做买卖是一门学问,得好好研究哩。”
杜昕月最近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她的倍长药水已经所剩不多了。
无论是植物倍长药水还是动物倍长药水,都快用完了。
郭秀秀算了算,最后一些药水最多只能用两个月。
就秀月农场的速长猪来说,最迟到今年年底,秀月农场里最后一批速长猪就会全部出栏,而秀月农场和所有加盟户的速长母猪,最迟也会在来年初结束最后一批速长猪的繁殖。
人工种植野山参也走到了尽头,接下来,杜昕月的参将回归为数十年的生长成熟期。如果她继续种植野山参,那么在她接下来的生命中,总共也就能收获三、四次而已。就更不用说大批量的对外出口了。
由于倍长药水的秘密,现在只有杜昕月、郭秀秀和邢建国三个人知道。
他们三个便凑在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郭秀秀说没有倍长药水也没关系,他们可以养殖普通的畜类,现在有一些从外国引进的畜类新品种,就比较适合大规模养殖。比如有一种美国鸡,体型大,抗病能力强,生长周期也短。
邢建国不同意她的说法,他说如果没有速长猪,那些加盟户怎么办?就算是畜类可以换成美国的、英国的新品种,那么野山参呢?用什么来替代?
“那你说怎么办?倍长药水没有了,又找不到替代品,我们总不能让秀月农场关门吧?”郭秀秀一脸焦急。
“实在不行,也只有关门了。不做农场,我们可以转行干别的项目嘛。”邢建国说。
“可是,如果农场转行了,镇上的肉制品加工厂怎么办?”郭秀秀问丈夫。
邢建国怎么能不知道,这些年,康庄肉制品加工厂与农场已经形成了共生的关系,农场是肉制品加工厂原材料的主要供应来源。一旦农场不存在了,镇上的加工厂也无法生存。
“肉制品加工厂也可以一道转行嘛。”邢建国说。
郭秀秀立马否决,说:“当年,为了给肉制品加工厂进设备,昕月把全国都跑遍了,现在这套设备可是花了几十万购进的,如果肉制品加工厂转了行,这些设备不是要白扔?”
“可是到了这个地步,要是不改,不是会亏得更多?”
“咱还是让昕月拿主意吧,昕月,你是怎么想的?”郭秀秀问杜昕月。
杜昕月从沉思中抬起头,缓缓说:“我想,我可以找到倍长药水的替代品。”“你能找到倍长药水的替代品?!”邢建国和郭秀秀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他们让她快说说,替代品在哪里,怎么用?
“就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呀!”杜昕月笑这说,又跟他们解释说,“咱农场不能关,但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养殖了。我听说国外现在有一套比较先进的畜类养殖方法,我打算让皮特帮我联系一家国外的农场,去进行一次实地考察。”
杜昕月之所以有出国考察的想法,也是受到宝箱的启发。
她为寻找倍长药水的替代品,再次打开宝箱进行翻找。结果可想而知,她并没有找到倍长药水,只翻到了一些英文报纸和画报。
从报纸和画报中,她知道这个时期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大国,科学技术也达到了当时世界科技发展的顶峰。而那个时期的中国呢,却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的闭关锁国状态。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一系列近代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接踵而来。
她不知道清朝官员收集这些报纸和画报,是为了娱乐呢,还是为了了解世界。她相信应该是后者。
毕竟鸦片战争让国人看到了太多自身的不如人之处,然而他们对侵略国却几乎是一无所知的。
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道理,相信很多清末统治者都已经明白了,他们需要放眼望世界。
不是有人就提出过“师夷长技以制夷”吗?或者是后来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以自强”,无不是他们危难意识的觉醒。而报纸和画报是当时他们了解世界,学习世界最直观的途径。
望着这些报纸和画报,杜昕月深深地感慨一番。
同时,她眼前一亮。
现在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应该比他们超前发展三十年都不止吧?经济发展超前的背后,一定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领先。
如果她能学习到那些国家在农场养殖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不是一样可以挽救她的农场吗?
“去国外考察农场?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昕月,你出国能不能带上我和秀?让我们也长长见识。”邢建国高兴地说。
杜昕月笑了,说:“你们俩一个是农场的负责人,一个是我的财务经理,当然要跟我一起去了。我现在就去给皮特打电话,跟他商量这件事。”
杜昕月说着便走出去。
等杜昕月一走,郭秀秀便跟邢建国说:“要去你们去,我可不去,我又不会说外国话,到了外国不够丢人的呢。”
邢建国说:“昕月会说外国话,有她给咱们当翻译,你怕啥?”
“那我也不去,我要留在家里看农场。”郭秀秀固执地说。
相似小说推荐
-
男友太直好无奈 完结+番外 (舒于且) 晋江非V高积分2019-02-11完结125 217 营养液数:156 文章积分:11,793,979满分一百分,能给一百分不解风情的男朋...
-
唯独对你野 (柔野) 2019-2-28完结409 4871 营养液数:147 文章积分:50,737,348非典型痞坏特长生vs非典型柔软少女高二开始不久,她很...